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对脊髓型颈椎病MRI影像表现和病理分型间的关系进行对比分析,以明确其关联性。方法:于2001-01/2003-12选择第二军医大学上海长征骨科医院脊髓型颈椎病住院患者120例为观察对象。根据脊髓型颈椎病病理阶段的特点,结合临床症状将脊髓型颈椎病的病理分型细分为5期即椎间盘变性/膨隆期,椎间盘突出症期,椎间盘脱出症期,椎间盘脱出合并有骨赘形成期,椎间盘脱出合并脊髓损害。通过对120例不同病理分型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椎间盘MRI影像表现在T1、T2加权像上进行信号分析,将MRI影像表现特点进行归纳分类,确定为12个观察指标为:①椎板间平行结构消失呈楔形变。②椎间高度变低,椎间隙变窄。③椎间盘夹层样结构消失。④纤维环出现裂隙呈条状高信号。⑤纤维环完整髓核膨隆。⑥髓核信号强度的变化。⑦髓核突出为孤立团块。⑧髓核突出有狭颈相连。⑨椎间盘压迫脊髓或神经根。⑩骨赘的形成及其对脊髓的压迫。黄韧带肥厚并对脊髓的压迫。脊髓信号的改变及其变性程度。以得出规律性的结果。统计学设计采用回顾性、成组设计的方法。结果:脊髓型颈椎病的12个MRI观察指标在不同的临床分期中都有各自的出现率。①椎板间平行结构消失呈楔形变在椎间盘变性/膨隆期,椎间盘突出症期,椎间盘脱出症期,椎间盘脱出合并有骨赘形成期,椎间盘脱出合并脊髓损害的出现率依次为53.3%,73.3%,80.0%,90.0%,90.0%。②椎间高度变低,椎间隙变窄在5期病理分型的出现率依次为76.7%,90.0%,90.0%,90.0%,93.3%。③椎间盘夹层样结构消失的出现率依次为73.3%,80.0%,86.7%,93.3%,93.3%。④纤维环出现裂隙呈条状高信号的出现率为43.3%,66.7%,76.7%,80.0%,86.7%。⑤纤维环完整髓核膨隆在椎间盘变性/膨隆期的出现率为53.3%。⑥髓核信号强度的变化在5期的出现率为73.3%,80.0%,86.7%,93.3%,90.0%。⑦髓核突出为孤立团块在椎间盘脱出症期,椎间盘脱出合并有骨赘形成期,椎间盘脱出合并脊髓损害的出现率为86.7%,93.3%,93.3%。⑧髓核突出有狭颈相连在椎间盘突出症期的出现率为86.7%。⑨椎间盘压迫脊髓或神经根在5期的出现率为40.0%,90.0%,96.7%,100.0%,100.0%。⑩骨赘的形成及其对脊髓的压迫在椎间盘脱出合并有骨赘形成期,椎间盘脱出合并脊髓损害的出现率依次为100.0%,86.7%。黄韧带肥厚并对脊髓的压迫在后4期的出现率为20.0%,30.0%,46.7%,60.0%。脊髓信号的改变及其变性程度在椎间盘脱出合并脊髓损害的出现率为100.0%。作者对每1个观察指标在各个临床分期中的出现率进行χ2检验,P=0.0~0.3。结论:①在脊髓型颈椎病不同的病理分型中,有其相对应的脊髓型颈椎病的MRI观察指标出现,其改变和病理分期间具有紧密的关联性。②由MRI影像表现可以判断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病理分型,对治疗方法的11121112选择和预后的判断具有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