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混凝土因其取材广、价格低、抗压强度高、易浇注成各种形状、易养护、耐火好、抗风化等优点而被公路、铁路、水利及建筑中广泛应用。但其最大的缺点是抗拉性能差、易开裂,这成为影响混凝土构件使用寿命的主要原因之一。混凝土硬化过程中,骨料与水泥石之间或水泥石本身产生肉眼几乎不可见的(宽度小于0.05mm)裂缝,通常称为微裂,随着各类荷载作用及进一步产生温差、收缩等情况下,部分裂缝会继续发展而演变成为可见的、对构件使用影响较大的有害裂缝。
关键词: 裂缝;原因;措施;
一、 收縮引起的裂缝:
在施工过程中,混凝土裂缝多半是因收缩所引起的,通称收缩裂缝。收缩裂缝包括塑性收缩裂缝、凝缩裂缝、沉降收缩裂缝、干燥收缩裂缝及碳化收缩裂缝等。其中以塑性收缩裂缝和干燥收缩裂缝为多见。
1、 塑性收缩裂缝:一般产生混凝土浇筑后4小时左右,此时水泥水化反应较为激烈,当环境温度高、风速大,混凝土表面水分急剧蒸发,混凝土便会失水引起收缩,因此阶段混凝土尚未硬化,称为塑性收缩。塑性收缩一般出现在暴露构件的表面,形状规则、长短不一,互不连贯、深度较浅,多出现在构件竖向变截面处。
2、 沉降收缩裂缝:多出现在混凝土初凝阶段,裂缝一般顺钢筋通长方向或箍筋上断续出现,裂缝呈“V”字形,宽度1~4mm,深及钢筋表面。因混凝土振捣后,粗骨料沿竖向沉落,当这种沉落受到钢筋、预埋件或先前凝固的混凝土的阻碍、约束时,或混凝土自身各部分沉降量相差过大时,均会出现沉降裂缝。
3、 干燥收缩裂缝:裂缝宽度多在0.05mm~0.2mm之间,为表面裂缝,呈纵横交错、无规律分布。该裂缝多出现在构件在露天裸置一段时间之后,会随外界湿度的变化而发展。混凝土结硬以后,随着表层水分逐步蒸发,湿度逐步降低,混凝土体积减小。因混凝土表层水分损失快,内部损失慢,因此产生表面收缩大,内部收缩小的不均匀收缩,表面收缩变形受到内部混凝土的约束,致使表面混凝土承受拉力,当表面混凝土承受拉力超过其抗拉强度时,便产生因干燥引起的收缩裂缝。
混凝土收缩裂缝一旦发展为有害裂缝,则直接影响结构物的寿命。空气会通过裂缝对钢筋产生锈蚀,使氧化后的钢筋表面产生体积膨胀,进而加大裂缝,直至混凝土沿钢筋表面剥脱,最终导致构件的破坏。因而对收缩裂缝进行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通过观察发现,混凝土收缩裂缝大部分属于表面裂缝,裂缝宽度较细,成龟裂状,形状无规律。研究表明,影响混凝土收缩裂缝的主要因素有:
1、 水泥的使用:使用收缩率较大的水泥,如矿渣水泥、快硬水泥、低热水泥混凝土收缩性较高,普通水泥、火山灰水泥混凝土收缩性较低;水泥用量越大,则混凝土收缩越大,且发生收缩时间越长;为了提高混凝土的早期强度,施工中经常无原则增加水泥用量,这样做的结果加大了裂缝出现的机会。
2、 骨料的使用:过量使用粉砂会加大混凝土的体积收缩;同时粗骨料中石英、石灰岩、白云岩、花岗岩、长石等,其吸水率较小,相对收缩性亦较低;而砂岩、板岩、角闪岩等吸水率较大,其收缩性亦较高。
3、 水灰比的选择:混凝土水灰比过大,或模板、保护层垫块过于干燥,均会引起混凝土的局部收缩。
4、 外加剂的选择:外加剂的保水性越好,则混凝土收缩越小。
5、 养护方法:良好的养护可以缩短混凝土的水化反应过程,使混凝土获得较高的强度。养护时保持湿度越高,气温越低,养护时间越长,则混凝土的收缩越小。
6、 外界环境的影响:空气干燥、温度高、风速大,则混凝土水分蒸发快,混凝土收缩也越快。
为减小混凝土收缩,可采取以下措施:
1、 施工时应控制水灰比及水泥用量,选择良好的级配,减小空隙率及砂率;
2、 混凝土振捣要密实,浇注前对混凝土界面及模板应用水充分湿润;
3、 对已完成的部分应及时用麻袋或棉毡覆盖并保湿养护,尤其在风大、炎热的环境条件下更要加强表面的压抹及养护工作。
4、 如结构物表面粗造、粗骨料较多、难以压光时,可采取适量撒稠水泥浆的方式进行压光,避免撒干水泥进行刮抹,以减少凝缩裂缝的产生。
5、 对于由下至上截面相差较大的构件,在浇筑时应先浇较深部位,且控制浇筑速度,以避免沉降过大导致沉降裂缝。
6、 避免对混凝土表面过度收光或过振;在冬季施工时,避免在通风状况不佳的情况下用火炉加热的方式进行保温养护,提倡用蒸汽养护。
二、 温度裂缝:
表面温度裂缝多发生在施工期间,一般表现为走向无一定规律性;梁板类或长度尺寸较大的结构构件,裂缝多平行于短边;大面积结构裂缝常纵横交错。深进的和贯穿的温度裂缝,一般与短边方向平行或接近于平行,裂缝沿全长分段出现,中间较密。裂缝宽度一般在0.5mm以下,沿全长没有多大变化。
表面温度裂缝的产生,大致有以下原因:
1、 表面温度裂缝大多由于温差较大引起的。因混凝土具有热胀冷缩性质,混凝土结构构件尤其是大体积混凝土,在硬化期间水泥放出大量的水化热,致使混凝土内部与表面温差较大。此时表面受到内部混凝土的约束,将产生很大的拉应力,而混凝土早期抗拉强度很低,因而出现裂缝。
2、 在冬季施工时,养护措施不力,导致混凝土表面温度起伏不定,或养生覆盖物、养生棚拆除过快,温度下降梯度过大,而受到肋部或模板的约束,常导致构件表面、截面变化处或肋部出现裂缝引起温度裂缝。
3、 当浇筑箱形混凝土结构物时,箱体内外的通风差,导致箱体内外产生较大温差,进而因结构物不能承受过大的环向温度应力而产生温度裂缝。
4、 当大体积混凝土基础、墙体浇筑在坚硬地基、特别是岩石地基上时,没有采取隔离层等放松约束的措施。当混凝土降温收缩,全部或部分地受到地基、混凝土垫层或其它外部结构的约束,将会在混凝土内部出现很大的拉应力,产生降温收缩裂缝。
对温度裂缝可采取以下预防措施:
1、 合理选择原材料和配合比,采用级配良好的石子;砂、石含泥量控制在规定范围内;对高标号混凝土掺加减水剂,降低水灰比;控制水泥用量;严格施工分层浇筑振捣密实,以提高混凝土抗拉强度。
2、 对大体积混凝土尽量采用低水化热水泥,或在不影响结构功用、设计强度的前提下,在混凝土内部埋置循环冷却水管,以有效降低混凝土内外温差;也可在混凝土中掺加缓凝剂,减缓浇筑速度,以利于散热。在设计允许的情况下,可掺入不大于混凝土体积25%的块石,以吸收热量,并节省混凝土。
3、 加强早期养护,提高抗拉强度。对薄壁结构要适当延长拆模时间,使之缓慢地降温。拆模时,块体中部和表面温差控制不大于20℃,以防止急剧冷却,造成表面裂缝,基础混凝土拆模后应及时回填。
4、 加强温度控制,混凝土拌制时温度要低于25℃;浇筑时要低于30℃。浇筑后控制混凝土与大气温度差不大于25℃,混凝土本身内外温差在20℃以内;加强养护过程中的测温工作,发现温差过大,及时覆盖保温,使混凝土缓慢地降温,缓慢地收缩,以有效降低约束应力,提高结构抗拉能力。
三、 沉陷裂缝:
沉陷裂缝多属进深或贯穿性裂缝,其走向与沉陷情况有关,一般与地面垂直或呈30°~ 45°角方向。较大的贯穿性沉陷裂缝,往往上下或左右有一定的错距,裂缝宽度受温度变化影响小,因荷载大小而异,且与不均匀沉降值成比例。沉降裂缝的产生原因 一般有以下几点:
1、施工中构件下面的地基承载能力不均,或局部存在松软土,未经夯实和必要的加固处理,当混凝土浇筑后,地基产生不均匀沉降而引起裂缝。
2、现场平卧生产的预制构件,底模部分支撑在回填土上,养护时浸水局部下沉,由于构件侧向抗弯能力很差,在构件的上侧面常出现裂缝。
3、结构物順长方向截面变化大,各部自重荷载悬殊,未作必要的加强处理,混凝土浇筑后因地基受力不均,产生不均匀下沉,导致局部应力集中而出现裂缝。
4、模板刚度不足,模板支撑不牢,支撑间距过大或支撑在松软土上;以及过早拆模,也常导致不均匀沉陷裂缝出现。
5、冬期施工,模板支架支承在冻土层上,上部结构未达到规定强度时地层化冻下沉,使结构下垂或产生裂缝。
对沉降裂缝有以下预防措施:
1、对软硬地基、松软土、填土地基应进行必要的夯(压)实和加固。避免直接在较深的松软土或填土上平卧生产较薄的预制构件。
2、模板应支撑牢固,保证整修支撑系统有足够强度和刚度,并使地基受力均匀。拆模时间不能过早,应按规定执行。
3、结构各部荷载悬殊的结构,适当增设构造钢筋。
4、构件制作场地周围应作好排水措施,并注意防止水管漏水或养护水浸泡地基。
5、模板支架一般不应支承在冻胀性土层上,如确实不可避免,则应加垫板,做好排水,覆盖好保温材料。
五、张拉裂缝:
预应力梁板常在上表面或端头(包括横肋端头和纵肋端头)出现裂缝。板面裂缝多为横向,在板角部位呈45°角度;端横肋靠近纵肋部位的裂缝,基本平行于肋高;纵肋端头裂缝呈斜向。此外,预应力构件的端头锚固区,常出现沿预应力筋方向的纵向裂缝,并断断续续延伸一定长度范围。桁架端头有时还出现垂直裂缝,其中拱形桁架上弦往往产生横向裂缝。
这种裂缝产生的主要原因有:
1、后张法预应力构件,张拉后沿预应力筋孔道方向出现纵向裂缝。主要因为施工中预应力孔道定位不力或不准,孔道偏向一侧,当张拉时预应力筋会对孔壁产生较大的侧向分力,如遇混凝土较薄时,就会沿孔道侧面出现裂缝,严重时会产生局部崩裂。
2、预应力板类构件的板面出现裂缝,主要因为预应力筋放张后,由于肋的刚度差,当控制力偏高时,受压后产生反拱,使板面出现拉应力,加上板面与纵肋收缩不一致,也使板面受拉,两种应力值叠加,当超过混凝土抗拉强度,便会出现横向裂缝。
3、板面四角斜裂缝是由于端横肋对纵肋压缩变形的牵制作用,而在四角区出现对角线方向拉应力,加上收缩作用而引起裂缝。
4、预应力桁架、托架等端头沿预应力方向的纵向水平裂缝,主要是构件端部节点尺寸不够和未配置足够的横向钢筋网片或钢箍,当张拉时,由于垂直预应力钢筋方向的“劈裂拉应力”而引起裂缝出现。此外,混凝土振捣不密实,张拉时混凝土强度偏低,以及张拉力超过规定等,都会引起这种裂缝出现。
对于张拉裂缝的预防措施,有以下几点:
1、选择良好的混凝土配合比,加强混凝土振捣,保证混凝土的密实性和强度。
2、预应力锚下的局部补强钢筋网片须保证其位置、数量;预应力锚下螺旋筋应按要求放置准确;预应力锚垫板定位要准确,保证预应力孔道轴线在端部与锚垫板承压面垂直,以防因混凝土局部偏心受压而破裂。
3、后张法施工时,张拉顺序应遵循全断面先受拉区、后受压区,且由中心向两侧对称进行的原则进行。必要时要进行计算,以板面不出现拉应力为度,使纵肋预应力钢筋引起的反拱减小,避免板面出现受拉裂缝。
4、混凝土必须达到设计要求的强度,再进行预应力张拉或放张。操作时,控制应力应准确,并应缓慢放松预应力钢筋。
5、模胎端部加弹性垫层或设置滑动面,或减缓模胎端头角度,并选用有效隔离剂,以防止或减少卡模现象。
六、结束语:
导致混凝土构件产生裂缝的因素很多,由设计计算、原材质量,到施工工艺、营运管理,每一环节出现问题,均会导致裂缝的产生,乃至直接影响结构物的使用寿命,甚或直接破坏,造成巨大的伤亡及经济损失。因此,要有效控制构件裂缝的产生、保证结构物的使用寿命,需要从设计、到施工、监理、运营管理、维修等各环节着手,进行有效地、科学地、严格地控制,并认真遵循现行施工规范及技术标准。唯有如此,才能防患于未然,才能使结构物的使用寿命得以保证乃至延长,这也是我们所有业内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所共同期望的。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用PDF形式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