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建筑工程的规模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而发展,但人们对于施工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如何做好建筑工程的施工管控,已经成为所有施工企业所关注的问题。本文立足实际,分析了建筑工程施工管控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原因,进而又针对性的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最后提出了建筑工程管理未来的发展趋势以及创新管理。以期可以为同行提供相应的理论借鉴与指导,为推进行业进步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关键词】 建筑工程;管理措施;发展创新
引言:
做好建筑工程施工的管控,可以有效提高施工项目的施工进度以及企业利益等。所以实际中进行管理的时候,我们必须要对影响施工管理的因素进行分析总结,提炼出有效可行的管控措施,不断提高建筑项目施工的社会经济效益。只有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为企业赢得生存发展的空间,并进一步推动施工企业发展壮大。
1、建筑工程管理的重要性
1.1专业化发展
由于建筑工程建设的特殊性与复杂性等特点,其施工中对工种要求也比较多,所以良好的施工管理工作对以往不利现状的改变是极为有效的。在施工中,施工管理公司对每一施工流程都很熟悉,因此对人员的配置也会合理科学很多,施工管理人员必须加强对其不同阶段的管理工作。
1.2解决工程难题
在对建筑工程工程施工管理时,在开工之初就要求管理人员对方案进行反复论证直至提出最优方案。当质检工作完成后,作为工程项目的管理人员务必要解决一流的相关技术问题,并对发现的问题和存在的隐患提出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这对工程的顺利实施也是非常有利的。
1.3控制工程质量
在建筑工程工程建筑施工过程中,施工管理公司对人员的教育要不断加强,对隐蔽性工程或者重点工程要多加督促,发现质量不合格的情况应第一时间要求返工,从而保障质量和工程的使用寿命。
1.4控制工程投资
建筑工程工程建筑行业中存在许多不确定的影响因素。而招投标过程中对着写问题并不会有详细细致的认识和描述。因此项目经理需要对该项内容掌握清楚,对投资的动向以及合同的内容都要有所了解。因为投资活动涉及的内容多而广,并且投资成本问题也贯穿与整个施工的全过程。
2、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存在问题
2.1质量管理意识不足
施工企业发展的动力和最关键的环节就是施工质量,这一点应该是所有从业人员都必须坚持的理论。施工企业的诸多利益都和施工质量相关联,比如基本的监理企业、政府有关部门等。所以现实中经常会出现施工企业只是照顾了自己的利益,而忽略了工程本身的质量。施工单位质量意识低下主要表现在施工过程中违反相关规定、不按设计图纸施工、图方便省略施工程序等,这些因素都会对工程质量差生影响,进而出现一些本可以避免的质量事故。
2.2设备材料不合要求
建筑材料作为影响建筑工程工程施工的重要部分,也是保证建筑项目顺利完工的保障。实际施工过程中,一些建筑材料未达到设计要求标准,例如水泥受潮或者是砂石级配未达标都会影响到工程质量;保证建筑施工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有施工机械,一些施工单位的施工机械老旧,平时又不善保养及维护,造成施工过程中机械频繁出问题等。上述情况,不仅是降低了机械设备的有效使用率,更会给建筑项目带来巨大的质量安全隐患。
2.3技术管理水平落后
建筑施工技术管理包含四个部分:确定方案、组织设计、实施技术和控制工艺。施工进行时,施工人员在选取施工工艺的时候应该结合场地的实际情况,而不是照搬或者套用。正确的施工技术管理可以有效提高建筑施工质量,但实际却是我国很多施工单位本身管理就不健全,施工时不可能有效进行技术管理,造成管理和实际脱节,无法有效的运用一些新工艺新技术。
2.4工程造价管理不到位
影响造价的因素很多,一方面主要是设计存在问题从而引发施工出现变故,另外一方面便是由施工监理单位或是施工单位在发现问题后要求增加不再预算范围内的工作量,这样就会出现以现场签证的方式在后期进行结算。当然,这在一定程度上为不讲信誉的一些企业谋取了利润,在中标之后故意夸大工程量,并要求采用现场签证的方式结算。
3、强化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措施
3.1提高质量管理意识
对施工质量进行有效管理控制的先决条件就是,需要一个高素质的管理队伍,有了这个队伍,才能保证管理工作的顺利完成;工程质量目标能否实现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就是施工人员的素质。所以,如何提高施工人员的素质将是我们需要考虑的第一个问题,定期对施工人员进行教育培训、一定资金奖励等激励措施都是很有效果的办法。比如制定项目质量管理手册或者施工质量方针政策等。对工程施工中的人员、材料、机械设备、施工环境、工期安排等建立一定的制度,以文档的形式进行规定,对施工施工管理的本质就是在不同的施工环境有效实现对施工人、施工材料及施工机械的运用,以建立并完善良好的质量保障体系。
3.2强化施工现场管理
施工质量管理控制的过程当中,管理者应该掌握整个项目的情况,对于施工前中后期全方位掌控,确定每个阶段的管理重心。施工前的重心就是完成所有准备工作,避免遗漏情况的出现;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应选用和质量监管相关的手段;施工后质量控制就是对材料进行验收,对已完成的项目进行验收和评定标准。工程施工中的原材料包含砖块、水泥、钢筋以及石子等,这些材料的质量必须符合国家相关标准。钢筋进场监理就需要核对厂家和指标是否符合标准、检查合格证上面的力学指标是否符合设计要求等。
3.3完善施工技术管理
技术管理的关键就在于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加强施工技术人员的选拔培养,强化技术人员的准入制度,完善施工单位技术人员聘用标准。为了保证施工人员的工作热情和专业素质,可以优先选用那些责任心强、工作积极以及技术水平过硬的人员。当然在具体施工过程中,这些技术人员还需要经过反复技术考核,进行技术培训等。 3.4实施全过程成本管理
成本的控制、安全的管理都与质量有着莫大的联系,这些要素都贯穿于施工的全过程,施工人员在建筑工程工程施工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必须坚持以人为主体的原则,加强对人员的管理,强化对人员财物知识的培训与再教育,加强对财物人员的考核与奖惩,建立以成本费用为主导的完善的绩效考核制度,以实现工程施工管理中责权利三者的有效结合,才能不断节约成本,实现工程施工管理的全过程成本管理。
4、建筑管理科学化发展
4.1筹备阶段的科学管理
4.1.1做好图纸会审工作
建筑工程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涉及土建、水电气网线路等多元技术的频繁交叉,涉及到成本、质量、安全等众多环节和影响因子,所以必须运筹帷幄。在具体工程施工前,必然要求工程管理与质量控制人员预先做好与建设单位、承包方以及各级分包单位的施工图纸会审工作。梳理工程重点难点、工艺需求、人材机需求等,做到未雨绸缪,提前发现问题,做好相关技术问题协商,保障工期和质量。
4.1.2做好技术交底工作
研究图纸及相关建设技术要求之后,参与施工人员需要在工程动工之前做好技术交底工作,科学组织人员,合理安排工序,科学设计结构,恰当材料设备选用,规范质量标准等。通过技术交底,明确工程质量要求,比对自身技术实力,分析风险范围,开展针对性方案设计,明晰施工安全问题。
4.1.3相关部门协调方面
建筑企业内、外部协调性直接影响建筑造价和建筑工期[2]。因此,建筑施工管理方式应化粗放式为精细化管理,相关职能部门明确具体工作内同,明晰责任也义无,以提高建筑施工的流畅性。此外,建筑管理部门应与设计部门以及施工单位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在建筑管理上提升主动性,力求部门将有机配合,管理到位。
4.1.4安全预控工作
安全管理是建筑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建筑管理人员要加强工地现场研究,针对风险因素科学调研,及时制定防范措施,并尽量做好事前预测,事中管理、事后补救工作。另一方面,建筑子系统多,工作量大,部分建筑企业为保证工期进度,大量应用未经相关培训人员,给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到来隐患,因此需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培训,切实将安全管理视为重要管理内容,落到实处。
4.2施工阶段的科学管理
4.2.1施工人员管理
庞大的施工作业人员是建筑施工的主体,各建设相关人员的专业素养、质量意识、技术水平、身体机能、心理素质等最终构成建筑的基因。在建筑施工管理中,科学组织并充分发挥建设人员的群体素质,将直接对建筑工期、建筑质量、建筑安全的控制产生影响。一方面,建筑项目部可以通过内、外部人力市场综合考察和录用施工人员,并坚强对施工人员的思想、技术教育和培训,预先严格考核防微杜渐。另外,还可以建立相关的激励机制,刺激施工人员工作责任心,提高工作积极性,充分发挥内在潜能和自控水平,最终有利于科学化建筑管理目标的有效达成。
4.2.2材料设备管理
建筑是一项复杂、系统的生产活动,其材料设备的控制对工程总质量有直接影响。首先,各类原材料、半成品、结构件等施工材料物资,是建筑最基础的物质形态,最终转化为建筑物质实体,故对建筑的管理离不开施工材料的管理。应遵循我国现行《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条例规定:物资材料应行现场验收,凡涉及安全、功能的有关产品,应须符合工程质量标准并进行复验。其次,建筑中需用到运输、起重、检测检验、计量工器具等机械,只有对这些相关设备进行有机、有序、协调使用,才能最大程度保障工期和质量。所以,应科学展开设备调集、采购和选型工作,根据施工要求和标准,做好施工设备的进场安装、调试和检测,并根据工具体作业需求控制好设备性能参数,确保其精度和安全性。
4.2.3施工技术管理
当前,国内建筑总分包市场并不完善,总包、分包单位多处于不同层次,存有技术水平差异。因此,在构建建筑施工技术管理的有机系统时,要全方位分析差异性的存在,科学分配资源,规范施工方案、方法工艺、技术标准,合理管理各环节、各工程部分的施工技术。同时,打破分包合同的局限性,将整体施工技术管理的组织体系贯彻到各部门、各环节,形成统一负责的树状管理体系。此外,各层次的各施工单位在各施工阶段应进行同步协调,加强协调配合工作,相关人员的调度工作。
4.2.4施工环境管理
建筑施工受环境因素影响较为明显,包含既有环境因素和后发环境因素。既有因素即建设前已经存在的客观环境因素,主要是指地质、水文、气象、周边建筑等方面,这些既有的因素一般难以消除和避免,在施工前应科学、全面做好施工地点环境考察,避免后期工作陷入被动。其次后发环境因素,即建设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天气、气象变换因素,如,风、雨、雾、热、冷等,需要管理人员注意天气信息,及时根据气象资料进行预测和分析,强化施工措施,或者落实人员、器材,各方面做好防范,消减消极环境影响,以免延误工期、增加成本、影响质量和产生事故。
4.3竣工验收的科学管理
4.3.1验收检查科学化
在多高层建筑工程竣工后,最主要的管理工作为技术评价,涵盖对建筑的工程进度、安全措施落实、建筑质量等情况进行评价。一方面要以相关国家、行业标准比对竣工建筑度量结果。另一方面,判断竣工建筑是否达标,如果验收不合格,则必须及时探讨针对措施开展补救,如有必要则需重新返工,直到合格后才能投入使用。
4.3.2完善工程技术档案
施工技术档案是施工整过程的原始记录,更是工程设计检验、技术考核、质量验收的文件依据。施工技术档案应详记录工程验收、设计变更、工程质量事故及处理记录、竣工图等,其中,竣工图应在建筑各部分子系统完成后,分阶段科学绘制,总工完成后,严格按程序交付建设单位,同时报送上级主管部门和城市建设档案馆备案。 5、建筑科学管理的发展展望
5.1建立科学管理组织
建筑管理政策的制定和落实都离不开有力的组织保障。首先,要建立完善的内部防控体系,分工合理,权利明晰、责任明确使建筑管理工作更具科学性、有效性。其次,建筑管理工作组织的有机整合。长期以来,我国建筑管理工作分散在各个职能部门以及个人,管理相对混乱、无序,因此建立统一的建筑管理组织是管理协调性的必然要求,只有形成合力、向心力,才能抓好建筑管理。参考国外成功经验,可见建筑管理划为三个层次:决策层负责建筑管理规范、条例的制定;执行层执行具体的筑管理;监督层对决策过程和执行过程进行评估和监督。
5.2建立完善的管理信息系统
信息管理系统是现代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方式,全面、完整、快捷的信息,是高效率建筑管理的基础。近年来,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其应用也日益广泛,从而为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信息系统提供了技术条件。我国建筑施工企业应该加大资金投入,积极推建筑管理信息系统软件,引进现代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将繁琐的建筑管理进行信息化和网络化处理,提高风险管理的工作效率,为科学建筑管理贡献力量。
5.3重视建筑管理文化建设
大力进行建筑管理文化建设,提升管理从业人员管理意识、优化管理理念、提高管理素养、创新管理思路,培养管理人员的责任感,使他们在工作自觉地执行建筑管理的制度。同时,发扬其他建筑工作人员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积极参加到建筑管理中来,为建筑管理建言献策,形成广听意见、广纳建议的科学化建筑管理文化氛围。
6、结束语
建筑事业是利于社会、造福人民的事业,科学的管理是保障建筑活动优质进行的关键。但管理优化工作涉及内容广泛,情况复杂多变,需要智能部门、施工单位、作业人员多方联合、通力协作开展才能有效进行。本文主要从建筑筹备、施工、验收阶段的科学管理展开分析,并从科学管理的发展进行展望,由于笔者个人水平有限,希望更多人士对建筑管理科学化进行探讨,为我国的建设事业增砖添瓦。
参考文献:
[1]张斌.建筑工程施工中的管理[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18):133-134.
[2]徐慧东.目标管理方法在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3(10):53.
[3]马永贵.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工作之我见[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4(20):27-28.
【关键词】 建筑工程;管理措施;发展创新
引言:
做好建筑工程施工的管控,可以有效提高施工项目的施工进度以及企业利益等。所以实际中进行管理的时候,我们必须要对影响施工管理的因素进行分析总结,提炼出有效可行的管控措施,不断提高建筑项目施工的社会经济效益。只有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为企业赢得生存发展的空间,并进一步推动施工企业发展壮大。
1、建筑工程管理的重要性
1.1专业化发展
由于建筑工程建设的特殊性与复杂性等特点,其施工中对工种要求也比较多,所以良好的施工管理工作对以往不利现状的改变是极为有效的。在施工中,施工管理公司对每一施工流程都很熟悉,因此对人员的配置也会合理科学很多,施工管理人员必须加强对其不同阶段的管理工作。
1.2解决工程难题
在对建筑工程工程施工管理时,在开工之初就要求管理人员对方案进行反复论证直至提出最优方案。当质检工作完成后,作为工程项目的管理人员务必要解决一流的相关技术问题,并对发现的问题和存在的隐患提出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这对工程的顺利实施也是非常有利的。
1.3控制工程质量
在建筑工程工程建筑施工过程中,施工管理公司对人员的教育要不断加强,对隐蔽性工程或者重点工程要多加督促,发现质量不合格的情况应第一时间要求返工,从而保障质量和工程的使用寿命。
1.4控制工程投资
建筑工程工程建筑行业中存在许多不确定的影响因素。而招投标过程中对着写问题并不会有详细细致的认识和描述。因此项目经理需要对该项内容掌握清楚,对投资的动向以及合同的内容都要有所了解。因为投资活动涉及的内容多而广,并且投资成本问题也贯穿与整个施工的全过程。
2、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存在问题
2.1质量管理意识不足
施工企业发展的动力和最关键的环节就是施工质量,这一点应该是所有从业人员都必须坚持的理论。施工企业的诸多利益都和施工质量相关联,比如基本的监理企业、政府有关部门等。所以现实中经常会出现施工企业只是照顾了自己的利益,而忽略了工程本身的质量。施工单位质量意识低下主要表现在施工过程中违反相关规定、不按设计图纸施工、图方便省略施工程序等,这些因素都会对工程质量差生影响,进而出现一些本可以避免的质量事故。
2.2设备材料不合要求
建筑材料作为影响建筑工程工程施工的重要部分,也是保证建筑项目顺利完工的保障。实际施工过程中,一些建筑材料未达到设计要求标准,例如水泥受潮或者是砂石级配未达标都会影响到工程质量;保证建筑施工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有施工机械,一些施工单位的施工机械老旧,平时又不善保养及维护,造成施工过程中机械频繁出问题等。上述情况,不仅是降低了机械设备的有效使用率,更会给建筑项目带来巨大的质量安全隐患。
2.3技术管理水平落后
建筑施工技术管理包含四个部分:确定方案、组织设计、实施技术和控制工艺。施工进行时,施工人员在选取施工工艺的时候应该结合场地的实际情况,而不是照搬或者套用。正确的施工技术管理可以有效提高建筑施工质量,但实际却是我国很多施工单位本身管理就不健全,施工时不可能有效进行技术管理,造成管理和实际脱节,无法有效的运用一些新工艺新技术。
2.4工程造价管理不到位
影响造价的因素很多,一方面主要是设计存在问题从而引发施工出现变故,另外一方面便是由施工监理单位或是施工单位在发现问题后要求增加不再预算范围内的工作量,这样就会出现以现场签证的方式在后期进行结算。当然,这在一定程度上为不讲信誉的一些企业谋取了利润,在中标之后故意夸大工程量,并要求采用现场签证的方式结算。
3、强化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措施
3.1提高质量管理意识
对施工质量进行有效管理控制的先决条件就是,需要一个高素质的管理队伍,有了这个队伍,才能保证管理工作的顺利完成;工程质量目标能否实现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就是施工人员的素质。所以,如何提高施工人员的素质将是我们需要考虑的第一个问题,定期对施工人员进行教育培训、一定资金奖励等激励措施都是很有效果的办法。比如制定项目质量管理手册或者施工质量方针政策等。对工程施工中的人员、材料、机械设备、施工环境、工期安排等建立一定的制度,以文档的形式进行规定,对施工施工管理的本质就是在不同的施工环境有效实现对施工人、施工材料及施工机械的运用,以建立并完善良好的质量保障体系。
3.2强化施工现场管理
施工质量管理控制的过程当中,管理者应该掌握整个项目的情况,对于施工前中后期全方位掌控,确定每个阶段的管理重心。施工前的重心就是完成所有准备工作,避免遗漏情况的出现;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应选用和质量监管相关的手段;施工后质量控制就是对材料进行验收,对已完成的项目进行验收和评定标准。工程施工中的原材料包含砖块、水泥、钢筋以及石子等,这些材料的质量必须符合国家相关标准。钢筋进场监理就需要核对厂家和指标是否符合标准、检查合格证上面的力学指标是否符合设计要求等。
3.3完善施工技术管理
技术管理的关键就在于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加强施工技术人员的选拔培养,强化技术人员的准入制度,完善施工单位技术人员聘用标准。为了保证施工人员的工作热情和专业素质,可以优先选用那些责任心强、工作积极以及技术水平过硬的人员。当然在具体施工过程中,这些技术人员还需要经过反复技术考核,进行技术培训等。 3.4实施全过程成本管理
成本的控制、安全的管理都与质量有着莫大的联系,这些要素都贯穿于施工的全过程,施工人员在建筑工程工程施工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必须坚持以人为主体的原则,加强对人员的管理,强化对人员财物知识的培训与再教育,加强对财物人员的考核与奖惩,建立以成本费用为主导的完善的绩效考核制度,以实现工程施工管理中责权利三者的有效结合,才能不断节约成本,实现工程施工管理的全过程成本管理。
4、建筑管理科学化发展
4.1筹备阶段的科学管理
4.1.1做好图纸会审工作
建筑工程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涉及土建、水电气网线路等多元技术的频繁交叉,涉及到成本、质量、安全等众多环节和影响因子,所以必须运筹帷幄。在具体工程施工前,必然要求工程管理与质量控制人员预先做好与建设单位、承包方以及各级分包单位的施工图纸会审工作。梳理工程重点难点、工艺需求、人材机需求等,做到未雨绸缪,提前发现问题,做好相关技术问题协商,保障工期和质量。
4.1.2做好技术交底工作
研究图纸及相关建设技术要求之后,参与施工人员需要在工程动工之前做好技术交底工作,科学组织人员,合理安排工序,科学设计结构,恰当材料设备选用,规范质量标准等。通过技术交底,明确工程质量要求,比对自身技术实力,分析风险范围,开展针对性方案设计,明晰施工安全问题。
4.1.3相关部门协调方面
建筑企业内、外部协调性直接影响建筑造价和建筑工期[2]。因此,建筑施工管理方式应化粗放式为精细化管理,相关职能部门明确具体工作内同,明晰责任也义无,以提高建筑施工的流畅性。此外,建筑管理部门应与设计部门以及施工单位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在建筑管理上提升主动性,力求部门将有机配合,管理到位。
4.1.4安全预控工作
安全管理是建筑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建筑管理人员要加强工地现场研究,针对风险因素科学调研,及时制定防范措施,并尽量做好事前预测,事中管理、事后补救工作。另一方面,建筑子系统多,工作量大,部分建筑企业为保证工期进度,大量应用未经相关培训人员,给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到来隐患,因此需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培训,切实将安全管理视为重要管理内容,落到实处。
4.2施工阶段的科学管理
4.2.1施工人员管理
庞大的施工作业人员是建筑施工的主体,各建设相关人员的专业素养、质量意识、技术水平、身体机能、心理素质等最终构成建筑的基因。在建筑施工管理中,科学组织并充分发挥建设人员的群体素质,将直接对建筑工期、建筑质量、建筑安全的控制产生影响。一方面,建筑项目部可以通过内、外部人力市场综合考察和录用施工人员,并坚强对施工人员的思想、技术教育和培训,预先严格考核防微杜渐。另外,还可以建立相关的激励机制,刺激施工人员工作责任心,提高工作积极性,充分发挥内在潜能和自控水平,最终有利于科学化建筑管理目标的有效达成。
4.2.2材料设备管理
建筑是一项复杂、系统的生产活动,其材料设备的控制对工程总质量有直接影响。首先,各类原材料、半成品、结构件等施工材料物资,是建筑最基础的物质形态,最终转化为建筑物质实体,故对建筑的管理离不开施工材料的管理。应遵循我国现行《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条例规定:物资材料应行现场验收,凡涉及安全、功能的有关产品,应须符合工程质量标准并进行复验。其次,建筑中需用到运输、起重、检测检验、计量工器具等机械,只有对这些相关设备进行有机、有序、协调使用,才能最大程度保障工期和质量。所以,应科学展开设备调集、采购和选型工作,根据施工要求和标准,做好施工设备的进场安装、调试和检测,并根据工具体作业需求控制好设备性能参数,确保其精度和安全性。
4.2.3施工技术管理
当前,国内建筑总分包市场并不完善,总包、分包单位多处于不同层次,存有技术水平差异。因此,在构建建筑施工技术管理的有机系统时,要全方位分析差异性的存在,科学分配资源,规范施工方案、方法工艺、技术标准,合理管理各环节、各工程部分的施工技术。同时,打破分包合同的局限性,将整体施工技术管理的组织体系贯彻到各部门、各环节,形成统一负责的树状管理体系。此外,各层次的各施工单位在各施工阶段应进行同步协调,加强协调配合工作,相关人员的调度工作。
4.2.4施工环境管理
建筑施工受环境因素影响较为明显,包含既有环境因素和后发环境因素。既有因素即建设前已经存在的客观环境因素,主要是指地质、水文、气象、周边建筑等方面,这些既有的因素一般难以消除和避免,在施工前应科学、全面做好施工地点环境考察,避免后期工作陷入被动。其次后发环境因素,即建设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天气、气象变换因素,如,风、雨、雾、热、冷等,需要管理人员注意天气信息,及时根据气象资料进行预测和分析,强化施工措施,或者落实人员、器材,各方面做好防范,消减消极环境影响,以免延误工期、增加成本、影响质量和产生事故。
4.3竣工验收的科学管理
4.3.1验收检查科学化
在多高层建筑工程竣工后,最主要的管理工作为技术评价,涵盖对建筑的工程进度、安全措施落实、建筑质量等情况进行评价。一方面要以相关国家、行业标准比对竣工建筑度量结果。另一方面,判断竣工建筑是否达标,如果验收不合格,则必须及时探讨针对措施开展补救,如有必要则需重新返工,直到合格后才能投入使用。
4.3.2完善工程技术档案
施工技术档案是施工整过程的原始记录,更是工程设计检验、技术考核、质量验收的文件依据。施工技术档案应详记录工程验收、设计变更、工程质量事故及处理记录、竣工图等,其中,竣工图应在建筑各部分子系统完成后,分阶段科学绘制,总工完成后,严格按程序交付建设单位,同时报送上级主管部门和城市建设档案馆备案。 5、建筑科学管理的发展展望
5.1建立科学管理组织
建筑管理政策的制定和落实都离不开有力的组织保障。首先,要建立完善的内部防控体系,分工合理,权利明晰、责任明确使建筑管理工作更具科学性、有效性。其次,建筑管理工作组织的有机整合。长期以来,我国建筑管理工作分散在各个职能部门以及个人,管理相对混乱、无序,因此建立统一的建筑管理组织是管理协调性的必然要求,只有形成合力、向心力,才能抓好建筑管理。参考国外成功经验,可见建筑管理划为三个层次:决策层负责建筑管理规范、条例的制定;执行层执行具体的筑管理;监督层对决策过程和执行过程进行评估和监督。
5.2建立完善的管理信息系统
信息管理系统是现代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方式,全面、完整、快捷的信息,是高效率建筑管理的基础。近年来,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其应用也日益广泛,从而为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信息系统提供了技术条件。我国建筑施工企业应该加大资金投入,积极推建筑管理信息系统软件,引进现代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将繁琐的建筑管理进行信息化和网络化处理,提高风险管理的工作效率,为科学建筑管理贡献力量。
5.3重视建筑管理文化建设
大力进行建筑管理文化建设,提升管理从业人员管理意识、优化管理理念、提高管理素养、创新管理思路,培养管理人员的责任感,使他们在工作自觉地执行建筑管理的制度。同时,发扬其他建筑工作人员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积极参加到建筑管理中来,为建筑管理建言献策,形成广听意见、广纳建议的科学化建筑管理文化氛围。
6、结束语
建筑事业是利于社会、造福人民的事业,科学的管理是保障建筑活动优质进行的关键。但管理优化工作涉及内容广泛,情况复杂多变,需要智能部门、施工单位、作业人员多方联合、通力协作开展才能有效进行。本文主要从建筑筹备、施工、验收阶段的科学管理展开分析,并从科学管理的发展进行展望,由于笔者个人水平有限,希望更多人士对建筑管理科学化进行探讨,为我国的建设事业增砖添瓦。
参考文献:
[1]张斌.建筑工程施工中的管理[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18):133-134.
[2]徐慧东.目标管理方法在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3(10):53.
[3]马永贵.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工作之我见[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4(20):2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