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五种能力 学做诗意教师

来源 :新课程改革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dq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需要经常自醒。“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由于每一个人所站的立场和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对教育理解的层次也就不同。从事中学语文教育工作7年,我不只一次听到同行说:教师的付出和收获不成正比,特别是语文教师,不但身体累,而且见效慢。
  对此,我常常扪心自问,一个教师要找到充满诗意的教学和活法是不是真的不可能?有的教师教了一辈子语文,却说不清语文教学怎么教,有的语文教师虽然年轻,却能用自己的智慧点燃课堂。我想在新课程理念下做一名充满诗意的语文教师应该具备五种能力。
  
  一、让心灵之树基业长青
  
  诗意是充满激情的,这不仅要有教学理论的支持,而且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一个语文教师的文化底蕴,不仅决定了他理解、驾驭教材的能力,还决定他参与课程开发的能力。中学语文看似简单,实则内容丰富。语文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具有很强的工具性,而且具有丰富的人文性。面对富有思维的生命,我们教给学生的不应该单纯是知识与能力,更应该包含过程与方法,以及为人处事的价值观。教师只有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才能演绎出一个生动的课堂,才能带给学生以广博的文化浸染,才能让学生在广阔的精神空间中自由驰骋。
  有些语文教师工作不可谓不敬业,但是他们却犯了一个通病,就是除了研读教材、备好课外,几乎不再去延伸自己的知识视野,凭经验认为中学语文教学知识简单,教育中学生所用的知识自己在大学的时候已经烂熟于胸。这一片面的认识导致教师追求的教学重点不是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而是注重学生的记忆能力和考试能力。其结果自然就是学生与教师一样,除了学习教材以为,往往不去学习、吸收更加广博的文学经典知识。长此以往,必将导致学生人文精神的缺失。
  
  二、让生命之舟感动常在
  
  有这样一个众所周知的故事:三个工人在砌一堵墙。有人过来问:“你们在干什么?”第一个没好气地说:“没看见吗?砌墙!”第二个抬头笑了笑,说:“我们在盖一幢高楼。”第三个人边干边哼着歌曲,他的笑容很灿烂:“我们正在建设一个新城市。”10年后,第一个人在另一个工地上砌墙;第二个人坐在办公室中画图纸,他成了工程师;第三个人呢,是前两个人的老板。
  故事很简单,但却折射出生命的哲理。心态决定命运。教师对于自身职业的心态往往决定着这个教师职业成就的高低。当你把教育视为养家糊口,混口饭吃的时候,你就很难找到教学的乐趣,更难找到诗意的生活!
  相反,一个拥有梦想的教师,教育就不再是枯燥与重复,而是发现与创造;教育也不再是谋生的手段,而是自己实现人生价值的一种载体。当我们被学生调皮所激怒的时候,如果假定一下——假如我是孩子,假如是我的孩子,我该怎样做老师?一个换位的思考也许可以化解我们心中纠结多年的认识误区。少些心结,多些感动,让凝固的岁月生动起来,这便是诗意教师,诗意人生。
  
  三、让工作激情持续释放
  
  从事教育工作越久,我们以为人生中的“不可能”就更多。教师究竟能够给予学生什么?教师无权,所以给不学生功名;教师无钱,所以给不了学生利禄。但我们可以给予学生一生受用的东西——人格。学生的人格从哪里来呢?在课堂教学中,主要来自教师的影响。语文是最富有感染力的学科,如果一个语文教师,没有丰富的情感,没有优美的语言,没有应变的智慧,怎么能驾驭课堂?怎么能让学生喜欢语文?
  如中学语文课本中王维的《使至塞上》:“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堠骑,都护在燕然。”就短短的40个字,那怎样才能在课堂上演绎出激情四射的魅力呢?单纯的依靠教辅资料行吗?不去深入了解唐朝名相张九龄遭奸臣李林甫的排斥而被罢相的始末,不去深入了解王维的诗歌美学取向,或许我们都无法完整地把这首诗歌的内涵传递给学生,更不能把一个如痴如醉的文学世界展示在学生面前。
  曹雪芹在《红楼梦》第四十八回中写到:“香菱读了这两句诗后,理解颇费苦心。她对黛玉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想来烟如何直?日自然是圆的。这‘直’字似无理,‘圆’字似太俗。合上书一想,倒像是见了这景的。要说再找两个字换这两个,竟再找不出两个字来。”那茫茫无边的沙漠,只有用一个“大”字才能状其景观;在这纯然一色、荒凉无边的背景之上,那远处独起的一股炊烟,既显得孤单,又格外醒目,也只有“孤烟”二字方能状其神韵。大漠无边无际,黄河杳无尽头,“长”字便自然涌上作者的心头。而“长河”之上,是那一轮圆圆的落日,这里的“圆”字与前面的“直”字,都用得逼真传神,难以言其妙处。
  
  四、让教学风格儒雅隽永
  
  要想让学生喜欢语文,首先要让学生喜欢语文教师。试想一位教师,整天骂骂咧咧,训骂之声不绝于耳,学生能喜欢他吗?而另一位语文教师,谈吐幽雅,风趣幽默,引经据典,信手拈来,课堂感觉,如沐春风。学生上课不但受益匪浅,而且学习语文的兴趣与日俱增。
  同样是语文教学,差异何以如此悬殊?关键在于学生的心理感受不同。在前一位教师的课堂氛围中,学生感受到的不是文学语言的魅力,而是揶揄讽刺的刻薄,在后一位教师的课堂中,学生随教师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而为之动容。这就是充满诗意的语文课。诗意的语文课,如同高山流水,春雨缠绵;诗意的语文课,情景交融,自然流放;诗意的语文课,师生融洽,兴趣盎然。诗意的语文教师,充满着自信与关爱;诗意的语文教师,才华横溢,运筹帷幄;诗意的语文教师,语言优美,风趣幽默。
  如中学语文课本中李白的《将进酒》,当教师翻开这一页教科书的时候,印入眼帘的不仅仅是纸面上的文字与注解,而是文人与酒的不解情缘。从屈原到嵇康,从阮籍到陶渊明,无不是狂饮之辈,李白更是嗜酒如命,斗酒赋诗。李白爱酒,但与屈原嵇康阮籍陶渊明又不同;李白喝酒是狂,而后面几位则是傲。狂是张扬,傲是孤傲。而李白的狂,不但在《将进酒》里,而且在李白的骨头和血液中,贯穿这位诗人的一生。语文教师如能在课堂上生动地解析出李白式的悲哀,那何愁学生厌学呢?
  
  五、让教学语言诗意盎然
  
  “任何一个人的精神世界总是和他的语言世界相连接、相吻合的,精神世界的开拓同时就是语言世界的延伸,语言世界的扩展同时也是精神世界的充实。”
  在课堂教学中,精彩的导语不但可以把学生引入文学的殿堂,更能让他们品味知识之花的芬芳,采撷充满魅力的智慧之果。教师教学使用什么样的语言,其实传达的是一种趣味和境界。譬如,同样课前导入,有的教师照本宣科,直奔主题,学生觉得如同嚼蜡;有的教师则是从学生的兴趣与认知出发,妙语连珠,让学生渐入佳境。
  如中学语文课本中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不少教师都讲过。这篇山水游记究竟应该怎样导人呢?你可以介绍欧阳修的生平故事,可以介绍北宋的政治文化背景,还可以介绍山水小品文章的发展脉络。但有一点必须注意,就是如何在最短的时间用精彩的导语抓住学生的心理。譬如,你可以拿一瓶酒到教室,在酒香四溢的教师里放一段风景名胜地的视频,在来点古筝乐曲,这时你在徐徐开讲这一经典的山水小品文章,或许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哲学家费尔巴哈说过:“人的第一责任是使自己幸福。你自己幸福,你也就能使别人幸福。”学做一个诗意的教师,也能带出一批富有诗意的学生!当我们具备了五种能力,就会多一分当教师的从容与愉悦,少一分埋怨教学枯燥的懊恼!
其他文献
【摘要】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方法对我国体育课程理念的演变过程进行分析,总结出《新课程标准》理念下中小学体育教师教学能力的发展所必备的因素,进而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活动,提出了体育教师教学努力地发展所必需的几个阶段。为中小学体育教师的全面发展提供理论指导。  【关键词】 新课程;教学能力;多元化    The carefully examining of gym instructor t
期刊
【摘要】 课后“再度设计”,及时分析、总结教学过程的得与失,对教师经验的不断积累,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素质的不断提升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尤其是对于刚开设不久的通用技术课教师,显得更加重要。本文结合教学实践,以反思的方式探讨了课后“再度设计”应体现出成功点、失误点、疑惑点、思维点、感悟点,以期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师自身水平。  【关键词】 课后“再度设计”;体现点;必要性    
期刊
几年来的课堂教学实践研究使我们深深体会到:只有在学生的 学习过程中,教师注重情境的创设,学生的思维才会激活、学生对新知的探索才会主动;学生对数学问题的探索和独立思考才会有所“发现”,产生新颖、独特的观念和产品;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意识、创造能力、协作能力等才会得以培养和发展,教学过程才能得以优化。本文以《梯形的面积》(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27页)为例,谈一谈优化教学过程的做法和体会:    一、 设
期刊
【摘要】 “误尽苍生是语文”是对语文最大的批评,中学语文教学不尽人意,甚至频频遭到人们的非议。当今的语文课堂教学究竟是一副什么样子呢?为什么那么多人关心、讨论,那么多大家进行指引的语文教学却仍步履维艰,难以迈出这个“失误”的怪圈?本文对中学语文的教学现状进行反思、探讨,渴求能切实对现状有所改变,特别希望针对当前的课堂教学找到一点实实在在的解决问题的措施。  【关键词】 语文;教学;反思;改变   
期刊
小学语文新教材每一课的插图都很新颖,很有趣,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师要充分挖掘课文中美的因素,使学生在语文教学中情地享受,从而达到陶情养性,美化心灵的目的。    一、让学生在想象中感受美、欣赏美    教师应诱发学生对课文产生审美联想、想象、体会课文所包含的自然美、生活美、形象美和艺术美和积极的心理反应,激发学生对生活、大自然和祖国的热爱之情。想象是创新的翅膀,教师应根据儿童爱想象的特点,引导学
期刊
199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朱棣文曾说: “科学的最高目标是不断发现新东西,因此要想在科学上取得成功,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学会用与人不同的思维方式、别人忽落的思维方式来思考问题,也就是要有一定的创造力。”我们的教育应重视“智力开发”的教育提高到创造教育的高度上来,而在“珠心算”的长期教学中,由于它的神奇功能而在学生的创造力的开发中 起着优化作用。在珠心算的教学活动中,在有利于创造力的培养的情况下
期刊
创新教育是指以创新人格的培养为核心,以创新思维的激发为实施手段,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基本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为主要特征的素质教育。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出高素质的创新人才是目前教育界正在探索与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教育观念的转变是创新教育的前提     在教学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教师应该认识到,教育不应该仅仅是训练和灌输的工具,它应该是发
期刊
课程改革已推行多年,但在语文教学中依然存在“重教轻学”现象:很多教师在教学中只注重教学问题,不谈学生,不研究学生“学”的问题。这所谓的“重教”并不符合教学管理规律。重教轻学的教学管理,忽视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牛不吃草强按头”,造成“厌学”现象严重,“教”也成了低效甚至无效劳动。与之相反的是另外一种情形:课程改革了,教师“解脱”了,课堂教学完全是一种“放羊式”的管理。这样的“重学”,也并没有把握
期刊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贯穿美育,不仅是培养时代人才的需要,而且是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的需要;既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和初步的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又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从而有效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语文素质的提高。    一、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贯穿美育是培育新时代人才的需要    当前,小学语文教学改革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新修订的《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语文是
期刊
学习与发展是当今教育的主题,“独白式”的课堂教学已远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发展与要求。这就要求教育者将学习的主体地位还给学生,以实现学生积极地学,主动地学,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本文拟就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的途径及方法作初步的探索。  1 努力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敢说”“想学”  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育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