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需要经常自醒。“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由于每一个人所站的立场和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对教育理解的层次也就不同。从事中学语文教育工作7年,我不只一次听到同行说:教师的付出和收获不成正比,特别是语文教师,不但身体累,而且见效慢。
对此,我常常扪心自问,一个教师要找到充满诗意的教学和活法是不是真的不可能?有的教师教了一辈子语文,却说不清语文教学怎么教,有的语文教师虽然年轻,却能用自己的智慧点燃课堂。我想在新课程理念下做一名充满诗意的语文教师应该具备五种能力。
一、让心灵之树基业长青
诗意是充满激情的,这不仅要有教学理论的支持,而且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一个语文教师的文化底蕴,不仅决定了他理解、驾驭教材的能力,还决定他参与课程开发的能力。中学语文看似简单,实则内容丰富。语文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具有很强的工具性,而且具有丰富的人文性。面对富有思维的生命,我们教给学生的不应该单纯是知识与能力,更应该包含过程与方法,以及为人处事的价值观。教师只有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才能演绎出一个生动的课堂,才能带给学生以广博的文化浸染,才能让学生在广阔的精神空间中自由驰骋。
有些语文教师工作不可谓不敬业,但是他们却犯了一个通病,就是除了研读教材、备好课外,几乎不再去延伸自己的知识视野,凭经验认为中学语文教学知识简单,教育中学生所用的知识自己在大学的时候已经烂熟于胸。这一片面的认识导致教师追求的教学重点不是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而是注重学生的记忆能力和考试能力。其结果自然就是学生与教师一样,除了学习教材以为,往往不去学习、吸收更加广博的文学经典知识。长此以往,必将导致学生人文精神的缺失。
二、让生命之舟感动常在
有这样一个众所周知的故事:三个工人在砌一堵墙。有人过来问:“你们在干什么?”第一个没好气地说:“没看见吗?砌墙!”第二个抬头笑了笑,说:“我们在盖一幢高楼。”第三个人边干边哼着歌曲,他的笑容很灿烂:“我们正在建设一个新城市。”10年后,第一个人在另一个工地上砌墙;第二个人坐在办公室中画图纸,他成了工程师;第三个人呢,是前两个人的老板。
故事很简单,但却折射出生命的哲理。心态决定命运。教师对于自身职业的心态往往决定着这个教师职业成就的高低。当你把教育视为养家糊口,混口饭吃的时候,你就很难找到教学的乐趣,更难找到诗意的生活!
相反,一个拥有梦想的教师,教育就不再是枯燥与重复,而是发现与创造;教育也不再是谋生的手段,而是自己实现人生价值的一种载体。当我们被学生调皮所激怒的时候,如果假定一下——假如我是孩子,假如是我的孩子,我该怎样做老师?一个换位的思考也许可以化解我们心中纠结多年的认识误区。少些心结,多些感动,让凝固的岁月生动起来,这便是诗意教师,诗意人生。
三、让工作激情持续释放
从事教育工作越久,我们以为人生中的“不可能”就更多。教师究竟能够给予学生什么?教师无权,所以给不学生功名;教师无钱,所以给不了学生利禄。但我们可以给予学生一生受用的东西——人格。学生的人格从哪里来呢?在课堂教学中,主要来自教师的影响。语文是最富有感染力的学科,如果一个语文教师,没有丰富的情感,没有优美的语言,没有应变的智慧,怎么能驾驭课堂?怎么能让学生喜欢语文?
如中学语文课本中王维的《使至塞上》:“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堠骑,都护在燕然。”就短短的40个字,那怎样才能在课堂上演绎出激情四射的魅力呢?单纯的依靠教辅资料行吗?不去深入了解唐朝名相张九龄遭奸臣李林甫的排斥而被罢相的始末,不去深入了解王维的诗歌美学取向,或许我们都无法完整地把这首诗歌的内涵传递给学生,更不能把一个如痴如醉的文学世界展示在学生面前。
曹雪芹在《红楼梦》第四十八回中写到:“香菱读了这两句诗后,理解颇费苦心。她对黛玉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想来烟如何直?日自然是圆的。这‘直’字似无理,‘圆’字似太俗。合上书一想,倒像是见了这景的。要说再找两个字换这两个,竟再找不出两个字来。”那茫茫无边的沙漠,只有用一个“大”字才能状其景观;在这纯然一色、荒凉无边的背景之上,那远处独起的一股炊烟,既显得孤单,又格外醒目,也只有“孤烟”二字方能状其神韵。大漠无边无际,黄河杳无尽头,“长”字便自然涌上作者的心头。而“长河”之上,是那一轮圆圆的落日,这里的“圆”字与前面的“直”字,都用得逼真传神,难以言其妙处。
四、让教学风格儒雅隽永
要想让学生喜欢语文,首先要让学生喜欢语文教师。试想一位教师,整天骂骂咧咧,训骂之声不绝于耳,学生能喜欢他吗?而另一位语文教师,谈吐幽雅,风趣幽默,引经据典,信手拈来,课堂感觉,如沐春风。学生上课不但受益匪浅,而且学习语文的兴趣与日俱增。
同样是语文教学,差异何以如此悬殊?关键在于学生的心理感受不同。在前一位教师的课堂氛围中,学生感受到的不是文学语言的魅力,而是揶揄讽刺的刻薄,在后一位教师的课堂中,学生随教师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而为之动容。这就是充满诗意的语文课。诗意的语文课,如同高山流水,春雨缠绵;诗意的语文课,情景交融,自然流放;诗意的语文课,师生融洽,兴趣盎然。诗意的语文教师,充满着自信与关爱;诗意的语文教师,才华横溢,运筹帷幄;诗意的语文教师,语言优美,风趣幽默。
如中学语文课本中李白的《将进酒》,当教师翻开这一页教科书的时候,印入眼帘的不仅仅是纸面上的文字与注解,而是文人与酒的不解情缘。从屈原到嵇康,从阮籍到陶渊明,无不是狂饮之辈,李白更是嗜酒如命,斗酒赋诗。李白爱酒,但与屈原嵇康阮籍陶渊明又不同;李白喝酒是狂,而后面几位则是傲。狂是张扬,傲是孤傲。而李白的狂,不但在《将进酒》里,而且在李白的骨头和血液中,贯穿这位诗人的一生。语文教师如能在课堂上生动地解析出李白式的悲哀,那何愁学生厌学呢?
五、让教学语言诗意盎然
“任何一个人的精神世界总是和他的语言世界相连接、相吻合的,精神世界的开拓同时就是语言世界的延伸,语言世界的扩展同时也是精神世界的充实。”
在课堂教学中,精彩的导语不但可以把学生引入文学的殿堂,更能让他们品味知识之花的芬芳,采撷充满魅力的智慧之果。教师教学使用什么样的语言,其实传达的是一种趣味和境界。譬如,同样课前导入,有的教师照本宣科,直奔主题,学生觉得如同嚼蜡;有的教师则是从学生的兴趣与认知出发,妙语连珠,让学生渐入佳境。
如中学语文课本中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不少教师都讲过。这篇山水游记究竟应该怎样导人呢?你可以介绍欧阳修的生平故事,可以介绍北宋的政治文化背景,还可以介绍山水小品文章的发展脉络。但有一点必须注意,就是如何在最短的时间用精彩的导语抓住学生的心理。譬如,你可以拿一瓶酒到教室,在酒香四溢的教师里放一段风景名胜地的视频,在来点古筝乐曲,这时你在徐徐开讲这一经典的山水小品文章,或许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哲学家费尔巴哈说过:“人的第一责任是使自己幸福。你自己幸福,你也就能使别人幸福。”学做一个诗意的教师,也能带出一批富有诗意的学生!当我们具备了五种能力,就会多一分当教师的从容与愉悦,少一分埋怨教学枯燥的懊恼!
对此,我常常扪心自问,一个教师要找到充满诗意的教学和活法是不是真的不可能?有的教师教了一辈子语文,却说不清语文教学怎么教,有的语文教师虽然年轻,却能用自己的智慧点燃课堂。我想在新课程理念下做一名充满诗意的语文教师应该具备五种能力。
一、让心灵之树基业长青
诗意是充满激情的,这不仅要有教学理论的支持,而且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一个语文教师的文化底蕴,不仅决定了他理解、驾驭教材的能力,还决定他参与课程开发的能力。中学语文看似简单,实则内容丰富。语文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具有很强的工具性,而且具有丰富的人文性。面对富有思维的生命,我们教给学生的不应该单纯是知识与能力,更应该包含过程与方法,以及为人处事的价值观。教师只有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才能演绎出一个生动的课堂,才能带给学生以广博的文化浸染,才能让学生在广阔的精神空间中自由驰骋。
有些语文教师工作不可谓不敬业,但是他们却犯了一个通病,就是除了研读教材、备好课外,几乎不再去延伸自己的知识视野,凭经验认为中学语文教学知识简单,教育中学生所用的知识自己在大学的时候已经烂熟于胸。这一片面的认识导致教师追求的教学重点不是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而是注重学生的记忆能力和考试能力。其结果自然就是学生与教师一样,除了学习教材以为,往往不去学习、吸收更加广博的文学经典知识。长此以往,必将导致学生人文精神的缺失。
二、让生命之舟感动常在
有这样一个众所周知的故事:三个工人在砌一堵墙。有人过来问:“你们在干什么?”第一个没好气地说:“没看见吗?砌墙!”第二个抬头笑了笑,说:“我们在盖一幢高楼。”第三个人边干边哼着歌曲,他的笑容很灿烂:“我们正在建设一个新城市。”10年后,第一个人在另一个工地上砌墙;第二个人坐在办公室中画图纸,他成了工程师;第三个人呢,是前两个人的老板。
故事很简单,但却折射出生命的哲理。心态决定命运。教师对于自身职业的心态往往决定着这个教师职业成就的高低。当你把教育视为养家糊口,混口饭吃的时候,你就很难找到教学的乐趣,更难找到诗意的生活!
相反,一个拥有梦想的教师,教育就不再是枯燥与重复,而是发现与创造;教育也不再是谋生的手段,而是自己实现人生价值的一种载体。当我们被学生调皮所激怒的时候,如果假定一下——假如我是孩子,假如是我的孩子,我该怎样做老师?一个换位的思考也许可以化解我们心中纠结多年的认识误区。少些心结,多些感动,让凝固的岁月生动起来,这便是诗意教师,诗意人生。
三、让工作激情持续释放
从事教育工作越久,我们以为人生中的“不可能”就更多。教师究竟能够给予学生什么?教师无权,所以给不学生功名;教师无钱,所以给不了学生利禄。但我们可以给予学生一生受用的东西——人格。学生的人格从哪里来呢?在课堂教学中,主要来自教师的影响。语文是最富有感染力的学科,如果一个语文教师,没有丰富的情感,没有优美的语言,没有应变的智慧,怎么能驾驭课堂?怎么能让学生喜欢语文?
如中学语文课本中王维的《使至塞上》:“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堠骑,都护在燕然。”就短短的40个字,那怎样才能在课堂上演绎出激情四射的魅力呢?单纯的依靠教辅资料行吗?不去深入了解唐朝名相张九龄遭奸臣李林甫的排斥而被罢相的始末,不去深入了解王维的诗歌美学取向,或许我们都无法完整地把这首诗歌的内涵传递给学生,更不能把一个如痴如醉的文学世界展示在学生面前。
曹雪芹在《红楼梦》第四十八回中写到:“香菱读了这两句诗后,理解颇费苦心。她对黛玉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想来烟如何直?日自然是圆的。这‘直’字似无理,‘圆’字似太俗。合上书一想,倒像是见了这景的。要说再找两个字换这两个,竟再找不出两个字来。”那茫茫无边的沙漠,只有用一个“大”字才能状其景观;在这纯然一色、荒凉无边的背景之上,那远处独起的一股炊烟,既显得孤单,又格外醒目,也只有“孤烟”二字方能状其神韵。大漠无边无际,黄河杳无尽头,“长”字便自然涌上作者的心头。而“长河”之上,是那一轮圆圆的落日,这里的“圆”字与前面的“直”字,都用得逼真传神,难以言其妙处。
四、让教学风格儒雅隽永
要想让学生喜欢语文,首先要让学生喜欢语文教师。试想一位教师,整天骂骂咧咧,训骂之声不绝于耳,学生能喜欢他吗?而另一位语文教师,谈吐幽雅,风趣幽默,引经据典,信手拈来,课堂感觉,如沐春风。学生上课不但受益匪浅,而且学习语文的兴趣与日俱增。
同样是语文教学,差异何以如此悬殊?关键在于学生的心理感受不同。在前一位教师的课堂氛围中,学生感受到的不是文学语言的魅力,而是揶揄讽刺的刻薄,在后一位教师的课堂中,学生随教师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而为之动容。这就是充满诗意的语文课。诗意的语文课,如同高山流水,春雨缠绵;诗意的语文课,情景交融,自然流放;诗意的语文课,师生融洽,兴趣盎然。诗意的语文教师,充满着自信与关爱;诗意的语文教师,才华横溢,运筹帷幄;诗意的语文教师,语言优美,风趣幽默。
如中学语文课本中李白的《将进酒》,当教师翻开这一页教科书的时候,印入眼帘的不仅仅是纸面上的文字与注解,而是文人与酒的不解情缘。从屈原到嵇康,从阮籍到陶渊明,无不是狂饮之辈,李白更是嗜酒如命,斗酒赋诗。李白爱酒,但与屈原嵇康阮籍陶渊明又不同;李白喝酒是狂,而后面几位则是傲。狂是张扬,傲是孤傲。而李白的狂,不但在《将进酒》里,而且在李白的骨头和血液中,贯穿这位诗人的一生。语文教师如能在课堂上生动地解析出李白式的悲哀,那何愁学生厌学呢?
五、让教学语言诗意盎然
“任何一个人的精神世界总是和他的语言世界相连接、相吻合的,精神世界的开拓同时就是语言世界的延伸,语言世界的扩展同时也是精神世界的充实。”
在课堂教学中,精彩的导语不但可以把学生引入文学的殿堂,更能让他们品味知识之花的芬芳,采撷充满魅力的智慧之果。教师教学使用什么样的语言,其实传达的是一种趣味和境界。譬如,同样课前导入,有的教师照本宣科,直奔主题,学生觉得如同嚼蜡;有的教师则是从学生的兴趣与认知出发,妙语连珠,让学生渐入佳境。
如中学语文课本中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不少教师都讲过。这篇山水游记究竟应该怎样导人呢?你可以介绍欧阳修的生平故事,可以介绍北宋的政治文化背景,还可以介绍山水小品文章的发展脉络。但有一点必须注意,就是如何在最短的时间用精彩的导语抓住学生的心理。譬如,你可以拿一瓶酒到教室,在酒香四溢的教师里放一段风景名胜地的视频,在来点古筝乐曲,这时你在徐徐开讲这一经典的山水小品文章,或许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哲学家费尔巴哈说过:“人的第一责任是使自己幸福。你自己幸福,你也就能使别人幸福。”学做一个诗意的教师,也能带出一批富有诗意的学生!当我们具备了五种能力,就会多一分当教师的从容与愉悦,少一分埋怨教学枯燥的懊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