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篮球运动在我国青少年课余活动中比较普及,投入篮球运动的队员和爱好者越来越多。但篮球运动是一项高强度的活动,运动员很容易受到各个部位不同程度的损伤,其中最为常见的是足踝功能损伤。为了降低运动损伤发生率,提高篮球运动员的职业寿命,就必须正确认知足踝关节的功能,及其发生损伤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明确有效的预防措施以及了解发生足踝关节损伤后功能性康复训练的方式。
1 足踝关节功能与篮球运动
足踝关节是人进行运动所参与的重要关节,人体在弹跳启动过程中,足踝关节是重要的起跳器,也是落地时的缓冲器。从性质来看,足踝关节属于滑车关节,构成部位包括胫骨与腓骨远端以及距骨三节骨,而胫骨下端底部的关节面,和内踝关节面也连为一体,形成距骨滑车关节面。跟骨在距骨的下部分,属于该部位最大的一块骨头,后部突出,包含有跟骨结节,这些部位由肌腱和韧带相连,尤其在胫骨与腓骨之间,其相连的韧带更强有力。人的小腿肌腱对其进行控制,控制的重点则集中在跟腱上,且直接与踝关节连接,直到跟骨。踝关节的三角韧带共有6条,全部附在踝关节上,发挥连接、支持、加固和保护的作用,内侧还有三角韧带,向下到舟骨和距骨。外侧则有3条韧带,前中后分别为腓前韧带、腓韧带和腓后韧带,从外踝起,直到跟骨。人体的足部运动通常由距上关节与下关节进行协调,配合活动,完成如伸展、外展、内收、回旋等活动。从踝关节解剖学的角度来看,足踝关节韧带中胫腓联合韧带纤维细密且具有弹性,在其支撑下不容易受伤,所以很多出现足踝关节损伤的情况为侧副韧带的伤病。
在篮球运动中,运动员做的最基本技术性动作为滑步急停、转身变向跑动以及起跳上篮等等,这些动作均对人的足踝关节有非常高的要求。当篮球运动员在场上不停地切换上述技术动作时,脚落地后身体重心不稳,或出现偏向一侧的情况,那么足踝的外侧会先着地,容易发生损伤。
2 篮球运动员足踝关节常见损伤及发生原因
2.1 篮球运动员足踝关节常见损伤
首先是急性损伤,在进行篮球运动过程中,很多运动员由于动作过大,较为剧烈,容易导致韧带拉伤甚至断裂,出现骨折等问题,这就是常见的急性损伤现象。其次是慢性损伤,也称为慢性劳损,这种情况多发生在长期进行篮球训练的运动员身上,尽管短期训练下运动员通常不会发生慢性损伤问题,但却与运动员自身训练方式、技术应用方法等有直接关系,研究发现,很多慢性损伤都是由于篮球运动员在日常训练中不留意的急停,或进攻时发生,再由慢性损伤转变为记性损伤,最终导致足踝关节的严重损伤。
2.2 篮球运动员足踝关节损伤发生原因
2.2.1 缺乏准备活动的环节
任何一项具有激烈性质的运动进行前,运动员都应做好必要的准备活动,通过拉伸身体部位,活动各个神经系统,确保在后续激烈运动和对抗过程中不会突然拉伤身体的组织,也给各部位的组织缓冲机会。一旦缺少运动前准备活动的环节,或是准备过程不充分,运动员就容易在篮球运动中增加身体组织的压力,各部位容易出现拉伤或损伤的问题。由此可见,准备活动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篮球运动员必须充分重视准备活动环节的效果。
2.2.2 不遵守训练原则
篮球运动有其特有的原则,这与其特性和性质有关,遵循原则才能形成对运动员安全的保护,绝不能随意舍弃原则进行训练。但在实际情况下,不少篮球运动员容易忽略技术上的要点,在违背人体结构特征与规律的情况下出现组织拉伤和损坏的情况。不遵守训练规则,或是盲目进行训练和比赛,容易因为技术动作不规范或是运动过量而受伤。另外,长时间的运动比赛都会极大程度增加运动员的身体疲劳感,会使其反应迟钝,这些都是引起受伤的前提。
2.2.3 训练场地与器材设备不符合标准
不少运动馆为运动员提供的场地在材质上不合格,材质过硬,甚至坑洼不平,打滑等等,一些运动员不遵循规则,不穿合适的运动装备投入训练,不注重安全,容易导致足踝关节功能损伤。
3 篮球运动员足踝關节功能性康复体能训练措施
3.1 篮球运动员足踝关节损伤不同阶段的康复方法
首先是初期康复阶段。篮球运动员足踝关节受伤后,在其康复的初期是要确保运动员尽快恢复足踝关节活动,因此可通过手法治疗与运动治疗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干预。运动员足踝关节损伤后绝不能置之不理,任其发展,必须重视且对部分肌肉进行舒展与训练,否则肌肉组织会变得更为僵硬,不利于运动员身体的恢复和伤病的康复。其中应用的手法治疗包括按摩、揉捏等方法,主要针对足踝受伤部位用按摩舒展的方式放松肌肉,促进运动员血液循环的增加,提高肌肉弹性,避免在运动员足踝关节损伤期间受伤部位周围肌肉的僵化,影响后续的恢复进度。而运动治疗则要在运动员恢复过程中通过简单运动的方式促进其更好地恢复,这个过程切忌不能进行超出身体承受能力的强烈活动,否则运动员的组织肌肉和关节的损伤程度会进一步加重。进行运动治疗时,运动员还可借助简单物品促进运动更好地进行,如借助毛巾辅助训练,用以拉伸关节韧带,增强关节背曲的能力,也能活动受伤部位周边的肌肉,促进受伤部位更好地复原。除了手法治疗与运动治疗,运动员还可借助电疗方法、冷冻疗法等方式对有疼痛感的受伤足踝关节部位进行控制,消除肿胀。进入到后期康复阶段,运动员则要有所侧重地适当恢复力量训练,通常在后期康复阶段以身体的重量承受负荷值为准,这时应用的康复治疗重点则放在肌肉力量耐力与神经肌肉协调能力中。运动员可借助稍微复杂的动作进行锻炼,常见为跳跃训练、负重训练等等,达到锻炼足踝关节功能的效果,也帮助踝关节位置肌肉恢复力量。因为运动员足踝关节有受伤史,因此康复阶段运动必须遵循由轻到重,循序渐进的原则,锻炼的次数根据运动员恢复的情况而定,确保康复计划的科学性与合理性,绝不能急于求成,容易导致伤势的加重。
3.2 篮球运动员足踝关节功能性康复体能训练方法 功能性康复体能训练是从康复医学的角度着手,结合运动员所从事的不同运动项目和体能需求,结合两者的实际情况而定,对运动员运动损伤的原因根源进行分析,采取训练前后分析对比的方式对伤情的恢复和运动能力的恢复进行有效监测,确保运动员能够更好地恢复原有的专项体能和训练水平。功能性康复体能训练对比传统的医学治疗手段,其最大的优势表现为可在短时间内帮助运动员恢复专项体能与技能。
3.2.1足踝关节功能性体能训练方法的应用
对于有足踝关节损伤的篮球运动员,有学者采用多种体能康复训练的方式对其进行训练,提倡从增加运动员踝关节本体感觉、步态稳定、平衡能力测试的方式进行观察,结果发现运动员在其踝关节损伤后的康复过程中,可在6-12周完成相应的关节功能性康复体能训练任务,且大大降低足踝关节再次发生损伤的风险。具体在发生足踝关节损伤的篮球运动员中,为其应用关节功能性康复体能训练应坚持的原则,应确定为提高运动员足踝关节灵活性、稳定性、关节活动度以及运动员的力量、爆发力、动态稳定性,另外还要结合篮球运动的特点,将6周的时间作为恢复期,对其进行训练的周期性监控,实施和调整训练计划。具体应用的方法包括本体感觉康复训练法:单脚站立,即运动员足跟稍微向上抬起,双手抱肩,光脚,每次堅持1min,坚持三组;单脚站立传接球,即利用外界力量影响运动员的身体不稳定性,不断增加动作难度;落地稳定性练习,即双脚原地落地,单脚向左右和前后方向慢跳小栏架等等。训练时注意运动员的康复方法以负重提踵和外力抗阻勾脚为准,负重提踵在初期应用,采用原地提踵的方式进行。进入中期后则以瑞士球上提踵的方式进行,进入后期则单足在瑞士球进行提踵,在速度上要快起快落,每日完成四组,每组12次。在足踝关节灵活性的训练上,则可应用地梯脚步练习的方式进行,通过多方向的组合,并结合篮球运动的特点,进行快速变向训练,确保运动员踝关节的灵活性得以恢复和增强。以上的康复性训练的方式可在6周时间内完成,有学者在其研究中发现,若运动员健侧有明显的改善效果后,则从7周开始延续6周下,运动员健侧改善的情况会明显比伤侧更好,这是因为运动员训练初期伤侧本体感觉和控制能力改善程度更好,所以踝关节力量有效增加,对应的动态稳定性也增强,因此健侧本体感觉和平衡能力持续增强。
3.2.2关节功能性康复体能训练的评估手段
足踝关节损伤的篮球运动员进行关节功能性康复体能训练时,要分阶段进行,因此也要分阶段加以评估,才能了解恢复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加以改善与调整。当前使用的评估方法包括踝关节本体感觉能力测试、步态测试以及平衡测试。有研究发现,应用踝关节本体感觉测试仪,在运动员体能恢复训练的前期至后期所进行的足背屈、踝关节内翻和反翻、足趾屈等测试中,能够明显观察和掌握运动员足踝关节本体感觉在敏感度方面的变化,进而准确评估运动员本体的感觉能力。应用步态测试则是对运动员无动力跑台步行的测试,主要观察健侧和伤侧在步幅与步频上的变化。若步态正常,那么步长较为合理,且消耗的能量更少。平衡测试则用Y-平衡测试进行,评估运动员运动表现单腿动态测试方法,此外还要结合其力量、柔韧以及核心稳定控制、本体感觉的情况。运动员保持单腿站时,另一侧腿从正前方和后侧方进行伸展,再回到原点。这项结果主要看运动员两侧踝关节步态的差距是否有缩小,就代表步态平衡的能力有所增强,否则容易发生习惯性扭伤的问题。
4 结束语
篮球运动在我国非常受欢迎,在良好氛围的渲染下当前越来越多篮球爱好者和运动员投入其中,但在激烈对抗的过程中也很容易因体能高度消耗和身体抗压能力的降低发生伤病,最常见为足踝关节功能损伤。对于这种情况,篮球运动员必须引起重视,除了做好充分的提前活动和及时处理外,还要重视受伤后足踝关节功能性康复体能训练方法,针对受伤情况和篮球运动的特点,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不断恢复足踝关节功能,促使其康复,并在此基础上提高抗压性和运动能力。
(作者单位:长春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1 足踝关节功能与篮球运动
足踝关节是人进行运动所参与的重要关节,人体在弹跳启动过程中,足踝关节是重要的起跳器,也是落地时的缓冲器。从性质来看,足踝关节属于滑车关节,构成部位包括胫骨与腓骨远端以及距骨三节骨,而胫骨下端底部的关节面,和内踝关节面也连为一体,形成距骨滑车关节面。跟骨在距骨的下部分,属于该部位最大的一块骨头,后部突出,包含有跟骨结节,这些部位由肌腱和韧带相连,尤其在胫骨与腓骨之间,其相连的韧带更强有力。人的小腿肌腱对其进行控制,控制的重点则集中在跟腱上,且直接与踝关节连接,直到跟骨。踝关节的三角韧带共有6条,全部附在踝关节上,发挥连接、支持、加固和保护的作用,内侧还有三角韧带,向下到舟骨和距骨。外侧则有3条韧带,前中后分别为腓前韧带、腓韧带和腓后韧带,从外踝起,直到跟骨。人体的足部运动通常由距上关节与下关节进行协调,配合活动,完成如伸展、外展、内收、回旋等活动。从踝关节解剖学的角度来看,足踝关节韧带中胫腓联合韧带纤维细密且具有弹性,在其支撑下不容易受伤,所以很多出现足踝关节损伤的情况为侧副韧带的伤病。
在篮球运动中,运动员做的最基本技术性动作为滑步急停、转身变向跑动以及起跳上篮等等,这些动作均对人的足踝关节有非常高的要求。当篮球运动员在场上不停地切换上述技术动作时,脚落地后身体重心不稳,或出现偏向一侧的情况,那么足踝的外侧会先着地,容易发生损伤。
2 篮球运动员足踝关节常见损伤及发生原因
2.1 篮球运动员足踝关节常见损伤
首先是急性损伤,在进行篮球运动过程中,很多运动员由于动作过大,较为剧烈,容易导致韧带拉伤甚至断裂,出现骨折等问题,这就是常见的急性损伤现象。其次是慢性损伤,也称为慢性劳损,这种情况多发生在长期进行篮球训练的运动员身上,尽管短期训练下运动员通常不会发生慢性损伤问题,但却与运动员自身训练方式、技术应用方法等有直接关系,研究发现,很多慢性损伤都是由于篮球运动员在日常训练中不留意的急停,或进攻时发生,再由慢性损伤转变为记性损伤,最终导致足踝关节的严重损伤。
2.2 篮球运动员足踝关节损伤发生原因
2.2.1 缺乏准备活动的环节
任何一项具有激烈性质的运动进行前,运动员都应做好必要的准备活动,通过拉伸身体部位,活动各个神经系统,确保在后续激烈运动和对抗过程中不会突然拉伤身体的组织,也给各部位的组织缓冲机会。一旦缺少运动前准备活动的环节,或是准备过程不充分,运动员就容易在篮球运动中增加身体组织的压力,各部位容易出现拉伤或损伤的问题。由此可见,准备活动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篮球运动员必须充分重视准备活动环节的效果。
2.2.2 不遵守训练原则
篮球运动有其特有的原则,这与其特性和性质有关,遵循原则才能形成对运动员安全的保护,绝不能随意舍弃原则进行训练。但在实际情况下,不少篮球运动员容易忽略技术上的要点,在违背人体结构特征与规律的情况下出现组织拉伤和损坏的情况。不遵守训练规则,或是盲目进行训练和比赛,容易因为技术动作不规范或是运动过量而受伤。另外,长时间的运动比赛都会极大程度增加运动员的身体疲劳感,会使其反应迟钝,这些都是引起受伤的前提。
2.2.3 训练场地与器材设备不符合标准
不少运动馆为运动员提供的场地在材质上不合格,材质过硬,甚至坑洼不平,打滑等等,一些运动员不遵循规则,不穿合适的运动装备投入训练,不注重安全,容易导致足踝关节功能损伤。
3 篮球运动员足踝關节功能性康复体能训练措施
3.1 篮球运动员足踝关节损伤不同阶段的康复方法
首先是初期康复阶段。篮球运动员足踝关节受伤后,在其康复的初期是要确保运动员尽快恢复足踝关节活动,因此可通过手法治疗与运动治疗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干预。运动员足踝关节损伤后绝不能置之不理,任其发展,必须重视且对部分肌肉进行舒展与训练,否则肌肉组织会变得更为僵硬,不利于运动员身体的恢复和伤病的康复。其中应用的手法治疗包括按摩、揉捏等方法,主要针对足踝受伤部位用按摩舒展的方式放松肌肉,促进运动员血液循环的增加,提高肌肉弹性,避免在运动员足踝关节损伤期间受伤部位周围肌肉的僵化,影响后续的恢复进度。而运动治疗则要在运动员恢复过程中通过简单运动的方式促进其更好地恢复,这个过程切忌不能进行超出身体承受能力的强烈活动,否则运动员的组织肌肉和关节的损伤程度会进一步加重。进行运动治疗时,运动员还可借助简单物品促进运动更好地进行,如借助毛巾辅助训练,用以拉伸关节韧带,增强关节背曲的能力,也能活动受伤部位周边的肌肉,促进受伤部位更好地复原。除了手法治疗与运动治疗,运动员还可借助电疗方法、冷冻疗法等方式对有疼痛感的受伤足踝关节部位进行控制,消除肿胀。进入到后期康复阶段,运动员则要有所侧重地适当恢复力量训练,通常在后期康复阶段以身体的重量承受负荷值为准,这时应用的康复治疗重点则放在肌肉力量耐力与神经肌肉协调能力中。运动员可借助稍微复杂的动作进行锻炼,常见为跳跃训练、负重训练等等,达到锻炼足踝关节功能的效果,也帮助踝关节位置肌肉恢复力量。因为运动员足踝关节有受伤史,因此康复阶段运动必须遵循由轻到重,循序渐进的原则,锻炼的次数根据运动员恢复的情况而定,确保康复计划的科学性与合理性,绝不能急于求成,容易导致伤势的加重。
3.2 篮球运动员足踝关节功能性康复体能训练方法 功能性康复体能训练是从康复医学的角度着手,结合运动员所从事的不同运动项目和体能需求,结合两者的实际情况而定,对运动员运动损伤的原因根源进行分析,采取训练前后分析对比的方式对伤情的恢复和运动能力的恢复进行有效监测,确保运动员能够更好地恢复原有的专项体能和训练水平。功能性康复体能训练对比传统的医学治疗手段,其最大的优势表现为可在短时间内帮助运动员恢复专项体能与技能。
3.2.1足踝关节功能性体能训练方法的应用
对于有足踝关节损伤的篮球运动员,有学者采用多种体能康复训练的方式对其进行训练,提倡从增加运动员踝关节本体感觉、步态稳定、平衡能力测试的方式进行观察,结果发现运动员在其踝关节损伤后的康复过程中,可在6-12周完成相应的关节功能性康复体能训练任务,且大大降低足踝关节再次发生损伤的风险。具体在发生足踝关节损伤的篮球运动员中,为其应用关节功能性康复体能训练应坚持的原则,应确定为提高运动员足踝关节灵活性、稳定性、关节活动度以及运动员的力量、爆发力、动态稳定性,另外还要结合篮球运动的特点,将6周的时间作为恢复期,对其进行训练的周期性监控,实施和调整训练计划。具体应用的方法包括本体感觉康复训练法:单脚站立,即运动员足跟稍微向上抬起,双手抱肩,光脚,每次堅持1min,坚持三组;单脚站立传接球,即利用外界力量影响运动员的身体不稳定性,不断增加动作难度;落地稳定性练习,即双脚原地落地,单脚向左右和前后方向慢跳小栏架等等。训练时注意运动员的康复方法以负重提踵和外力抗阻勾脚为准,负重提踵在初期应用,采用原地提踵的方式进行。进入中期后则以瑞士球上提踵的方式进行,进入后期则单足在瑞士球进行提踵,在速度上要快起快落,每日完成四组,每组12次。在足踝关节灵活性的训练上,则可应用地梯脚步练习的方式进行,通过多方向的组合,并结合篮球运动的特点,进行快速变向训练,确保运动员踝关节的灵活性得以恢复和增强。以上的康复性训练的方式可在6周时间内完成,有学者在其研究中发现,若运动员健侧有明显的改善效果后,则从7周开始延续6周下,运动员健侧改善的情况会明显比伤侧更好,这是因为运动员训练初期伤侧本体感觉和控制能力改善程度更好,所以踝关节力量有效增加,对应的动态稳定性也增强,因此健侧本体感觉和平衡能力持续增强。
3.2.2关节功能性康复体能训练的评估手段
足踝关节损伤的篮球运动员进行关节功能性康复体能训练时,要分阶段进行,因此也要分阶段加以评估,才能了解恢复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加以改善与调整。当前使用的评估方法包括踝关节本体感觉能力测试、步态测试以及平衡测试。有研究发现,应用踝关节本体感觉测试仪,在运动员体能恢复训练的前期至后期所进行的足背屈、踝关节内翻和反翻、足趾屈等测试中,能够明显观察和掌握运动员足踝关节本体感觉在敏感度方面的变化,进而准确评估运动员本体的感觉能力。应用步态测试则是对运动员无动力跑台步行的测试,主要观察健侧和伤侧在步幅与步频上的变化。若步态正常,那么步长较为合理,且消耗的能量更少。平衡测试则用Y-平衡测试进行,评估运动员运动表现单腿动态测试方法,此外还要结合其力量、柔韧以及核心稳定控制、本体感觉的情况。运动员保持单腿站时,另一侧腿从正前方和后侧方进行伸展,再回到原点。这项结果主要看运动员两侧踝关节步态的差距是否有缩小,就代表步态平衡的能力有所增强,否则容易发生习惯性扭伤的问题。
4 结束语
篮球运动在我国非常受欢迎,在良好氛围的渲染下当前越来越多篮球爱好者和运动员投入其中,但在激烈对抗的过程中也很容易因体能高度消耗和身体抗压能力的降低发生伤病,最常见为足踝关节功能损伤。对于这种情况,篮球运动员必须引起重视,除了做好充分的提前活动和及时处理外,还要重视受伤后足踝关节功能性康复体能训练方法,针对受伤情况和篮球运动的特点,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不断恢复足踝关节功能,促使其康复,并在此基础上提高抗压性和运动能力。
(作者单位:长春师范大学体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