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年开学季,小班教师都要面临新一轮的挑战。孩子们花样百出的哭闹、家长们莫名的担忧、教室门口上演的一幕幕“离别剧”……种种不适应状况都指向一个问题——分离焦虑。那么作为教师如何帮助幼儿减轻因分离带来的焦虑情绪并且顺利度过这一特殊时期呢?我们实施特别的系列小班入园课程,充分考虑幼儿的立场和需要,以多元化、梯度性的互动形式有效缓解新入园幼儿的焦虑感并且使其爱上幼儿园。
一、相识更具仪式感——“不一样的信”
初次见面总是能让人留下深刻的第一印象,幼儿与教师的相识对孩子来说具有特殊的意义,它能帮助幼儿通过了解与接触幼儿园中的“人”,对幼儿园生活进行初步感知与猜测,从而对其产生一定的憧憬与向往。
因此在开学之前,教师可以先给幼儿家长寄去一封信,告知教师来访时,孩子和家长在礼仪、接待方面该做些什么,语言简洁明了、便于操作。同时信中附上“给宝宝的悄悄话”,以图画、符号的形式让幼儿自己阅读,这是教师与孩子的首次沟通,也成了教师与孩子之间的“小秘密”。与普通家访不同的是,我们用书信的方式将仪式感渗透其中,不仅给孩子情感上的铺垫,拉近教师与孩子之间的心理距离,同时转变了以往家访时家长作为第一主角的现象,让孩子参与进来,真正凸显“儿童主体”的理念。
二、深入体验零距离——“这里是我家”
一线的教师都知道入园焦虑不仅是对孩子而言,在家长身上也同样存在。他们会对老师的性格特征、教学方式产生好奇甚至怀疑。因此在亲子课的体验中,我们打破“孩子坐在小椅子上,家长坐在后面”的固有模式,让孩子、家长和老师围坐在软地毯上,一同参与游戏,体验课堂。别样的互动形式一方面为幼儿营造出一个宽松、舒适的家庭式环境,促使他们降低分离焦虑,产生一定的安全感与归属感。另一方面,也让家长直观地感受到老师的教学模式,体验班级中的教学氛围,从而消除担忧和焦虑感。
三、亲亲我的幼儿园——“哥哥姐姐好”
环境氛围的改变会导致幼儿安全感的缺失,离开自己熟悉的家庭环境,面对幼儿园中陌生的人和事物,孩子难免产生心理恐慌,对生活没有计划性。要让孩子成为一个能够规划自己生活的人,能够清楚地了解一日生活流程,可以通过感知、实践、交流的过程,缩短孩子在园生活习惯、自觉性养成的进程,培养秩序感。
模仿是幼儿的学习形式之一,同时年龄相仿的同伴能够给幼儿带来一定的亲近感。因此在晨间锻炼环节,带领幼儿观摩哥哥姐姐的游戏并且鼓励他们积极参与,游戏后让幼儿分享自己的感受,如“要坚持早睡早起,学会锻炼自己的身体”“遇到问题跟朋友好好地说”“游戏的时候要学会自己想办法”等。最后让孩子们树立目标“等我变成哥哥姐姐的时候,也要那么能干”。在生活环节,同样看看哥哥姐姐在生活环节如何进行自我服务,初步尝试自主取用餐点并且进行集体交流:“哥哥姐姐是怎么吃的?”“吃好了,餐具怎么放?”“桌子脏了怎么办?”帮助幼儿初步树立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的意识,成为生活的主人。也可通过以大带小的形式,在了解环境的基础上,以角色的身份介入游戏,利用浸润式教育,使孩子在整个过程中亲身体验各项活动规则,做到“润物细无声”。
四、其乐融融分享会——“爱上幼儿园”
有了前期活动的铺垫,孩子们对幼儿园会有更深层次的认识与了解,他们与教师之间逐渐建立依恋关系,同伴之间也能够进行良好互动。因此,大型活动的组织能够让孩子对幼儿园的情感得到升华。可以组织“快乐分享会”,教师提出分享会倡议,由家庭结伴交流共商分享活动内容,明确孩子合作、交流、互动的要求。通过美食、书籍、玩具、绿植等的分享,帮助幼儿结交朋友,锻炼语言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通过最佳小帮手、最佳推销员的评比活动,为幼儿提供表现自我的机会,获得成就感。与此同时,我们的入园季系列活动也将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孩子进入幼儿园,是人生的第一个转折点。面对入园焦虑问题,教师作为观察者与引导者,要学会从孩子的视角看问题,以循序渐进的方式帮助小班幼儿缩短入园焦虑期,快速融入幼儿园生活。
一、相识更具仪式感——“不一样的信”
初次见面总是能让人留下深刻的第一印象,幼儿与教师的相识对孩子来说具有特殊的意义,它能帮助幼儿通过了解与接触幼儿园中的“人”,对幼儿园生活进行初步感知与猜测,从而对其产生一定的憧憬与向往。
因此在开学之前,教师可以先给幼儿家长寄去一封信,告知教师来访时,孩子和家长在礼仪、接待方面该做些什么,语言简洁明了、便于操作。同时信中附上“给宝宝的悄悄话”,以图画、符号的形式让幼儿自己阅读,这是教师与孩子的首次沟通,也成了教师与孩子之间的“小秘密”。与普通家访不同的是,我们用书信的方式将仪式感渗透其中,不仅给孩子情感上的铺垫,拉近教师与孩子之间的心理距离,同时转变了以往家访时家长作为第一主角的现象,让孩子参与进来,真正凸显“儿童主体”的理念。
二、深入体验零距离——“这里是我家”
一线的教师都知道入园焦虑不仅是对孩子而言,在家长身上也同样存在。他们会对老师的性格特征、教学方式产生好奇甚至怀疑。因此在亲子课的体验中,我们打破“孩子坐在小椅子上,家长坐在后面”的固有模式,让孩子、家长和老师围坐在软地毯上,一同参与游戏,体验课堂。别样的互动形式一方面为幼儿营造出一个宽松、舒适的家庭式环境,促使他们降低分离焦虑,产生一定的安全感与归属感。另一方面,也让家长直观地感受到老师的教学模式,体验班级中的教学氛围,从而消除担忧和焦虑感。
三、亲亲我的幼儿园——“哥哥姐姐好”
环境氛围的改变会导致幼儿安全感的缺失,离开自己熟悉的家庭环境,面对幼儿园中陌生的人和事物,孩子难免产生心理恐慌,对生活没有计划性。要让孩子成为一个能够规划自己生活的人,能够清楚地了解一日生活流程,可以通过感知、实践、交流的过程,缩短孩子在园生活习惯、自觉性养成的进程,培养秩序感。
模仿是幼儿的学习形式之一,同时年龄相仿的同伴能够给幼儿带来一定的亲近感。因此在晨间锻炼环节,带领幼儿观摩哥哥姐姐的游戏并且鼓励他们积极参与,游戏后让幼儿分享自己的感受,如“要坚持早睡早起,学会锻炼自己的身体”“遇到问题跟朋友好好地说”“游戏的时候要学会自己想办法”等。最后让孩子们树立目标“等我变成哥哥姐姐的时候,也要那么能干”。在生活环节,同样看看哥哥姐姐在生活环节如何进行自我服务,初步尝试自主取用餐点并且进行集体交流:“哥哥姐姐是怎么吃的?”“吃好了,餐具怎么放?”“桌子脏了怎么办?”帮助幼儿初步树立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的意识,成为生活的主人。也可通过以大带小的形式,在了解环境的基础上,以角色的身份介入游戏,利用浸润式教育,使孩子在整个过程中亲身体验各项活动规则,做到“润物细无声”。
四、其乐融融分享会——“爱上幼儿园”
有了前期活动的铺垫,孩子们对幼儿园会有更深层次的认识与了解,他们与教师之间逐渐建立依恋关系,同伴之间也能够进行良好互动。因此,大型活动的组织能够让孩子对幼儿园的情感得到升华。可以组织“快乐分享会”,教师提出分享会倡议,由家庭结伴交流共商分享活动内容,明确孩子合作、交流、互动的要求。通过美食、书籍、玩具、绿植等的分享,帮助幼儿结交朋友,锻炼语言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通过最佳小帮手、最佳推销员的评比活动,为幼儿提供表现自我的机会,获得成就感。与此同时,我们的入园季系列活动也将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孩子进入幼儿园,是人生的第一个转折点。面对入园焦虑问题,教师作为观察者与引导者,要学会从孩子的视角看问题,以循序渐进的方式帮助小班幼儿缩短入园焦虑期,快速融入幼儿园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