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诗歌的情感表达

来源 :作文周刊·中考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ccstartttt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沁园春·雪
  ◎毛泽东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赏析
  作者为了描绘多娇的雪景,运用了灵活多样的写景手法。有一组照应:“惟余莽莽”照“雪飘”,“顿失滔滔”应“冰封”;用了两个修辞手法:夸张、比喻;有三处视觉转换:先纵观长城南北,再横看黄河东西,继而远眺群山与高原;还有四对结合:总分结合、虚实结合、动静结合、形色结合。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作者首先承认他们都是曾一统过天下的英雄,但一个“惜”字表达了作者惋惜他们的美中不足:那些古代英雄都是视天下百姓为子民的“家天下”帝王,随着帝制的消灭都已成为了过去;蒋介石政府不顾国家的安危,不顾人民的死活,也必将被历史所淘汰;要想建设真正的人民民主国家,让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只有靠坚定的共产党人和他们领导的人民大众。
  1.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
  诗歌常饱含强烈的情感,而作者的情感又是通过诗歌中的形象来承载的。这个形象来源于生活中一些具体可感的事物。这些形象又创设一种意境去感染人们,让人们体会感受。所以我们在理解现代诗歌的时候,首先要对诗歌进行反复阅读,从形象与意境入手去赏析诗歌,体会诗人的情感。如,《我爱这土地》是那个苦难的年代爱国知识分子对祖国最真挚的爱的表白。这种爱刻骨铭心,至死不渝,不仅来自诗人内心深处,更是全民族普遍的爱国情绪的浓缩。艾青这首诗,抒发了那个时代华夏儿女共同的心声。学生感知到作者所营造的意境、作诗时所处的状态,对诗歌的感情基调就多了一层了解。
  2.把握诗歌意象和表现手法。
  意象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動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是作者的主观情思(主观的“意”)与外界的客观物象(客观的“象”)相融合的产物,是被作者赋予了某种特殊含义和文学意味的艺术形象。在表现手法上,现代诗歌常用修辞手法来增加艺术表现力,一般常见的有比喻、拟人、反复、排比、象征、通感等。
  如在《我爱这土地》中,全诗以“假如我是一只鸟”这样一个出人意料的假设开头,使读者不禁发出疑问,“鸟”的形象和作者所要歌颂的“土地”有着什么样的联系呢?作者对此作出了阐释:“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在炮火连天、国家危急的时刻,一只看似微不足道的小鸟也要奋力抗争,用自己的歌喉发出不屈的声音。这使人联想到“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嘶哑的喉咙”,让我们看到这是一只饱受磨难的鸟,它的歌声是用整个生命发出的。下面四行诗,分别描述了鸟儿歌唱的四个对象:土地、河流、风、黎明,它们的核心是“土地”。值得注意的是,作者在这四个对象前面都加了长长的修饰语: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是正在遭受日寇欺凌的国土的写照。
  “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土地上的河流,象征着长期郁结在人民心中的悲愤一直在汹涌奔流。
  “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土地上空吹刮着的风,象征人民心中对侵略者暴行的愤怒。
  “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预示着人民为之奋斗献身的独立自由的曙光,必将降临于这片土地。
  3.把握诗歌的形式特点。
  台湾诗人余光中先生以“乡愁诗人”著称,他的这首《乡愁》除了“思归之情”感人肺腑,其形式美也令人瞩目。它的形式美一表现为结构美,一表现为音乐美。《乡愁》在结构上呈现出寓变化于统一的美。《乡愁》分四个小节,每节四行,节与节之间相当均衡对称,但是,诗人注意了长句与短句的变化调节,从而使诗的外形整齐中有参差之美。作者按照时间顺序将乡愁依次比喻为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结构严谨,很好地表达了本诗的中心。《乡愁》的音乐美,主要表现在采用《诗经》中的复沓手法,营造出一种回环往复、一唱三叹的旋律。其中的“乡愁是——”与“在这头……在那(里)头”的四次重复,加之四段中“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在同一位置上的叠词运用,使得全诗低回掩抑,如怨如诉。而“一枚”“一张”“一方”“一湾”的数量词的运用,不仅表现了诗人的语言功力,也加强了全诗的音韵之美。铭文似的语句和速度,纯美的语言,齐整的体式,这些余光中一以贯之的手法,均源自他始终不渝的“中国情结”。
  林徽因的《你是人间四月天》,是林徽因写给自己的长子梁从诫的,用来表达她对孩子的无比的喜爱之情,以及从儿子身上看到的生命的希望和活力。诗歌采用新月诗派的诗美原则:讲求格律的和谐、语言的雕塑美和音律的乐感。诗中采用重重叠叠的比喻,意象美丽而无丝毫雕饰之嫌,反而愈加衬出清新自然的感情。
  你好,南方的山
  ◎李 瑛
  对于我们南方的山,
  我的诗怎能用吝啬的语言。
  满天阳光,满天云雾,满天雨水,
  碧绿、深紫,好不奇幻。
  而且还有满坑满谷的大树
  而且还有轰轰响的飞泉……
  既然你微笑着站起身来迎接我,
  我就要停下来:“你好,南方的山。”
  训练
  1.下面是对这首诗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的第一句,用“我们”来限定“南方的山”,不但拉近了“我们”与“南方的山”的距离,也表达了作者的一种自豪的心情。
  B.诗的第一节,作者直抒胸臆,表达了要用最美好的语言、最真挚的感情来赞美“南方的山”的强烈愿望。
  C.诗的第二节,前两句重复使用“而且还有”描写了“南方的山”的美丽,展现了“南方的山”壮美的一面。   D.诗的最后,不但呼应了开头,而且生动形象地点明了人与自然和谐、亲密的关系,突出了诗歌的主题。
  2.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评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中“满天”的连续出现和“碧绿”等词语的使用突出了“南方的山”奇幻这一特色。
  B.诗中运用拟人手法,不但增添了诗歌的情趣,而且使作者感情越发自然,浓烈。
  C.诗歌所描绘的景物色彩绚丽,声响俱备,还运用了排比、比喻、反复等多种修辞手法。
  D.诗歌的语言简洁明快、准确生动,形象鲜明地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和祖国河山的由衷热爱。
  生 命
  ◎金克木
  生命是一粒白点儿,
  在悠悠碧空里,
  神秘地展成云片了。
  生命是在湖的煙波里,
  在飘摇的小艇中。
  生命是低气压的太息,
  是伴着芦苇的啜泣的呵欠。
  生命是在被擎着的纸烟尾上,
  依着袅袅升去的青烟。
  生命是九月里的蟋蟀声,
  一丝丝一丝丝地随着西风消逝去。
  赏析
  我们知道,人从刚出生的那一刻起,生命就被赋予了不可替代的神圣责任。也许自己很平凡,没有惊天动地的丰功伟绩,但正如诗中所说的“生命是一粒白点儿,/在悠悠碧空里,/神秘地展成云片了”。人的一生中可能会经历许许多多意想不到的事,现实生活中可能会有诸多的不如意,正如诗人的感悟:“生命是低气压的太息,/是伴着芦苇的啜泣的呵欠。”尽管会如此,生命依旧走着自己的轨迹,即使平淡如水,也会对自己的成长历程心存深深的感激。所以作者在此抒怀,给我们留下的是深深的对于生命的感悟和珍惜:“生命是九月里的蟋蟀声,/一丝丝一丝丝地随着西风消逝去。”生命是一个轮回,从我们来到世界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了有一天会突然归去。生命来到尽头的时候,颔首微笑着与过往告别,不必伤心。或许这就是《生命》给我们的最重要的启示吧!
  借鉴
  诗歌是通过形象来表达感情的,这首诗的作者就是用一系列的物象赋予生命以白点、云片、低气压的太息、蟋蟀声等,这些看似非常普通的物象,却恰恰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原来,现实生活中那些越普通越平凡的东西,往往就越是生命、精神的寄托。
其他文献
阅读综述  1.明确具体环境。  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所处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描写。自然环境描写包括:对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气候以及景物等的描写,有助于表现人物身份、地位、活动,对描绘人物心理活动、渲染氛围具有重要作用。社会环境描写,指对特定的时代背景或人物生活环境的描写,描写的内容可以是室内陈设、当地的风土人情和时代气氛等。  2.分析环境描写。  (1)自然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有:渲染某
期刊
庚子鼠年,除夕至,烟花绚烂。本应是阖家团圆之时,怎料世事无常,新型冠状病毒“造访”且来势汹汹,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拉开了序幕。我为患者流泪,为医者感动,更为那些默默无闻的“爱”点赞。  爱——坚守  危急关头,17年前抗击非典的战士,如今已84岁高龄的钟南山院士再度披上战袍,来到疫情第一线。面对疫情,他建议:“没有特殊情况,不要去武汉。”自己却义无反顾地冲在最前线,“逆行者”是他的代名词。  “妈妈
期刊
审题是决定作文成功的第一步,审题准确,是作文获得高分的重要保障。那么,如何准确审题呢?一个重要的方法就是认真解读作文题目中的每一个字词,抓住重点,这样既不会以偏概全,偏题走题,又能确保抓住题眼,写出重点,使作文富有深意。  梦,应心而生。因为一个曼妙的舞姿,一个动听的声音,便有了心中的梦。请以“因梦而起的小趣事”,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展示  因梦而起的小趣事  折海棠,一袖暗香,明若骄
期刊
“中华十大传世名画”是中国美术史上十座不朽的丰碑。它们是:东晋顾恺之的《洛神赋图》、唐代阎立本的《步辇图》、唐代张萱、周昉的《簪花仕女图》、唐代韩滉的《五牛图》、五代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北宋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元代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明代仇英的《汉宫春晓图》和清代郎世宁的《百骏图》。他们承载着古老的中华民族独特的艺术气质;用色彩记录了绵延五千年的悠久歷史和
期刊
考点综述  新版《语文课程标准》中说:“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我们在学习语文时,不能只读“圣贤书”,而应多关注“窗外事”。对于一些重要的纪念活动多作关注,通过多种途径搜索相关资料,
期刊
没有雪的冬天少了几分情趣。本以为“热闹”才是年的代名词,可今年却不是,突如其来的疫情打破了春节的热闹,人们因此沉寂了。  通常人们都会抱怨,可如今那些来自全国各地的人民,还有那些奋勇向前的“战士”都在鼓励着所有人。正能量,在这时爆发了。  如今,吃饭时人们也会时常谈起这次重大的疫情,我们都关心着国家,也注意着自身的安危。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想法,每个人的想法都从自身利益和国家利益出发。我只是一名学生,
期刊
学富五车、才高八斗、出口成章……不论是谈吐还是做事,她总是那么严厉,而严厉中又带有亲和力,还有一丝幽默。她就是我所崇拜的人。  她那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看着你时,仿佛在与你说话;那张樱桃似的嘴巴,嘴角总是微微上扬;一头短发显得十分干练;总是一身优雅又不失活力的打扮,使人不禁想要多看幾眼。  她做事严厉。如果有哪位同学上课没有认真听讲,作业没有完成……她总是第一时间指出来,并要求改正。在她的严格要求下
期刊
论点的辨识主要考查论点的摘录与提取,论点的提炼与概括,论点的提出方式辨识,论点与论题的辨识,对表达论点的关键句的理解。论点在形式上应该是较完整的表肯定或否定的判断句。论点常见的位置有:标题、开头、篇末、论述过程中(承上启下的过渡句),等等。考生需要在准确理解全文内容的基础上,抽取文章核心,依据论题和论据,对照作者要解决的问题,准确判断和提炼作者的观点,然后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要注意的是,有些文章中
期刊
封闭式管理的城中村  2020年春节来临之际,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形势严峻起来。乡医涂飞和村干部一起,完成了对全村人口流动情况的摸排——从武汉务工或求学回村的人,有46人。涂飞叮嘱他们在家里进行隔离,每天测体温。  正月初二,王家湾村干部从镇里开完疫情防控会议回来后,采纳了涂飞的建议,对小区进行封闭式管理。此后,村里46名从武汉回来的人员,被安排到黄冈的集中隔离点进行隔离观察。  108位村民捐款:
期刊
我们常常在司空见惯的生活中看到生命的奇观。挺拔的巨树,葱茂的森林,缤纷的花海,绿色的平原……都蕴含着强大的生命力,是大自然谱写的生命乐章。  生活赋予人的是多姿多彩的世界,只有充满希望的人,才能感受到美好。人的生命蕴含着巨大的潜能,需要去激发,真正好的生活需要我们自己来创造。不要磨损自己的生命,不要破坏奋发有为的生活,不要浪费生命的赐予。  同学们,对于生命,对于生活,你一定也有很多切实的感悟,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