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分析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c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在以探究性学习为标志的新课改中,课堂是以“问题”为中心的。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了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问题解决的能力不能脱离具体学科教学。化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在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注重问题情境的创设,可以增强学习的针对性,有利于发挥情感在教学中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兴趣。本文就此分析了初中化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策略。
  【关键词】初中化学 新课改 问题情境 创设
  现阶段,我国的基础教育改革在初中课堂教学中得以渗透和完善。在以探究性学习为标志的初中课程改革当中,化学课堂教学是以“问题”为中心的,而学生的学习过程则成为不断发现问题、不断分析问题以及不断解决问题的一个重要过程。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不能与具体的学科教学脱离开来,作为一门自然学科,初中化学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怎样在初中化学教学这一化学学习最初阶段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加以提高,并且有效地解决化学问题,这就需要化学教师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设计合理的课堂教学方案。
  近年来,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实施及深化,为了与改革的潮流相适应,并且切实响应国家发展的号召,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过程当中,化学教师应当彻底地将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打破,高度重视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化学成绩。
  一、初中化学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所需遵循的基本原则
  1. 针对性和诱发性原则
  针对性和诱发性是指教师设计的教学情境不仅要结合学生的学习能力,还应当针对学生发展现状,去解决当前教学中的问题,同时将能够引发进一步学习且与当前问题有关的问题情境加以创设。问题情境的创设应当有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要有助于学生自主的思考和自觉的回味,促使学生自主的发展,进而达到全新的水平,着手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只有这样才能够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比如,在对浓硫酸的特性进行学习时,教材中将浓硫酸和蔗糖的反应给出,并且给出了蔗糖变高、变黑的实物图,对于这个问题情境,“浓硫酸的多种特性”是其应答域,有着很大的思考范围,这便使得学生感到茫然失措、无从下手。而如果化学教师创设问题情境为“沾有浓硫酸的小木棍变黑”,那么其应答域便成为“浓硫酸的脱水性”,这样便能够将思考的范围缩小,从而使得学生间探究的方向明确,更易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激发,进而展开积极的探讨和分析。
  2.合理性原则
  化学知识的学习并非是被动的对信息加以接受,而是主动建构知识、加工信息和理解信息的过程。在设计化学问题情境时,初中化学教师应当对学生的接受能力充分的进行考虑,要对合适的“台阶”和“路径”进行设计,以便于学生把所学到的知识和所掌握的方法迁移到问题情境中去,进而将问题加以切实的解决。比如,在混合加热二氧化锰和氯酸钾制氧气的化学实验当中,此实验所涉及到的问题有很多,化学教师不能简单的将全部的问题均设计成问题情境来解决和研究问题,如二氧化锰对氯酸钾的反应机理和催化过程等,但化学教师可以设计小的问题情境加以探索,如加入少量的二氧化锰或者不加二氧化锰对氧气产生速度的影响,二氧化锰加入后所生成氧气的质量变化,以及氧气制备实验完成后如何回收二氧化锰等,以便于促使学生逐渐的将催化剂的概念形成,加深对化学实验和化学知识的理解。
  二、初中化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有效途径
  1.通过实验演示,创设问题情境
  在最初接触化学知识时,学生往往会带着望而生畏的不良心理,因而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就显得尤为重要。所以,化学教师可以多设计趣味性的实验,比如“空瓶生烟”、“点不燃的手帕”等,从根本上激发学生的化学学习欲望和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真正的感受到化学学习的趣味性和愉悦性。比如在对《水的组成》这个课题进行学习时,化学教师在向学生们演示电解水的实验在验证水电解所生成的产物是氧气及氢气以后,学生便能够深刻的感受到化学知识的奇特,并且将化学变化的实质领悟,对由水获得氢气的理想能源获得初步的认识,使学生意识到化学知识学习的重要意义。此外,初中化学教师还可以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结合其他相应的演示实验,通过与问题情境的结合,达到激发学生学习情趣的目的。
  2.通过家庭小实验,创设问题情境
  在初中化学教学当中,家庭小实验是一种辅助形式,同时也是学生较为青睐的一种形式。借助于家庭小实验,能够对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加以培养,能够对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加以培养,最终使得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断的得以加强。比如,在对碳酸钙的性质进行讲解时,化学教师可以在课程开始之前布置家庭作业,让学生在家里自己动手做实验进行观察:将洗净的鸡蛋浸泡在醋酸当中,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将浸泡在醋酸中的鸡蛋放置三天以后,然后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结束实验以后,让学生们分别谈谈鸡蛋壳的性质,学生便能够发现周围的鸡蛋壳产生气泡,然后鸡蛋壳会逐渐的变软直至消失,这种意外的发现能够极大的激发学生的情趣,产生强烈的求知和探索欲望,然后通过自主的网上查找或者查阅课外书,不断的寻找问题的答案,这样学生不但了解到了鸡蛋壳的相关知识,并且也对碳酸钙的性质进行了自主的学习,进而获得成功的体验,更加坚定了学习化学知识的信心和兴趣。
  3.通过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
  初中化学探究性学习的开展,应当对生活实际紧密的加以结合。所以,初中化学教师应当以常见的生活现象、事例及物质将课题引入,对问题情境进行合理的创设,使学生能够切身的感到生活与化学的联系,让学生们知道化学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进而促进学生的探究学习。比如,在对“分子和原子”的知识进行学习时,化学教师可以将校园中盛开的花朵拿入课堂中,学生在对花香进行享受时,教师可以随即将问题提出“是否闻到了花香?为什么能闻到花香?然后教师将几滴红墨水滴入到半杯水中,接着提问学生“观察到什么现象?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这样便能够使学生带着较强的疑惑,这时教师就可以将课题引入,使枯燥乏味的原子及分子变得生动有趣起来。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对于问题情境的设计教师应当根据不同的课题进行,将学生放置于实际的问题情境中,以此激发学生的探究心理和探究欲望,同时从诸多的问题中找到问题解决的方法,从而促进学生探究能力的提高。
  结语
  问题是将思维打开的钥匙,情境则是将思维放飞的舞台,而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和教师思维的碰撞能够产生创造性的火花。所以,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创设趣味性、探究性的问题情境是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化学教师应当针对学生的学习水平和性格特点将问题情境加以创设,把学生领入精彩十足的问题空间,使学生尽情的在问题情境中想象,从而提升化学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 李宁. 浅谈初中化学教学中问题情景的创设[J]. 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08,(12).
  [2] 徐伟. 问题化教学在初中化学课堂中的应用[J]. 上海教育科研,2007,(03).
  [3] 范晓伟. 初中化学新课程教学中的“问题”设计[J]. 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06,(12).
  [4] 宗月华. 创设问题情境 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初中化学教学的实践与体会[J]. 中学教育,2002,(03).
  (作者单位:江苏省宜兴市新建中学)
其他文献
在反倾销应诉过程中,应诉材料的准备是最关键的因素之一,在反倾销调查机构的调查过程中,被调查企业需要提供大量的涉案产品财务成本数据,这些财务成本数据对反倾销诉讼的判决
广播电视新闻工作者只有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自觉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不断提高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锐性,保证新闻宣传在复杂的形势下不会迷
开展中国共产党党史教育具有重大的历史和现实意义,积极探索党史教学的新思路、新方法,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本文以创新为导向,探索了党史教学中教学内容创新、教学形
脑卒中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脑血管疾病.患者发病时,病情恶化比较快,需要采取及时的诊断和治疗来提高其生存质量.根据临床研究显示,农村贫困地区的脑卒中发生率比较高,给其带来
科创新源等公司在国内高端产品市场上的占有率正逐步提高,逐步建立起优势地位,实现进口替代,并开始积极布局海外市场。  随着全球高性能特种橡胶密封材料的生产与消费的重心逐渐向中国等新兴市场国家转移,新兴市场国家生产该类产品的企业开始逐渐增多。该行业在国内起步较晚,近年来,以科创新源(300731.SZ)等公司为代表的部分本土企业在研发上持续投入,开发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材料配方和先进生产工艺,并实现了
期刊
综合实践活动是以问题为线索展开的课程,其课程内容体系属于“问题体系”的课程。“问题”的甄选直接影响着课程实施的质量和价值。“五何”问题分类法是基于问题逻辑的分类方
目的 探讨手法推拿治疗小儿湿热型腹泻的疗效及对胃肠激素的影响.方法 选取小儿湿热型腹泻患儿共158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79例给予西医治疗,观察组79例在此基础上辅以手法
水利水电工程基本建设工程验收分为阶段验收、单位工程验收和竣工验收,验收是工程建设的重要程序,需要对其进行监督,保证验收的有效性.基于此,本文提出了健全监理管理制度、
社会一直不断发展,在新时代背景下,群众文化是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开展群众文化工作具有重要意义,这就需要加强群众文化工作,注重队伍建设,能够整合社会的力量,为群
目的:分析我院针对儿科呼吸道感染患儿应用抗生素的情况.方法:随机选取2018年1月-2018年12月来我院门诊就诊儿科患儿152例,利用回顾分析法分析患儿抗生素的联用情况,比较上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