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2-0174-01
新课程实施的主阵地在课堂,新理念落实的关键也在课堂,课堂教学的状况如何,应该是地理教师关注的热点。在实际教学中,转变观念,认清角色,使师生情感和谐、学生自主学习、保持创造性,落实新课程理念,就必须打造高效课堂!那么,教师应当如何落实新课程理念,优化地理课堂教学呢?在地理教学中,我们是从构建“激趣、自学、讨论、实践、总结”的地理课堂教学模式来进行探索的。
一、激趣——明确目标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一堂高效课,往往与教学环节中新课的导入关系密切。一个富有吸引力的课堂导入,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体验到解决问题后的愉悦感,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对培养创造性思维十分有益,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教师不要总说:“今天我们学习××课,大家把书翻到××页”,而是把课堂教学变成一种探秘活动,一开课就把学生兴趣“勾”起来。在课堂实践中,常用的方法有:语言激趣、谜语激趣、情境激趣、悬念激趣、新闻激趣等,无论采用哪种方法,都要找好切入点,创设与课文相关的问题情境,使学生的探索潜能与欲望有所指向。
学习兴趣激发后,要引导学生明确:这节课要学什么?把学习目标展示在学生面前,让学生明确自己的努力方向,为达到目标而积极主动地探索。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根据学生学习实际,设置好三维教学目标。
二、自学——找准问题
根据设置好的三维目标,学生仔细研读课文,掌握基础内容,遇到困难看注释、问同桌或老师。在此过程中学生对文中内容勾画圈点做批注,寻找问题,发现问题;老师及时帮助学困生。
在自学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要求问题不重复),然后师生共同梳理问题。浅显的问题学生回答,组内解决;与课文关系不大而又难回答的问题,由教师作出恰当的解释,剩下的就是课文学习的目标了。如果学生的问题提不到要点上,教师要适当启发,将思维引向课文的重点、难点上。
三、讨论——解决疑难
讨论交流的合作学习方式,能最大程度的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将学习的信息大容量、高效率地在课内互动互促中共同提高。
这个环节分两个阶段:
1.小组讨论交流。首先要组合好学习小组。按照均衡、自愿、适时调整的原则,综合学业成绩、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心理特征、性格特点、家庭状况等方面因素使小组成员合理组合。其次要充分考虑成员间的互补性和个性化,以保证小组内、小组间的交流质量。在小组讨论中,围绕自学中“学懂的、不知道的、还想知道的”展开交流。教师巡回各组,鼓励发表意见,参与讨论,适时点拨,使讨论更有效,不走过场。
2.全班合作探究。各小组汇报学习收获及小组内不清楚的知识,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努力使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层次梯度化、梯度渐进化,从而分解重难点。
我们可以尝试这样操作:请同学在课堂上就某些问题进行一一讨论时,首先要求同桌之间相互进行讲解,直至剩下不能解决的问题,然后再把不能解决的问题放在四人小组中进行第二轮讨论,实在解决不了再由全班学生和老师一起讨论。这样在课堂上建立起一个师生交流,生生交流的平台,学生在小组学习中获得的知识无疑也比通过老师讲解获得的印象更为深刻,从而为高效课堂提供了有效的手段。
四、实践——学习应用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一方面必须考虑教学方法的多样化,以便学生注意、激发学生参与;另一方面,我们又不能只是一味地讲究方法的变化而忽略其他因素,或是在一招一式上煞费苦心,大做文章陷入摆“花架子”的误区。例如:学习了八年级区域地理后总结了学习区域地理的方法:1.自然环境(包括:位置、地形、气候、河流等);2.社会环境(包括:人口、民族、经济、资源等)就可以依此法解决其他区域的基本问题。只要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能够较轻松地完成教学目标,并取得好的效果。
五、总结——积累方法
教师的引导是学生开展学习过程的范例。要训练学生从教师的引导过程中总结学习方法,形成自学能力。总结时,教师不要包办代替,要让学生说一说自己认为最突出的一两点。
(一)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我们是用什么方法学习的,总结出规律性的东西,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对于具体的问题,要注意总结积累应用。例如:根据新教材中图像表现形式,结合图像反映的内容采取的不同方法。1.读地图类图像要注重空间性;2.读素描图要注重地理事物的突出特征;3.读统计图表要注重数量及规律性;4.读示意图、剖面图要注重概念、原理和规律。
(三)让学生进行连贯的思维活动,在激趣、自学、讨论、实践、总结过程中获取知识,在自学中探索,在讨论中升华,在实践中创新。每一阶段的小结就是对学生学习方法的一次验证,经过这样多次训练,学生会不断地从中获取方法,将所学方法转化为自己的知识,从而不断提高分析概括和实践能力。
教无定法,教学有法,高效的课堂教学要以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根本。教师要相信学生的能力,放手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引导学生动起来,在激趣、自学、讨论、实践、总结过程中明确目标、找准问题、解决疑难、积累方法、实践应用,使每个学生肯学、想学、会学,真正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新课程实施的主阵地在课堂,新理念落实的关键也在课堂,课堂教学的状况如何,应该是地理教师关注的热点。在实际教学中,转变观念,认清角色,使师生情感和谐、学生自主学习、保持创造性,落实新课程理念,就必须打造高效课堂!那么,教师应当如何落实新课程理念,优化地理课堂教学呢?在地理教学中,我们是从构建“激趣、自学、讨论、实践、总结”的地理课堂教学模式来进行探索的。
一、激趣——明确目标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一堂高效课,往往与教学环节中新课的导入关系密切。一个富有吸引力的课堂导入,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体验到解决问题后的愉悦感,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对培养创造性思维十分有益,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教师不要总说:“今天我们学习××课,大家把书翻到××页”,而是把课堂教学变成一种探秘活动,一开课就把学生兴趣“勾”起来。在课堂实践中,常用的方法有:语言激趣、谜语激趣、情境激趣、悬念激趣、新闻激趣等,无论采用哪种方法,都要找好切入点,创设与课文相关的问题情境,使学生的探索潜能与欲望有所指向。
学习兴趣激发后,要引导学生明确:这节课要学什么?把学习目标展示在学生面前,让学生明确自己的努力方向,为达到目标而积极主动地探索。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根据学生学习实际,设置好三维教学目标。
二、自学——找准问题
根据设置好的三维目标,学生仔细研读课文,掌握基础内容,遇到困难看注释、问同桌或老师。在此过程中学生对文中内容勾画圈点做批注,寻找问题,发现问题;老师及时帮助学困生。
在自学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要求问题不重复),然后师生共同梳理问题。浅显的问题学生回答,组内解决;与课文关系不大而又难回答的问题,由教师作出恰当的解释,剩下的就是课文学习的目标了。如果学生的问题提不到要点上,教师要适当启发,将思维引向课文的重点、难点上。
三、讨论——解决疑难
讨论交流的合作学习方式,能最大程度的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将学习的信息大容量、高效率地在课内互动互促中共同提高。
这个环节分两个阶段:
1.小组讨论交流。首先要组合好学习小组。按照均衡、自愿、适时调整的原则,综合学业成绩、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心理特征、性格特点、家庭状况等方面因素使小组成员合理组合。其次要充分考虑成员间的互补性和个性化,以保证小组内、小组间的交流质量。在小组讨论中,围绕自学中“学懂的、不知道的、还想知道的”展开交流。教师巡回各组,鼓励发表意见,参与讨论,适时点拨,使讨论更有效,不走过场。
2.全班合作探究。各小组汇报学习收获及小组内不清楚的知识,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努力使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层次梯度化、梯度渐进化,从而分解重难点。
我们可以尝试这样操作:请同学在课堂上就某些问题进行一一讨论时,首先要求同桌之间相互进行讲解,直至剩下不能解决的问题,然后再把不能解决的问题放在四人小组中进行第二轮讨论,实在解决不了再由全班学生和老师一起讨论。这样在课堂上建立起一个师生交流,生生交流的平台,学生在小组学习中获得的知识无疑也比通过老师讲解获得的印象更为深刻,从而为高效课堂提供了有效的手段。
四、实践——学习应用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一方面必须考虑教学方法的多样化,以便学生注意、激发学生参与;另一方面,我们又不能只是一味地讲究方法的变化而忽略其他因素,或是在一招一式上煞费苦心,大做文章陷入摆“花架子”的误区。例如:学习了八年级区域地理后总结了学习区域地理的方法:1.自然环境(包括:位置、地形、气候、河流等);2.社会环境(包括:人口、民族、经济、资源等)就可以依此法解决其他区域的基本问题。只要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能够较轻松地完成教学目标,并取得好的效果。
五、总结——积累方法
教师的引导是学生开展学习过程的范例。要训练学生从教师的引导过程中总结学习方法,形成自学能力。总结时,教师不要包办代替,要让学生说一说自己认为最突出的一两点。
(一)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我们是用什么方法学习的,总结出规律性的东西,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对于具体的问题,要注意总结积累应用。例如:根据新教材中图像表现形式,结合图像反映的内容采取的不同方法。1.读地图类图像要注重空间性;2.读素描图要注重地理事物的突出特征;3.读统计图表要注重数量及规律性;4.读示意图、剖面图要注重概念、原理和规律。
(三)让学生进行连贯的思维活动,在激趣、自学、讨论、实践、总结过程中获取知识,在自学中探索,在讨论中升华,在实践中创新。每一阶段的小结就是对学生学习方法的一次验证,经过这样多次训练,学生会不断地从中获取方法,将所学方法转化为自己的知识,从而不断提高分析概括和实践能力。
教无定法,教学有法,高效的课堂教学要以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根本。教师要相信学生的能力,放手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引导学生动起来,在激趣、自学、讨论、实践、总结过程中明确目标、找准问题、解决疑难、积累方法、实践应用,使每个学生肯学、想学、会学,真正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