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书画艺术需保留天真自然的情趣,存赤子之心,存顺乎自然的心境,追寻天地自然之大美。我们应在遵循传统,营造环境的基础上,独立思考,不从俗沉浮而探究之思考之以臻佳妙,成为一位充满生机和活力的书画家。
【关键词】书画艺术;天真自然;赤子之心;大美;生机和活力
王国维先生在《人间词话》里讲“言气质、言神韵、不如言境界,有境界本也,气质神韵末也,有境界而二者随之矣。”我们学书作画,虽不能说境界有多高,但保留天真自然的情趣是不可缺的。痴迷其中,慎思笃学,不为世俗繁杂事物所累,溯本求源以悟大道,不惜精力探赜求师,令其自然清纯之心生,坦荡率真之气充膺胸襟,步入超尘境界。其作品自然也应物而生,透出纯朴之风。因有怜物之情,故赋予笔墨上情境极妙,无论是书法、还是绘画,都透一股超风脱俗步入天簌的气息。我想艺术家若能与天地精神相往,必定能抒发真性情,真感受,其作品也自然本真.含蓄蕴籍,情趣高致,多有神来之笔。品其书也会常生道家清修之意,引李白诗概括其作品为:“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庄子在《骈拇》中讲“任其性命之情而已矣”,徐谓讲“人心之惶然而觉,油然而生,而不能自己者,非有思虑以启之,非有作为而助之,则亦莫非自然也。”学书作画,若赤子之心存焉,作品就会呈自然之象,找到精神境界之归宿。当今浮燥尘世一直缠绕着一些书画家的心境,其实解决这些问题不难,人应该自己找出本源,不为尘世所惑。庄子曾有一套修养精神的理论,他提出“坐忘、心斋、悬解、见独”,通过这四个层次悟自然之大道,实现人生终极价值,以致从容谈定。他的坐忘是忘掉体内体外的小聪明,小智慧,剩下心中的朦胧,剩下体内的一团浑沌并与自然相融。然后进入心斋,孔子在“颜回将赴卫”时有过解释,他讲心斋就是要心境打扫干净,使之像太空那样虚空,以虚空的心境与外界相感应,心中也就没有了外物的侵扰,也就从外物解脱出来进入到更高的层次悬解,悬解即是人要受倒悬之苦而清除杂虑,最后到见独的境界,树一面旗帜超离凡尘,悟得大道。我们说好的作品要感染人、感化人,让人情不自禁,才暗合大艺术家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法则,才能看似平淡但平中见奇。我是农村长大的,纯朴自然的本性也赋予了书画中,淡化个性,崇尚中庸,不求狂怪,鄙视张乖,我们说这才是成大道之本。说到这里,我们往往都想到五代西蜀的黄筌、南唐的徐熙,人们对其二人有“黄家富贵,徐熙野逸”的描述。自北宋以来,黄徐被奉为花鸟一科的古今规式,但经过一千多年的传承流变,中国传统花鸟画富贵气象与野逸情趣无论从精神内涵还是从表现形式上都发生了根本变化,尤其是在当代花鸟画两种审美取向相融合,这与我们现在繁荣的时代是相关的。我们应力求在作画简洁处更能体现其造化之质,就是亘古不变,且不假言说的自然,是摒弃伪善谬说以及荒诞、矫情、虚伪,回归宇宙本身超凡脱俗的和谐、童贞、率意到最简朴的意义上来。
我希望我们艺术家孜孜矻矻去追寻自然之美永葆其赤子之心,永留其童贞之美,畅扬其狂放之志,成为一名健康而洁静的艺术家,用不朽的书法绘画语言,遨游宇宙,寻太虚净水,找天地大美,用自己灵蛇之笔,绘万物德美,描宇宙之本相,达佛家之“法尔如是”之真理,使其作品充满宇宙之简捷,自然之豁达。让我们人虽本真但不拘泥,能与古人邂逅,但不食古人残羹,而是抱着薙其繁芜,掇其精要的思想去研读画艺,永远不会走东施效颦式的临摹。虽尊古学古,但不做简单的机械活动,因造化生智,以智慧生艺。用自然的聪明,对自然无私,对自己无私,把自己的身心全部献给自然,献给绘画艺术。
多年来我在创作中深知大美存于自然、存于道、存于心,离开天地自然之大美,则如缘木求鱼。因此我在追寻着、苦想着,深知美的经典、美的高雅、都源自于浑沌中的天籁,我知道艺术家能与自然精神相往还时,艺术必然走向成熟,艺术家必然走进神殿。
有了自然而潇洒的心情,有了顺乎自然的心境,作品中就会有顺乎自然的大美存在,故而作品会独具灵性,有着本真而超尘的本性而不滞于物,不忘其真。庄子在《知北游》里概括为“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仪,万物有成理而不说。”我们要爱自然,悟自然之规律,追逐着心灵彻底的情态自由,不因物喜不因物悲。在此又想起了庄子描述的真正画家形象,他说“宋元君将画图,众史皆至,受揖而玄舐笔和墨,在外者半,有一史后至者,受揖不立,因之舍,公使人视之,则解衣般膊,赢。君曰:可矣,是真画者也。”我想真正的画家若能达此境界则必能使自己身心灵魂自然释放,作品还能体现其朴,也即是万物自然之质,复归婴孩之贞。
我们现在是一个多元的、多中心的、多极的艺术极为繁荣的时代,我们不能认为现在人们缺乏自信,而是人们知识的阙如,现在一些人因喧嚣的社会所误导,有时还否定传统文化都源于无知造成的。儒家有“一物不知,儒者之耻”以自勉,是希望不断地增益其所不能。我们应在遵循传统,营造环境的基础上,独立思考,不从俗沉浮而探究之思考之以臻佳妙,成为一位充满生机和活力的书画家。
参考文献:
[1]徐利治.漫谈书画艺术的创作境界[M].人民艺术出版社,2010.
[2]王尚志.美术创作理论研究与实践[J].湖南美术教育,2011,11.
[3]郭芙德.順乎自然的心境促进美术作品独具灵性[J].书画世界,2009,7.
[4]韦辉梁.中国传统花鸟画的创作技巧[J].中国美术,2010,11.
[5]孔令军.中国美术史的研究[J].美术大观,2009,8.
【关键词】书画艺术;天真自然;赤子之心;大美;生机和活力
王国维先生在《人间词话》里讲“言气质、言神韵、不如言境界,有境界本也,气质神韵末也,有境界而二者随之矣。”我们学书作画,虽不能说境界有多高,但保留天真自然的情趣是不可缺的。痴迷其中,慎思笃学,不为世俗繁杂事物所累,溯本求源以悟大道,不惜精力探赜求师,令其自然清纯之心生,坦荡率真之气充膺胸襟,步入超尘境界。其作品自然也应物而生,透出纯朴之风。因有怜物之情,故赋予笔墨上情境极妙,无论是书法、还是绘画,都透一股超风脱俗步入天簌的气息。我想艺术家若能与天地精神相往,必定能抒发真性情,真感受,其作品也自然本真.含蓄蕴籍,情趣高致,多有神来之笔。品其书也会常生道家清修之意,引李白诗概括其作品为:“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庄子在《骈拇》中讲“任其性命之情而已矣”,徐谓讲“人心之惶然而觉,油然而生,而不能自己者,非有思虑以启之,非有作为而助之,则亦莫非自然也。”学书作画,若赤子之心存焉,作品就会呈自然之象,找到精神境界之归宿。当今浮燥尘世一直缠绕着一些书画家的心境,其实解决这些问题不难,人应该自己找出本源,不为尘世所惑。庄子曾有一套修养精神的理论,他提出“坐忘、心斋、悬解、见独”,通过这四个层次悟自然之大道,实现人生终极价值,以致从容谈定。他的坐忘是忘掉体内体外的小聪明,小智慧,剩下心中的朦胧,剩下体内的一团浑沌并与自然相融。然后进入心斋,孔子在“颜回将赴卫”时有过解释,他讲心斋就是要心境打扫干净,使之像太空那样虚空,以虚空的心境与外界相感应,心中也就没有了外物的侵扰,也就从外物解脱出来进入到更高的层次悬解,悬解即是人要受倒悬之苦而清除杂虑,最后到见独的境界,树一面旗帜超离凡尘,悟得大道。我们说好的作品要感染人、感化人,让人情不自禁,才暗合大艺术家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法则,才能看似平淡但平中见奇。我是农村长大的,纯朴自然的本性也赋予了书画中,淡化个性,崇尚中庸,不求狂怪,鄙视张乖,我们说这才是成大道之本。说到这里,我们往往都想到五代西蜀的黄筌、南唐的徐熙,人们对其二人有“黄家富贵,徐熙野逸”的描述。自北宋以来,黄徐被奉为花鸟一科的古今规式,但经过一千多年的传承流变,中国传统花鸟画富贵气象与野逸情趣无论从精神内涵还是从表现形式上都发生了根本变化,尤其是在当代花鸟画两种审美取向相融合,这与我们现在繁荣的时代是相关的。我们应力求在作画简洁处更能体现其造化之质,就是亘古不变,且不假言说的自然,是摒弃伪善谬说以及荒诞、矫情、虚伪,回归宇宙本身超凡脱俗的和谐、童贞、率意到最简朴的意义上来。
我希望我们艺术家孜孜矻矻去追寻自然之美永葆其赤子之心,永留其童贞之美,畅扬其狂放之志,成为一名健康而洁静的艺术家,用不朽的书法绘画语言,遨游宇宙,寻太虚净水,找天地大美,用自己灵蛇之笔,绘万物德美,描宇宙之本相,达佛家之“法尔如是”之真理,使其作品充满宇宙之简捷,自然之豁达。让我们人虽本真但不拘泥,能与古人邂逅,但不食古人残羹,而是抱着薙其繁芜,掇其精要的思想去研读画艺,永远不会走东施效颦式的临摹。虽尊古学古,但不做简单的机械活动,因造化生智,以智慧生艺。用自然的聪明,对自然无私,对自己无私,把自己的身心全部献给自然,献给绘画艺术。
多年来我在创作中深知大美存于自然、存于道、存于心,离开天地自然之大美,则如缘木求鱼。因此我在追寻着、苦想着,深知美的经典、美的高雅、都源自于浑沌中的天籁,我知道艺术家能与自然精神相往还时,艺术必然走向成熟,艺术家必然走进神殿。
有了自然而潇洒的心情,有了顺乎自然的心境,作品中就会有顺乎自然的大美存在,故而作品会独具灵性,有着本真而超尘的本性而不滞于物,不忘其真。庄子在《知北游》里概括为“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仪,万物有成理而不说。”我们要爱自然,悟自然之规律,追逐着心灵彻底的情态自由,不因物喜不因物悲。在此又想起了庄子描述的真正画家形象,他说“宋元君将画图,众史皆至,受揖而玄舐笔和墨,在外者半,有一史后至者,受揖不立,因之舍,公使人视之,则解衣般膊,赢。君曰:可矣,是真画者也。”我想真正的画家若能达此境界则必能使自己身心灵魂自然释放,作品还能体现其朴,也即是万物自然之质,复归婴孩之贞。
我们现在是一个多元的、多中心的、多极的艺术极为繁荣的时代,我们不能认为现在人们缺乏自信,而是人们知识的阙如,现在一些人因喧嚣的社会所误导,有时还否定传统文化都源于无知造成的。儒家有“一物不知,儒者之耻”以自勉,是希望不断地增益其所不能。我们应在遵循传统,营造环境的基础上,独立思考,不从俗沉浮而探究之思考之以臻佳妙,成为一位充满生机和活力的书画家。
参考文献:
[1]徐利治.漫谈书画艺术的创作境界[M].人民艺术出版社,2010.
[2]王尚志.美术创作理论研究与实践[J].湖南美术教育,2011,11.
[3]郭芙德.順乎自然的心境促进美术作品独具灵性[J].书画世界,2009,7.
[4]韦辉梁.中国传统花鸟画的创作技巧[J].中国美术,2010,11.
[5]孔令军.中国美术史的研究[J].美术大观,20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