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西北大学文学院,陕西 西安 710127)
【摘要】:摘要:严歌苓的长篇小说《陆犯焉识》书写了知识分子陆焉识跌宕起伏的一生,语言精练,善用修辞。本文从修辞角度出发,以其中“欧米茄”一章为例,探讨严歌苓这篇小说在修辞话语构建中对修辞自觉化、熟知化和陌生化以及合理化的运用。
【关键词】:修辞;话语构建;自觉;陌生化;熟知化
修辞是文学作品创作中不可缺少的写作表现手法,文学作品创作无异于修辞世界的构建。《陆犯焉识》是当代著名女作家严歌苓的一部长篇小说,小说以20世纪波澜壮阔、风云变迁的中国历史为底布,用深切沉静的语言书写了知识分子陆焉识的苍凉人生,受到广泛关注。本文试从修辞角度对《陆犯焉识》中的“欧米茄”一章进行分析。
一、自觉的修辞话语构建
各种工具书和修辞学著作关于“修辞”的定义虽不尽相同,但核心意思基本大同小异,即:一般都认为修辞需要满足两个条件,首先,有明确的目的,例如“为了表达特定的思想内容, 适应具体题旨情境”等;其次,要有實现特定目的手段,例如对语言进行选择、调整、加工等。这都说明修辞是自觉的行为。因此文学作品中修辞话语的建构也就同样是具有自觉性的。大多数情况下,修辞话语构建是通过对词的现成语义的重构实现的。
作品《陆犯焉识》“欧米茄”这章一中,关于陆焉识的妻子冯婉喻在家中的地位有这样的描述:
佣人们背后商讨陆家的政治经济格局,松弛地伸出的两根手指头代表婉喻的番号。
“番号”一词出自毛泽东的《迎接中国革命的新高潮》和周恩来的《中共中央为公布中共合作宣言》,原指部队的编号。在此处被用在了冯婉喻身上,则是指婉喻在这个家里是排在恩娘和陆焉识之后的,甚至可以被佣人们背后指点。这为后面冯婉喻为陆焉识当掉祖母绿,换得白金欧米茄时的复杂心境的描写做了铺垫。
又如作者在写到谭中队长与哨兵发生的一次冲突时描述道:
犯人里有的是这种人,一到此类情形就聚成一群泼皮,又吼又叫,一面跺脚挥臂,把阵势弄得远比实际上大,给哨兵的错觉是他枪口罩着的不再是二百多人的队伍,而是上千人的敢死队。
老几并不想紧跟谭中队长,他主要是心不在焉,在犯人队伍自行洗牌的时候给洗到前面来了。 现在只有五六个人紧跟在谭中队长身后,成了尖刀班。 老几莫名其妙做了尖刀班的刀尖。
上述引文中的“敢死队”和“洗牌”都是通过对现有词义的重构实现修辞话语的建构。
“敢死队”指为完成危险性的战斗任务,由勇于牺牲的人组成的精干队伍。出自《三国志·董袭传》。又吼又叫的一群泼皮犯人显然是精干队伍的反面,而闯哨岗也绝不是什么重大的战斗任务。这里把这些犯人说成是敢死队,是说失控的犯人不知死活地要闯进监狱大门。作家将“敢死队”一词进行了修辞构建,使之起到了讽刺的意义。
“洗牌”一词出自《红楼梦》,意为“把牌掺和整理,以便继续玩”,是打牌这一娱乐项目所使用的一个专有名词。在这里,作家有意对“洗牌”二字进行了修辞构建,使之有了新的含义。“洗牌”在文中意为犯人队伍打破了原先格局,产生新的格局。而陆焉识正是在这样过程中被推到了前面,变成了“尖刀班的刀尖”。
由此可见,自觉的话语建构,通常将一个语义单纯的专有名词,通过修辞,使其语义发生变化。但语义重构之后的词,虽悬搁原先词的字面义,但没有颠覆它的修辞指代义。无论是“番号”还是“洗牌”,都是依傍其原有之意基础上的语义重构。
二、修辞的陌生化和熟知化
修辞话语建构有两种运作方式:1.变陌生为熟悉:通过话语重构,缩小认知距离,用熟知的常规经验,接近陌生的对象。2.变熟悉为陌生:通过话语重构,扩大认知距离,用相对陌生的经验,接近熟悉的对象。修辞话语的建构,不管是制造意义偏离还是形式偏离,陌生化都与熟知化相伴随。在很多情况下,这两种运作方式共同作用于同一修辞话语建构的不同层面。
谭学纯认为修辞的陌生化指表达者重新赋予话语意义,造成接受者的心理期待落空,使重构的语义偏离常规语义,朝着接受者意想不到的逻辑路向滑动,通过扩大语义距离制造语用距离。在作品《陆犯焉识》中,陌生化和熟知化的话语构建方式同样被作者运用。
梁葫芦是这部小说中陆焉识在西北大漠服刑期间的一个重要狱友。小说中写道:
两年的相处,小凶犯和他的生物化学已经融合起来。小凶犯的凶残在陆焉识这里起了奇妙的化学变化,他能在他的凶残里辨认出懦弱 、依人,甚至对父爱的隐秘渴望。
上述引文中的“生物化学”是陌生化和熟知化修辞的典型应用。“两年的相处,小凶犯和他的生物化学已经融合起来”。这句话的修辞重构经过了两道程序:1.生物化学指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是从熟悉到陌生的过程,因为生物化学的常规功用并不是指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2.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产生作用的。这是按照常规逻辑能够推导出来的,是从陌生到熟悉的过程。
陌生化和熟知化话语构建方式的运用,使读者经历陌生和熟知的双重过程,增加了阅读乐趣,同时也使文章表达更生动。
三、达到修辞合理的话语构建
修辞上的夸张强调既要言过其实,又不能违背事实。但修辞话语是在一个层面的不合理向另一个层面的合理转化中完成建构的。因此,构词不合理,语法、逻辑不合理都可以转化为修辞合理。
“欧米茄”一章中提到一个犯人刘胡子被审讯的场景时,作者写道:
刚进上海监狱时, 监狱干部勒令他剃胡子, 他问为什么,他说自己是反革命胡子又不反革命。 干部驳回他说:人反革命胡子也反革命。
“人反革命胡子也反革命”显然是违背逻辑的,然而作者正是通过这样看似逻辑不合理又修辞合理的话语构建,用近似诙谐的语言将当时的黑暗政治、歪曲人格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
又如七中队的犯人被拉到糖厂破冰化水,回到监狱门口时遭遇大风,哨兵让犯人们逐一报数,但由于风太大,根本无法听清:
谭中队长嚷着回敬他,说听不见呀?再吃罐头肉喂一点儿给耳朵,耳朵就听见了!
“再吃罐头肉喂一点儿给耳朵吃”显然是不合理的,因为耳朵并没有吃东西的功能,而吃了罐头肉“耳朵就听见了”更是强盗逻辑。然而正是这样不合理、无逻辑的通感修辞,表现了谭中队长对部队宁可拿吃不完的罐头肉喂猪也不分给劳改农场的不满和讥諷。
由此可见,构词、语法及逻辑上的不合理并不影响其在修辞上的合理,而且许多情况下,修辞话语所取得的“最佳”效果,恰恰是通过非修辞意义上的“不佳”而实现的。
修辞是一种常见的叙述方法,但从狭义修辞中跳出来,进入广义修辞领域,将其作为话语建构的方式,就会发现修辞对文学作品的话语建构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从修辞角度分析小说《陆犯焉识》的话语构建方式,使我们体会到作者的修辞用心及作品的语言魅力。
参考文献:
[1]严歌苓.陆犯焉识.[M].作家出版社.2014.
[2]谭学纯.修辞话语建构:自觉与不自觉.[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2003.
[3]谭学纯.修辞话语建构双重运作:陌生化和熟知化.[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04.
[4]曾洪军.多重话语荒诞品质— —论严歌苓新作《陆犯焉识》[J].名作欣赏,2012.
作者简介:王雅琪(1992.1—),女,河南郑州,西北大学文学院,2015级硕士,研究方向:唐代文学。
【摘要】:摘要:严歌苓的长篇小说《陆犯焉识》书写了知识分子陆焉识跌宕起伏的一生,语言精练,善用修辞。本文从修辞角度出发,以其中“欧米茄”一章为例,探讨严歌苓这篇小说在修辞话语构建中对修辞自觉化、熟知化和陌生化以及合理化的运用。
【关键词】:修辞;话语构建;自觉;陌生化;熟知化
修辞是文学作品创作中不可缺少的写作表现手法,文学作品创作无异于修辞世界的构建。《陆犯焉识》是当代著名女作家严歌苓的一部长篇小说,小说以20世纪波澜壮阔、风云变迁的中国历史为底布,用深切沉静的语言书写了知识分子陆焉识的苍凉人生,受到广泛关注。本文试从修辞角度对《陆犯焉识》中的“欧米茄”一章进行分析。
一、自觉的修辞话语构建
各种工具书和修辞学著作关于“修辞”的定义虽不尽相同,但核心意思基本大同小异,即:一般都认为修辞需要满足两个条件,首先,有明确的目的,例如“为了表达特定的思想内容, 适应具体题旨情境”等;其次,要有實现特定目的手段,例如对语言进行选择、调整、加工等。这都说明修辞是自觉的行为。因此文学作品中修辞话语的建构也就同样是具有自觉性的。大多数情况下,修辞话语构建是通过对词的现成语义的重构实现的。
作品《陆犯焉识》“欧米茄”这章一中,关于陆焉识的妻子冯婉喻在家中的地位有这样的描述:
佣人们背后商讨陆家的政治经济格局,松弛地伸出的两根手指头代表婉喻的番号。
“番号”一词出自毛泽东的《迎接中国革命的新高潮》和周恩来的《中共中央为公布中共合作宣言》,原指部队的编号。在此处被用在了冯婉喻身上,则是指婉喻在这个家里是排在恩娘和陆焉识之后的,甚至可以被佣人们背后指点。这为后面冯婉喻为陆焉识当掉祖母绿,换得白金欧米茄时的复杂心境的描写做了铺垫。
又如作者在写到谭中队长与哨兵发生的一次冲突时描述道:
犯人里有的是这种人,一到此类情形就聚成一群泼皮,又吼又叫,一面跺脚挥臂,把阵势弄得远比实际上大,给哨兵的错觉是他枪口罩着的不再是二百多人的队伍,而是上千人的敢死队。
老几并不想紧跟谭中队长,他主要是心不在焉,在犯人队伍自行洗牌的时候给洗到前面来了。 现在只有五六个人紧跟在谭中队长身后,成了尖刀班。 老几莫名其妙做了尖刀班的刀尖。
上述引文中的“敢死队”和“洗牌”都是通过对现有词义的重构实现修辞话语的建构。
“敢死队”指为完成危险性的战斗任务,由勇于牺牲的人组成的精干队伍。出自《三国志·董袭传》。又吼又叫的一群泼皮犯人显然是精干队伍的反面,而闯哨岗也绝不是什么重大的战斗任务。这里把这些犯人说成是敢死队,是说失控的犯人不知死活地要闯进监狱大门。作家将“敢死队”一词进行了修辞构建,使之起到了讽刺的意义。
“洗牌”一词出自《红楼梦》,意为“把牌掺和整理,以便继续玩”,是打牌这一娱乐项目所使用的一个专有名词。在这里,作家有意对“洗牌”二字进行了修辞构建,使之有了新的含义。“洗牌”在文中意为犯人队伍打破了原先格局,产生新的格局。而陆焉识正是在这样过程中被推到了前面,变成了“尖刀班的刀尖”。
由此可见,自觉的话语建构,通常将一个语义单纯的专有名词,通过修辞,使其语义发生变化。但语义重构之后的词,虽悬搁原先词的字面义,但没有颠覆它的修辞指代义。无论是“番号”还是“洗牌”,都是依傍其原有之意基础上的语义重构。
二、修辞的陌生化和熟知化
修辞话语建构有两种运作方式:1.变陌生为熟悉:通过话语重构,缩小认知距离,用熟知的常规经验,接近陌生的对象。2.变熟悉为陌生:通过话语重构,扩大认知距离,用相对陌生的经验,接近熟悉的对象。修辞话语的建构,不管是制造意义偏离还是形式偏离,陌生化都与熟知化相伴随。在很多情况下,这两种运作方式共同作用于同一修辞话语建构的不同层面。
谭学纯认为修辞的陌生化指表达者重新赋予话语意义,造成接受者的心理期待落空,使重构的语义偏离常规语义,朝着接受者意想不到的逻辑路向滑动,通过扩大语义距离制造语用距离。在作品《陆犯焉识》中,陌生化和熟知化的话语构建方式同样被作者运用。
梁葫芦是这部小说中陆焉识在西北大漠服刑期间的一个重要狱友。小说中写道:
两年的相处,小凶犯和他的生物化学已经融合起来。小凶犯的凶残在陆焉识这里起了奇妙的化学变化,他能在他的凶残里辨认出懦弱 、依人,甚至对父爱的隐秘渴望。
上述引文中的“生物化学”是陌生化和熟知化修辞的典型应用。“两年的相处,小凶犯和他的生物化学已经融合起来”。这句话的修辞重构经过了两道程序:1.生物化学指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是从熟悉到陌生的过程,因为生物化学的常规功用并不是指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2.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产生作用的。这是按照常规逻辑能够推导出来的,是从陌生到熟悉的过程。
陌生化和熟知化话语构建方式的运用,使读者经历陌生和熟知的双重过程,增加了阅读乐趣,同时也使文章表达更生动。
三、达到修辞合理的话语构建
修辞上的夸张强调既要言过其实,又不能违背事实。但修辞话语是在一个层面的不合理向另一个层面的合理转化中完成建构的。因此,构词不合理,语法、逻辑不合理都可以转化为修辞合理。
“欧米茄”一章中提到一个犯人刘胡子被审讯的场景时,作者写道:
刚进上海监狱时, 监狱干部勒令他剃胡子, 他问为什么,他说自己是反革命胡子又不反革命。 干部驳回他说:人反革命胡子也反革命。
“人反革命胡子也反革命”显然是违背逻辑的,然而作者正是通过这样看似逻辑不合理又修辞合理的话语构建,用近似诙谐的语言将当时的黑暗政治、歪曲人格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
又如七中队的犯人被拉到糖厂破冰化水,回到监狱门口时遭遇大风,哨兵让犯人们逐一报数,但由于风太大,根本无法听清:
谭中队长嚷着回敬他,说听不见呀?再吃罐头肉喂一点儿给耳朵,耳朵就听见了!
“再吃罐头肉喂一点儿给耳朵吃”显然是不合理的,因为耳朵并没有吃东西的功能,而吃了罐头肉“耳朵就听见了”更是强盗逻辑。然而正是这样不合理、无逻辑的通感修辞,表现了谭中队长对部队宁可拿吃不完的罐头肉喂猪也不分给劳改农场的不满和讥諷。
由此可见,构词、语法及逻辑上的不合理并不影响其在修辞上的合理,而且许多情况下,修辞话语所取得的“最佳”效果,恰恰是通过非修辞意义上的“不佳”而实现的。
修辞是一种常见的叙述方法,但从狭义修辞中跳出来,进入广义修辞领域,将其作为话语建构的方式,就会发现修辞对文学作品的话语建构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从修辞角度分析小说《陆犯焉识》的话语构建方式,使我们体会到作者的修辞用心及作品的语言魅力。
参考文献:
[1]严歌苓.陆犯焉识.[M].作家出版社.2014.
[2]谭学纯.修辞话语建构:自觉与不自觉.[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2003.
[3]谭学纯.修辞话语建构双重运作:陌生化和熟知化.[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04.
[4]曾洪军.多重话语荒诞品质— —论严歌苓新作《陆犯焉识》[J].名作欣赏,2012.
作者简介:王雅琪(1992.1—),女,河南郑州,西北大学文学院,2015级硕士,研究方向:唐代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