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教师在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中的作用及参与途径

来源 :教育与职业·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iniao1393986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只是职业发展教育专职人员的工作,也是高校全体教职工的分内事。由于专业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巨大,而且在其自身专业领域内有丰富的社会资源,因此专业教师就组成了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全员化”的一支不可或缺的力量。
  [关键词]专业教师 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 全员化
  [作者简介]赵北平(1961- ),男,湖北仙桃人,武汉理工大学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副研究员,主要从事学生职业指导研究。(湖北 武汉 430070)
  [基金项目]本文系湖北省教育厅省级教研项目(20050153)“高校就业指导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的研究成果之一。
  [中图分类号]G6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7)29-0152-03
  
  在新的大学生就业体制以及人力资源市场现状的影响下,加强对大学生的职业发展教育,构建系统化、规范化、科学化的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工作体系成为高校做好大学生就业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应实现全程化、专业化和全员化。全程化是指职业发展教育从大学生一进校就开始进行直至其毕业;专业化是指应该有一支精通职业发展教育理论和实践的专职人员对大学生开展职业发展教育工作;全员化是指职业发展教育不仅仅只是专职人员的工作,也是高校内所有教职工的分内事。构成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的力量是多方面的,其中专业教师是一支不可或缺的力量。
  
  一、专业教师参与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是教师的分内事
  
  职业发展教育在培养大学生积极上进的人生观、促进大学生养成自主成才的意识、学会做人、学会做事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作为对学生影响巨大的专业教师应承担起对学生开展职业发展教育的责任和任务。
  1.“师者”的内涵。韩愈在《师说》中对教师的含义和基本职责进行了精辟的论述,“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作为一名专业教师,一方面要给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另一方面,还要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2.《教师法》明确了教师指导学生职业发展的责任。《教师法》第二章第七条明确了教师的权利:“教师享有下列权利:……(三)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评定学生的品行和学业成绩……”教师对学生的指导既包括学习、品行方面,也包括学生整体发展方面,发展当然包括学生的职业发展。由此可见,《教师法》就教师对学生进行职业指导与职业生涯规划的权利在法律上做了充分保护。这既是教师的权利,也是教师的责任。
  3.专业与学科发展要求教师参与职业指导。教师参与职业指导,帮助学生准备职业、选择职业、推荐毕业生就业有助于本专业毕业生就业率的提升,进而促进本专业的发展。目前,在市场经济驱动下,高校不得不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积极推动高等教育从计划培养向市场驱动转变,从传统的“升学导向”向“社会需求导向”转变。教师在参与学生的职业指导中,可以根据市场和社会需求,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合理调整专业结构,大力发展面向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专业,大力推进精品专业、精品课程和教材建设。
  4.政府相关部门对教师参与职业指导提出了明确要求。政府相关部门对于教师参与职业指导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给予了充分肯定,并提出了明确要求。周济部长在2004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明确指出:“要把毕业生就业问题作为关系学校发展的重大问题来抓。进一步加强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建设,努力构建一个更加完善的、符合‘全程化、全员化、专业化、信息化’四化标准的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国家的相关文件也对高校教师参与职业指导提出了具体要求。中组部等14个部委联合文件《关于切实做好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教学[2006]8号)要求:“高等学校要积极开展社会需求调研,优化学科专业结构,把就业、创业理念引入教学环节,大力加强实践教学,切实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若干意见》(教学[2003]6号)也要求:“将就业指导作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并纳入日常教学。”《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要求:“广大教职员工都负有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责任。”
  5.国外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鉴于专业教师在学生职业指导中的独特作用,国外发达国家很多高校从学校制度上对专业教师参与学生职业指导做了硬性规定。例如,在美国部分高校中,在职称晋升方面对教师参与职业指导做了具体要求。在日本高校中,有一种名为“导师辅导组”的制度。在这种辅导组中,大学教授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帮助学生联系就业。目前,“导师辅导组”也是评价日本大学教授业绩的一个重要指标。日本高校教师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职业指导服务,在选择专业和课程方面给予学生帮助。教师还采取个别辅导等方式增强学生的就业意识,增强学生对本专业就业行情的了解,帮助学生掌握本行业及职业所必需的知识,并为学生取得从业资格证书创造条件。进入高年级特别是毕业学年时,教师又要为学生提供有专业特色与行业特色的就业信息服务和就业技巧训练等方面的帮助,并且密切与用人单位的联系,推荐毕业生实习与工作。在美国,毕业生就业的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高校的生存和发展。因此,高校教师常常会主动参与到职业指导中来。他们通过开设相关职业指导课程,培养学生正确的职业观、职业操守和规范,提高学生的生存能力和基本素质。美国高校教师还会亲自指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设计和人生规划。
  
  二、专业教师在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中的作用
  
  专业教师作为本专业的业内人士,其言传身教具有很大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容易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而且专业教师在自身专业领域内往往掌握着比较丰富的社会资源,如果专业教师能够有效地利用这些社会资源帮助学生准备职业、推荐毕业生,那么在促进学生成才方面将会起到积极的作用。具体而言,专业教师在职业发展教育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1.介绍专业发展要求。教师向学生介绍本专业的就业前景、职业生涯发展路径、相关职业的胜任要求等,一方面可以增强学生的专业认识,树立专业意识;另一方面还可以帮助学生获得专业、学业、就业、职业发展的初步认识。通过向学生介绍本专业的就业前景及职业发展路径,可以帮助学生尽早确立职业目标和制定职业生涯发展规划,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优化知识结构,增强综合素质。通过指导学生认识与本专业相关职业的胜任要求,可以帮助学生在校期间有针对性地加强职业能力的训练,树立正确的职业发展观。
  2.帮助学生学会做人。做人是一种通俗的说法,其意思是指在人际交往中能够正确处理自己与他人之间的关系,其核心内容是健全的人格和心理素质。作为大学生成人成才的引路人,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专业知识,而且还要教学生为人处世的道理。为了帮助学生学会做人,教师在台上不仅要注重德育,而且在台下还要为人师表,以自己高尚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准去感染学生、教育学生,从而帮助学生成为一个关心他人、自尊、自强、自爱、自信的人;一个能够承受困难和挫折、勇于进取的人;一个学会适当表达和控制自己的情绪、正确认识自我、对待自我、激励自我、发展自我、悦纳他人、与人为善的人。
  3.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学习”是学习能力的表征,是一种认知、理解、消化吸收新知识的能力。教师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帮助学生:第一,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学习专业知识的方法,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而不仅仅是学习成绩;第二,帮助学生学会最迅速、最有效地获取知识、处理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这种能力不仅仅是一个人单纯的学习能力,更重要的是学习者运用知识的能力;第三,帮助大学生解决学习主体性的问题,让大学生明白为什么学、学什么、怎么学的问题,从而,促成学生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由“学会”变为“会学”。
  4.培养学生做事的本领。随着社会的复杂性不断增强,社会对人才的适应性和专业知识面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为了适应新的社会需求,现在我国高等教育也越来越强调人才培养的宽平台、宽口径,强调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协调发展,重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由于教师对于本专业发展的趋势与行业动向比较了解,因此可以有针对性地传授给学生专业知识的关键点,并且还可以结合本专业需求动态不断调整授课的内容与方式,从而使教学内容更加贴近时代发展以及与本专业相关职业的素质和能力要求。
  5.促进学生就业。专业教师一般与本专业从业人员的联系比较紧密,如果专业教师能够很好地利用这种社会资源,就可以获得很多有价值的就业信息。丰富、针对性强的就业信息将会有效地促进本专业学生就业。在挖掘就业信息的同时,教师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向用人单位推荐本专业毕业生。据笔者的实地考察,日本立命馆大学工科专业50%以上毕业生的就业单位都是由专业教师推荐的。
  
  三、专业教师参与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的途径
  
  专业教师作为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全员化”进程中不可或缺的力量,其参与途径和方式表现出了比较强的特殊性。这些途径充分体现了高校专业教师的角色特点,并且合理利用了专业教师所具有的各种资源,从而使得专业教师能更有效地对大学生进行职业发展教育。
  1.学科渗透。所谓学科渗透是指,在学校内,任何年级、任何课程的教师须尽可能地强调其所授课程具体内容的实际涵义与职业价值。具体而言,就是任课老师在专业课程教学中传授专门知识和技能的同时,阐明这些知识与技能在职业领域中的应用。这可以达到两个目的:一是解释各种学科的意义和适用性;二是提供更有效的工作技能,使学生认识到此课程内容对将来从事的职业和生活的贡献和重要性。学科渗透的最大益处是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过程中,获得职业价值的经验和体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现在很多大学生感到大学所学的知识在今后的工作中几乎没有用,对这一问题,作为高校应从多个角度分析。一方面,高校所传授给学生的有些知识确实与社会需求脱节;另一方面,并不是所有的知识都是与社会需求脱节的。更重要的是,高校教师在传授专业知识时要加强学科渗透,让学生明白专业知识在职业领域中的实际应用。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
  2.担任学生班主任。班主任身处学生工作第一线,作为大学生从学校到社会过渡的直接启蒙者、导航人,其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影响着学生。大学生在大学期间如何规划、发展和提高自己,与班主任的引导和帮助是密不可分的,职业发展教育就其实质而言,仍是一项循序渐进的思想教育工作,因此班主任在其中可以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第一,从低年级起,班主任要向学生灌输竞争择业的意识,帮助他们认清毕业时将要面临的就业压力,告诉学生就业是自己的事,就业过程中最具核心竞争力的还是自己的能力与素质,从而激发学生将就业压力转化为整个大学阶段的学习动力。第二,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性格、兴趣、爱好、特长及所学专业正确评价自己,帮助学生树立积极而切合实际的职业理想。第三,要通过开展工作坊或其他形式培养大学生的职业化素质,并鼓励他们利用课余时间自觉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第四,进入高年级阶段,要通过就业过程各个环节的技巧指导与训练,让他们掌握有效的求职技巧和方法。
  3.推荐毕业生。对于专业教师来说,进行科学研究也是其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在科学研究过程中,教师往往会建立起比较丰富的社会资源。这些社会资源对毕业生就业来说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资源。而且由熟人推荐毕业生,效果也往往比较显著。因此,专业教师在与企事业单位、科研部门等进行科研合作的时候,可以向对方介绍本专业的学科特点、毕业生的素质、毕业生人数和动态状况等,并根据合作方的实际招聘需求推荐合适的毕业生。同时,与学校合作的单位在社会上也往往与其他单位有着广泛的联系,通过他们可以获得许多有价值的就业信息。
  4.成长导师。大学生成长导师制度可以说是结合学生实际,引导学生成才的新举措。现代社会竞争激烈,大学生们面对巨大的社会压力,教师担任学生的成长导师有很多优势:第一,教师自身的奋斗历程能鼓励大学生克服困难和挫折,积极寻求自身的发展。第二,教师的成功经验又会给大学生以指导,让他们少走弯路。第三,教师还能利用自身的资源为大学生提供更多学习、实践的途径。第四,教师作为本专业的业内人士,其言传身教将更具说服力和感染力,发挥的引导作用更富有成效,可以为学生搭建一个更加广阔的学业平台、拓展平台和就业平台。教师担任成长导师的出发点在于关注学生的整体成长发展,关注学生的精神生活质量与个性化学习需要,并力求体现两大特色:一是从单一的“导学”转向“导学”“导行”,使教师从学生的“学业导师”,真正变为“人生成长导师”;二是从“导师制”转向“导生制”,教师的指导最终是为了激发学生的自主发展愿望,自主培养自身的人生规划意识与能力。学生成长导师制的实施,可以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的内在动力和潜力,真正做到教师人人都是导师。作为成长导师的教师应是学生可信赖的良师益友,在生活上是学生的长辈、朋友,在学习上是学生学业的辅导者,在职业发展上是学生的搀扶者。
  5.参与专业与学科建设。随着双向选择、自主择业改革的不断深化,高校毕业生就业出现供给需求矛盾突出的问题。究其原因,是高校部分专业设置不合理以及人才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不一致。高校教师在参与职业发展教育过程中,要及时了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动向、人才流动趋向、用人单位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并及时反馈给学校决策部门,使学校在制定招生计划和进行人才培养时及时做出调整。从而使学校的人才培养与社会用人环境和用人机制接轨,正确把握人才市场趋势,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同时教师还应该与长期合作的一些用人单位保持密切联系,认真听取用人单位的意见,不断拓宽就业渠道,稳定并逐步扩大就业基地,同时借鉴其他高校的经验和方法,针对社会需求新动向,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吴建民.高中生比背古诗40篇[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122.
  [2]乔生.日本教授特为学生操心[N].环球时报,2007-03-09.
  [3]沈之菲.生涯心理辅导[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98.
其他文献
南水北调中线河南省受水区城市供水配套工程由分水口门与泵站、供水管渠、地表水厂和城市供水管网等构成。针对配套工程线路长、范围大、控制精度要求高的特点,本文着重介绍了控制网投影带和高程抵偿面的选择、平面坐标系统和高程系统的采用以及在此基础上进行配套线路控制网的建立。
[摘要]文章从依据学生心理变化,通过教学程序合理调整以及合理分解、降低难点的教学方法出发,探讨了如何在蛙泳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使学生克服恐惧心理,最终达到完善学生心理品质的目的。  [关键词]蛙泳教学 心理教育 教学顺序 恐惧心理  [作者简介]王红卫(1970- ),男,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体育部讲师,研究方向为体育教学。(陕西 西安 710071)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
赵固一矿全区被巨厚冲积层所覆盖,且大部基岩较薄,煤层相对较厚,属于典型的薄基岩开采矿井。介绍了矿井开采技术条件,分别对地层分布、构造破坏、围岩物理力学性质、顶底板涌突水
初步研究了在内构件湍动流化床中硝基苯加氢制取苯胺特征,实验表明了在工业生产条件下,操作压降和氢气与硝基苯的比对硝基苯的转化率没有影响,而且已有的反应动力学完全满足
Hamlet’s madness is an important theme in the play Hamlet.Is his madness true? Many people ponder over this question.In my opinion,his madness is merely a dis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