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听朋友说,澜芝和曾让她“魔鬼一样的”儿子修复了关系,是个教子成功的典型案例。
到底什么是成功?每个教子成功的故事结尾都是“他们从此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但,这真的太像童话了。
一想起儿子我就胃疼干呕
一见面,澜芝就从钱夹里掏出张1寸照片,“看,这是我儿子”,她笑着,眼里透着寻常母亲对孩子的那种眼神,“是上小学那会照的。现在他已经1米8还多,我得仰着脸跟他说话了……”。
手机响声将沉浸在幸福中的澜芝硬生生拽了出来。她赶紧掏出来一看,微蹙的眉头在瞬间解开,“咳,垃圾短信。”
澜芝解释了她的恐惧:每次手机短信响我都很害怕,如果是儿子发来的,不论是好消息还是坏消息,我都会条件反射地胃部紧缩,想干呕。虽然现在和儿子的关系缓和多了,但这病已经种下了,他给我带来的痛苦真到了条件反射的地步。
但是,想想,如果没有儿子,哈,说得文艺一点,如果没有他,我根本就不知道春天什么时候来的,夏天的雷竟然那么响亮。我自己是谁,我以怎样的方式活着——这些都是儿子逼着我开始思考的。我想,这才是我的“教子成功”。
你,还要听我的故事吗?
神经质的母亲和可怕的父亲
我一直以来的生活,就好像呆在《2046》电影里的那种火车上,火车永远在黑暗的、没有终点的隧道里前行,不知道哪一站我才能下去透透气。直到儿子小学六年级那年,他打了同学并对老师出言不逊,一夜之间被定义为“反社会人格”,我好像才从车上下来,真正踩到了地球表面。
儿子为什么要打人?事情不大,同学让他赔弄坏的钢笔,争执中推了儿子一把。儿子最受不了别人的肢体接触,直接把那个同学扔到了暖气片上,住院了。
儿子为什么受不了别人碰他的身体?直到现在,他上了大学,迎新晚会上有个同学因为玩得特别开心,抱住他的头亲昵地摇了几下,他把人家按在地下就要揍。不过,让我欣慰的是,他瞬间意识到自己出了问题,跑到操场上大喊大叫了几声,让自己熄火了。他还给我发短信,问我这样做是不是进步了。当然!我高兴的不仅是他没有动手,更高兴的是他竟然主动给我发短信了!
为什么儿子最烦肢体接触?因为他一生下来我们就很少抱他。我们不懂怎么养孩子啊!也没有老人帮我们,那时我家跟我们单位就隔一幢楼,孩子爸爸在大学教书不用坐班,所以我们自己看孩子。现在想想,那样养孩子真是粗糙——抱孩子觉得累,孩子哭就觉得烦。说个细节吧:某天我下班回家,见孩子仰躺在床上,屁股底下一大堆废报纸,上面全是屎尿。我问他爸爸为什么不拾掇拾掇,他说“反正我小时候就这样长大的!我娘为了省尿布,就把我们扒光了扔在干草堆里”……
他爸爸是一个在外面为人师表、在家里婴儿状态的人。什么是婴儿状态?比如,我从食堂买的是方馒头,他今天就非想吃圆馒头,然后就把馒头全倒进垃圾筐,要是我稍有怠慢、不赶紧屁颠屁颠地去解释“今天食堂真没做圆的”,他就会“蹭”一下跳上窗台,大喊大叫要跳楼自杀。为馒头的形状闹,为看电视看哪个台闹,挤公交车被人踩了脚回家也要跟我闹半天……
我呢,整天呆呆滞滞的,因为我是这样长大的——我们家在“文革”中受到冲击,舅舅自杀,舅妈改嫁带走了孩子,我被当做那个孩子的替代,被送到姥姥家当孙女养,除了沉默就是讨好,我就没活过自己。
有人问了,想清楚自己又怎样?会解决孩子的问题吗?
想清楚自己是个什么东西之后,才会理解和接受为什么自己的孩子是这个样!儿子浑蛋?看看他老子是不是比他还浑?儿子混乱?看看我,他的母亲,比他还混乱!由此,可心平气和地看待问题,而不是歇斯底里耗费大量的精力折腾孩子,把事情弄得越来越糟糕。
当然,这是我经历了千山万水才想明白这些事的。当时陷入困顿的我,只知道哭。
儿子六年级那年,他爸爸气得直接搬出去住了
我哭,我想不通孩子怎么一夜之间就“反社会了”,我想不通出这么大的事,孩子爸爸竟然连面都不露。我平时跟人说个话都颤颤抖抖的,虽然给人家道歉的话我还打了草稿背了半天,但真正面对时,我连半个字都说不出来。我只能低着头默默流泪,试图让人家可怜我。你儿子打了人家,谁可怜你?我今天能叽里呱啦说我儿子的故事,也是我在儿子不断打架、逃学、跟别人无数次道歉跟老师不断忏悔,跟儿子无数次苦口婆心地“劝、吓、求”里练出来的。否则,我就是那个单位例会上三棍子夯不不出半个字儿来的窝囊废。
打架事件后的第二天,儿子说不想上学了。他爸爸一把把他从被窝里提溜出来,好嘛,俩人就开始对打。儿子小,还打不过老爸,就拿自己出气——把自己吹的小号放脚底下使劲跺!光着脚啊,小号被跺的坑坑洼洼,儿子的脚肿得老高,瘸了半个多月。
他爸爸给气坏了,因为以前儿子挨打受骂顶多是气鼓鼓地瞪着他。正好那时他们单位分旧房子,在西郊,都没人要,结果他买下,直接打铺盖卷跑到那个屋子里自己去住了!
不放弃,总有绝处逢生的时候
儿子勉强上了初中,初三下学期,因为厌学、逃课,考试屡不及格,我不得不在老师的劝说下给儿子办了休学。 休学的他,白天在家里睡大觉,晚上起来玩游戏、看电影,饭做好了也不吃,每天等我睡下了,才去厨房找吃的……
我以为他网瘾了,跟网瘾学校联系,他们派人来把他押到网瘾学校戒网瘾去了。结果因为无良“教官”的打骂,儿子要割腕自杀,我只好又把他接回来了。
儿子彻底不跟我说话了。痛苦让人反省、让人思考,但当时在痛苦中沦陷时,那种感觉真比死还要难受,有时,我会走在夏日午后的雷雨里,把自己从头到脚浇个透心凉;有时,又会暴晒在将近40度的烈日下将自己烤晕;幻想过煤气爆炸,车祸现场或者黑社会寻仇将我错杀……我TMD该怎么办呢?我看书、查资料,向心理医生请教,给电台打热线求教甚至还自学心理学考出了资格证……凡是我能做的我都试了,但那些方法在我儿子身上完全没用! 没用就歇菜吧!有个词叫“逆来顺受”,有个句子叫“人类的一切智慧是包含在这四个字里面:等待和希望”——这是《基督山伯爵》里的最后一句话,说实在的,这些大部头我从来没看过,是因为我太痛苦了,我这么痛苦我还必须得活下去,就得春天看花、夏天听雷,读很多小说看别人的故事缓解压力。没想到歪打正着,我竟然在无意中恩惠了自己。
奇怪的是儿子还恋爱了。班上有个叫“涵”的女孩整天给他发短信,他突然答应上学并且能考上高中也是因为这个“涵”。不学习还网瘾还早恋,搁一般家长身上早疯了,我却有点高兴:儿子总算有个想靠近的人了,这是好事!让我燃起希望的还有一件事:可能是恋爱的原因,儿子开始重新拿起自己的小号开始吹了。
给正在头大的父母们的建议
因为儿子吹号,所以他能以“艺术生”的身份高考。也许是长期的撕扯和孤独,让他对于音乐有独特的领悟,也许是夜夜不停从电脑上看电影让他积攒了很多感觉并且能熟练地操作电脑,也许是我以“怀着希望默默等待”而不是歇斯底里破罐子破摔起了效果,也许我已经不知道何种“也许”发挥了作用,在我四处托人把儿子弄到北京突击针对专业复习了半年之后,他竟然被一所学校的影视剧配乐专业录取了!
所有人都认为我“成功”了,上大学、上什么大学仍然是人们衡量一个家长成功与否的标准,真让人无奈。可我不得不承认,当孩子离开家、有了新的事情做,我真也挺开心的。
理理思路吧!如果我不承认自己是个懦夫,以及我不想想自己为什么那么懦弱;如果我不想想我的丈夫为什么像个精神病人,我真没办法让自己“怀着希望等待”。
我想给还没生孩子的人说:让我们先活好自己吧!结婚一定是因为爱情,别让你的孩子倒八辈子血霉出生在糊里糊涂活着、或者糊里糊涂没有爱情为别的原因结合的婚姻中。我想给正在头疼青春期叛逆孩子的家长说:如果你们没什么问题,但孩子仍然叛逆,而且你们想了很多办法但仍不管用,也不要怨孩子、恨孩子。会过去的,所有的糟糕都会过去的!你们家孩子那点小叛逆算什么?看看我。
还有,家长应该多读书,不仅是临时抱佛脚的教子书,看杂一些,包括文学名著,我这辈子都要感谢《基督山伯爵》最后那句话。
现在,儿子上了大学,有了女朋友,前几天跟我说他们正死去活来地闹分手呢。我才不管,虽然现在一听说他有什么事我还是想干呕,但是,是女孩子们修炼他的时候了,他为情感哭也好笑也罢,我都会由衷地为他高兴,毕竟,我没有那样激烈地活过!
至于我那婴儿状态的丈夫,依旧在外面住着,不过,现在,他开始每周回来一两次做做我吃的饭,让我熨熨他压皱的衬衣……
采访心得:
1、青春期孩子不会无缘无故逆反,除了激素问题,找找父母养育方式是不是出现了问题。如果意识到是自己的错导致孩子出错,那么不如就认了吧!不要再朝孩子吼叫。
2、解决孩子问题有很多方法,积极努力是永远没有错误的,但如果这种方法不管用,就换另外一种,如果在你的能力范围之内你试过的方法都不管用,也不要破罐子破摔。
3、等待,不是消极情绪,要永远怀着希望,给自己积极的暗示。
4、孩子的这个问题解决了,那个问题又出现了,就像树叶,落了这一季的,下一季的又会长出来,所以,要用正确的心态看待孩子成长。你以为大功告成,其实麻烦不断。
5、记住:所有的痛苦都是有价值的,人不可能永远倒霉下去。
到底什么是成功?每个教子成功的故事结尾都是“他们从此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但,这真的太像童话了。
一想起儿子我就胃疼干呕
一见面,澜芝就从钱夹里掏出张1寸照片,“看,这是我儿子”,她笑着,眼里透着寻常母亲对孩子的那种眼神,“是上小学那会照的。现在他已经1米8还多,我得仰着脸跟他说话了……”。
手机响声将沉浸在幸福中的澜芝硬生生拽了出来。她赶紧掏出来一看,微蹙的眉头在瞬间解开,“咳,垃圾短信。”
澜芝解释了她的恐惧:每次手机短信响我都很害怕,如果是儿子发来的,不论是好消息还是坏消息,我都会条件反射地胃部紧缩,想干呕。虽然现在和儿子的关系缓和多了,但这病已经种下了,他给我带来的痛苦真到了条件反射的地步。
但是,想想,如果没有儿子,哈,说得文艺一点,如果没有他,我根本就不知道春天什么时候来的,夏天的雷竟然那么响亮。我自己是谁,我以怎样的方式活着——这些都是儿子逼着我开始思考的。我想,这才是我的“教子成功”。
你,还要听我的故事吗?
神经质的母亲和可怕的父亲
我一直以来的生活,就好像呆在《2046》电影里的那种火车上,火车永远在黑暗的、没有终点的隧道里前行,不知道哪一站我才能下去透透气。直到儿子小学六年级那年,他打了同学并对老师出言不逊,一夜之间被定义为“反社会人格”,我好像才从车上下来,真正踩到了地球表面。
儿子为什么要打人?事情不大,同学让他赔弄坏的钢笔,争执中推了儿子一把。儿子最受不了别人的肢体接触,直接把那个同学扔到了暖气片上,住院了。
儿子为什么受不了别人碰他的身体?直到现在,他上了大学,迎新晚会上有个同学因为玩得特别开心,抱住他的头亲昵地摇了几下,他把人家按在地下就要揍。不过,让我欣慰的是,他瞬间意识到自己出了问题,跑到操场上大喊大叫了几声,让自己熄火了。他还给我发短信,问我这样做是不是进步了。当然!我高兴的不仅是他没有动手,更高兴的是他竟然主动给我发短信了!
为什么儿子最烦肢体接触?因为他一生下来我们就很少抱他。我们不懂怎么养孩子啊!也没有老人帮我们,那时我家跟我们单位就隔一幢楼,孩子爸爸在大学教书不用坐班,所以我们自己看孩子。现在想想,那样养孩子真是粗糙——抱孩子觉得累,孩子哭就觉得烦。说个细节吧:某天我下班回家,见孩子仰躺在床上,屁股底下一大堆废报纸,上面全是屎尿。我问他爸爸为什么不拾掇拾掇,他说“反正我小时候就这样长大的!我娘为了省尿布,就把我们扒光了扔在干草堆里”……
他爸爸是一个在外面为人师表、在家里婴儿状态的人。什么是婴儿状态?比如,我从食堂买的是方馒头,他今天就非想吃圆馒头,然后就把馒头全倒进垃圾筐,要是我稍有怠慢、不赶紧屁颠屁颠地去解释“今天食堂真没做圆的”,他就会“蹭”一下跳上窗台,大喊大叫要跳楼自杀。为馒头的形状闹,为看电视看哪个台闹,挤公交车被人踩了脚回家也要跟我闹半天……
我呢,整天呆呆滞滞的,因为我是这样长大的——我们家在“文革”中受到冲击,舅舅自杀,舅妈改嫁带走了孩子,我被当做那个孩子的替代,被送到姥姥家当孙女养,除了沉默就是讨好,我就没活过自己。
有人问了,想清楚自己又怎样?会解决孩子的问题吗?
想清楚自己是个什么东西之后,才会理解和接受为什么自己的孩子是这个样!儿子浑蛋?看看他老子是不是比他还浑?儿子混乱?看看我,他的母亲,比他还混乱!由此,可心平气和地看待问题,而不是歇斯底里耗费大量的精力折腾孩子,把事情弄得越来越糟糕。
当然,这是我经历了千山万水才想明白这些事的。当时陷入困顿的我,只知道哭。
儿子六年级那年,他爸爸气得直接搬出去住了
我哭,我想不通孩子怎么一夜之间就“反社会了”,我想不通出这么大的事,孩子爸爸竟然连面都不露。我平时跟人说个话都颤颤抖抖的,虽然给人家道歉的话我还打了草稿背了半天,但真正面对时,我连半个字都说不出来。我只能低着头默默流泪,试图让人家可怜我。你儿子打了人家,谁可怜你?我今天能叽里呱啦说我儿子的故事,也是我在儿子不断打架、逃学、跟别人无数次道歉跟老师不断忏悔,跟儿子无数次苦口婆心地“劝、吓、求”里练出来的。否则,我就是那个单位例会上三棍子夯不不出半个字儿来的窝囊废。
打架事件后的第二天,儿子说不想上学了。他爸爸一把把他从被窝里提溜出来,好嘛,俩人就开始对打。儿子小,还打不过老爸,就拿自己出气——把自己吹的小号放脚底下使劲跺!光着脚啊,小号被跺的坑坑洼洼,儿子的脚肿得老高,瘸了半个多月。
他爸爸给气坏了,因为以前儿子挨打受骂顶多是气鼓鼓地瞪着他。正好那时他们单位分旧房子,在西郊,都没人要,结果他买下,直接打铺盖卷跑到那个屋子里自己去住了!
不放弃,总有绝处逢生的时候
儿子勉强上了初中,初三下学期,因为厌学、逃课,考试屡不及格,我不得不在老师的劝说下给儿子办了休学。 休学的他,白天在家里睡大觉,晚上起来玩游戏、看电影,饭做好了也不吃,每天等我睡下了,才去厨房找吃的……
我以为他网瘾了,跟网瘾学校联系,他们派人来把他押到网瘾学校戒网瘾去了。结果因为无良“教官”的打骂,儿子要割腕自杀,我只好又把他接回来了。
儿子彻底不跟我说话了。痛苦让人反省、让人思考,但当时在痛苦中沦陷时,那种感觉真比死还要难受,有时,我会走在夏日午后的雷雨里,把自己从头到脚浇个透心凉;有时,又会暴晒在将近40度的烈日下将自己烤晕;幻想过煤气爆炸,车祸现场或者黑社会寻仇将我错杀……我TMD该怎么办呢?我看书、查资料,向心理医生请教,给电台打热线求教甚至还自学心理学考出了资格证……凡是我能做的我都试了,但那些方法在我儿子身上完全没用! 没用就歇菜吧!有个词叫“逆来顺受”,有个句子叫“人类的一切智慧是包含在这四个字里面:等待和希望”——这是《基督山伯爵》里的最后一句话,说实在的,这些大部头我从来没看过,是因为我太痛苦了,我这么痛苦我还必须得活下去,就得春天看花、夏天听雷,读很多小说看别人的故事缓解压力。没想到歪打正着,我竟然在无意中恩惠了自己。
奇怪的是儿子还恋爱了。班上有个叫“涵”的女孩整天给他发短信,他突然答应上学并且能考上高中也是因为这个“涵”。不学习还网瘾还早恋,搁一般家长身上早疯了,我却有点高兴:儿子总算有个想靠近的人了,这是好事!让我燃起希望的还有一件事:可能是恋爱的原因,儿子开始重新拿起自己的小号开始吹了。
给正在头大的父母们的建议
因为儿子吹号,所以他能以“艺术生”的身份高考。也许是长期的撕扯和孤独,让他对于音乐有独特的领悟,也许是夜夜不停从电脑上看电影让他积攒了很多感觉并且能熟练地操作电脑,也许是我以“怀着希望默默等待”而不是歇斯底里破罐子破摔起了效果,也许我已经不知道何种“也许”发挥了作用,在我四处托人把儿子弄到北京突击针对专业复习了半年之后,他竟然被一所学校的影视剧配乐专业录取了!
所有人都认为我“成功”了,上大学、上什么大学仍然是人们衡量一个家长成功与否的标准,真让人无奈。可我不得不承认,当孩子离开家、有了新的事情做,我真也挺开心的。
理理思路吧!如果我不承认自己是个懦夫,以及我不想想自己为什么那么懦弱;如果我不想想我的丈夫为什么像个精神病人,我真没办法让自己“怀着希望等待”。
我想给还没生孩子的人说:让我们先活好自己吧!结婚一定是因为爱情,别让你的孩子倒八辈子血霉出生在糊里糊涂活着、或者糊里糊涂没有爱情为别的原因结合的婚姻中。我想给正在头疼青春期叛逆孩子的家长说:如果你们没什么问题,但孩子仍然叛逆,而且你们想了很多办法但仍不管用,也不要怨孩子、恨孩子。会过去的,所有的糟糕都会过去的!你们家孩子那点小叛逆算什么?看看我。
还有,家长应该多读书,不仅是临时抱佛脚的教子书,看杂一些,包括文学名著,我这辈子都要感谢《基督山伯爵》最后那句话。
现在,儿子上了大学,有了女朋友,前几天跟我说他们正死去活来地闹分手呢。我才不管,虽然现在一听说他有什么事我还是想干呕,但是,是女孩子们修炼他的时候了,他为情感哭也好笑也罢,我都会由衷地为他高兴,毕竟,我没有那样激烈地活过!
至于我那婴儿状态的丈夫,依旧在外面住着,不过,现在,他开始每周回来一两次做做我吃的饭,让我熨熨他压皱的衬衣……
采访心得:
1、青春期孩子不会无缘无故逆反,除了激素问题,找找父母养育方式是不是出现了问题。如果意识到是自己的错导致孩子出错,那么不如就认了吧!不要再朝孩子吼叫。
2、解决孩子问题有很多方法,积极努力是永远没有错误的,但如果这种方法不管用,就换另外一种,如果在你的能力范围之内你试过的方法都不管用,也不要破罐子破摔。
3、等待,不是消极情绪,要永远怀着希望,给自己积极的暗示。
4、孩子的这个问题解决了,那个问题又出现了,就像树叶,落了这一季的,下一季的又会长出来,所以,要用正确的心态看待孩子成长。你以为大功告成,其实麻烦不断。
5、记住:所有的痛苦都是有价值的,人不可能永远倒霉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