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3-0140-01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育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更要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标准还指出: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实践也证明,在教学过程中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和探究性,能把蕴藏在学生身上的巨大潜能挖掘出来,让你得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传统的教学忽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轻视学生学的活动过程,由此导致学生读题、思考、讨论、质疑问难的机会与时间减少学生大多处于被动状态,参与意识不强,这种现象在低中年级尤其明显,鉴于此,本着“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教学理念、我在数学教学中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给孩子一片自己的天地,主动去思考去探究,切实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为此我做了以下尝试。
一、鼓励自主质疑唤起创新意识,给学生自由畅想的一块天地。
优化课堂教学,激活学生的主体意识,必须鼓励学生质疑问难,低年级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只能靠他们的生活经验和信念作为背景,来分析知识的合理性,教师不能把知识作为预先决定的东西强加于学生,不能用科学家、教师、课本的权威来压服学生,陶行知先生认为:儿童获得言论自由,特别是得到问的自由,才能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力,学生的问,正体现了其创造力的发展,是创新的萌芽,有了质疑就是成功的一半,知大疑则大进,知小疑则小进,不疑则不进,质疑的能力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鼓励质疑,就是教师在教学中允许学生有不同的观点和看法,对学生在学习中找到的多样化的想法给予鼓励和肯定。
二、倡导合作讨论,给孩子自由交流的一座舞台。
合作讨论就是以学生为主体,通过积极思考,相互交流,探讨以求得认识的深化,合作讨论能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智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发表自己的见解,将学习的信息大容量,高频率在课内互动互补互促中共同提高。合作讨论还能促进口头表达能力的提高和人际交往能力的形成。
《上下》是一年级上册的内容,能力目标是学生在初步感知两个或三个物体之间的上下位置关系后,教师对学生及时进行训练。
师:同学们,同桌互相观察一下,谁能说一说眼睛,鼻子和嘴巴,谁在谁的上面,谁在谁的下面?
生1:眼睛在鼻子上面,鼻子在眼睛的下面。
师:你真聪明!谁还能说一说。
生2:鼻子在嘴巴上面,嘴巴在鼻子下面。
生3:眼睛在嘴巴上面,嘴巴在眼睛下面。
生4:鼻子在嘴巴上面,又在眼睛下面。(这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该生说的较完整。)
师:你太棒了!
生3:嘿嘿!你真棒!经过努力我也棒!
这时一名男生自行站起来,大声说:“老师,他们全都说错了!一点也不棒!”
师(诧异):为什么?你说说看。
该男生:有时鼻子在眼睛的上面,嘴巴在鼻子的上面。(学生哄堂大笑)
师:什么时候?
该男生:拿大顶的时候,我和我爸经常玩拿大顶。
全班一片笑声。
鼓励学生心里想什么就说什么,怎么想就怎么说。孩子们的话自心里来,情从口出。他们的思维在亢奋中孕育出智慧的火花,踊跃地把自己的观察思考的结果表达出来。
充满情趣的教学活动,不仅为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提供了鲜活的生活背景,还完成了发展语言与弘扬个性的有机融合。
三、激励自主学习,给孩子释放天性的自主空间。
在课堂教学中真正有效地把过程还给学生,把时间还给学生,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让学生充分发挥主体利用,积极参与体验,并不是淡化了知识的教学,而恰恰能更好促进知识的教学与能力的培养。小学生直观行动思维占优势。他们天性活泼好动,乐于边玩边学习,边玩边思考,边玩边创新。因此,创新教育的课堂,就必须是动态的充满乐趣的,就应该成为学生释放天性的自由空间。
在教学二年级上册《认识时间》这节课,首先请孩子们做一个“报数”游戏,规则是先请12名同学1个1个地报数,报到12后,再请这12名同学5个5个地数数,看看会数到几?(最后数到的是60)
1.出示钟表实物。钟面结构的观察与回顾。
师:请同学们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生1:有长些的分针,短的时针。
生2:还有1到12个数,从1到2有5个小格,一共有60个小格。
师:你观察的真仔细,真是个小小观察家。
生3:刚才报数的12个人就是12个小时。每人数的5个数就是5分钟。一小时一共有60分钟。
师:你真是个爱动脑的孩子,把刚才的游戏和我们要学习的新知识联系起来了,真了不起,佩服。
师:那就请同学们把这个钟面画下来吧!(出示实物秒表)
2.请同学们看老师拿的是什么?(秒表)你想知道一分钟能够做多少事吗?(感知一分钟)请按老师的口令鼓掌一分钟,自己数拍了多少下。(汇报)
同学们喜欢跳绳吗?
请每组选一个同学来参加一分钟跳绳,数数看能跳多少下?
3.指名说说自己在星期天的8点、12点、下午6点在做什么。
4.认识并读写时间。出示课件。(略)
5.动手实验,同学们想不想知道老师的一些作息时间呢?
请你根据老师说出的时间,在你的学具钟上拨出这个时间。
上午:8:40上完第一节课。11:50下班,下午:1:30上班,4:10下班。同桌合作,两人轮流,一人说一个时间,另一个人拨出来。
似乎整节课学生们都在动手实验,在做游戏,在画图。然而孩子们是在玩乐中感受到1分钟的长短,在拨钟面时掌握了看时间的方法,在画图画的过程中清晰了钟面时针与分针的关系,以及每一个大格和每一小格所表示的意义,从中品尝到学习的乐趣,促进了学生个性品质的有机生成。
总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和与学生的交往中,要关注每个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过程以及与之相伴随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应该敏锐把握学生的需要,用耐心,爱心,细心去了解学生的思想感情,倾听学生的心声,给孩子一片自己的天空,这样的教学才会触及师生的心灵,使学生愿意并有可能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教学活动中去,教学课堂才会闪现出教育的生命之光。
指导教师: 史铖涛(逊克民族中学)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育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更要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标准还指出: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实践也证明,在教学过程中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和探究性,能把蕴藏在学生身上的巨大潜能挖掘出来,让你得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传统的教学忽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轻视学生学的活动过程,由此导致学生读题、思考、讨论、质疑问难的机会与时间减少学生大多处于被动状态,参与意识不强,这种现象在低中年级尤其明显,鉴于此,本着“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教学理念、我在数学教学中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给孩子一片自己的天地,主动去思考去探究,切实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为此我做了以下尝试。
一、鼓励自主质疑唤起创新意识,给学生自由畅想的一块天地。
优化课堂教学,激活学生的主体意识,必须鼓励学生质疑问难,低年级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只能靠他们的生活经验和信念作为背景,来分析知识的合理性,教师不能把知识作为预先决定的东西强加于学生,不能用科学家、教师、课本的权威来压服学生,陶行知先生认为:儿童获得言论自由,特别是得到问的自由,才能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力,学生的问,正体现了其创造力的发展,是创新的萌芽,有了质疑就是成功的一半,知大疑则大进,知小疑则小进,不疑则不进,质疑的能力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鼓励质疑,就是教师在教学中允许学生有不同的观点和看法,对学生在学习中找到的多样化的想法给予鼓励和肯定。
二、倡导合作讨论,给孩子自由交流的一座舞台。
合作讨论就是以学生为主体,通过积极思考,相互交流,探讨以求得认识的深化,合作讨论能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智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发表自己的见解,将学习的信息大容量,高频率在课内互动互补互促中共同提高。合作讨论还能促进口头表达能力的提高和人际交往能力的形成。
《上下》是一年级上册的内容,能力目标是学生在初步感知两个或三个物体之间的上下位置关系后,教师对学生及时进行训练。
师:同学们,同桌互相观察一下,谁能说一说眼睛,鼻子和嘴巴,谁在谁的上面,谁在谁的下面?
生1:眼睛在鼻子上面,鼻子在眼睛的下面。
师:你真聪明!谁还能说一说。
生2:鼻子在嘴巴上面,嘴巴在鼻子下面。
生3:眼睛在嘴巴上面,嘴巴在眼睛下面。
生4:鼻子在嘴巴上面,又在眼睛下面。(这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该生说的较完整。)
师:你太棒了!
生3:嘿嘿!你真棒!经过努力我也棒!
这时一名男生自行站起来,大声说:“老师,他们全都说错了!一点也不棒!”
师(诧异):为什么?你说说看。
该男生:有时鼻子在眼睛的上面,嘴巴在鼻子的上面。(学生哄堂大笑)
师:什么时候?
该男生:拿大顶的时候,我和我爸经常玩拿大顶。
全班一片笑声。
鼓励学生心里想什么就说什么,怎么想就怎么说。孩子们的话自心里来,情从口出。他们的思维在亢奋中孕育出智慧的火花,踊跃地把自己的观察思考的结果表达出来。
充满情趣的教学活动,不仅为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提供了鲜活的生活背景,还完成了发展语言与弘扬个性的有机融合。
三、激励自主学习,给孩子释放天性的自主空间。
在课堂教学中真正有效地把过程还给学生,把时间还给学生,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让学生充分发挥主体利用,积极参与体验,并不是淡化了知识的教学,而恰恰能更好促进知识的教学与能力的培养。小学生直观行动思维占优势。他们天性活泼好动,乐于边玩边学习,边玩边思考,边玩边创新。因此,创新教育的课堂,就必须是动态的充满乐趣的,就应该成为学生释放天性的自由空间。
在教学二年级上册《认识时间》这节课,首先请孩子们做一个“报数”游戏,规则是先请12名同学1个1个地报数,报到12后,再请这12名同学5个5个地数数,看看会数到几?(最后数到的是60)
1.出示钟表实物。钟面结构的观察与回顾。
师:请同学们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生1:有长些的分针,短的时针。
生2:还有1到12个数,从1到2有5个小格,一共有60个小格。
师:你观察的真仔细,真是个小小观察家。
生3:刚才报数的12个人就是12个小时。每人数的5个数就是5分钟。一小时一共有60分钟。
师:你真是个爱动脑的孩子,把刚才的游戏和我们要学习的新知识联系起来了,真了不起,佩服。
师:那就请同学们把这个钟面画下来吧!(出示实物秒表)
2.请同学们看老师拿的是什么?(秒表)你想知道一分钟能够做多少事吗?(感知一分钟)请按老师的口令鼓掌一分钟,自己数拍了多少下。(汇报)
同学们喜欢跳绳吗?
请每组选一个同学来参加一分钟跳绳,数数看能跳多少下?
3.指名说说自己在星期天的8点、12点、下午6点在做什么。
4.认识并读写时间。出示课件。(略)
5.动手实验,同学们想不想知道老师的一些作息时间呢?
请你根据老师说出的时间,在你的学具钟上拨出这个时间。
上午:8:40上完第一节课。11:50下班,下午:1:30上班,4:10下班。同桌合作,两人轮流,一人说一个时间,另一个人拨出来。
似乎整节课学生们都在动手实验,在做游戏,在画图。然而孩子们是在玩乐中感受到1分钟的长短,在拨钟面时掌握了看时间的方法,在画图画的过程中清晰了钟面时针与分针的关系,以及每一个大格和每一小格所表示的意义,从中品尝到学习的乐趣,促进了学生个性品质的有机生成。
总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和与学生的交往中,要关注每个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过程以及与之相伴随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应该敏锐把握学生的需要,用耐心,爱心,细心去了解学生的思想感情,倾听学生的心声,给孩子一片自己的天空,这样的教学才会触及师生的心灵,使学生愿意并有可能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教学活动中去,教学课堂才会闪现出教育的生命之光。
指导教师: 史铖涛(逊克民族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