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碳促进碳基化学链甲烷裂解制氢效率的实验和机理研究

来源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ney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天然气中所含的少量CO2杂质会影响化学链甲烷裂解制氢效率.以8~16目椰壳活性炭为多功能载体,研究在850,900℃和950℃温度下0~7.2%的CO2对甲烷裂解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CO2可以提高甲烷裂解效率,其中4.8%的CO2浓度最有利.对CO2促进甲烷裂解效率机理的进一步研究表明,CO2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反应前期阶段.研究还表明,CO2难以与积碳反应,消碳作用并不明显.采用Materials Studio软件模拟了高温下CO2对活性炭表面甲烷分子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CO2对吸附过程没有明显影响.进一步表征和分析表明,尽管加入CO2不会改变活性炭含氧官能团的类型,但可有效提高含氧官能团浓度,这有利于增加活性位点,从而改善活性炭的催化性能.
其他文献
表面介质阻挡放电在流动控制、生物医学等诸多领域应用前景广阔.该文基于新型环状表面介质阻挡放电激励器,研究电极环半径和放电方向对放电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位移电流偏置不随结构参数变化,外向放电的起始电压低于内向放电;内向放电电流脉冲数随半径线性增大,而外向放电时无明显变化;放电平均功率随半径线性增大,但相同参数下外向放电功率高于内向放电;放电为离散通道放电和弥散放电共存的混合模式,但内向放电时以弥散模式为主,外向放电以离散通道模式为主;放电面积随半径线性增大,内向放电存在一个最佳半径,可使放电均匀性和长度都
直流汇集与输送是未来大规模海上风电系统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为了实现低成本、高效率和高可靠性的海上风电全直流组网与输送,该文提出一种多功能直流集电器概念及其海上风电直流组网方案.通过引入直流集电器对风机单元进行能量汇集和级联升压,所构成的全直流组网系统不仅减小了机侧换流器规模和海上换流站平台,同时消除了风机的功率波动对于风场内网电压的影响,使得各个风机均可实现最大功率追踪并维持原有的控制和保护架构.此外,直流集电器概念的提出使得海上风电系统的运行更加灵活,同时兼顾故障隔离、动态切入切出、直流耗能运行等多种模
深度探索用户负荷特性及可调节潜力是电力大数据背景下电力市场精细化发展的迫切需求.该文提出一种考虑用户负荷特性和可调节潜力的用户用电行为综合分类方法,适用于电力系统负荷数据量大、用户用电行为影响因素较多的情况.首先,通过面向电力大数据的用户用电行为影响因素多维分析,提出考虑用户负荷特性和可调节潜力的用电行为综合分析实施架构.其次,为实现考虑用户用电行为多维影响因素作用下的精准聚类,该文设计一种融合K-means和SOM进行二次聚类以及BP神经网络进行反向调整修正的综合聚类方法.最后,通过选取爱尔兰地区实测负
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需要加快转型,电力系统作为未来的能源枢纽,将起到关键作用.该文对我国电力系统“十三五”发展现状进行总结,分析“四个革命、一个合作”及新发展理念等指导思想下未来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在满足电力供应、保障安全稳定、提高效率效益、优化网架结构等方面发展的重点,归纳了未来电力系统清洁、安全、灵活、高效的4个内涵特征,从电力需求增长、电源结构调整、电网格局优化、新技术应用等方面对“十四五”电力系统发展进行研判,提出基于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能源电力发展计算模型,对中长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