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足感染病原菌特点及耐药性15年变迁

来源 :中华糖尿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mmyecci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糖尿病足感染病原菌特点及耐药性变迁,指导临床抗生素选择。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住院的580例糖尿病足感染患者的病例资料,患者按照Wagner级别、溃疡类型分组,季节采用候温法划分,比较各组病原菌分布特点。根据耐药性变化趋势将资料按年份分为2组:2000~ 2010年、2011~ 2014年,分析15年来耐药性变迁。组间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

结果

580例糖尿病足感染患者中男性347例(59.8%),女性233例(40.2%),年龄35~ 87(62±12)岁,糖尿病病程0~ 35(8±6)年。溃疡处分离出革兰阳性(G+)菌349株(46.8%),革兰阴性(G-)菌354株(47.4%),真菌43株(5.8%)。随着Wagner级别的增加,感染菌谱由以G+菌为主(Wagner≤2级62.3%)逐渐转变为以G-菌为主(Wagner≥4级61.7%),且混合感染率升高(χ2= 24.645,P<0.05)。神经性溃疡以G+菌感染多见(51.7%),缺血性、混合性溃疡均以G-菌感染占优势(60.9%、53.0%)。不同Wagner级别、溃疡类型的病原菌分布均有显著差异(χ2=37.383、13.045,P< 0.05)。Wagner 3级者感染菌谱受季候影响,夏季以G-菌多见(55.5%),春秋季以G+菌占优势(60.1%)(χ2= 17.740,P<0.05)。G+菌以葡萄球菌属为主,对青霉素、氨苄西林完全耐药,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100%敏感,15年来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的耐药率由15.0%上升至48.1 %(χ2=7.499,P<0.05) ;G-菌以肠杆菌科最常见,对氨苄西林耐药率最高(91.3%),对美罗培南最敏感(99.5%),15年来对头孢噻肟的耐药率由29.2%增长至43.7%(χ2=3.899 ,P<0.05)。

结论

对糖尿病足感染患者经验性抗感染治疗时,可根据溃疡类型、Wagner级别及各地区季候对感染病原菌类型的影响选择抗生素,加强细菌耐药性监测,合理使用抗生素。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灯盏花乙素(SCU)对缺氧复氧(HR)诱导的大鼠心肌细胞株H9C2自噬及细胞活力的影响。方法实验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复氧组(B组)、1 μmol/L SCU组(C组)、10 μmol/L SCU组(D组)、30 μmol/L SCU组(E组)、100 μmol/L SCU组(F组)。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中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β(LC3Ⅱ)/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α(L
针对多用户型软件无线电(SDR)的发展需求,基于FPGA,采用新型时钟提取方案,设计实现了自适应数字复分接芯片的板级验证平台,详细阐述了平台的软、硬件设计及自适应实现过程,给
目的探讨抑制哺乳动物不育系20样激酶1(MST1)通路对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糖尿病肾病大鼠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54只雄性健康SD大鼠随机被分为健康对照组(A组,n=18);MST1抑制组(B组,n=18);糖尿病模型组(C组,n=18)。采用单侧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50 mg/kg)方法制备糖尿病大鼠模型。除接受链脲佐菌素外,B组大鼠接受含MST1干扰RNA序列(shRNA)的慢病毒载体
在医院以及防疫站等场所中,经常需要对某些体液进行生化分析,以判断液体中的化学成分是否有异样.在此分析中,需要借助生化分析仪来完成.该仪器在对检测对象进行检定,然后将检
通过分析电容器的寄生效应和频率特性,研究电容器等效串联电阻对DC/DC变换器电性能和稳定性的影响;明确了多层陶瓷电容器(MLCC)在DC/DC变换器应用中与其他种类电容器的不同之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刺激对大鼠肾脏及条件永生性小鼠足细胞C末端Src激酶(C-terminal Src kinase,Csk)表达的影响,探讨Csk在AngⅡ诱导足细胞骨架重构中的作用。方法24只无特定病原(SPF)级雄性Wista大鼠皮下埋置渗透性微泵,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AngⅡ输注组(AngⅡ以400 ng·kg-1·min-1持续输注),于造模后2周和4周留取肾组织用于后续实验
对武钢一炼钢二出坯跨间的5号、6号磁耙桥式起重机主卷扬电气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及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对该系统的10BCC定子调压装置进行了改造,介绍了改造装置的控制原
各位医师:《中华糖尿病杂志》为中华医学会主办的糖尿病学及其相关学科的专业学术期刊,以从事糖尿病医疗、科研工作者为读者对象,报道糖尿病领域最新科研成果、先进诊疗经验,以及
骨间后神经卡压是临床较常见的疾病,但是单纯的骨间后神经尺侧支卡压则罕见.我科于2002年11月8日收治1例骨间后神经尺侧支卡压,手术治疗后疗效满意.rn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