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新时期农业经济报道

来源 :新闻爱好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hulul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业是广西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广西新闻媒体对“三农”以及农业经济方面的报道一直十分重视。《广西日报》作为广西主流权威媒体,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这个主题,立足广西,注意科学、全面、准确地把握广西的新农业经济报道,着力增强报道的公信力、话语权和亲和力。除创办《八桂新农村》专版外,《广西日报》的其他版面也积极刊登农村经济方面的报道,与新农村建设的其他内容报道互为补充,为促进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舆论支持。在农业经济报道中,该报注意创新读者定位,更新报道理念,转换报道视角,运用新型的报道形式,突出反映广西农村经济的特色及新变化,既发挥了报道的权威性,又注重报道的生动性,既从整体上把握了宣传报道的方向,又较好地发挥了媒体的主动性和创新性。
  
  更新读者定位
  
  受众是新闻信息的接受者,也是媒体信息产品的消费者与检验者。新闻报道要取得预期的传播效果,就必须研究受众的需求,把握好对受众的角色定位。传统观念认为,农业经济报道的读者主要是广大生活在农村的居民、农业生产者、经营者以及农村基层干部。这种狭隘的观念窄化了农业经济报道读者群,是此类报道读者定位错位的一个根本成因,本质上也折射出了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的对立。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农业经济报道的读者群除了传统意义上的农村居民,还应包括关注农业经济发展的城镇读者群,如城镇中农产品的经营者、管理者和消费者,开拓农村市场的企业家,关注农业经济发展问题的专家与学者等。这两大读者群由于文化水平、生活方式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对于农村经济信息方面的需求,农业经济报道的视角、风格的要求是完全不同的。具体来说,农村读者多以务实的眼光对待农业经济报道,他们更加注重农产品的生产与销售、农业技术的应用与推广,关系农民切身经济利益的各种政策等;城市读者则比较关注农产品的质量安全、乡村风俗民情与农村旅游资源的开发、新型农业技术创新等问题。这部分读者“对农业新闻的层次和品位要求较高,他们是农业新闻的高端受众”。①
  《广西日报》作为广西发行量最大的纸质媒体,发行范围覆盖全区各地。根据读者人数众多、层次多样化的特点,该报除了提供农村经济政策信息外,还对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农业新技术的推广运用、乡镇企业的蓬勃发展、农村旅游经济的兴旺、城乡农产品的流通等问题进行报道,既让农民及时了解到了实用信息,又让城市居民看到了广西农村日新月异的变化。每年三四月份是农村春耕、春播高潮,《广西日报》在2007年4月9日头版刊登了综述报道《春耕,春播,种下丰收希望》,采访了区内水利、土肥、种子等方面的农业专家,针对农民关心的备种、施肥、耕地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了解答。近年来,随着农民经营观念的开放以及城市居民休闲喜好的变化,“农家乐”、“乡村游”、“少数民族风情游”等众多旅游项目蓬勃兴起,不仅带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也为农民增收致富寻找到了新途径。特写《“三变”迈向新农村——柳城县邬家屯种植花果发展旅游纪实》报道了柳城县邬家屯村民开垦荒山种植各种瓜果,将村庄打造成为“花果山风景区”,让游客体验采摘水果的乐趣。该村由于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经济,收到了经济、社会效益双丰收的成效。
  
  转变报道模式
  
  在传统的计划经济时代,农民只能按自上而下的行政指令进行生产,生产是农民最重要的经济活动,农村经济新闻长期形成了单纯围绕农业生产,以生产为出发点的报道模式。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我国农村经济进入了新阶段,各地都在坚持以市场改革为取向,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行调整。其鲜明的特点就是:形成“以乡镇工业为主体、以专业市场为依托、以效益农业为基础,一二三产业齐发展的经济格局”。②市场已经对农业生产等系列农村经济活动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成为农业活动的主要决策依据。经济体制的这一深刻变化,决定了市场已经成为新时期农村经济运行中最活跃的环节,也必然是新闻报道的主要题材。党报农业经济报道要想写得鲜活、吸引读者,首先应跳出农业生产这一报道模式,以市场为中心建立报道的新框架。
  《广西日报》在报道新农村经济建设时,勇于突破农业生产旧主题,注意围绕市场积极拓宽报道面,将报道的重点由生产领域转向流通领域,为农民提供各类市场信息,积极引导农民的生产活动与市场接轨。凌云县是广西重要的茶叶生产基地,该地区的茶叶从种植、生产、加工、销售都遵循严格的管理流程,产品生产跟市场紧密接轨,打出了凌云茶叶的品牌,其茶叶远销海内外。《品牌是这样打造出来的——凌云县做强茶叶产业纪实》这篇报道揭示了农业如何以市场为主体,走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路子这一主题。
  
  拓展报道领域
  
  狭义上的农村经济新闻包含对农业经济政策与信息的解读以及农业经济现象的剖析,以及报道农产品生产、管理以及市场流通,宣传农业种养能手、致富典型;广义上则涵盖了反映农村各项事业建设以及农民生产、生活的报道。中央提出的新农村建设的20字方针“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强调了新农村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全面提高农村的生产生活水平,不但要促进农村生产力的发展,而且要推进农村各项事业的全面进步,提高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水平。农民实际生活质量如何,已经成为评价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准和依据。因此,在新形势下,体现农村建设的经济成绩不应仅局限于生产领域的报道,媒体应拓宽报道面,将反映农民生活的报道作为农业经济报道的新亮点。媒体只有从社会角度和生活角度出发,密切关注农民衣食住行各方面的变化,关注农村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及时反映农民的需求,才能跳出“纯经济报道角度”,拓展农业经济报道的广度与深度。
  由经济领域向社会领域转变,一是要求媒体在报道中真实再现农村发展水平和农民的生存状态;二是增强报道的服务意识,多为农民提供实用信息。近年来,广西藤县农民在发展传统农业的同时,还充分利用当地旅游资源,积极开发旅游景区,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不仅扩大了藤县的知名度,也成为村民增收致富的一个重要手段。一些村民富裕后外出旅游提高生活质量,旅游成了当地农民生活的新时尚。《广西日报》采写的《藤县农民旅游缘》为读者展现了旅游经济给当地农民生活带来的影响。随着农村科技的进步,电视、电脑、电话等现代信息工具在广大农村也日益普及开来,方便了农民及时了解新信息,加快了农村脱贫致富的步伐。就广西而言,目前“广西已建成14个市级、100多个县级农业信息网络服务平台和600多个乡镇农业信息服务站,以及由6000多人组成的农村信息员队伍”。《“数字”农民的别样幸福生活》报道了广西一些地区的农民运用农业信息网络平台和农业信息服务站进行农产品买卖的新现象。
  
  调整报道视角
  
  以往一些农业经济报道普遍采取精英视角,报道中常常反映农民的落后与不足,充满了如何转变农民陈旧观念、培养适应现代农业的新观念、新意识。不可否认,这种类型的报道也曾对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起到过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报道中流露出的多是居高临下的俯视眼光和教育农民群众的启蒙意识。在今日中国农村正逐步走向现代农业的进程中,农民的视野日益开阔,信息需求的主体意识日渐增强,“传者中心”的报道视角并不利于农业经济报道社会效益的最大化和传播效果的最优化。因此,农业经济报道应淡化“传者中心”角色,增强“读者中心”角色,应采取“平视”的视角,尽可能向全面、客观的态度转变,这样的报道才能真正取信于农民读者。
  以前的农村经济新闻往往以经济工作报道为中心,强调的是政府在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决定作用。不少报道“政府宏观的决策多,基层实际的内容少;官员的讲话、指示多,农民的意见、声音少;形式主义的说教多,鲜活真实的内容少”等问题③,“随着我国从总体上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随着中央‘多予少取放活’方针更大力度的实施,政府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引导和扶持作用明显增强。但政府扶持与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是有机的结合,不是包办代替”。④事实上,农民不仅是农村经济活动的主体,同时也是农村经济的建设者和受益者,理应成为报道的主角,因此,新农村建设的经济报道应该强调以人为本,贴近农村实际生活,贴近农民这一主体,秉承为农民服务的宗旨,努力发掘能够反映农民意愿,启迪农民思维的报道命题和内容。诚如新闻传播学者李希光教授所说:“在新闻作品中,最难采写的是没有新闻价值的普通人的故事。但是,这些普通人的故事却是广大普通人民群众生活的缩影,其社会意义可能比某个有新闻价值的人物更有价值,他们的故事是生活更深层次的现实,是更贴近真相的社会现实。”⑤《广西日报》除报道农民群众中的种养大户、致富能手、农民企业家这些优秀代表外,还将报道视角对准一些普通农民,着力发掘他们的闪光点。《宾阳外出务工妇女返乡创业热》讲述了宾阳县各级妇联在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充分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同时,充分发挥宾阳背靠南宁、接近广东等区位优势,积极引导外出务工妇女返乡创业,活跃了地方经济。
  
  创新报道形式
  
  一些党报的农业经济报道存在着罗列数字、经济术语满纸飞的枯燥感;见物不见人、重事不重人、只见结果不见过程的呆板感;农业经济报道等同于农业经济的抽象感等缺点,党报的农业经济报道应追求指导性与可读性的结合,应增强其形象化、具象化、平民化,贴近读者的阅读心理。事实上,对农业经济报道的形式进行一些创新,就可以使报道生动活泼,从而吸引读者的眼球,达到较好的传播效果。
  《广西日报》在农业经济报道中常常运用微观报道的手法,除采用新闻报道常用的“倒金字塔”结构外,还将“故事体”的结构用于报道中,在报道开篇引入一位农民的经济小故事,接着推出报道的主题,然后层层展开,这种形式增加了报道的亲切感和人情味。
  如《农民致富有方,庭院水池养鱼》这则报道,反映的是武宣县农民在自家庭院养殖塘角鱼,同时开办了塘角鱼养殖技术班,积极帮扶本村的困难群众,带领村民们共同致富。报道正是以一个生动的场面开篇:“年关已近,亲朋好友互访渐多。武宣县三里镇旺村农民廖某再不为餐桌发愁了。有朋自远方来,他就在自家庭院的池子里捞上几斤塘角鱼,开上火锅,摆上几斤米酒,主客皆大欢喜。廖某高兴地说:‘庭院养殖塘角鱼,不但解决了餐桌问题,还是一条致富的好门路。’”通过这一生活化的导语引入“养鱼致富”的报道主题,使过渡显得亲切自然,更易为读者接受。
  (本文为2006年广西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课题“创新报纸经济报道 服务广西建设的研究”课题项目,基金项目代码:06FXW001)
  
  注 释:
  ①刘继忠、牛新华、刘玉花:《农业新闻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②刘新航:《抓住亮点 拓宽视野——略论改进农业经济报道》,http://media.people.com.cn/GB/22114/66890/4510014.html.
  ③⑤李希光:《畸变的媒体》,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④李凌沙:《科学把握新农村报道需处理好的七个关系》,《中国记者》,2006(6)。
  (作者为广西财经学院文化与传播系讲师)
  编校:张红玲
其他文献
Mansonone(Msn)类化合物是一类具有醌型结构(大部分为邻醌)或其前体的天然产物,主要从梧桐科的MansoniaAltissima和UlmusGlabra的心材中分离得到。这种类型的化合物是天然的植
目的:探讨中药饮片处方在药剂科中的临床用药情况.方法:本次时间选取2016年1月-2019年8月内,对象选取药剂科开具的2000张中药饮片处方,回顾性分析2000张处方临床用药情况.结
目的:探讨手足癣运用中药浸液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7月-2019年8月我院60例手足癣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两组,对照组西药方案,观察组中药浸液方案,对比两组情况.结果:观
目的:探讨针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9月-2020年2月我院86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成两组,对照组口服甲钴胺,观察组在
目的:分析自拟红花明目胶囊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非增殖期的疗效.方法:本次时间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1月内,对象选取我院眼科治疗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非增殖期患者210例,均根
目的:探讨中药抑酸组方合剂辅助治疗高尿酸血症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在我院风湿科门诊就诊及住院诊断为高尿酸血症患者300例,随机分为3组, A组
目的:总结中药贮存中常见的变异现象及其防护措施.方法:在2016年1月到2019年5月选取我院所贮存的300批次中药饮片为例进行研究分析.根据饮片贮存防护措施的实施前后划分为常
分子传感器是“分子识别”研究在分析科学新的发展需求下的一种应用形式,由于它在环境或生物微观系统的组织和结构探索方面的重要应用,已成为目前国际前沿性研究的热点之一。罗
目的:研究分析72例顽固性面瘫患者通过经筋透刺法+无瘢痕灸治疗的效果.方法:本文以72例顽固性面瘫患者为例,并通过电脑随机分组法,进行对照观察,其中常规组36例行针刺法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