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全面落实自然资源“两统一”职责,提升自然资源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按照“放管服”改革工作要求,河南省自然资源厅积极探索实践,努力以遥感动态监测进一步提升服务自然资源监测监管能力和效率。
遥感动态监测是从不同时间或在不同条件下获取的同一地区的遥感影像中,识别和量化地表类型的变化、空间分布状况和变化量,遥感动态监测过程一般可分为三个步骤,即数据预处理、变化信息监测、变化信息提取。
遥感动态监测的应用背景
目前,河南省自然资源厅应用的遥感影像数据是自然资源部推送的分辨率为0.8米和2米的卫星影像数据。针对重点区域的临时影像以及各业务处(室)和相关单位需求,并结合影像提供能力,采取“0.8米与2米级影像全省每季度混合覆盖1次”和“0.8米影像全省每季度覆盖1次”两种方案获取遥感影像数据。以最新获取的遥感影像数据对照上一季度数据,实时生产正摄影像、提取变化图斑信息,按照行政区域定期融合镶嵌影像、生产切片数据,并及时推送至自然资源“一张图”平台。
当前,河南省自然资源厅“一张图”核心数据库,涵盖全省基础地理、土地资源、矿产资源、地质环境4大类、50余个专题、80多个数据集、近600个标准图层、4亿条要素数据、40多亿项属性数据,数据总量达40TB,各类数据坐标均已统一到2000国家大地基准,特别是近5年数据的覆盖面广、完整性全、可信度高,能够与DOM(文档对象模型)数据套合。
当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应用遥感动态影像数据进行监测监管存在遥感动态适应自然资源管理新定位和业务处(室、局)应用遥感动态影像实施自然资源日常监测监管等方面的困难。
在影像数据的获取方面,遥感动态监测数据存在数据来源多头、口径不一、相互冲突等问题,要保证各类遥感动态监测数据发挥其作用,仅仅依靠技术优势远远不够,只有建立一套科学的数据汇交机制,才能从管理上确保数据的权威性、唯一性、一致性和规范性。
在影像数据的分析方面,遥感动态监测涉及到遥感影像、规划、基本农田、用地审批、土地整治等主要数据,为各级各类用户提供各种数据重叠分析、数据冲突分析、数据缓冲分析、数据统计查询、数据报表生成等功能,数据分析存在作业强度高、复杂难度大、工作效率低等问题。
在影像数据应用方面,在使用0.8米与2米级影像混合数据时,亚米影像未覆盖区域,用2米级影像替代,存在分辨率不一致等问题。此外,采用0.8米影像数据存在采购成本较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数据影像的大范围应用。
以遥感动态监测
提升服务监管效能的建议
坚持线上线下结合。当前,河南省自然资源厅遥感监测“一张图”核心数据库初步建成,涵盖专题数据和管理数据,但是卫星影像等数据覆盖率不是100%,这需要无人机和实地核查等线下工作辅助获取相关数据,真正实现资源开发利用“天上看、网上管、地上查”的动态监测监管。
用好自然資源“一张图”。自然资源“一张图”工程与自然资源的计划、审批、供应、补充、开发、执法等行政监管系统叠加,共同构建统一的综合监管平台,在自然资源业务监测监管过程中,坚持自然资源“一张图”数据标准进行数据汇聚,达到互联互通、应用拓展与共享服务。
构建统一的国土空间基础信息监测监管平台。自然资源监测监管涵盖基础地理、土地、矿产、地质、海洋、森林、草原与湿地等方面,按照现状、规划、管理分别归类,整合国土三调、地理国情普查、地质环境及国土空间规划、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监管等数据,建立统一的国土空间基础信息监测监管平台,形成统一的数据视图,统一的数据模型,构建统一的国土空间基础信息监测监管平台。
建立扁平化自然资源监测监管运行机制。在信息化普及形势下,依托自然资源“一张图”数据,构建统一的国土空间基础信息监测监管平台,把国土空间基础信息监测监管平台部署到市、县一级,形成扁平化监测监管运行机制。构建扁平化运行机制,可以达到动态遥感实时、基础成果共享、评价深度关联、省级预警、市县反馈的自然资源监测监管。(作者单位:河南省国土资源电子政务中心)
遥感动态监测是从不同时间或在不同条件下获取的同一地区的遥感影像中,识别和量化地表类型的变化、空间分布状况和变化量,遥感动态监测过程一般可分为三个步骤,即数据预处理、变化信息监测、变化信息提取。
遥感动态监测的应用背景
目前,河南省自然资源厅应用的遥感影像数据是自然资源部推送的分辨率为0.8米和2米的卫星影像数据。针对重点区域的临时影像以及各业务处(室)和相关单位需求,并结合影像提供能力,采取“0.8米与2米级影像全省每季度混合覆盖1次”和“0.8米影像全省每季度覆盖1次”两种方案获取遥感影像数据。以最新获取的遥感影像数据对照上一季度数据,实时生产正摄影像、提取变化图斑信息,按照行政区域定期融合镶嵌影像、生产切片数据,并及时推送至自然资源“一张图”平台。
当前,河南省自然资源厅“一张图”核心数据库,涵盖全省基础地理、土地资源、矿产资源、地质环境4大类、50余个专题、80多个数据集、近600个标准图层、4亿条要素数据、40多亿项属性数据,数据总量达40TB,各类数据坐标均已统一到2000国家大地基准,特别是近5年数据的覆盖面广、完整性全、可信度高,能够与DOM(文档对象模型)数据套合。
当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应用遥感动态影像数据进行监测监管存在遥感动态适应自然资源管理新定位和业务处(室、局)应用遥感动态影像实施自然资源日常监测监管等方面的困难。
在影像数据的获取方面,遥感动态监测数据存在数据来源多头、口径不一、相互冲突等问题,要保证各类遥感动态监测数据发挥其作用,仅仅依靠技术优势远远不够,只有建立一套科学的数据汇交机制,才能从管理上确保数据的权威性、唯一性、一致性和规范性。
在影像数据的分析方面,遥感动态监测涉及到遥感影像、规划、基本农田、用地审批、土地整治等主要数据,为各级各类用户提供各种数据重叠分析、数据冲突分析、数据缓冲分析、数据统计查询、数据报表生成等功能,数据分析存在作业强度高、复杂难度大、工作效率低等问题。
在影像数据应用方面,在使用0.8米与2米级影像混合数据时,亚米影像未覆盖区域,用2米级影像替代,存在分辨率不一致等问题。此外,采用0.8米影像数据存在采购成本较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数据影像的大范围应用。
以遥感动态监测
提升服务监管效能的建议
坚持线上线下结合。当前,河南省自然资源厅遥感监测“一张图”核心数据库初步建成,涵盖专题数据和管理数据,但是卫星影像等数据覆盖率不是100%,这需要无人机和实地核查等线下工作辅助获取相关数据,真正实现资源开发利用“天上看、网上管、地上查”的动态监测监管。
用好自然資源“一张图”。自然资源“一张图”工程与自然资源的计划、审批、供应、补充、开发、执法等行政监管系统叠加,共同构建统一的综合监管平台,在自然资源业务监测监管过程中,坚持自然资源“一张图”数据标准进行数据汇聚,达到互联互通、应用拓展与共享服务。
构建统一的国土空间基础信息监测监管平台。自然资源监测监管涵盖基础地理、土地、矿产、地质、海洋、森林、草原与湿地等方面,按照现状、规划、管理分别归类,整合国土三调、地理国情普查、地质环境及国土空间规划、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监管等数据,建立统一的国土空间基础信息监测监管平台,形成统一的数据视图,统一的数据模型,构建统一的国土空间基础信息监测监管平台。
建立扁平化自然资源监测监管运行机制。在信息化普及形势下,依托自然资源“一张图”数据,构建统一的国土空间基础信息监测监管平台,把国土空间基础信息监测监管平台部署到市、县一级,形成扁平化监测监管运行机制。构建扁平化运行机制,可以达到动态遥感实时、基础成果共享、评价深度关联、省级预警、市县反馈的自然资源监测监管。(作者单位:河南省国土资源电子政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