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关于民族问题的研究--以裕固族为例

来源 :中国民族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efs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我国的指导思想,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论基础,在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这其中如何使得马克思主义与民族宗教、民族风俗、民族传统相结合,找到其中的契合点很关键。本文探讨主要依靠非政府组织的自发形成与民间力量的广泛传播与诱导,使得民族问题的政治化倾向被弱化,民族问题的走向服从于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规律可以被探寻。 As the guiding ideology of our country, as the foundation of the ruling theory of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Marxist theory plays a crucial role in promo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How to make the combination of Marxism with religion, ethnic customs and national traditions of ethnic groups among them, find the key points in it. This article explores the spontaneous formation of 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 and the widespread dissemination and induction of non-governmental forces, which makes the trend of politicization of ethnic issues weakened. The tendency of ethnic issues to submit to the fundamental laws governing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society can be explored.
其他文献
邓小平在指导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不仅批判“四人帮”极“左”思潮,还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以本来面目,还用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指导研究国史,创造性地提出了研究国史的理论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它批判地继承了人类一切优秀的思想成果,同时又密切地结合社会实践,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使理论不断得到创新,与时代发展同步伐,与人民群
西柏坡精神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即将取得胜利的转折时期铸就的文化精神,是新民主主义文化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西柏坡精神与新民主主义时期形成的
毛泽东“主义譬如一面旗子”的思想观点,既具理论价值又有实践意义,它的形成不是偶然的。五四运动前,其逻辑起点已经产生;此后,随着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和革命实践的发展,这一
邓小平在总结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历史经验并进行理论思考的基础上,提出了科技兴农的战略思想,并确定了以生物技术为主的农业现代技术发展的方向.邓小平还反复强调农业科技人才
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有突破性和非突破性两种形式,突破性是主要的发展形式。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前提下,对马克思主义体系中某些观点的“突破”,这不是否
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对分阶段有步骤地实现现代化战略思想的深化,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的具体体现,是实现社会主义本质的客观要求。
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是取得中国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这个宗旨 ,在党的七大上得以最终确立。党执政以后 ,坚持党的宗旨成为三代领导核心倾力解决的重要课题。党的
十多年来,我国理论界对邓小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其成果基本揭示了该理论形成的“源”和“流”,阐释了该理论的内涵、基本内容、伟大意义和历史地
葛洪以"玄"代"道"改造发展了老、庄道家的"道一美"思想的,同时理论化地提出了"神仙"美学人格理想,并从文艺社会作用入手,提出了一系列文艺美学思想观点.这三点,对我们全面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