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章用课堂视频分析法,以北京市通州区2016年至2018年三届智慧课堂小学语文优秀课例视频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平板电脑应用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主要功能和课堂要素。基于此,笔者提出应用平板电脑实现个性化学习的支持策略和建议,期望能够弥补传统课堂个性化教学的不足。
【关键词】平板电脑;课堂教学;个性化学习
随着教育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教育与信息化的深度融合成为一种普遍走向。近年来,基于平板电脑技术而构建的互动课堂,凭借便捷性和强交互性受到越来越多老师的青睐,形成了一种推动未来互动课堂教学改革持续发展的重要形式。
平板电脑支持课堂教学问题的提出
2012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从未来教育现代化工作重点上来看,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促进教育教学手段及学习方式的更新势在必行。”随着教育信息化的不断推进,手持移动设备尤其是平板电脑对教育实践的影响以及怎样把平板电脑有效地引入到课堂教学中,成为了教育研究和教育实践领域的热点问题之一。
2010年以来,我国一些城市,如北京、上海、深圳等地,已开展平板电脑用于课堂教学的实验。平板电脑教育教学应用在推进的过程中并非一帆风顺,有些师生、家长对平板电脑教学持有保留态度,本文为此进行了调查与研究。
平板电脑在教学中的功能和要素分析
1.研究方法和视频来源
课堂教学视频分析是一种基于事后观察的课堂教学研究方法,与传统课堂观察方法相比具有显著优势。在教学视频分析中,研究者对课堂教学视频进行系统观察,分析和研究其中的重要问题,以寻求改进教学的有效策略。
笔者将通州区2016年至2018年连续三届智慧课堂优秀课例评比活动中收集到的课例视频作为研究对象。三年共评选出81项优秀课例,其中有小学课例55项,中学课例26项;在小学组的获奖优秀案例中,语文学科三年内获奖的数量保持平稳,分别是5項、6项和4项,三年共有15项优秀课例获奖,占小学类获奖总数的27.3%。
2.主要功能分析
(1)主要功能
媒体演示(简称“演示”),是指以文本、图片、音频、视频、动画等多媒体形式呈现教学内容,学生根据需求自行浏览。
自动检测(下文简称“检测”),是指学生在平板电脑上完成选择题、是非题等答案明确的客观性试题,提交答案后能立即知道得分,进行答题分布统计。
做题,即学生在平板电脑上完成简答、作文、绘图、标注等主观性试题和填空、拖曳匹配、连线等系统不作自动评分的题目,提交答案后等待教师判分、给出具体的反馈意见。
拍照、录音、录像(下文简称“拍录”),包括学生将个人和小组的学习成果(如作业等)拍照,将朗读课文或口头写作的过程录音或录像,将同伴学习和小组讨论等活动录像等。
(2)主要功能的次数和时长分析
14节小学语文课堂视频中平板电脑各功能的应用情况如表1所示。
在14节小学语文课堂视频中,平板电脑各功能的应用总次数最少的为3次,最多为8次,平均为5.36次;平板电脑各功能应用总时长最短为11分57秒,最长为37分4秒,每节课平均时长为22分17秒,见表1。我区小学课堂每节课时长40分钟,平均值22分17秒,约占每节课时长1/2强,也就是说每节课使用平板电脑教学和传统教学时间比约为1∶1。平板电脑各项功能应用最长时长、平均时长、最短时长直观对比图见图1。
在14节小学语文课堂视频中,平板电脑各功能单独应用的次数从多到少依次为:演示(42次)、做题(18次)、拍录(17次)、检测(10次)。
3.课堂要素分析
(1)课堂教学要素
福建师范大学余文森教授在《有效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中,从课堂教学活动要素和课堂教学运行环节两者相结合的维度,分析探讨了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原理和机制。他指出有效的课堂教学包括四个要素,即第一要素:情景与问题;第二要素:阅读与思维;第三要素:互动与引导;第四要素:练习与反馈。
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必须从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和基本环节入手,创设和生成有价值的情境和问题是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学生独立的阅读和思维是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基础;师生间的互动和教师的正确引导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核心;必要的练习和及时反馈是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
(2)课堂要素的次数与时长分析
在14节小学语文课堂视频中,平板电脑在课堂要素方面的分布次数从多到少依次为:情境与问题(35次)、练习与反馈(27次)、阅读与思维(12次)、互动与引导(5次)。平板电脑在课堂要素方面的时长分析见图2。
应用平板电脑的个性化教学策略
个性化学习是通过对特定孩子的全方位评价,发现和解决孩子所存在的学习问题,为孩子量身定制不同于别人的学习策略和学习方法,让孩子有效地学习。换言之,个性化学习是指以反映学生个性差异为基础,以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为目标的学习范式。对于个性化学习所具有的特征,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观点,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课程中心副主任王凯认为,个性化学习具有四个特征,即主动性、独立性、独特性和体验性。
依据维果茨基的社会建构主义和知识的主动建构理论、加德纳的差异与个性理论、杜威的进步主义、实践与体验理论、弗拉维尔的元认知、个体主动监控理论可知,个性化学习有四个特性,分别为主动性、独立性、独特性、体验性,其对应相关特性的相应教学策略见图3。
1.创设真实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通过平板电脑的演示功能,利用视频、图片、音频等资源,为学生学习创设真实合理的情境或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主动性,使得学生学习由传统的“我要学”转化为“要我学”。 在五年级《写事习作》一课中,教师在教室地面撒下废纸团,用手机悄悄拍摄学生进班后的表现。在写作时,回放录像,通过回看录像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细致观察。思考进入教室后你看到什么?想到什么?感受到什么?谁第一个捡起纸团?老师和同学们的语言、动作、神态分别是怎样的?通过用平板电脑播放真实发生过的录像,合理设置问题情境后,学生写作更深刻细腻。
2.发布阅读与思维任务,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在基于平板电脑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通过发布训练阅读与思维能力的学习任务,让学生通过自我调节与任务控制,自主完成学习任务,培养学生学习的独立性,使学生做到“我能自己学”。
例如,在五年级《只有一个地球》一课中,教师通过平板电脑发布“地球上的资源是有限”的阅读材料和“环境污染十大问题”视频材料。让学生通过自学研读课文,回答相关问题,突破课文重难点。
3.通过分享及评价,体现独特学习场景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内心世界、精神世界和内在感受,有着不同于他人的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式。也就是说,每个学生的学习方式本质上都是其独特个性的体现。通过基于平板电脑的生生互评功能,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真实感受,同时从交流中学习其他同学的优点,进行学习资源重组,体现学习的独特性。
在四年级《习作讲评——过程描写》中,教师选择写好的习作,现场示范评改。学生通过教师示范,运用平板电脑中的生生互评功能,认真分析其他同学的评价和修改意见,对其他同学的习作进行评价和修改,把学到的“所看”“所听”“所想”等描写技巧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修改中,体现学习的独特性。
4.通过练习与反馈,增强体验
体验性学习强调身体的参与和直接经验的运用。学习不仅要用自己的脑子思考,而且要用眼看、用耳朵听、用嘴说、用手操作,用自己的身体去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要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及当前生活世界当成重要的教学资源。
在五年级《这里真热闹》一课中,教师发布视频,还原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到有谁做了哪些动作?心理有哪些感受?学生借助平板电脑语音输入完成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通过用眼看、用耳朵听、用嘴说,体会如何通过动作描写、心理描写将内容写具体。
平板电脑支持课堂教学的建议
1.缩短课堂平板电脑使用时长
基于对14节小学语文课堂视频的分析得知,平板电脑使用时长平均值为22分17秒,约占每节课时长1/2强,即每节课中使用平板电脑教学和传统教学时间比约为1∶1。为有效降低平板电脑对视力的危害,应缩短课上学生使用平板电脑的时长,将使用时长控制在20分钟以内。
2.通过课堂要素,支持学生个性化学习
通过在课堂上精心设计情境与问题、阅读与思维、互动与引导、练习与反馈等课堂要素的环节,培养学生独立学习、主动学习的能力,使得学生的学习过程与结果保持自身的独特性,使得学生在实践体验中进行学习,通过个性化学习特性的贯彻落实,最终实现学生个性化学习。
3.家校合作,养成健康使用平板电脑习惯
学校平板电脑教学对孩子有正确的导向作用,能够引导中小学生养成科学使用平板电脑进行学习的习惯。家长要严格控制孩子在家里使用平板电脑时间, 注意每次使用时长,避免时间过长导致眼睛疲劳。只有家校合作,才能共同养成孩子科学使用平板电脑的习惯,正确对待电子产品,最大限度发挥平板电脑的教学作用。
余文森. 有效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J]. 教育发展研究,2007,29(7B): 38-42.
贾积有. 平板电脑在中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究——基于6个省市9节中小學英语课程视频分析[J]. 中国电化教育. 2019(11).
【关键词】平板电脑;课堂教学;个性化学习
随着教育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教育与信息化的深度融合成为一种普遍走向。近年来,基于平板电脑技术而构建的互动课堂,凭借便捷性和强交互性受到越来越多老师的青睐,形成了一种推动未来互动课堂教学改革持续发展的重要形式。
平板电脑支持课堂教学问题的提出
2012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从未来教育现代化工作重点上来看,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促进教育教学手段及学习方式的更新势在必行。”随着教育信息化的不断推进,手持移动设备尤其是平板电脑对教育实践的影响以及怎样把平板电脑有效地引入到课堂教学中,成为了教育研究和教育实践领域的热点问题之一。
2010年以来,我国一些城市,如北京、上海、深圳等地,已开展平板电脑用于课堂教学的实验。平板电脑教育教学应用在推进的过程中并非一帆风顺,有些师生、家长对平板电脑教学持有保留态度,本文为此进行了调查与研究。
平板电脑在教学中的功能和要素分析
1.研究方法和视频来源
课堂教学视频分析是一种基于事后观察的课堂教学研究方法,与传统课堂观察方法相比具有显著优势。在教学视频分析中,研究者对课堂教学视频进行系统观察,分析和研究其中的重要问题,以寻求改进教学的有效策略。
笔者将通州区2016年至2018年连续三届智慧课堂优秀课例评比活动中收集到的课例视频作为研究对象。三年共评选出81项优秀课例,其中有小学课例55项,中学课例26项;在小学组的获奖优秀案例中,语文学科三年内获奖的数量保持平稳,分别是5項、6项和4项,三年共有15项优秀课例获奖,占小学类获奖总数的27.3%。
2.主要功能分析
(1)主要功能
媒体演示(简称“演示”),是指以文本、图片、音频、视频、动画等多媒体形式呈现教学内容,学生根据需求自行浏览。
自动检测(下文简称“检测”),是指学生在平板电脑上完成选择题、是非题等答案明确的客观性试题,提交答案后能立即知道得分,进行答题分布统计。
做题,即学生在平板电脑上完成简答、作文、绘图、标注等主观性试题和填空、拖曳匹配、连线等系统不作自动评分的题目,提交答案后等待教师判分、给出具体的反馈意见。
拍照、录音、录像(下文简称“拍录”),包括学生将个人和小组的学习成果(如作业等)拍照,将朗读课文或口头写作的过程录音或录像,将同伴学习和小组讨论等活动录像等。
(2)主要功能的次数和时长分析
14节小学语文课堂视频中平板电脑各功能的应用情况如表1所示。
在14节小学语文课堂视频中,平板电脑各功能的应用总次数最少的为3次,最多为8次,平均为5.36次;平板电脑各功能应用总时长最短为11分57秒,最长为37分4秒,每节课平均时长为22分17秒,见表1。我区小学课堂每节课时长40分钟,平均值22分17秒,约占每节课时长1/2强,也就是说每节课使用平板电脑教学和传统教学时间比约为1∶1。平板电脑各项功能应用最长时长、平均时长、最短时长直观对比图见图1。
在14节小学语文课堂视频中,平板电脑各功能单独应用的次数从多到少依次为:演示(42次)、做题(18次)、拍录(17次)、检测(10次)。
3.课堂要素分析
(1)课堂教学要素
福建师范大学余文森教授在《有效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中,从课堂教学活动要素和课堂教学运行环节两者相结合的维度,分析探讨了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原理和机制。他指出有效的课堂教学包括四个要素,即第一要素:情景与问题;第二要素:阅读与思维;第三要素:互动与引导;第四要素:练习与反馈。
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必须从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和基本环节入手,创设和生成有价值的情境和问题是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学生独立的阅读和思维是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基础;师生间的互动和教师的正确引导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核心;必要的练习和及时反馈是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
(2)课堂要素的次数与时长分析
在14节小学语文课堂视频中,平板电脑在课堂要素方面的分布次数从多到少依次为:情境与问题(35次)、练习与反馈(27次)、阅读与思维(12次)、互动与引导(5次)。平板电脑在课堂要素方面的时长分析见图2。
应用平板电脑的个性化教学策略
个性化学习是通过对特定孩子的全方位评价,发现和解决孩子所存在的学习问题,为孩子量身定制不同于别人的学习策略和学习方法,让孩子有效地学习。换言之,个性化学习是指以反映学生个性差异为基础,以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为目标的学习范式。对于个性化学习所具有的特征,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观点,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课程中心副主任王凯认为,个性化学习具有四个特征,即主动性、独立性、独特性和体验性。
依据维果茨基的社会建构主义和知识的主动建构理论、加德纳的差异与个性理论、杜威的进步主义、实践与体验理论、弗拉维尔的元认知、个体主动监控理论可知,个性化学习有四个特性,分别为主动性、独立性、独特性、体验性,其对应相关特性的相应教学策略见图3。
1.创设真实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通过平板电脑的演示功能,利用视频、图片、音频等资源,为学生学习创设真实合理的情境或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主动性,使得学生学习由传统的“我要学”转化为“要我学”。 在五年级《写事习作》一课中,教师在教室地面撒下废纸团,用手机悄悄拍摄学生进班后的表现。在写作时,回放录像,通过回看录像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细致观察。思考进入教室后你看到什么?想到什么?感受到什么?谁第一个捡起纸团?老师和同学们的语言、动作、神态分别是怎样的?通过用平板电脑播放真实发生过的录像,合理设置问题情境后,学生写作更深刻细腻。
2.发布阅读与思维任务,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在基于平板电脑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通过发布训练阅读与思维能力的学习任务,让学生通过自我调节与任务控制,自主完成学习任务,培养学生学习的独立性,使学生做到“我能自己学”。
例如,在五年级《只有一个地球》一课中,教师通过平板电脑发布“地球上的资源是有限”的阅读材料和“环境污染十大问题”视频材料。让学生通过自学研读课文,回答相关问题,突破课文重难点。
3.通过分享及评价,体现独特学习场景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内心世界、精神世界和内在感受,有着不同于他人的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式。也就是说,每个学生的学习方式本质上都是其独特个性的体现。通过基于平板电脑的生生互评功能,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真实感受,同时从交流中学习其他同学的优点,进行学习资源重组,体现学习的独特性。
在四年级《习作讲评——过程描写》中,教师选择写好的习作,现场示范评改。学生通过教师示范,运用平板电脑中的生生互评功能,认真分析其他同学的评价和修改意见,对其他同学的习作进行评价和修改,把学到的“所看”“所听”“所想”等描写技巧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修改中,体现学习的独特性。
4.通过练习与反馈,增强体验
体验性学习强调身体的参与和直接经验的运用。学习不仅要用自己的脑子思考,而且要用眼看、用耳朵听、用嘴说、用手操作,用自己的身体去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要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及当前生活世界当成重要的教学资源。
在五年级《这里真热闹》一课中,教师发布视频,还原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到有谁做了哪些动作?心理有哪些感受?学生借助平板电脑语音输入完成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通过用眼看、用耳朵听、用嘴说,体会如何通过动作描写、心理描写将内容写具体。
平板电脑支持课堂教学的建议
1.缩短课堂平板电脑使用时长
基于对14节小学语文课堂视频的分析得知,平板电脑使用时长平均值为22分17秒,约占每节课时长1/2强,即每节课中使用平板电脑教学和传统教学时间比约为1∶1。为有效降低平板电脑对视力的危害,应缩短课上学生使用平板电脑的时长,将使用时长控制在20分钟以内。
2.通过课堂要素,支持学生个性化学习
通过在课堂上精心设计情境与问题、阅读与思维、互动与引导、练习与反馈等课堂要素的环节,培养学生独立学习、主动学习的能力,使得学生的学习过程与结果保持自身的独特性,使得学生在实践体验中进行学习,通过个性化学习特性的贯彻落实,最终实现学生个性化学习。
3.家校合作,养成健康使用平板电脑习惯
学校平板电脑教学对孩子有正确的导向作用,能够引导中小学生养成科学使用平板电脑进行学习的习惯。家长要严格控制孩子在家里使用平板电脑时间, 注意每次使用时长,避免时间过长导致眼睛疲劳。只有家校合作,才能共同养成孩子科学使用平板电脑的习惯,正确对待电子产品,最大限度发挥平板电脑的教学作用。
余文森. 有效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J]. 教育发展研究,2007,29(7B): 38-42.
贾积有. 平板电脑在中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究——基于6个省市9节中小學英语课程视频分析[J]. 中国电化教育. 201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