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东油田层序特征研究

来源 :中国化工贸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wwwdf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东油田断裂发育,地质情况复杂,现已进入开发中后期高含水阶段。本文针对该区实际,以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为指导,根据测井、地震等资料,对新东油田沙三段地层进行了层序地层分析,制定了一套适应于该区的层序地层对比方法。沙三段内划分出1个长期基准面旋回,其内部划分出多个中期和短期旋回,建立了本区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并对基准面旋回与剩余油的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
其他文献
摘 要:流动资产管理主要包括现金、各种存款、短期投资、应收及预付账款、存货等的管理。流动资产配置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流动资产过多,会增加企业的财务负担,从而影响企业的盈利能力;相反,流动资产不足,则其资金周转不灵,影响企业的经营。然而,我国的企业流动资产管理存在各种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管理策略和措施,才能促进企业健康有序发展。  关键词:企业管理 流动资产管理 问题与策略  目前,我
期刊
摘 要:粮食安全是指粮食产量的多少及是否有公害方面的问题,粮食效益是指单位面积土地上产生的经济效益,作为第一产业,世界各国都把发展大宗作物作为本国的首要任务。本文旨在通过调查说明小杂粮在我国粮食安全与效益方面有着大宗作物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并从我省粮食生产的合理布局角度,提出了河南省小杂粮产业化发展的途径。  关键词:粮食安全 效益 杂粮 产业化  粮食安全是指一个国家粮食产量的多少及是否有公害
期刊
摘要:陈南稠油油藏具有“薄 、稠、砂、低”的特点。针对蒸汽吞吐技术开采以来暴露出的热采递减快、出砂严重、套损井增多等问题,研究了稠油热采配套技术应用,提出了优化热采管理的各项措施,有效提高了[1]油层动用程度,控制了稠油产量的递减,改善稠油蒸汽吞吐开发效果。  关键词:稠油油藏;蒸汽吞吐;出砂;配套技术;热采管理  一、概况  陈南稠油油藏位于山东省东营市利津县陈庄镇内,为具继承性发育的受基岩控制
期刊
在当前,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石油工业的发展令世人瞩目,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另外一方面,我国石油工业工艺中还存在很多的不足,与当前大环境下节能环保的要求格格不入,需要在工艺上寻求突破。本文就对加氢裂化装置节能方面有关问题展开分析,希望能够为提高加氢裂化装置生产效率的提高提供一些参考,为我国石化企业综合能力的提升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不断发展,我国众多的石化产
期刊
摘要: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甲酯是一种抗氧剂,也是合成抗氧剂1076、抗氧剂1010等的主要原料.本文主要讨论催化剂对3,5-甲酯合成中Michael加成反应的影响。
期刊
摘要:本文见绍了甲醇制低碳烯烃的化学原理,比较了DMTO工艺与管式裂解炉工艺裂解气的组成,对中煤陕西公司煤化工甲醇制低碳烯烃的工艺技术进行了深入探讨,并分析了中煤陕西公司煤化工甲醇制低碳烯烃技术的经济效益,指出在国内开展煤基甲醇生产低碳烯烃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期刊
钾是农业生产的三种营养元素之一,对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大的意义。通过钾肥对农作物的增产增收作用,2005年钾元素对GDP的贡献占到了我国GDP总量的20%以上。尽管如此,目前我国仍有70%左右的耕地处于缺钾状态,45%的耕地更是严重缺钾[1]。1997年我国施用化肥的氮磷钾比例(N:P2O5:K2O)仅为1:0.31:0.013,远低于发达国家1:0.42:0.42的水平,其后随着我国钾资源的开发利
期刊
摘要:该井是中石化火烧驱油的重大先导科研项目,目的层是高压、高温空气腔,由于邻井火烧油层且注气,导致井底温度预测高达196~230℃,压力高达22.3MPa,对钻井液提出了一系列难点。根据该井的特点有针对性的在室内做实验,并结合现场施工情况,从设计钻井液体系,到施工中不断根据室内数据和现场数据调整钻井液配方,很好的完成了该井浅地层、高比重 、良好的抗温性的钻井液的研究与应用。
期刊
摘要:粉煤灰是由燃煤电厂产生的固体废弃物,粉煤灰中含有很多有用的物质可以回收利用,铀的提取回收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我国近几年每年的煤炭产量为22-24亿吨,中国煤中的铀平均含量为3mg/kg,在某地富铀煤中检测到的最高值达25660mg/kg,煤粉燃烧后形成粉煤灰,煤中原有的放射性元素铀会富集于粉煤灰中,因此粉煤灰中大量的铀可代替铀矿成为一种很好的铀资源。本课题旨在从粉煤灰中提取铀的发展历史,当前
期刊
摘要:分析密闭取心岩心分析油水饱和度数据产生误差的机理,认为为岩石膨胀、降压脱气及油水挥发是产生误差的主要因素。引入覆压下孔隙度及油水体积系数,对岩石膨胀及降压脱气产生的误差进行了校正。对岩心按物性分类并分别进行油水饱和度数据线性回归,得到油水剩余率,对油水挥发产生的误差进行了校正。提出了一套系统的岩心分析油水饱和度校正方法,并使得校正后油水饱和度之和接近10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