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幽默之语 解稚子之慧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会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lalaz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目标:
  1.认读“诣”“禽”“惠”3个字,会写“梁”“诣”“禽”3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把握课文大意,了解谐音双关的语言修辞,感知杨氏之子聪慧机智的人物形象。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联系姓氏,解说题目
  联系个人的姓氏解说“杨氏之子”的意思。杨(氏)家的儿子、王(氏)家的儿子、张(氏)家的儿子、胡(氏)家的儿子、姜(氏)家的女儿、赵(氏)家的女儿。
  (评析:联系学生姓氏,解说课题。把文言文拉近学生身边,消除学生怕学文言文的心理障碍,使学生对文言文产生亲近感。)
  二、初读课文,读通语句
  1.自读课文1~3遍,尽可能把字音读正确。正确书写“梁”“禽”两个字。
  2.自读课文,要求读通句子。难读句子画斜线标注节奏。
  板书文中两个难读句子,以斜线的形式标记朗读节奏,引导学生读通句子前,解释“夫子”(您)、“家禽”(您家的鸟)两个文言词汇。结合上下文推测“禽”的意思(鸟)。
  孔/指(之)/以示儿/曰。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3.师范读课文,学生对着标记节奏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准节奏。
  杨氏之子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評析:把课堂还给学生,凸显主体地位。自读、听读、校对式地读旨在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读准字音是读正确,读通句子乃把握文言大意最基础的环节。)
  三、再读课文,把握大意
  1.自读课文,对照课文中的注释和插图读懂每个句子,不明白的地方同桌交流或请教老师。下列词语可能影响学生对课文大意的把握,联系课文解释这几个词语的意思。
  聪惠:聪明智慧。“惠”同“慧”。
  诣:拜访、拜见。
  乃:就,于是。
  示:给(杨氏之子)看。
  夫子:古代对男子的敬称,可以解释为“您”。
  家禽:家里的鸟,不同于现代语言中的“家禽”(人们驯养的鸟,如鸡、鸭、鹅等)。
  2.朗读课文,读完思考:课文写了一个什么故事?从人物、事件、经过、结果或从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两个方面概括故事内容。
  以人物、事件、经过、结果几个要素或以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为主线概括故事内容,旨在梳理课文脉络,把握故事主要内容。杨氏之子以“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应对“此是君家果(杨家果)”这是故事核心内容,也是故事的高潮。梳理课文脉络、概括故事内容,把握课文大意,引导体会杨氏之子的形象特点。
  (评析:学生阅读古诗词和浅易文言文,重点考查学生的记诵积累,考查他们能否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乃课标对古诗文学习的要求。教师摒弃逐字逐句串讲、逐句逐段分析之传统教法,以自读自悟、合作释疑、教师点拨等方式激发学生的自主意识、合作意识、探究思维。学生学有兴趣、学有所获,课堂生动活泼。)
  四、品读课文,领悟情思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知杨氏之子的形象。句首“梁国杨氏之子九岁,甚聪惠”概括介绍杨氏之子基本情况(国别、年龄、主要特点)。
  (1)杨氏之子设果待客。“为设果,果有杨梅。”(杨氏之子有礼节,热情替父亲招待客人。丰富杨氏之子的形象。)
  (2)杨氏之子幽默应答。杨氏之子以“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应答孔君平“此是君家果”。“君家果”,“果”在这里指杨梅(书上有插图),意思是“你(杨氏)家里的果”,“此是君家果”翻译为“这是杨家的梅”。“孔雀是夫子家禽”,孔雀是您家的鸟。孔君平、孔雀、孔家的禽与杨氏、杨梅、杨家的梅相对应,杨氏之子思维活跃,“应声”说明他反应敏捷。
  (3)孔君平点评杨氏之子。面对杨氏之子的应对,孔君平会怎样评价这个孩子,请用一个简洁的文言句式作答。(妙哉!非虚名耳。虎父无犬子也!孔叹曰:“奇才也!”)
  (评析:看似画蛇添足之问,实则闪耀智慧光芒。再次将学生引进文本,深刻体悟文本意蕴。“文言式”应答语言规范,既反映学生对文本的感悟,又增加语言运用实践。)
  板书 :杨氏之子甚聪慧(教养深厚、礼貌待人、聪明机智)
  (评析:品读应答细节,凸显人物风貌。语言是躯壳,生活是血肉,思想感情是灵魂。年少主人彬彬有礼、敏捷聪慧;来宾机警调侃、喜爱叹服。主宾对答,诙谐风趣,闪现智慧;诵读涵泳,含英咀华,启迪生命。)
  2.了解“谐音双关”修辞。“3个杨”“3个孔”同音同字,但意思不同,一个是姓氏的“杨”和“孔”,一个是杨梅的“杨”和孔雀(鸟)的“孔”。这种语言现象称之为“谐音双关”,体会含蓄优美的语言韵味。
  板书:
  杨(姓氏)—杨梅—杨家的梅
  孔(姓氏)君平—孔雀—孔家的鸟
  出示刘禹锡的诗歌《竹枝词》强化对“谐音双关”的认知。“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这里的“晴”是谐音双关。表面上“晴”指代“晴天”,实际上指代“感情”的“情”,结合整首诗歌来理解,女子巧妙借天气(晴雨)变化委婉含蓄地询问儿郎对她是否有情。
  (评析:“感受课文风趣的语言”乃本单元的语文要素。课文言简意赅、言语活泼、风趣幽默,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致。教师循循善诱,引出“谐音双关”并勾连已有经验,让学生在感知课文风趣语言之际,体会“谐音双关”之语言韵味及表达效果。)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1) “对话”读出简短急促之语气,涵泳双关的语言韵味(杨氏之子思维灵活,反应敏捷)。
  (2)杨氏之子以“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应对,能否读出反驳的语气?孔君平以“此是君家果”这个活泼风趣的话题引出杨氏之子的应答,突出孩子“甚聪惠”;“父不在”“为设果”,从侧面可以看出杨氏之子的教养和对长者的礼貌。故句末不能用感叹号读出反驳语气。
  (3)读出对杨氏之子的喜爱赞美之情。
  (板书:喜爱、赞美)
  (评析:课标要求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作品内容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学生走进文本、读懂文本,进入人物角色,模仿孔君平和杨氏之子的口吻以有声的语言解读文本内涵,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与人物对话,传达作品的思想和感情。)
  五、拓展延趣,课后荐读
  结合注释阅读《口中狗窦》,感受八岁张吴兴的机智与聪慧。
  口中狗窦
  张吴兴,年八岁,口中缺一齿。人因戏之曰:“君口中何为开狗窦?”张曰:“正使君辈从此中出入耳!”人莫能答。
  (评析:《王戎不取道旁李》《杨氏之子》《口中狗窦》《陈太丘与友期行》几篇写少儿形象的故事均出自《世说新语》。《世说新语》有很多故事适宜学生阅读,文章篇幅短小,故事幽默风趣,语言活泼生动,人物形象鲜明。教材选编的几则短文及脍炙人口的经典故事彰显了中国的传统文化,特别是书中士族阶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独特的儒家精神,能够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心智的发展,培养他们自信、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美好品德。)
  (作者单位:湖北秭归县实验小学/湖北秭归县教育科研信息中心)
  责任编辑 郝 帅
其他文献
【编者按】  黃亢美教授是南宁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教育部“国培计划”专家库语文学科专家。他对小学识字教学有着独到的研究,其主持的字理教学课题成果丰硕。针对当前识字教学高耗低效,特别是低段的随文识字课上成类似中高段阅读教学课的状况,近年来他以专题形式指导青年教师进行了“随文识字”的教学研究,总结出的“关注汉字特点,凸显字理教学”和“在阅读中识字,在识字中阅读”等随文识字教学的方法具有较强的操作性
雨中飘来花纸伞   天渐渐晚了,雨丝毫没有停下来的意思,反而越下越大。   半下午的时候我领着两岁的女儿到小区外面的公园玩,天骤然下起了大雨,我抱起女儿躲进公园的一个亭子里,开始与我一起躲雨的还有几个人,后来他们见雨越下越大,天越来越晚,一个个冲进雨中走掉了,现在亭子里只剩下我和女儿。   在我近30年的生命中,不止出现过一次奇迹,都发生在雨中。   这一次奇迹还会发生吗?   读小学三年级的时候
《语文课程标准》中有这样的描述:“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要尽可能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需求,确立适应时代需要的课程目标,开发与之相适应的课程资源,形成相对稳定而又灵活的实施机制,不断地自我调节、更新发展。”小学语文课改,不再是一本教材打天下的传统教学模式,而是更重视学生的阅读与表达,更注重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成为每一位语文教师思考并探索的必
摘 要: 文化品牌展示的是一个城市的综合实力,打造特色文化品牌就是对城市的历史文化、生活方式等进行优化和整合的过程。东营市各地有丰富的文化资源,打造独具特色的城市文化品牌,对促进东营城市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齐鲁特色 文化品牌 建设现状 存在问题  2015年10月,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召开以来,东营市深入学习贯彻执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发展和不断创新,努力实现“十三五”文化
摘 要: 留学生高等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提高来华留学生高等教育质量,优化来华留学生高等教育管理,本文阐述留学生档案管理的含义、内容和作用,以杭州部分高校为调研对象展开实证研究,了解留学生档案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从发展的角度提出完善留学生档案管理的途径。  关键词: 来华留学生 档案管理 杭州高校  一、来华留学生档案管理概述  (一)来华留学生档案的含义  档案是指具有保存
摘 要: 近年来,电子商务行业的爆炸式发展带动了电商物流的迅猛发展,物流作为制约电商进一步发展的短板也日益凸显,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是兼备电商和物流专业知识人才的紧缺。本文就这一现状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从校企理实交互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意义、实施情况、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展开研究,从而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 理实交互 人才培养 电商物流  电子商务物流作为一个新兴的产业,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
由于社会经济、文化等多种原因,教师队伍出现了城乡差异、地区差异,给农村地区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带来诸多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沈阳师范大学联合辽宁省电化教育馆,对省内农村学校教师及校长的教育技术能力状况进行了一次全面的问卷调查。    调查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对象是农村学校的教师和校长(教学副校长及教导主任),调查由3部分组成,即:个人基本情况、教育技术能力情况、培训情况。本次调查发放问
创读目标:  1.通过表演童话剧、童话人物走秀、制作创意推荐卡等方式,展现对故事形象的创意解读,将经典童话形象鲜活地展示出来。  2.比较《青蛙王子》《快乐王子》《恶毒的王子》中的王子形象,再推及故事中的其他人物形象,总结出同一角色可能会有不同的形象和性格。  3.通過不同形象的对比,了解作者关于反衬写作手法的运用。  教学过程:  板块一 童话剧场  师:同学们,你们说书不仅可以用来读,还可以
本课生字  会认的字:珠 摇 躺 晶 停 机  展 透 翅 膀 唱 朵  会写的字:亮 机 台 放 鱼 朵  美  教学设计  一、析解课题,导入课文  1.引读杨万里古诗《小池》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中的“小荷才露尖尖角”和“映日荷花别样红”诗句,引出“荷”字。结合课文插图,认识“荷”也是“莲”,因为是水中生长的植物,所以两个字都是草字头。结合插图让学生识别荷叶、荷花、莲蓬、莲子。引导学生说说
肖复兴写的《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字里行间透露出叶圣陶先生的亲切与自然。这一次,手捧《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更让我有了一种别样的感受。那种亲切与舒服的感觉扑面而来。字字句句更感受到叶老就是我们语文教师中的一员,备课、上课、批作业,和学生交流,才得来这么多方法、经验,信手拈来,浅显易懂,贴近一线。我一边读,一边为叶老行文的朴素,用词的准确,夸张的手法,幽默的语言而赞叹。掩卷沉思,叶老文集态度中肯、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