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巴山区连片特困地区扶贫工作调查与思考

来源 :农民致富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5755683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连片特困地区是扶贫工作中的主战场之一,目前扶贫工作现已进入攻坚阶段,笔者对秦巴山区连片特困区中的湖北省十堰T乡X村扶贫现状进行了调查,了解到X村在精准扶贫工作方面已取得一些成效,对X村目前存在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扶贫对象层面存在文化水平落后、扶贫政策理解存在偏差、自身发展动力不足的问题。扶贫干部层面存在政策宣讲方式程式化、心理压力大、工作成就感低的问题。产业发展层面存在种植盲目跟风缺乏技术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笔者提出了相关对策:扶贫先扶志、普及农产品种植的基础知识与技术、改变政策宣讲方式、强化干部心理辅导。
  一、研究背景
  秦巴山区连片特困地区是我国扶贫开发主战场中涉及省份最多的片区,贫困程度深,贫困人口多,脱贫攻坚任务艰巨。本文以秦巴山区连片特困区中的十堰T乡X村为研究对象,X村的现状是秦巴连片特困区中贫困村的一个缩影,X村位于T乡西南部,距T乡政府12公里,目前共有耕地面积为1548亩,其中水田220亩,X村林地面积为7203亩。X村总共180户,人口数量为732人,总劳动力人数310人次,其中男性劳动力212人,女性劳动力98人。村民大多以传统种植业,外出务工为生。
  二、文献综述
  目前,连片贫困山区扶贫工作受到各界关注,学者们对连片贫困區的脱贫工作展开了大量的研究,其研究重心主要在两方面:
  第一,连片贫困地区的致贫因素方面的研究。田园(2018)认为连片贫困这种区域性贫困地区的形成与该区域生态环境、区域位置、基础设施方面的缺陷有着密不可分的因素。曹诗颂(2016)认为连片特困地区脆弱的生态环境与贫困地区经济情况是共生共存的关系。
  第二,连片贫困地区脱贫对策方面的研究。许晶晶(2017)认为连片贫困山区的脱贫要注重加强跨区域协作,推进区域共同发展。安彬(2018)认为连片特困区所面对的贫困是特殊的区域性贫困,想要实现该区域持久性脱贫,关键在于精准识别和评估该区域的贫困程度以及深究其致贫原因。
  综上所述,目前学者们主要是对连片特困地区扶贫现状及所存在的问题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对于连片特困地区实地调研方面的内容有待补充,且对秦巴连片特困区研究内容有待丰富。笔者深入秦巴连片特困山区中的X村,对X村现状进行了实地走访调查,得到了当地扶贫干部的大力支持,研究发掘出了一系列在扶贫过程中存在的与贫困户、干部及X村整体产业发展方面的问题,并对如何实现突破和优化提出相应对策建议,希望可以为连片特困地区扶贫效率的提升和脱贫攻坚任务的实现提供新思路。
  三、X村扶贫成效
  1、基础设施全面建成
  X村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工作完成的较好,于2017年底基础设施已基本建设完成,X村已进行危房改造62户207人,X村的居住场所基本得到解决。2017年底已全面建设完成安全饮水项目,目前能完全保障X村180户732人均能吃上安全饮水,保障了村民饮水健康。X村中设有标准化村级卫生室,2018年底贫困户已全部参加新农合,参合率达到100%。2017年底X村电网改造已全面完成,180户732人已通上生活用电,X村村民用电问题完全解决。2018年底X村已硬化通组达院公路6.2公里,所有集中安置点全部进行了公路硬化,村中交通条件得到大大改善。
  2、扶贫产业规模增加
  X村一直致力于将把精准扶贫与产业建设相结合,近几年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成立各类果木类专业合作社,X村种植猕猴桃240亩、核桃300亩带动贫困户30户;成立药材、茶叶专业合作社,种植药材120亩、茶叶100亩带动贫困户32户;成立养殖专业合作社发展养殖牛、羊、猪、鸡带动贫困户6户。
  3、贫困户数量减少
  X村于2014年X村建档立卡贫困户132户402人,贫困人口多,贫困发生率为54.9%。2014年完成脱贫6户20人;2015年完成脱贫20户75人;2016年完成脱贫21户81人;2017年完成脱贫13户50人;2018年完成脱贫42户132人,2018年底经过村“两委”干部和工作队干部入户核查,X村已有102户358人达到“一有两不愁三保障(吃不愁、穿不愁,教育、医疗、住房有保障)”标准。
  四、扶贫工作现存问题
  1、贫困户自身发展能力欠缺
  (1)扶贫政策理解存在偏差
  在跟随扶贫干部走访调查的过程中发现,由于X村留守人员较多,且整体素质不高,思想观念落后,对政策性的文件和资料理解起来较困难,对各类政策信息更习惯通过本村村民口口相传的方式来传播和获取,这类信息会存在不真实和不准确性,导致村民对相关政策的误解。
  W大爷,65岁,单身,目前常年居住于X村,笔者走访调查过程中,正巧碰见W大爷正在情绪激动的拒绝扶贫干部带他去治病,了解到,W大爷患有疝气,疼起来常面无血色,为了帮其脱贫扶贫干部决定先带其去治病,并和w大爷达成一致,结果来接W大爷去治病时,W大爷说邻居告知他,他现在作为低保户,每年会享受相应的低保补助,如果哪天病治好了,W大爷一年几千块的补助就没有了,他害怕失去补助便决定拒绝治疗。这只是众多政策误解中的一个小例子,由此例子可见,这类误解会增加扶贫干部的工作量,降低扶贫工作的效率。
  (2)自身发展动力不足
  部分健康且具有劳动能力的“懒汉”贫困户存在“我穷我有理”的思想,他们尝到了“政策的甜头”认为只要穷着,不工作,没有收入,并将自己的情况描述的够穷够苦国家扶持,这部分人不愿脱贫、不想脱贫。
  Z大叔,47岁,离异,一直与母亲居住在一起,母亲体弱多病。Z大叔身体健康却常年好吃懒做,爱酗酒,村里几次帮其介绍工作,他要么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要么是喝的醉醺醺的去上班,最后均闹的被辞退,后来索性就在村里游手好闲。笔者在走访时发现,Z大叔上午十点还躺在床上睡大觉,体弱多病的老母亲一人在地里忙活。扶贫干部去叫醒Z大叔,Z大叔不耐烦的说:“我老娘是贫困户,我们有贫困补助我干什么活?你们不要来搞我,我要瞌睡,你们要真想帮我脱贫就给我多搞点钱来”!扶贫干部介绍像Z大叔这样的情况并不是个例,不少贫困户因为自己能得到补助便理直气壮的好吃懒做,坐等补助。   2、扶贫干部工作缺乏反思
  (1)政策宣讲方式程式化
  笔者在走访过程中发现,部分扶贫干部的政策宣讲方式较为程式化,到户宣讲时只是将各方面政策照搬硬套的读给贫困户听,同时分发宣传手册,并未对政策内容做深入解释,许多村民无法准确理解政策含义,导致后期在政策落实过程中村民配合度较差。前面提到的W大爷,就是因为对政策理解产生了偏差,对帮扶工作产生了强烈的抵触情绪,这种误解大大的影响了扶贫工作的效率。
  (2)心理压力大、工作成就感低
  扶贫干部在扶贫期间全心全意为贫困户着想,却得经常得不到好的回应,部分贫困户甚至摆出厌恶的态度对待扶贫干部,长期的不被理解、不被认可,导致部分扶贫干部心理上受到创伤,开始产生自我能力怀疑,和贫困户的距离也渐行渐远。
  L书记,驻村进行扶贫工作已有三年。据他回忆讲述,在之前的一次贫困户调整工作中,L书记和村两委干部经过严格评估,协商一致决定将原来84户贫困户调整为67户,其中剔除的十几户大多数在外有房、有车,不在帮扶范围。在民主测评大会上宣布预剔除贫困户名单后,整个会议室像炸了锅般,大声指责村两委干部甚至将票决纸条撕碎丢在地上,平日热情打招呼村民,一转眼似乎谁也不认识了,甚至直言:“你们扶什么贫!你们是来害人的”!村民们的激烈反应和伤人话语刺痛了L书记,他有苦无处诉说,心生郁闷许久,经过许久的自我调节才将心态调整好,重新投入工作中。
  3、产业发展滞后
  (1)种植盲目跟风缺乏技术
  由于贫困户获取消息的方式有限,往往是通过听他人口述得知某种农产品需求量大,便盲目跟从种植,通常都是秉承“着力发展热门高价产品”的跟风原则,仅仅着眼于市面上高价农作物,不做周全准备和了解便盲目的跟从种植。种植方式还存在技术水平非常落后的情况,往往会致使贫困户收益不佳的结果。
  在对扶贫干部进行访谈时了解到,村里有部分贫困户跟风投资种植核桃失败,损失惨重如今负债累累,只因这些村民先前听闻隔壁村核桃卖价高昂便集体跟风种植,在种植过程中又没有系统学习了解核桃种植的经验和方法,仅仅靠听取同村村民的老经验便开始大胆种植,缺乏科学的种植方法和管理知识,在雨季来临时,未能及时的排污防涝,最后大量核桃树幼苗被大面积淹没,损失惨重。
  五、相关对策与建议
  1、扶贫先扶志
  扶贫工作的开展需要从思想上将贫困户的贫困意识进行淡化。有些贫困户并不是他们不能,而是他们不想,他们缺乏脱贫致富的志气,对于“懒汉”贫困户要加强扶志教育,尤其对甘心当贫困户、想当贫困户群体要适时给予心灵上的鞭打和惩罚,同时为这类人设置享受政策的前置条件,比如需提供參加就业培训的记录、外出务工凭据等。针对因病、因残致使劳动力匮乏而失去改变生活信心的人,要把心理方面的健康治疗工作加入到扶贫工作中去。例如:组织帮扶干部进行思想辅导、聘请或招募相关专业志愿进行心理治疗辅导,以此引导重拾信心积极面对生活。
  2、改变政策宣讲方式
  针对政策宣讲方式问题,笔者有以下思考:是否可以将宣传方式多样化?是否可增加更直观和被村民信任的方式来进行宣传,例如:对村中有一定威望的村民进行详细的政策解读和培训,聘请他为政策宣传大使,使用村民易懂的语言和村民易接受的方式进行政策宣传。定期开展政策宣传大会,讲解内容使用真实的例子,并设置村民提问环节,当场答疑。设立“政策情景模拟剧班子”将相关政策表演出来,以更直观和轻松的方式与贫困户传达政策。
  3、强化干部心理辅导
  组织建设一支专业的心理辅导治疗队,定期开展针对扶贫干部心理方面的辅导工作,辅导内容主要集中在扶贫干部的心理压力、焦躁情绪等多方面进行辅导讲解,适时帮助扶贫干部及时的缓解心理压力、降低焦躁情绪、卸下心理包袱、提升工作积极性。同时,建立一个扶贫干部线上交流群,将该片区所有的扶贫干部邀请进群,以便扶贫干部能随时吐露心事,及时释放焦躁情绪。
  4、普及农产品种植的基础知识与技术
  农产品的耕种,需要科学的种植方法,为了农产品能顺利种植和发展,X村可以邀请或聘用相关专业技术人才,驻村进行手把手教学,手把手带领村民学习专业技术,以通俗的方式向村民积极普及相关的知识和技术,在培训过程尤其要注意,针对村民不同的文化水平分层次、分对象、分渠道地进行技术培训。同时,可在村中设置特色产品专业培训点,做示范点,该培训点不仅定期进行各阶段种植技术培训讲演,它更大的作用在于村民在种植实践过程中有任何相关问题都可随时前来询问参观,实景演练,手把手教学,以便村民更直观的理解技术和方法。
  (作者单位:430074中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
其他文献
面对形式越来越严峻城市防洪工作,以往通过改造自然以达到防洪目的的方法,体现出了越来越严重的弊端。我们不得不正视这样一个问题,尽管每年用于防洪抗灾的投入都在增加,但是洪水灾害却难以得到有效遏制,根治洪水灾害的目标似乎越来越遥不可及。为应对这一严峻形势,我们必须开始考虑防范、治理洪水灾害的新方法,探索如何降低洪水带来的威胁。在这一背景下,诞生了一种以科学发展观为立足点,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防洪理
村庄社区是乡村治理体系的最基本单元,是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与难点,只有村庄社区治理现代化,才有整体意义上的国家治理现代化。本文通过村庄共同体的视角,分析了新中国70年村庄社区治理的变迁,解释了村庄社区治理从传统村落共同体解体与生产共同体形成,到生产共同体逐步解体,再到社会生活共同体开启探索三大阶段,并在分阶段阐述新中国村庄社区治理变迁过程基础上,本文还就变迁的特点进行了概括,最后得出
闽侯县祥谦镇果林场位于三溪口水库旁,是祥谦镇镇办企业,创办于上世纪70年代,依山傍水,无工业、农牧业污染,种植龙眼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该场于2003年种植红核子龙眼350亩,5000多株,盛产期每年产量达25万斤,为祥谦镇的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随着近几年祥谦镇工业化、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大量农业生产力外迁,果园疏于管理,出现了几近荒废的现象。作为当地的一名技术人员,本人与果林场的管理人员于2
行政村规模调整后,全县行政村由原597个调整为374个,集体经济薄弱村由原437个调整为287个村。截至12月底,我县287个集体经济薄弱村总收入均达到10万元以上,并且经营性收入达到5万元以上;87个非集体经济薄弱村没有出現返薄;全县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达到12791.38万元,比2017年增长19.89%。  一、主要做法  1、明确目标,统筹全局,提升消薄凝聚力  一是强化领导责任。建立由县委
一、经济作物生产情况  在黑龙江省农村固定观察点调查数据中,2018年农户经济作物播种面积为3978亩,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1.68%,经济作物总收入为377.29万元,占家庭经营性收入的9.10%%,占农户家庭总收入的5.63%,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1、经济作物播种面积大幅减少  黑龙江省农村固定观察点调查数据中,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呈现逐年下降趋势,2018年经济作物种植面积为3978亩,比2
近年来,随着国家大力扶持农业发展一系列政策的出台,各地开设农民专业合作社数量惊人。农民专业合作社这种新型的经济互助组织,对于税收管理来说,是个全新的领域。如何做好新兴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涉税日常管理,已成为乡镇税收管理员面前的一项紧迫性工作。  一、农民专业合作社涉税管理存在的问题  1、专业合作社税收政策掌握较少,纳税意识淡薄。通过了解各地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兴办情况,每个地区都存在挂牌成立的农民专业合
从土地来看,由于有机农业的理念引入我国的时间较晚,所以整体发展落后,总面积虽大,但占世界整体比重从未超过5.4%。世界有机土地面积总量呈逐年上涨趋势,2008—2015年的八年间上涨42.9%;而中国的有机土地面积总量并没有太大的增加,甚至出现了减少。这就从侧面说明世界有机农业在高速发展时,我国有机农业发展相比之下出现了倒退。但是在发展进程中,还是出现了很多发展有机农园成功的案例。  一、绿手指有
我国在《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中提出要发展壮大乡村产业,通过在制度、技术、商业模式等方面的创新,促成乡村三产交叉融合发展,培育新兴产业和新形式的农村经济,为农村产业的整合和发展创造新的载体和新模式。发展休闲农业与教育产业一体化的模式是有益的探索。有利于弥补休闲农业产业与教育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不足,加快农村推进现有产业的转型升级,激发农业农村新的经济增长动能,提高乡村人民收入水平,
[摘 要] 针对早秋大白菜生产上存在的问题,从茬口安排、品种选择、地块选择、播前准备、播种方法、实时采收等关键环节,集成了一套夏末早秋大白菜无公害栽培技术。  [关键词] 山东 夏末早秋 大白菜 品种 栽培方式  [中图分类号] S63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2017)02-0166-01  山東大白菜的种植可分为春、夏、秋三个季节,但夏季大白菜的种植正值高温
伴随当前人们物质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社会发展和人们日常生活对于物质的需求量与日俱增,而水稻作为黑龙省江密山市种植面积最大的粮食作物,其种植产量和种植品质受到了社会各界及人们的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但不可否认的是,在当前人们对于作物需求量和质量标准不断上升的时代背景下,水稻种植过程中会限用或禁用化肥和农药,由此从某方面而言其产量较于传统种植会有所下降,可为满足当前人们正常生活和社会发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