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分析宿迁市农业科技发展及金融支持现状的基础上,主要分析宿迁市金融支持农业科技发展中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包括宿迁市现有农业科技型企业自身实力不强,融资吸引力偏低,支持农业科技发展的金融服务不足,缺乏有效的风险分散机制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促进农业科技型企业做大做强,增强对资金的吸引力,建立有利于农业科技发展的金融机构体系,增设农业科技信贷部门,完善农业科技信贷管理制度,创新支持农业科技发展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加大直接融资支持力度,建立多元化的融资渠道,完善农业科技风险分散机制,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等对策和建议来更好地推动农业科技发展。
关键词:农业科技;金融支持;农业科技型企业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12-0092-03
引言
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指出实现农业持续稳定发展、长期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根本出路在科技。明确农业科技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支撑,是突破资源环境约束的必然选择,是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的决定力量。资金投入对农业科技而言至关重要,根据农业部门的统计,每1元钱的农业科技资金投入对国内农业生产总值的回报高达9.59元,远高于教育、道路、通讯等投入的回报[1]。如果单纯靠政府投入来支持农业科技发展显得势单力薄,农业科技的发展需要多元化的资金投入渠道,尤其离不开大量的金融资金投入。这个问题引发了社会各界及专家学者从金融支持的角度来探索如何促进农业科技发展,及如何建立适合现代农业发展的农村金融体制的深入思考。本文主要结合宿迁市金融支持农业科技发展情况及其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展开分析,并提出一些对策和建议来更好地促进农业科技发展。
一、金融支持宿迁市农业科技发展情况
(一)农业信贷投放增加,农业科技贷款所占比重偏低
在宿迁市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推动下,2012年宿迁市农业信贷投大幅增加,但农业科技贷款所占比重偏低。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中国农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村镇银行等农村金融机构结合宿迁的实际情况,加大了对农业信贷及农业科技信贷的投入,有力促进了宿迁农业的持续发展。宿迁市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资料显示,截至2012年末,宿迁市农村金融机构存款余额1 226.87亿元,贷款余额1 002.86亿元。农业贷款余额259.75亿元,同比增长24.5%,但其中农业科技贷款余额4 500万元,所占比重偏低。农业科技贷款由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宿迁市分行发放,采用政策性贷款,商业化运作的“准商业”运作模式。
(二)直接融资规模有所扩大,以债券融资为主
2012年11月,绿陵化工、禾友化工两家企业成功发行中小企业集合票据1亿元。2013年2月宿迁市首支由首义薄膜、金田塑业组成的“区域集优”中小企业集合票据2.6亿元成功发行。由江苏省农行承销的玖久丝绸、益客食品注册发行的1.8亿元“区域集优”集合票据正在推行之中[2]。但截至目前,农业科技型企业的直接融资仍以债券融资为,宿迁市尚无一家上市农业科技型企业。
(三)农业保险发展较快,农业科技保险产品较为缺乏
2012年宿迁市农业保险得到了较快发展。据统计,2012年宿迁市保费收入30.27亿元,比上年增长10.3%,其中农业保险保费收入1.33亿元,同比增长96.7%。中国人保财险宿迁分公司大力开展小麦、水稻、奶牛和能繁母猪保险及设施园艺、规模畜牧业和相关产品责任保险。针对农业科技研发、推广方面的保险产品则较为缺乏,难以有效分散农业科技风险。
二、金融支持宿迁市农业科技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宿迁市现有农业科技型企业自身实力不强,融资吸引力低
目前,宿迁市大部分农业科技型企业的整体实力不强,规模偏小,资金实力不足,技术力量薄弱,缺乏科技型人才,核心竞争力不强,所面临的风险较大,融资吸引力偏低。并且大部分农业科技型企业缺乏金融机构的所认可的抵押品和质押品,难以满足其较为严格的信贷条件,因此增加了获得银行信贷的难度。同时,也因为农业科技型企业自身整体实力不强而难以达到在主板市场或创业板市场上市融资的基本条件,并且对对风险资本也难以形成较大的吸引力。另外,大部分农业科技型企业成立时间不长,还没有建立起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存在着管理水平不高、财务管理不规范、缺乏现代化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等问题,这也增加了农业科技型企业获得金融支持的难度。
(二)目前宿迁市支持农业科技发展的金融服务不足
目前,宿迁市农业科技型企业直接融资比例偏低,主要以间接融资为其主要的融资渠道。而农村金融机构在支持农业科技发展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农村金融机构缺乏专业的农业科技信贷管理部门及农业科技信贷管理制度
目前,宿迁市大部分农村金融机构缺乏专业的农业科技信贷管理部门,缺乏了解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情况的专业人才。银企之间信息不对称问题较为严重,农村金融机构对一些农业科技项目的技术水平及应用前景缺乏准确的判断,影响到了信贷的投放。并且原有的主要依据借款人财务数据信息和抵押品的信贷审批管理体制,也增加了农业科技型企业从银行获得信贷资金的难度。另外,农村金融机构原有的的信贷考核激励机制也不利于发挥信贷人员发放农业科技型贷款的积极性。
2.农业科技信贷产品创新不足,科技贷款门槛较高
目前,宿迁市农村金融机构所提供的信贷产品大多期限在一年以内、额度偏小,并且需要满足严格的抵押、担保等条件,这与农业科技型企业资金需求所呈现出来的的周期长、额度大、风险高的特点不相适应,难以满足农业科技型企业的资金需求。由于农业科技所面临的高风险性,农村金融机构为了防范风险往往设置了较为严格的农业科技贷款条件。从政策性金融看,农业发展银行所发放的农业科技贷款,在管理上采用商业贷款管理办法,贷款必须满足抵押等条件,评审必须上报二级以上分行,同时经过银行及科技部门双重审批。从商业性金融来看,为了防范风险农村商业性金融机构对农业科技型企业贷款发放较为谨慎,贷款必须满足担保、抵押等条件。 (三)缺乏有效的农业科技风险分散机制
农业科技的创新与推广伴随着较高的投资风险、技术风险和市场风险,需要有分散和转移风险的机制和方法,来为农业科技发展提供风险保障,而中国目前缺乏有效的农业科技风险分散机制。农业保险发展较为滞后,由于政策倾斜力度不够,农业保险保费政府补贴较低,制约了保险人和投保人的积极性,再加上农业保险市场上存在着较为严重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制约了农业保险的发展。并且由于农业科技面临的高风险性,影响到了保险公司开发、设计相关保险产品的积极性,使得农业科技保险产品更为缺乏。同时,其他的农业科技风险分散机制还不够完善,增加了农业科技型企业获得金融支持的难度。
三、对策与建议
(一)促进农业科技型企业做大做强,增强资金吸引力
加快建立农业科技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技术创新与推广体系,充分发挥农业科技企业在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和成果转化中的主体作用。引导和支持人力、资本等创新要素向农业科技企业集聚,使其成为农业科技创新的主要载体及农业科技推广的主要平台,提高企业用于科技的资金投入。要通过对农业科技型企业采取一些扶持措施,比如采取贴息、补贴、投资参股等方式,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提高科技含量,增强产品质量,提升市场竞争力,提高农业科技型企业抗风险的能力。做大企业规模、增强企业实力、打响企业品牌、增强辐射带动能力,增强企业的盈利能力。促进农业科技型企业做大做强,切实提高自身的综合实力和科技水平,真正增强对资金的吸引力,吸引风险投资、信贷资金及民间资本更多地流向农业科技型企业。同时,进一步完善农业科技型企业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使用现代化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为获得金融支持创造良好的条件。
(二)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
1.建立有利于农业科技发展的金融机构体系
建立有利于农业科技发展的金融机构体系,形成政策性农村金融机构、商业性农村金融机构、合作性农村金融机构并存的相互补充、相互竞争的农村金融机构体系。进一步明确政策性金融的功能定位,扩大政策性金融支农的服务范围,重点满足农业科技园区、农业科技示范基地中一些基础设施等方面的资金需求,优化农业科技发展的生态环境。中国农业发展银行要在保证传统粮棉油等信贷投放的基础上,把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纳入政策性金融服务的范围。对涉农企业研发及科技育种、农产品改良、土地改良、高效灌溉等基础性农业科技发展的资金需求执行政策性贷款的标准,简化贷款程序、延长贷款期限[3]。提高商业性金融支持农业科技发展的资金比例,商业性金融重点满足商业性的、应用性的、具有较强转换能力和经济效益的农业科技资金需求,主要包括农业科技转化主体及社会化农技服务组织在农业科技推广应用中的资金需求。进一步促进合作性金融的发展壮大,大力推动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发展,主要满足一些农业科技专业合作社及科技型农户的资金需求。
2.增设农业科技信贷部门,完善完善农业科技信贷管理制度
为了更好地满足农业科技型企业的资金需求,促进农业科技的发展,有必要增设农业科技信贷部门,积极培养擅长农业科技型业务的信贷人员,打造专业化、一站式的农业科技服务机构。农业科技信贷管理人员与通过企业管理人员及财务人员密切沟通,深入了解农业科技型企业的经营情况、现金流状况及融资需求情况,建立农业科技型企业信息数据库并及时更新,在尽可能满足农业科技型企业融资需求的基础上,提供专业咨询、财务顾问等更多金融服务,建立稳定的银企合作关系。
同时,为与农业科技信贷管理部门相适应,还要完善相应的农业科技信贷管理制度。进一步优化信贷审批管理体制和流程,根据农业科技企业资金需求特点单列信贷计划、单独客户认定与信贷评审,确定专门的授信评级体系,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打破传统参考客户财务数据和抵押品的准入机制,单独建立基于“企业团队+产品+模式+市场+财务经营数据”综合评价准入机制[4]。建立以价值发现法为核心的农业科技型企业融资能力评价体系,淡化财务因素的比重,增强企业团队、技术前景等因素的比重。创新“专家联合评审选贷机制”,可成立由科技主管部门、农业部门、农业科研院所及高校、金融机构等多方参与的家联合评审选贷小组。
3.创新支持农业科技发展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
金融机构要在加强与农业科技企业的日常沟通、深入了解客户的基础上,结合农业科技企业所处生命周期的不同特点开发系列金融产品组合,来更好地满足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农业科技企业的融资需求。在保证农村金融机构风险可控的前提下,适当降低农业科技的信货准入门槛,延长贷款期限,简化贷款手续,更好地满足农业科技发展的资金需求。不断创新符合农业科技企业特点的抵(质)押担保方式和融资工具,探索以农业科技企业的股权、专利权、商标权等为质押进行贷款融资。另外,还可以综合利用金融租赁等方式进一步加大对农业科技发展的支持力度。
4.加大直接融资支持力度,建立多元化的融资渠道
进一步发展债券融资、上市融资等直接融资体系。鼓励农业科技型企业运用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中小企业集合票据、超短期融资券、区域集优债等直接融资工具。鼓励符合条件的农业科技型企业增加直接融资的比例,尤其要充分利用创业板市场和新三板市场。金融主管部门、地方财政部门和农业科技型企业要相互沟通,共同研究解决企业改制上市过程中遇到的难点问题,为农业科技型企业上市融资提供帮助。同时充分发挥民间资本、风险投资等资金在促进农业科技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
(三)完善农业科技风险分散机制
为应对农业科技创新及推广的高风险性,为此需要建立多元化的农业科技风险分散机制。通过大力发展农业保险和建立农业科技贷款风险补偿基金、发展政策性信用担保体系等方式来降低农业科技所面临的风险性,以有效增加农业科技对资金的吸引力。保险作为一种经济补偿机制,主要是针对农业科技产业化前期的创新研发、成果转化以及产品市场销售等方面提供全面的风险保障。继续加大农业科技保险政策扶持力度,进一步提高中央、省级财政对保费的补贴比例,减轻农业科技型企业保费负担,促进农业科技保险的快速发展。同时保险公司要利用自身的风险管理优势,要积极探索适合农业科技风险特点的保险产品,为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提供风险保障。将科技育苗、农业机械、农作物及畜牧品种改良、标准化养殖等涉及的农产品纳入政策性农业保险范畴,鼓励发展农业科技人员人身保险等保险品种。农业科技贷款风险补偿项基金可以由政府、农村金融机构、农业科技型企业按一定比例共同出资,为发放农业科技贷款的金融机构提供风险补偿。大力发展政策性信用担保体系,为农业科技型企业融资创造一些有利的条件。
(四)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重要引导作用
为了更好地发挥金融对农业科技发展的支持作用,还要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由于农业科技所具有的准公共性特征,因此不仅要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对基础性、公共性的农业科技保障作用,还要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对应用性较强的农业科技的引导作用。可以通过担保、贴息、设立农业科技产业投资引导基金、税收优惠等方式,吸引风险投资、信贷资金、民间资本等更多资金流向农业科技领域。并把相关的财税优惠措施长期化、制度化,来更好地推动农业科技发展。
参考文献:
[1] 郑良芳.金融和财政“两轮驱动”,合力推动农业科技跨越发展[J].区域金融研究,2012,(8):15-19.
[2] 王增怀,李长楼.金融支持宿迁发展实现更大突破一周年盘点[N].宿迁日报,2013-06-28.
[3] 郭新明.金融需要大力支持农业科技创新和现代农业发展[J].西部金融,2012,(1):12-15.
[4] 周一平.技术革命财富化需要金融支撑[N].金融时报,2012-11-12.
[责任编辑 陈丹丹]
关键词:农业科技;金融支持;农业科技型企业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12-0092-03
引言
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指出实现农业持续稳定发展、长期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根本出路在科技。明确农业科技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支撑,是突破资源环境约束的必然选择,是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的决定力量。资金投入对农业科技而言至关重要,根据农业部门的统计,每1元钱的农业科技资金投入对国内农业生产总值的回报高达9.59元,远高于教育、道路、通讯等投入的回报[1]。如果单纯靠政府投入来支持农业科技发展显得势单力薄,农业科技的发展需要多元化的资金投入渠道,尤其离不开大量的金融资金投入。这个问题引发了社会各界及专家学者从金融支持的角度来探索如何促进农业科技发展,及如何建立适合现代农业发展的农村金融体制的深入思考。本文主要结合宿迁市金融支持农业科技发展情况及其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展开分析,并提出一些对策和建议来更好地促进农业科技发展。
一、金融支持宿迁市农业科技发展情况
(一)农业信贷投放增加,农业科技贷款所占比重偏低
在宿迁市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推动下,2012年宿迁市农业信贷投大幅增加,但农业科技贷款所占比重偏低。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中国农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村镇银行等农村金融机构结合宿迁的实际情况,加大了对农业信贷及农业科技信贷的投入,有力促进了宿迁农业的持续发展。宿迁市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资料显示,截至2012年末,宿迁市农村金融机构存款余额1 226.87亿元,贷款余额1 002.86亿元。农业贷款余额259.75亿元,同比增长24.5%,但其中农业科技贷款余额4 500万元,所占比重偏低。农业科技贷款由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宿迁市分行发放,采用政策性贷款,商业化运作的“准商业”运作模式。
(二)直接融资规模有所扩大,以债券融资为主
2012年11月,绿陵化工、禾友化工两家企业成功发行中小企业集合票据1亿元。2013年2月宿迁市首支由首义薄膜、金田塑业组成的“区域集优”中小企业集合票据2.6亿元成功发行。由江苏省农行承销的玖久丝绸、益客食品注册发行的1.8亿元“区域集优”集合票据正在推行之中[2]。但截至目前,农业科技型企业的直接融资仍以债券融资为,宿迁市尚无一家上市农业科技型企业。
(三)农业保险发展较快,农业科技保险产品较为缺乏
2012年宿迁市农业保险得到了较快发展。据统计,2012年宿迁市保费收入30.27亿元,比上年增长10.3%,其中农业保险保费收入1.33亿元,同比增长96.7%。中国人保财险宿迁分公司大力开展小麦、水稻、奶牛和能繁母猪保险及设施园艺、规模畜牧业和相关产品责任保险。针对农业科技研发、推广方面的保险产品则较为缺乏,难以有效分散农业科技风险。
二、金融支持宿迁市农业科技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宿迁市现有农业科技型企业自身实力不强,融资吸引力低
目前,宿迁市大部分农业科技型企业的整体实力不强,规模偏小,资金实力不足,技术力量薄弱,缺乏科技型人才,核心竞争力不强,所面临的风险较大,融资吸引力偏低。并且大部分农业科技型企业缺乏金融机构的所认可的抵押品和质押品,难以满足其较为严格的信贷条件,因此增加了获得银行信贷的难度。同时,也因为农业科技型企业自身整体实力不强而难以达到在主板市场或创业板市场上市融资的基本条件,并且对对风险资本也难以形成较大的吸引力。另外,大部分农业科技型企业成立时间不长,还没有建立起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存在着管理水平不高、财务管理不规范、缺乏现代化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等问题,这也增加了农业科技型企业获得金融支持的难度。
(二)目前宿迁市支持农业科技发展的金融服务不足
目前,宿迁市农业科技型企业直接融资比例偏低,主要以间接融资为其主要的融资渠道。而农村金融机构在支持农业科技发展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农村金融机构缺乏专业的农业科技信贷管理部门及农业科技信贷管理制度
目前,宿迁市大部分农村金融机构缺乏专业的农业科技信贷管理部门,缺乏了解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情况的专业人才。银企之间信息不对称问题较为严重,农村金融机构对一些农业科技项目的技术水平及应用前景缺乏准确的判断,影响到了信贷的投放。并且原有的主要依据借款人财务数据信息和抵押品的信贷审批管理体制,也增加了农业科技型企业从银行获得信贷资金的难度。另外,农村金融机构原有的的信贷考核激励机制也不利于发挥信贷人员发放农业科技型贷款的积极性。
2.农业科技信贷产品创新不足,科技贷款门槛较高
目前,宿迁市农村金融机构所提供的信贷产品大多期限在一年以内、额度偏小,并且需要满足严格的抵押、担保等条件,这与农业科技型企业资金需求所呈现出来的的周期长、额度大、风险高的特点不相适应,难以满足农业科技型企业的资金需求。由于农业科技所面临的高风险性,农村金融机构为了防范风险往往设置了较为严格的农业科技贷款条件。从政策性金融看,农业发展银行所发放的农业科技贷款,在管理上采用商业贷款管理办法,贷款必须满足抵押等条件,评审必须上报二级以上分行,同时经过银行及科技部门双重审批。从商业性金融来看,为了防范风险农村商业性金融机构对农业科技型企业贷款发放较为谨慎,贷款必须满足担保、抵押等条件。 (三)缺乏有效的农业科技风险分散机制
农业科技的创新与推广伴随着较高的投资风险、技术风险和市场风险,需要有分散和转移风险的机制和方法,来为农业科技发展提供风险保障,而中国目前缺乏有效的农业科技风险分散机制。农业保险发展较为滞后,由于政策倾斜力度不够,农业保险保费政府补贴较低,制约了保险人和投保人的积极性,再加上农业保险市场上存在着较为严重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制约了农业保险的发展。并且由于农业科技面临的高风险性,影响到了保险公司开发、设计相关保险产品的积极性,使得农业科技保险产品更为缺乏。同时,其他的农业科技风险分散机制还不够完善,增加了农业科技型企业获得金融支持的难度。
三、对策与建议
(一)促进农业科技型企业做大做强,增强资金吸引力
加快建立农业科技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技术创新与推广体系,充分发挥农业科技企业在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和成果转化中的主体作用。引导和支持人力、资本等创新要素向农业科技企业集聚,使其成为农业科技创新的主要载体及农业科技推广的主要平台,提高企业用于科技的资金投入。要通过对农业科技型企业采取一些扶持措施,比如采取贴息、补贴、投资参股等方式,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提高科技含量,增强产品质量,提升市场竞争力,提高农业科技型企业抗风险的能力。做大企业规模、增强企业实力、打响企业品牌、增强辐射带动能力,增强企业的盈利能力。促进农业科技型企业做大做强,切实提高自身的综合实力和科技水平,真正增强对资金的吸引力,吸引风险投资、信贷资金及民间资本更多地流向农业科技型企业。同时,进一步完善农业科技型企业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使用现代化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为获得金融支持创造良好的条件。
(二)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
1.建立有利于农业科技发展的金融机构体系
建立有利于农业科技发展的金融机构体系,形成政策性农村金融机构、商业性农村金融机构、合作性农村金融机构并存的相互补充、相互竞争的农村金融机构体系。进一步明确政策性金融的功能定位,扩大政策性金融支农的服务范围,重点满足农业科技园区、农业科技示范基地中一些基础设施等方面的资金需求,优化农业科技发展的生态环境。中国农业发展银行要在保证传统粮棉油等信贷投放的基础上,把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纳入政策性金融服务的范围。对涉农企业研发及科技育种、农产品改良、土地改良、高效灌溉等基础性农业科技发展的资金需求执行政策性贷款的标准,简化贷款程序、延长贷款期限[3]。提高商业性金融支持农业科技发展的资金比例,商业性金融重点满足商业性的、应用性的、具有较强转换能力和经济效益的农业科技资金需求,主要包括农业科技转化主体及社会化农技服务组织在农业科技推广应用中的资金需求。进一步促进合作性金融的发展壮大,大力推动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发展,主要满足一些农业科技专业合作社及科技型农户的资金需求。
2.增设农业科技信贷部门,完善完善农业科技信贷管理制度
为了更好地满足农业科技型企业的资金需求,促进农业科技的发展,有必要增设农业科技信贷部门,积极培养擅长农业科技型业务的信贷人员,打造专业化、一站式的农业科技服务机构。农业科技信贷管理人员与通过企业管理人员及财务人员密切沟通,深入了解农业科技型企业的经营情况、现金流状况及融资需求情况,建立农业科技型企业信息数据库并及时更新,在尽可能满足农业科技型企业融资需求的基础上,提供专业咨询、财务顾问等更多金融服务,建立稳定的银企合作关系。
同时,为与农业科技信贷管理部门相适应,还要完善相应的农业科技信贷管理制度。进一步优化信贷审批管理体制和流程,根据农业科技企业资金需求特点单列信贷计划、单独客户认定与信贷评审,确定专门的授信评级体系,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打破传统参考客户财务数据和抵押品的准入机制,单独建立基于“企业团队+产品+模式+市场+财务经营数据”综合评价准入机制[4]。建立以价值发现法为核心的农业科技型企业融资能力评价体系,淡化财务因素的比重,增强企业团队、技术前景等因素的比重。创新“专家联合评审选贷机制”,可成立由科技主管部门、农业部门、农业科研院所及高校、金融机构等多方参与的家联合评审选贷小组。
3.创新支持农业科技发展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
金融机构要在加强与农业科技企业的日常沟通、深入了解客户的基础上,结合农业科技企业所处生命周期的不同特点开发系列金融产品组合,来更好地满足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农业科技企业的融资需求。在保证农村金融机构风险可控的前提下,适当降低农业科技的信货准入门槛,延长贷款期限,简化贷款手续,更好地满足农业科技发展的资金需求。不断创新符合农业科技企业特点的抵(质)押担保方式和融资工具,探索以农业科技企业的股权、专利权、商标权等为质押进行贷款融资。另外,还可以综合利用金融租赁等方式进一步加大对农业科技发展的支持力度。
4.加大直接融资支持力度,建立多元化的融资渠道
进一步发展债券融资、上市融资等直接融资体系。鼓励农业科技型企业运用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中小企业集合票据、超短期融资券、区域集优债等直接融资工具。鼓励符合条件的农业科技型企业增加直接融资的比例,尤其要充分利用创业板市场和新三板市场。金融主管部门、地方财政部门和农业科技型企业要相互沟通,共同研究解决企业改制上市过程中遇到的难点问题,为农业科技型企业上市融资提供帮助。同时充分发挥民间资本、风险投资等资金在促进农业科技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
(三)完善农业科技风险分散机制
为应对农业科技创新及推广的高风险性,为此需要建立多元化的农业科技风险分散机制。通过大力发展农业保险和建立农业科技贷款风险补偿基金、发展政策性信用担保体系等方式来降低农业科技所面临的风险性,以有效增加农业科技对资金的吸引力。保险作为一种经济补偿机制,主要是针对农业科技产业化前期的创新研发、成果转化以及产品市场销售等方面提供全面的风险保障。继续加大农业科技保险政策扶持力度,进一步提高中央、省级财政对保费的补贴比例,减轻农业科技型企业保费负担,促进农业科技保险的快速发展。同时保险公司要利用自身的风险管理优势,要积极探索适合农业科技风险特点的保险产品,为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提供风险保障。将科技育苗、农业机械、农作物及畜牧品种改良、标准化养殖等涉及的农产品纳入政策性农业保险范畴,鼓励发展农业科技人员人身保险等保险品种。农业科技贷款风险补偿项基金可以由政府、农村金融机构、农业科技型企业按一定比例共同出资,为发放农业科技贷款的金融机构提供风险补偿。大力发展政策性信用担保体系,为农业科技型企业融资创造一些有利的条件。
(四)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重要引导作用
为了更好地发挥金融对农业科技发展的支持作用,还要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由于农业科技所具有的准公共性特征,因此不仅要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对基础性、公共性的农业科技保障作用,还要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对应用性较强的农业科技的引导作用。可以通过担保、贴息、设立农业科技产业投资引导基金、税收优惠等方式,吸引风险投资、信贷资金、民间资本等更多资金流向农业科技领域。并把相关的财税优惠措施长期化、制度化,来更好地推动农业科技发展。
参考文献:
[1] 郑良芳.金融和财政“两轮驱动”,合力推动农业科技跨越发展[J].区域金融研究,2012,(8):15-19.
[2] 王增怀,李长楼.金融支持宿迁发展实现更大突破一周年盘点[N].宿迁日报,2013-06-28.
[3] 郭新明.金融需要大力支持农业科技创新和现代农业发展[J].西部金融,2012,(1):12-15.
[4] 周一平.技术革命财富化需要金融支撑[N].金融时报,2012-11-12.
[责任编辑 陈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