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疆有个县叫富蕴,富蕴有一个镇叫可可托海。可可托海有一个坑,还有一条沟。去富蕴一定要去可可托海,去可可托海一定要去看那个坑和那条沟。
三号坑奇迹
要只是说坑,天下的坑不知有多少。一个坑的样子,一般来说不用去看也会想象得出,可是这个坑,你要是去了富蕴而不去看看,那就算是白去了这个地方一次。
这个坑的样子是很难想象得出的。先从大说起,它不是大,而是很大。有多大呢?有人量过,说深是一百四十多米,宽是二百五十多米。这么大一个坑,不是地层板块撞出来的,也不是大地震震出来的,更不是天上的陨石砸出来的。它的出现和一群人有关,是这群人用自己的力气一天天一点点,不停地挖呀挖呀挖出来的。
刚开始,坑上面是一座山,有一百多米高。人们先把这座山挖掉了。又挖出了这个坑。这个坑从半个世纪前一直挖到现在还没有停下来,还在往深里挖,往宽里挖。只是挖的方式有了变化,从手工挖掘变成了机械化作业。从上面往下看,挖掘机似乎比蚂蚁还小。
把一座山变成一个坑,像是愚公移山。愚公移山是为了修路。把山变成坑也是为了修路。只是愚公修路是为家人出行方便;把山变成坑,要修的路是为了国家和民族能走得更快,走得更远。因为这座山其实不是一般的山,山上的石头也不是一般的石头。山是矿山,石是矿石,也就是说,每块石头里都含着一种很有用的东西。
许多山都是矿山,许多石头都是矿石。只要是矿石都会有用,但是这里的矿石,里边的东西全是稀有的非金属。
别说那只是个坑。为挖这个坑,这个叫可可托海的小镇曾集中过三万多人,除了工人还有许多专家、工程技术人员。这小镇一度比县城还要热闹,名气还要大。到目前为止,小镇上最高大的建筑——一座专家楼,还是当时所建。当然,这么多人没有白干。就是用这个坑给苏联人还债,欠了那么多债,硬是用这个坑还上了百分之四十。
当时苏联人看上了坑里的矿石,别的东西都不要。说到给国家建设的支持,这个坑的作用就不用说了。小镇上有个展览馆,进去一看就什么都明白了。这些年,我们国家一些大长威风的事情,比如说火箭上天、载人飞船,都和它有些关系。
了解了这些,再看这个大坑。大坑好像变了样子,变成了大聚宝盆,里边有挖不尽的宝,让人们的日子由此得到改善;变成一个纪念碑,上面写满了许多故事,让我们去怀想某一个岁月、某一群人、某一种精神、某一种理想。每个人,只要站在这个大坑里,都会不由得心生敬意。
东大沟烟云
说到这个坑,不能不说到一个沟,这个沟当地人叫大东沟。说大东沟这个名字没几个人知道,但只要说一条河的名字许多人都不陌生,这条河就是额尔齐斯河。它很有名,因为它的水不朝东流,而是朝西流,一直流到北冰洋,中国的河只有一条是这样的,而这条河的发源地就在大东沟,据说河水流到国外,先是外国人发现水里有亮闪闪的东西,顺着河水往上找,找到了可可托海,才发现了这里藏着无数的宝矿,才有了以后的挖掘。
有山就有沟。沟很多,可沟里有河的不多。一条沟里有了一条河,就像一幅油画从黑白的变成了彩色的。而这幅油画,不是说画好了就一直不变了。不同季节去看,看到的会是完全不同的样子。春天的草、夏天的花、秋天的树、冬天的雪,不同的色调传达着不同的诗意,却又是一样的美丽。
其实用美丽这两个字来形容这条沟并不贴切。1934年这里曾经发生过一场大地震,形成一个很长的地震断裂带。一大群山突然活了过来,像勇士一样相互打了起来。只是这次厮杀极短暂,不等分出胜负就戛然而止。山还是山,却已完全变了,以不同姿态和神情从两边拥抱打量着沟底的一条河。
这么一来,进了这条沟,不管什么季节,只要顺着沟底的河不停地走,不停地看,就会发现,不管是草,是树,是水,还是山,都和别处不一样。不过比较起来,秋天来看要更好看些。
沟底到处是树,主要有三种,一种是白桦树,一种是俄罗斯杨树,也叫野山杨,还有就是松树。桦树要多一些,这种树到了秋天,落过霜后叶子的颜色会变,全变成了黄色。这种黄色不是一般的植物的枯黄,而是金子一样的黄色。野山杨和松树要少一些。秋天,野山杨的叶子会变成红色,那种艳艳的粉红;只有松树一点儿也不变,还是那么青绿。野山杨和松树虽然数目不多,可颜色独特,一片金黄中仍是耀眼的。
有两棵树让人看了,因为实在特别就会一下子记住。一片草坡上有两棵树,高低和大小都差不多,可一棵青绿,是松树;另一棵金黄,是桦树。它们并排站立,靠得很近。有风时树叶沙沙,像是在说着什么;没风时无声无语,像在默默相望。好多年前当地人就注意到它们,给它们起名叫夫妻树。
看了树再看水。水就在身边流,在脚下淌,要看随时可以看。秋水凉,也更干净。走热了,出汗了,用水洗个脸,一下子就会精神起来。渴了捧一口喝进去,会润透心肺,不但凉、干净,还清明。往水里看,水底下的石头全能看到。若看到一块石头样子有些意思,一定要捡起来细细看看。额河奇石已经很有名气,品相好的已经可卖百万。当地有一些人就靠在水里找石头,过上了很富的生活。
看了树,看了水,再看山,一山一景,各有不同。其中一座山定要走到跟前去看,因这座山的样子别处看不到。快到水流源头时。有一座山像一口大钟扣在水边。大钟顶端有一石环,似穿人绳索即可提起。钟身向下,由小变大,壁面完整,浑然一体,如同一炉钢水浇铸而成。虽风吹雨打,日光曝晒,钟面色泽有些深黑,划痕也清晰可辨,可依然气势雄伟,仿佛只要重重敲击,马上就能发出声响,并会震得天崩地裂。
正是凭了这个坑,还有这个沟,可可托海的名字,大家越来越注意。就在三年前,这里被命名为国家地质公园。当然,那个坑,人们说起它时,也不说它的编号了,而是把它称为“圣坑”。这个说法不过分,在地质界,它的地位真的很神圣。还有大东沟也改名了,改成了额尔齐斯河大峡谷。
不管是谁,去了富蕴,有一个神圣的坑,有一个美丽的沟,是一定要去看看的。黑面包和熏肠的气味,那些深目蓝眼留有小胡子的手风琴手们左右摇摆,欢舞的船员们,大靴子把木地板踏得“嘭嘭”作响,他们完全忘记了自己身居异国他乡。
20世纪60年代初,因中苏关系变化,布尔津口岸航运就此中断。生活在此地的俄罗斯人陆续举家回迁。现定居布尔津的俄罗斯人不足200人。
如今在布尔津城南额尔齐斯河岸的侧壁上,仍可看到了十几只见证着额尔齐斯河百年沉浮的“u”型铁钩。它们寂静地悬在那里,清冷、斑驳、浑黑,投下的阴影如凝固的血液,随着波涛弥漫。用手触摸它们,感受它们所经历的红尘辛酸和坎坷无常。
三号坑奇迹
要只是说坑,天下的坑不知有多少。一个坑的样子,一般来说不用去看也会想象得出,可是这个坑,你要是去了富蕴而不去看看,那就算是白去了这个地方一次。
这个坑的样子是很难想象得出的。先从大说起,它不是大,而是很大。有多大呢?有人量过,说深是一百四十多米,宽是二百五十多米。这么大一个坑,不是地层板块撞出来的,也不是大地震震出来的,更不是天上的陨石砸出来的。它的出现和一群人有关,是这群人用自己的力气一天天一点点,不停地挖呀挖呀挖出来的。
刚开始,坑上面是一座山,有一百多米高。人们先把这座山挖掉了。又挖出了这个坑。这个坑从半个世纪前一直挖到现在还没有停下来,还在往深里挖,往宽里挖。只是挖的方式有了变化,从手工挖掘变成了机械化作业。从上面往下看,挖掘机似乎比蚂蚁还小。
把一座山变成一个坑,像是愚公移山。愚公移山是为了修路。把山变成坑也是为了修路。只是愚公修路是为家人出行方便;把山变成坑,要修的路是为了国家和民族能走得更快,走得更远。因为这座山其实不是一般的山,山上的石头也不是一般的石头。山是矿山,石是矿石,也就是说,每块石头里都含着一种很有用的东西。
许多山都是矿山,许多石头都是矿石。只要是矿石都会有用,但是这里的矿石,里边的东西全是稀有的非金属。
别说那只是个坑。为挖这个坑,这个叫可可托海的小镇曾集中过三万多人,除了工人还有许多专家、工程技术人员。这小镇一度比县城还要热闹,名气还要大。到目前为止,小镇上最高大的建筑——一座专家楼,还是当时所建。当然,这么多人没有白干。就是用这个坑给苏联人还债,欠了那么多债,硬是用这个坑还上了百分之四十。
当时苏联人看上了坑里的矿石,别的东西都不要。说到给国家建设的支持,这个坑的作用就不用说了。小镇上有个展览馆,进去一看就什么都明白了。这些年,我们国家一些大长威风的事情,比如说火箭上天、载人飞船,都和它有些关系。
了解了这些,再看这个大坑。大坑好像变了样子,变成了大聚宝盆,里边有挖不尽的宝,让人们的日子由此得到改善;变成一个纪念碑,上面写满了许多故事,让我们去怀想某一个岁月、某一群人、某一种精神、某一种理想。每个人,只要站在这个大坑里,都会不由得心生敬意。
东大沟烟云
说到这个坑,不能不说到一个沟,这个沟当地人叫大东沟。说大东沟这个名字没几个人知道,但只要说一条河的名字许多人都不陌生,这条河就是额尔齐斯河。它很有名,因为它的水不朝东流,而是朝西流,一直流到北冰洋,中国的河只有一条是这样的,而这条河的发源地就在大东沟,据说河水流到国外,先是外国人发现水里有亮闪闪的东西,顺着河水往上找,找到了可可托海,才发现了这里藏着无数的宝矿,才有了以后的挖掘。
有山就有沟。沟很多,可沟里有河的不多。一条沟里有了一条河,就像一幅油画从黑白的变成了彩色的。而这幅油画,不是说画好了就一直不变了。不同季节去看,看到的会是完全不同的样子。春天的草、夏天的花、秋天的树、冬天的雪,不同的色调传达着不同的诗意,却又是一样的美丽。
其实用美丽这两个字来形容这条沟并不贴切。1934年这里曾经发生过一场大地震,形成一个很长的地震断裂带。一大群山突然活了过来,像勇士一样相互打了起来。只是这次厮杀极短暂,不等分出胜负就戛然而止。山还是山,却已完全变了,以不同姿态和神情从两边拥抱打量着沟底的一条河。
这么一来,进了这条沟,不管什么季节,只要顺着沟底的河不停地走,不停地看,就会发现,不管是草,是树,是水,还是山,都和别处不一样。不过比较起来,秋天来看要更好看些。
沟底到处是树,主要有三种,一种是白桦树,一种是俄罗斯杨树,也叫野山杨,还有就是松树。桦树要多一些,这种树到了秋天,落过霜后叶子的颜色会变,全变成了黄色。这种黄色不是一般的植物的枯黄,而是金子一样的黄色。野山杨和松树要少一些。秋天,野山杨的叶子会变成红色,那种艳艳的粉红;只有松树一点儿也不变,还是那么青绿。野山杨和松树虽然数目不多,可颜色独特,一片金黄中仍是耀眼的。
有两棵树让人看了,因为实在特别就会一下子记住。一片草坡上有两棵树,高低和大小都差不多,可一棵青绿,是松树;另一棵金黄,是桦树。它们并排站立,靠得很近。有风时树叶沙沙,像是在说着什么;没风时无声无语,像在默默相望。好多年前当地人就注意到它们,给它们起名叫夫妻树。
看了树再看水。水就在身边流,在脚下淌,要看随时可以看。秋水凉,也更干净。走热了,出汗了,用水洗个脸,一下子就会精神起来。渴了捧一口喝进去,会润透心肺,不但凉、干净,还清明。往水里看,水底下的石头全能看到。若看到一块石头样子有些意思,一定要捡起来细细看看。额河奇石已经很有名气,品相好的已经可卖百万。当地有一些人就靠在水里找石头,过上了很富的生活。
看了树,看了水,再看山,一山一景,各有不同。其中一座山定要走到跟前去看,因这座山的样子别处看不到。快到水流源头时。有一座山像一口大钟扣在水边。大钟顶端有一石环,似穿人绳索即可提起。钟身向下,由小变大,壁面完整,浑然一体,如同一炉钢水浇铸而成。虽风吹雨打,日光曝晒,钟面色泽有些深黑,划痕也清晰可辨,可依然气势雄伟,仿佛只要重重敲击,马上就能发出声响,并会震得天崩地裂。
正是凭了这个坑,还有这个沟,可可托海的名字,大家越来越注意。就在三年前,这里被命名为国家地质公园。当然,那个坑,人们说起它时,也不说它的编号了,而是把它称为“圣坑”。这个说法不过分,在地质界,它的地位真的很神圣。还有大东沟也改名了,改成了额尔齐斯河大峡谷。
不管是谁,去了富蕴,有一个神圣的坑,有一个美丽的沟,是一定要去看看的。黑面包和熏肠的气味,那些深目蓝眼留有小胡子的手风琴手们左右摇摆,欢舞的船员们,大靴子把木地板踏得“嘭嘭”作响,他们完全忘记了自己身居异国他乡。
20世纪60年代初,因中苏关系变化,布尔津口岸航运就此中断。生活在此地的俄罗斯人陆续举家回迁。现定居布尔津的俄罗斯人不足200人。
如今在布尔津城南额尔齐斯河岸的侧壁上,仍可看到了十几只见证着额尔齐斯河百年沉浮的“u”型铁钩。它们寂静地悬在那里,清冷、斑驳、浑黑,投下的阴影如凝固的血液,随着波涛弥漫。用手触摸它们,感受它们所经历的红尘辛酸和坎坷无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