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标题是新闻的眼睛,是新闻的灵魂,是统率以及贯穿全文的红线。前人云:“石蕴玉而山辉,水含珠而川媚”。新闻的标题可谓石中之玉,水面之珠,被称作是新闻的眼睛。本文从新闻记者的角度解读新闻标题的制作艺术,探究新闻标题的创作模式。
关键词:新闻标题;新闻事实;信息化时代
中图分类号:J90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7-57-2
一则好的标题可以鲜明地表现新闻的主题,增强新闻的可读性,强化新闻的表达效果,从而让人产生急欲一读的强烈愿望。新闻能否引起读者注意,就要看新闻标题制作的是否新颖巧妙,制作新闻标题是一门深奥的学问,既要讲究方法又要讲究艺术效果,本文就如何制作出醒目的标题做了如下探讨。
一、新闻事实是制作新闻标题的源泉
标题是新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靠的是新闻事实的“新变动”来引导读者。[1]“新变动”包含量的变动和质的变动两方面,其中最能引起读者关心的是质的变动。所谓质的变动,一方面是相对于一般或其他事物而言的;另一方面是相对于读者既有心理、思维定势而言的。差异越明显,错位越大,对读者的冲击力也就越大,将其体现在标题中,对读者的牵引力也就越大。新闻事实已经报道出来了,这是不可能改变的,如果再在报道目的上做点文章,标题就会更新领些、深刻些。
在研究标题与新闻事实时,还需要考虑不同类型的标题与新闻事实的关系,就以表现方式和表现重点不同可将标题分为实题和虚题两种。凡是新闻,一摆事实,二讲道理,事实为“实”,道理为“虚”,在制作标题中就要处理好实与虚的对立统一关系,作为实题应该写得具体一些,如果太抽象,就失去了实题的特征。但是又不能过于琐碎,写得太“实”,让人看不出新闻的真正价值所在。虚题都是从事实中抽象出来的,但是抽象到什么程度要考虑。如果任何一个事实都抽象到哲学的高度,那么通篇报纸的标题会毫无特色,而变成空洞的说教。
二、读者心理是制作新闻标题的钥匙
标题不能脱离新闻而独立存在,读者看标题主要是想借此更方便地获得所需要的新闻。即使有些读者只看了一条新闻的标题,而未看新闻的本身,这条新闻在他的心理上依然是重要的。如果标题下面没有新闻,或者是虽有新闻,但标题所写并不与它一致,新闻标题就会完全失去读者的信任,新闻标题对读者的所谓帮助与指引也就会成为水中月、镜中花。因此,发挥标题这种强信号的作用,一点也离不开新闻。标题怎样才能更适合读者的这种需要呢?就要在制作标题时掌握受众的心理。
(一)唤起读者注意
读者选择新闻的过程,首先是通过对一个个标题的注意来实现,这是读者接受新闻的第一步。第二步,也是更重要的一步,是要吸引读者去阅读新闻。标题要诱发读者阅读新闻的兴趣,首先要把握一点,标题的主旨要符合读者阅读新闻的动机。标题的主旨如果能符合这种动机,就能使读者产生阅读新闻的兴趣。其次,新闻中的事实总是以某一万面的特征才具有新闻价值的。因此,制作标题时,不能仅仅写出事实,而要揭示事实具有新闻价值的那种特征,使新闻价值能最清楚地被读者所感知。在读者阅读新闻、接受新闻所传信息时,标题所传的信息始终是一种引导。制作标题艺术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善于对读者进行引导。
(二)给受众以新鲜刺激
新异的刺激物可以引起人们的注意,但也往往依赖于人们对它的理解程度。如果人们对当前这种新奇的东西,一点也不理解,虽然可能一时引起注意,但很快就会失去效果。如果人们对某一新奇的东西,有一点理解,但又不完全理解,这往往会“吊”起人们的“胃口”,能引起人们的强烈注意。所以,我们在标题制作时,一定不要做得玄而又玄,做得离奇古怪令人摸不清头脑。因为把标题故意作得过于耸人听闻,叫人不可置信,甚至反感,谁还愿意费神去探究呢?
三、信息化时代对新闻标题制作的要求
(一)要新颖
标题新颖的基础首先是文章的选题内容或立意要新,即使选题不新,也要力求在所引证的材料或研究方法上刻意求新,这也是使新闻标题新颖的立足点。标题要做得像块磁铁,让人们一看标题就被吸引而舍不得放弃这篇新闻。例如:《萝卜干卖出甲鱼价》,看了标题让人急欲知晓内情。
(二)要准确
新闻标题是新闻给读者的第一信息传递,读者通过新闻标题获取所需信息。尤其是在快节奏的社会里,新闻标题在许多时候是直接完成新闻事实的传播的,读者希望看到的也是那些对解决实际问题有所帮助借鉴的集中而深透的文章。因此,准确对标题成败起着决定性作用。
(三)要生动
“美目顾兮,巧目盼兮”,一双顾盼生辉的眼睛才最吸引人,所以要吸引读者就得让标题这双眼睛活起来、动起来。动起来的关键则在于标题的制作者用动态的眼光分析和选择新闻事实,紧紧抓住那些最富有典型意义的动态性的侧面,用动态的语言表达出来。
(四)要传神
新闻标题的传神,来自新闻标题对新闻事实的概括和提示程度,它首先得言之有物,用最经济的字句准确拎出主要新闻事实,此外还要言之有理。“立片言以居要”,以简练的语言凸显新闻的价值。“传神”就要求把标题做得情趣盎然、寓意深长、韵味十足、神采飞扬。
四、信息时代新闻标题制作的艺术
(一)运用修辞格,提高新闻标题的修辞艺术
看报先看题已是现代人选择新闻信息的一种规律性现象了。标题要尽可能有文采,要用优美生动的修辞手段来增强情趣,使标题读起来琅琅上口、饶有风趣。运用修辞格一是可以强调语义,使新闻标题语义集中突出,在强调中给读者以深刻印象,这类标题常用的修辞格有对偶、对比、对照、引用等。如“农民卖鲜红的血,血站赚黑心的钱”,作者将农民与血站之间不同的做法并陈一处,两个颜色词语“红”与“黑”对立放置,这样一来给读者带来强烈的震撼,这些强烈的反差凸显了新闻的内容,也将作者的愤怒之感表现了出来。二是运用辞格以加强语势,使新闻标题在整体上形成一种强大的气势,强有力地去影响读者,感染读者,这类标题常用的修辞格有排比、层递、回环、反复、呼告、设问等。如“母爱与爱母”,虽然反复运用“母”“爱”二字,却有不同含义,引导读者阅读全文。三是运用辞格以增添情趣,使新闻标题幽默含蓄,轻松明快,带给读者新颖别致、情趣盎然的感受,这类标题常用的辞格有拈连、谐音、套用、化用、拆用等。如“‘七彩故事’圆七彩梦”。
(二)开发潜性语言
何谓潜性语言?客观呈现在人们而前的语言称之为“显性语言”,历史上出现过,但是现在己经消失了的语言成分和那些即将出现的语言成分便是“潜性语言”。[4]在新闻标题制作中,通过适当的方式使潜性语言显性化,能使新闻标题概括、凝练,具有较强的“穿透力”,产生陌生化新奇感的审美效应。如利用反典,开发潜义。这种方法根据标题表达的需要,常常反意、反约定俗成的典故之意而用之,收到极佳的表达效果。如“开卷未必都有益”,原来的典故意思是肯定的,运用时则对其在一定程度上加以否定,使思想认识上具有辩证法,看待问题避免片面性,说明事理更加符合实际。
(三)制造悬念
悬念是作者为了激活读者“紧张与期待的心情”,在艺术处理上采取的一种积极手段。这种“积极手段”能为新闻的迅速、广泛传播提供一种难以替代的方式。事实上,凡是成功或比较成功的新闻作品,无不得益于好标题,而这些“好标题”的产生,又大都同作者有意或无意地运用悬念手法密不可分。如“耗子药喂肥的‘大老鼠’”,耗子药本来是用来毒死老鼠的,而该标题却说耗子药喂肥了“大耗子”,岂非咄咄怪事?因此,读者就会产生一种非读下去不可的欲望。
五、结语
社会在发展,思想在进步,任何学科理论和艺术门类也在不断发展更新。新闻更是社会各行业的晴雨表。新闻工作者对于新闻标题制作艺术的实践与研究,也必须放在时代的发展环境中去进行,必须具有高度的政治敏感性和科学的历史观,同时具备深厚的文字功底和一定的艺术美学修养。只有把握住时代的脉搏,才能制作出既具有时代特色,又经得起历史推敲和让人倍受称赞的精彩的标题。
参考文献:
[1]彭朝丞,王秀芬.标题的制作艺术[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5,1
[2]赵宝安.新闻标题的艺术[J].锦州师范学院学报,1999,(03).
[3]钱士宽.新闻标题中的修辞运用[J].阅读与写作,1997,(12).
关键词:新闻标题;新闻事实;信息化时代
中图分类号:J90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7-57-2
一则好的标题可以鲜明地表现新闻的主题,增强新闻的可读性,强化新闻的表达效果,从而让人产生急欲一读的强烈愿望。新闻能否引起读者注意,就要看新闻标题制作的是否新颖巧妙,制作新闻标题是一门深奥的学问,既要讲究方法又要讲究艺术效果,本文就如何制作出醒目的标题做了如下探讨。
一、新闻事实是制作新闻标题的源泉
标题是新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靠的是新闻事实的“新变动”来引导读者。[1]“新变动”包含量的变动和质的变动两方面,其中最能引起读者关心的是质的变动。所谓质的变动,一方面是相对于一般或其他事物而言的;另一方面是相对于读者既有心理、思维定势而言的。差异越明显,错位越大,对读者的冲击力也就越大,将其体现在标题中,对读者的牵引力也就越大。新闻事实已经报道出来了,这是不可能改变的,如果再在报道目的上做点文章,标题就会更新领些、深刻些。
在研究标题与新闻事实时,还需要考虑不同类型的标题与新闻事实的关系,就以表现方式和表现重点不同可将标题分为实题和虚题两种。凡是新闻,一摆事实,二讲道理,事实为“实”,道理为“虚”,在制作标题中就要处理好实与虚的对立统一关系,作为实题应该写得具体一些,如果太抽象,就失去了实题的特征。但是又不能过于琐碎,写得太“实”,让人看不出新闻的真正价值所在。虚题都是从事实中抽象出来的,但是抽象到什么程度要考虑。如果任何一个事实都抽象到哲学的高度,那么通篇报纸的标题会毫无特色,而变成空洞的说教。
二、读者心理是制作新闻标题的钥匙
标题不能脱离新闻而独立存在,读者看标题主要是想借此更方便地获得所需要的新闻。即使有些读者只看了一条新闻的标题,而未看新闻的本身,这条新闻在他的心理上依然是重要的。如果标题下面没有新闻,或者是虽有新闻,但标题所写并不与它一致,新闻标题就会完全失去读者的信任,新闻标题对读者的所谓帮助与指引也就会成为水中月、镜中花。因此,发挥标题这种强信号的作用,一点也离不开新闻。标题怎样才能更适合读者的这种需要呢?就要在制作标题时掌握受众的心理。
(一)唤起读者注意
读者选择新闻的过程,首先是通过对一个个标题的注意来实现,这是读者接受新闻的第一步。第二步,也是更重要的一步,是要吸引读者去阅读新闻。标题要诱发读者阅读新闻的兴趣,首先要把握一点,标题的主旨要符合读者阅读新闻的动机。标题的主旨如果能符合这种动机,就能使读者产生阅读新闻的兴趣。其次,新闻中的事实总是以某一万面的特征才具有新闻价值的。因此,制作标题时,不能仅仅写出事实,而要揭示事实具有新闻价值的那种特征,使新闻价值能最清楚地被读者所感知。在读者阅读新闻、接受新闻所传信息时,标题所传的信息始终是一种引导。制作标题艺术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善于对读者进行引导。
(二)给受众以新鲜刺激
新异的刺激物可以引起人们的注意,但也往往依赖于人们对它的理解程度。如果人们对当前这种新奇的东西,一点也不理解,虽然可能一时引起注意,但很快就会失去效果。如果人们对某一新奇的东西,有一点理解,但又不完全理解,这往往会“吊”起人们的“胃口”,能引起人们的强烈注意。所以,我们在标题制作时,一定不要做得玄而又玄,做得离奇古怪令人摸不清头脑。因为把标题故意作得过于耸人听闻,叫人不可置信,甚至反感,谁还愿意费神去探究呢?
三、信息化时代对新闻标题制作的要求
(一)要新颖
标题新颖的基础首先是文章的选题内容或立意要新,即使选题不新,也要力求在所引证的材料或研究方法上刻意求新,这也是使新闻标题新颖的立足点。标题要做得像块磁铁,让人们一看标题就被吸引而舍不得放弃这篇新闻。例如:《萝卜干卖出甲鱼价》,看了标题让人急欲知晓内情。
(二)要准确
新闻标题是新闻给读者的第一信息传递,读者通过新闻标题获取所需信息。尤其是在快节奏的社会里,新闻标题在许多时候是直接完成新闻事实的传播的,读者希望看到的也是那些对解决实际问题有所帮助借鉴的集中而深透的文章。因此,准确对标题成败起着决定性作用。
(三)要生动
“美目顾兮,巧目盼兮”,一双顾盼生辉的眼睛才最吸引人,所以要吸引读者就得让标题这双眼睛活起来、动起来。动起来的关键则在于标题的制作者用动态的眼光分析和选择新闻事实,紧紧抓住那些最富有典型意义的动态性的侧面,用动态的语言表达出来。
(四)要传神
新闻标题的传神,来自新闻标题对新闻事实的概括和提示程度,它首先得言之有物,用最经济的字句准确拎出主要新闻事实,此外还要言之有理。“立片言以居要”,以简练的语言凸显新闻的价值。“传神”就要求把标题做得情趣盎然、寓意深长、韵味十足、神采飞扬。
四、信息时代新闻标题制作的艺术
(一)运用修辞格,提高新闻标题的修辞艺术
看报先看题已是现代人选择新闻信息的一种规律性现象了。标题要尽可能有文采,要用优美生动的修辞手段来增强情趣,使标题读起来琅琅上口、饶有风趣。运用修辞格一是可以强调语义,使新闻标题语义集中突出,在强调中给读者以深刻印象,这类标题常用的修辞格有对偶、对比、对照、引用等。如“农民卖鲜红的血,血站赚黑心的钱”,作者将农民与血站之间不同的做法并陈一处,两个颜色词语“红”与“黑”对立放置,这样一来给读者带来强烈的震撼,这些强烈的反差凸显了新闻的内容,也将作者的愤怒之感表现了出来。二是运用辞格以加强语势,使新闻标题在整体上形成一种强大的气势,强有力地去影响读者,感染读者,这类标题常用的修辞格有排比、层递、回环、反复、呼告、设问等。如“母爱与爱母”,虽然反复运用“母”“爱”二字,却有不同含义,引导读者阅读全文。三是运用辞格以增添情趣,使新闻标题幽默含蓄,轻松明快,带给读者新颖别致、情趣盎然的感受,这类标题常用的辞格有拈连、谐音、套用、化用、拆用等。如“‘七彩故事’圆七彩梦”。
(二)开发潜性语言
何谓潜性语言?客观呈现在人们而前的语言称之为“显性语言”,历史上出现过,但是现在己经消失了的语言成分和那些即将出现的语言成分便是“潜性语言”。[4]在新闻标题制作中,通过适当的方式使潜性语言显性化,能使新闻标题概括、凝练,具有较强的“穿透力”,产生陌生化新奇感的审美效应。如利用反典,开发潜义。这种方法根据标题表达的需要,常常反意、反约定俗成的典故之意而用之,收到极佳的表达效果。如“开卷未必都有益”,原来的典故意思是肯定的,运用时则对其在一定程度上加以否定,使思想认识上具有辩证法,看待问题避免片面性,说明事理更加符合实际。
(三)制造悬念
悬念是作者为了激活读者“紧张与期待的心情”,在艺术处理上采取的一种积极手段。这种“积极手段”能为新闻的迅速、广泛传播提供一种难以替代的方式。事实上,凡是成功或比较成功的新闻作品,无不得益于好标题,而这些“好标题”的产生,又大都同作者有意或无意地运用悬念手法密不可分。如“耗子药喂肥的‘大老鼠’”,耗子药本来是用来毒死老鼠的,而该标题却说耗子药喂肥了“大耗子”,岂非咄咄怪事?因此,读者就会产生一种非读下去不可的欲望。
五、结语
社会在发展,思想在进步,任何学科理论和艺术门类也在不断发展更新。新闻更是社会各行业的晴雨表。新闻工作者对于新闻标题制作艺术的实践与研究,也必须放在时代的发展环境中去进行,必须具有高度的政治敏感性和科学的历史观,同时具备深厚的文字功底和一定的艺术美学修养。只有把握住时代的脉搏,才能制作出既具有时代特色,又经得起历史推敲和让人倍受称赞的精彩的标题。
参考文献:
[1]彭朝丞,王秀芬.标题的制作艺术[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5,1
[2]赵宝安.新闻标题的艺术[J].锦州师范学院学报,1999,(03).
[3]钱士宽.新闻标题中的修辞运用[J].阅读与写作,199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