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搭配》是一节综合实践课,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获得有序思考的能力,并了解搭配在日常生活中的简单应用。这种能力对学生今后的学习以及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调查,我了解到:三年级的学生对搭配问题很感兴趣,能够把物体进行简单的搭配。但他们的认识水平还停留在感性层面,无法做到有序搭配。所以课前学生通过课前任务(微课、练习等),学习目标1、2的教学内容,在课上进行选择性地反馈、交流,再通过自主探究和数字化平台测验诊断,进一步强化学习目标1和2,落实目标3。
教学目标
1.能借助画图、连线等方法对不同的事物进行有序的组合与搭配。
2.通过搭配活动,培养学生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通过自主探究搭配方案的过程,渗透建模思想,体会有序思考的优势,感受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课前学习
1. 观看微课
(1)学习用画图法解决搭配问题。(2)学习用连线法解决搭配问题。
2. 完成学习任务单
选择一瓶饮料搭配一种点心,有多少种搭配方法?
请试用画图法解决该问题,用连线法解决该问题,再找一找生活中的搭配问题。
课中学习
1. 反馈课前学习任务
学生讲述计算搭配方法的常用方法(画图法和连线法)。
师生共同交流“学习单”上的练习。
一起探讨:搭配时,如何做到不遗漏、不重复?
小结:我们可以先固定饮料,分别来搭配两种点心,也可以先固定点心分别去搭配三种饮料。只要有次序地搭配,就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设计说明:通过生生、师生互动,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比较、归纳、总结出有序搭配的两种方法。让学生经历一个知识的整理、归纳和总结的过程。从而深刻体会有序搭配的内涵。
2. 探究新知
学生交流用计算的方法计算搭配情况。师生共同归纳、小结计算方法。
师(追问):(1)如果我增加一种饮料王老吉,会增加多少种搭配方法?(2)如果我增加一种点心薯片,又会增加多少种搭配方法?(3)为什么两次都是增加一种食品,为什么前者增加2种搭配方法,后者增加4种搭配方法?
3. 网络测试
设计说明:通过提问环节,除了能够让学生归纳出计算的方法之外,还能让学生经历一个从具体图形到抽象理解的过程,进一步理解算式的含义。在这个练习环节中,着重对搭配方法的进一步感悟和理解。
拓展练习
如果从三件上衣、两件短裤、两双鞋子中,选择一件上衣、一件短裤和一件鞋子搭配,共有多少种搭配方法?( 小组活动,并记录下活动的结果。)
设计说明:这道练习题在学生掌握前有知识的基础上,难度有所提高。开阔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进一步掌握有序搭配的诀窍。采取小组活动的形式,可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均能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我的思考
在三年级第一学期教学《千米》一课中,通过“从少年宫到图书馆有多少种不同的走法”,已经初步渗透了使用画图法找出简单事物的可能情况个数的知识。本节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系统地学习有序搭配的方法,培养学生有序思考的能力。为了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的效果,我做了如下思考。
1. 课前学习的优势突出,不断深化课堂学习
学生课前通过微课学习搭配的两种方法,并通过一定的练习内化知识;课堂上,通过交流反馈,发现其他小朋友在做法中的不足,不断抽象出有序搭配的内涵,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体现了“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教学原则,着眼于学生能力培养,同时也大大提高了课堂时效。
2. 侧重搭配过程的掌握,培养有序思维能力
学生在学习时,较多的是对解题规律的简单记忆。所以本节课在课前,让学生充分体验有序搭配的好处,并在课堂上向同学讲述自己搭配的方法。课堂中,教师组织学生小组合作、设疑解答,直观感受有序搭配的过程,并在交流、比较的基础上深刻理解有序搭配的两种方法,自然而然地总结出计算的方法,使学生的理解更饱满。
3. 适时渗透符号化思想,感受数学的简洁美
学会用符号表达思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抽象能力,对于学生今后解决复杂问题有着重要的意义。在课前作业的反馈中,教师巧妙地展示出学生用数字、字母等来表示物体的不同方法,可以使表达更简洁、更方便。让学生感悟到借助数学符号可以清晰表达自己的观点,进一步感受数学的简洁美。
4. 结合生活情景,体验数学学习的现实意义
同学们说,看到“搭配”这个词,马上就会想到衣服搭配、荤素搭配、营养搭配等。其实,我们每天都会遇到搭配问题。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创设了许多生活中的场景,让学生感觉到人类的衣食住行和搭配问题密切相关,感受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和现实意义,减少学生和知识之间的距离感和陌生感。
(作者单位:上海市嘉定区实验小学)
教学目标
1.能借助画图、连线等方法对不同的事物进行有序的组合与搭配。
2.通过搭配活动,培养学生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通过自主探究搭配方案的过程,渗透建模思想,体会有序思考的优势,感受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课前学习
1. 观看微课
(1)学习用画图法解决搭配问题。(2)学习用连线法解决搭配问题。
2. 完成学习任务单
选择一瓶饮料搭配一种点心,有多少种搭配方法?
请试用画图法解决该问题,用连线法解决该问题,再找一找生活中的搭配问题。
课中学习
1. 反馈课前学习任务
学生讲述计算搭配方法的常用方法(画图法和连线法)。
师生共同交流“学习单”上的练习。
一起探讨:搭配时,如何做到不遗漏、不重复?
小结:我们可以先固定饮料,分别来搭配两种点心,也可以先固定点心分别去搭配三种饮料。只要有次序地搭配,就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设计说明:通过生生、师生互动,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比较、归纳、总结出有序搭配的两种方法。让学生经历一个知识的整理、归纳和总结的过程。从而深刻体会有序搭配的内涵。
2. 探究新知
学生交流用计算的方法计算搭配情况。师生共同归纳、小结计算方法。
师(追问):(1)如果我增加一种饮料王老吉,会增加多少种搭配方法?(2)如果我增加一种点心薯片,又会增加多少种搭配方法?(3)为什么两次都是增加一种食品,为什么前者增加2种搭配方法,后者增加4种搭配方法?
3. 网络测试
设计说明:通过提问环节,除了能够让学生归纳出计算的方法之外,还能让学生经历一个从具体图形到抽象理解的过程,进一步理解算式的含义。在这个练习环节中,着重对搭配方法的进一步感悟和理解。
拓展练习
如果从三件上衣、两件短裤、两双鞋子中,选择一件上衣、一件短裤和一件鞋子搭配,共有多少种搭配方法?( 小组活动,并记录下活动的结果。)
设计说明:这道练习题在学生掌握前有知识的基础上,难度有所提高。开阔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进一步掌握有序搭配的诀窍。采取小组活动的形式,可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均能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我的思考
在三年级第一学期教学《千米》一课中,通过“从少年宫到图书馆有多少种不同的走法”,已经初步渗透了使用画图法找出简单事物的可能情况个数的知识。本节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系统地学习有序搭配的方法,培养学生有序思考的能力。为了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的效果,我做了如下思考。
1. 课前学习的优势突出,不断深化课堂学习
学生课前通过微课学习搭配的两种方法,并通过一定的练习内化知识;课堂上,通过交流反馈,发现其他小朋友在做法中的不足,不断抽象出有序搭配的内涵,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体现了“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教学原则,着眼于学生能力培养,同时也大大提高了课堂时效。
2. 侧重搭配过程的掌握,培养有序思维能力
学生在学习时,较多的是对解题规律的简单记忆。所以本节课在课前,让学生充分体验有序搭配的好处,并在课堂上向同学讲述自己搭配的方法。课堂中,教师组织学生小组合作、设疑解答,直观感受有序搭配的过程,并在交流、比较的基础上深刻理解有序搭配的两种方法,自然而然地总结出计算的方法,使学生的理解更饱满。
3. 适时渗透符号化思想,感受数学的简洁美
学会用符号表达思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抽象能力,对于学生今后解决复杂问题有着重要的意义。在课前作业的反馈中,教师巧妙地展示出学生用数字、字母等来表示物体的不同方法,可以使表达更简洁、更方便。让学生感悟到借助数学符号可以清晰表达自己的观点,进一步感受数学的简洁美。
4. 结合生活情景,体验数学学习的现实意义
同学们说,看到“搭配”这个词,马上就会想到衣服搭配、荤素搭配、营养搭配等。其实,我们每天都会遇到搭配问题。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创设了许多生活中的场景,让学生感觉到人类的衣食住行和搭配问题密切相关,感受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和现实意义,减少学生和知识之间的距离感和陌生感。
(作者单位:上海市嘉定区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