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的自我剖析,才能让你在情感上获得幸福

来源 :家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tt322134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好友王丽失恋了,抱着“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的信念,买了十多本讲解恋爱技巧、男女心理的书籍,还加了几个微信群,每天钻研讨论。
  聊起“如何识别靠谱的男人”“如何确保男人不出轨”“如何保持新鲜感”这类话题,她说得头头是道,仿佛分分钟就能捕获一个好男人,从此过上幸福的生活。可是没过多久,她又开始愁眉苦脸。
  原来,按照新学到的技巧,她成功在某个高端的社交活动中认识了一位优质海归男,相谈甚欢,对方也有意继续发展。但这场完美邂逅带来的烦恼却远远多于享受。


  对方不主动约她,她觉得不被重视,进而怀疑他可能只想跟她玩玩;对方晚回信息,她立马脑补出他和别人约会的场景。她条件反射地分析对方的每个小细节,但至今也没有确定他对自己是所谓的“长择”还是“短择”。
  她很是哀怨:“要是我什么都不懂,是不是就不会这么纠结了?”
  很多人都疑惑:学了那么多恋爱技巧,为何却还是谈不好一场恋爱?
  你准备好进入亲密关系了吗
  首先,你得问自己一个问题:你准备好进入亲密关系了吗?
  大多数“单身汪”被问到这个问题时,都会斩钉截铁地回答:“当然准备好了。”然而,他们会悲情地历数单身的压力:父母亲友的催婚、企业对于大龄单身者(尤其是女性)的歧视、如影随形的孤独感……而一份足够“好”的爱情,就是救苦救难的良药。
  越是渴求,越是求而不得。因为在积极做着各类“脱单”功课的同时,内心的冲突却不曾化解,以至于南辕北辙。冲突的最重要来源是原生家庭,当你与原生家庭之间缺乏边界,真正的亲密关系就很难建立。
  在电影《灰色花园》中,母女二人住在年久失修的旧宅里相依为命,过着与世隔绝的日子。她们的情感世界完全是自给自足型的,两人共生依存,没有个人边界、没有隐私,保持着母婴世界的静止状态。原本明艳动人的女儿在遭遇失恋的打击之后,就躲回了这个子宫一般的温室中,再也无法走出家门以成年人的姿态重新开始一段感情。
  与父母的关系太“好”,会让已成年的孩子在潜意识中拒绝亲密关系。因为任何外在因素的进入,都会打破母婴世界的平衡。
  时下经常被讨论的“妈宝男”正是如此。对母亲言听计从,看似孝顺,实则缺乏自我。让母亲参与他整个婚恋过程,用母亲的视角来看待和处理本该自己去亲身体验的关系。他们恋爱结婚的动机是“我妈妈急着抱孙子”,而不是已经做好准备,去迎接人生的新阶段。
  而那些在原生家庭中深受伤害的孩子,比如目睹了父母离异、争吵、外遇、家庭暴力等,长大后也常常因为无法释怀而“走不出去”。一方面是担忧重蹈父母的覆辙,另一方面则是恐惧下一代重复自己的“宿命”。
  电影《茉莉花开》中的故事,就体现了这样的焦虑感。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性格差异多大,对家庭的叛逆感多强,一家三代女人的命运却惊人一致:情感之路总要经历种种不堪,欺骗、抛弃、背叛,不能如自己所愿。
  其实,这并不是“宿命”或“轮回”作祟。当你心怀恐惧地处理一段关系,斩钉截铁地拒绝也好,如履薄冰地接纳也好,都很容易犯下同一个错误——远离自己的真实感受,一味地焦虑和怀疑,成为“爱无能”。
  只有耐心化解掉原生家庭留下的旧伤和“未完成情结”,才可能建立起愉快健康的亲密关系。
  技巧已经“精进”,感觉却停留在原地
  好友王丽的纠结,并非源于当下这段感情或是那个总让她猜不透的暧昧对象。她很快就发现,这种被“未知”所折磨的感觉很熟悉。
  在她小的时候,每次父母吵架,总有一方会赌气摔门而出。她惴惴不安地从天亮等到天黑,一直等到家门锁孔里传来钥匙开门的声音,才放心睡去。而在她之前的几场恋爱中,相似的戏码不断上演,男友处理冲突的方式就是消失、出走、冷战、失联。她最怕无止境的未知和等待,却一次又一次爱上会给她带来这种体验的人。
  这次,虽然已经用技巧武装了头脑,但她并没有脱离之前的套路,还在继续玩着移情和投射的游戏,执着地将自己对父母和前任的感情投射到他的身上。比起鼓足勇气放下过去,开启不同的情感生活模式,这样未必会更舒适,但无疑更会让她感到熟悉和安全。
  与此同时,她在分析研究现在这位暧昧对象时,也倾向于参照过去:“他的心理怎么和我前任这么像呢?我学了这么多技巧,难道还要栽在这种人身上?”
  她真正缺乏的不是技巧,而在于不愿真正地体验当下。对父母和前任的负面情绪尚未理清,失恋后也没有给自己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反思疗伤,却急着“升级换代”,卷土重来。
  再高超的恋爱技巧,也必须建立在一个最朴实无华的前提上——真的懂得自己想要什么样的亲密关系。不是矫枉过正的反弹,也不是破罐子破摔的凑合,而是在对过去释怀之后,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来进行选择和创造。
  在电影《布鲁克林》中,从爱尔兰小镇远渡美国开启新生活的女主,面临了两难之境:是和同在美国的新婚丈夫继续生活,从此远离故乡,过充满未知的生活;还是回到家乡嫁给高富帅,过殷实稳定的生活,照顾独居的寡母?最终,女主理清了自己最真切的渴望,没有因为要尽孝道或害怕不确定性而留在家乡,而是再次来到重洋之外的异国。
  对每个人而言,“过去”的惯性力量都是强大的,我们很容易停留于过去,以惯有的方式来应对当下,而忘记体验和观察当下的感受。在这样的状况下,任何技巧的加入都无法改变惯性,扭转“败局”。而当真实的感受得到了尊重,亲密关系乃至于整个生活的困局,才将自然而然地被解开。
  情感精妙流动,但并不黑白分明
  恋爱技巧常常以金规铁律的形式出现:确定无疑、非黑即白。它们会把男人和女人各自分为几个类型和等级,然后旗帜鲜明地针对你和对方的每个行为进行评判和打分。
  比如:
  女人的哪些做法会减分;
  男人变心的5个征兆;
  要有自己的空间,才能保持神秘感,引起他的兴趣;
  想知道他爱不爱你,就看他愿不愿意为你花钱;
  真爱你的人,舍不得和你玩暧昧。
  一條一条认真比对和反思后,你很可能发现自己在感情中不仅永远是低情商,还很可能是对方的备胎,关系岌岌可危。
  这类“技巧”带有强烈的防卫性,正好呼应了一种心理预设:我是不被爱的,也无力建立良好的亲密关系。所以,对方那些不符合“规范”的行为,都会被定义为不够爱。
  然而,亲密关系并不是静止的,它会经历不同的阶段,包括朦胧暧昧、激情共存、依恋与独立、平淡共生。
  在第一个阶段里,双方都在初步接触、相互试探中,一切皆有可能;到了激情共存期,在多巴胺的作用下,处于热恋的两人会像连体婴一样形影不离,变着花样地秀恩爱;而激情过后的依恋与独立期,往往会带来真正的考验,在双方的依恋类型有较大差异时,更容易诱发与安全感相关的焦虑和冲突;如果顺利通过考验,接纳了关系中的更多可能性,就会进入更为坚实的平淡共生期。
  王丽说,她期待的亲密关系是“一眼定终身”。换句话说,她的理想是在最初的暧昧朦胧期里,对方就已经有坚定的决心,要和她一生一世。一见钟情确实存在,但事实上,很多人在尚未正式确认关系时都可能会“广撒网”,为自己多保留几个选择。
  这种行为本身并不足以说明他不够认真,可能恰恰相反,正因为亲密关系是一件太过重要的事情,才更需要慎重选择,从一个以上的选项中,确定哪个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那些有了条件之后忽然“变坏”的老实人,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之前没有足够丰富的选项,于是发达之后才花天酒地、挥霍无度。
  与此相似,对方说“忙”,也未必就是不想理你。手机没电、专心开车、看球赛打游戏,甚至双手戴着手套吃小龙虾,这些都有可能是没有秒回信息的原因。
  情感微妙多变,每个人的性格和对待亲密关系的态度也各有不同,这远远不是几本秘籍所能涵盖的。忘掉非黑即白的自我限定,适当允许某些“灰色地带”存在,你会获得更多的选择和可能性。
其他文献
儿童是人生旅途的重要起点,是民族的希望和祖国的未来,科学的开发儿童教育,在孩子大脑发育的关键时刻,顺应孩子的需求,培养其想象力和创造力,促使孩子智力的早期开发是很必要的。好处一:接触传统  国画作为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对国画有一定的了解,不仅可以欣赏优秀的国画作品,还可以了解到我国的历史文化,何乐而不为?在科技那么发达的现代社会,太多的好玩的玩具,还有电脑和手机游戏,让孩子沉迷于
期刊
孩子刚上幼儿园,被打不还手,怎么教育他?  回答人:一小时周老师  孩子受了欺负,家长通常情况下都比较生气,也比较容易受到情绪波动,先看看是否受伤了(外伤或者内伤),孩子的情绪怎么样?状态怎么样呢?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沟通解决问题:  1、先和孩子沟通,问清楚具体的情况,发生冲突的原因?不敢告诉家长的理由?弄清事实真相,然后再和孩子心平气和地聊聊天,看看孩子在这一件事情里面学到了什么?家长合适的时候
期刊
注意力是指人的心理活动指向和集中于某种事物的能力。“注意”,是一个古老而又永恒的话题。俄罗斯教育家乌申斯基曾精辟地指出:“‘注意’是我们心灵的惟一门户,意识中的一切,必然都要经过它才能进来。”注意是指人的心理活动对外界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具有注意的能力称为注意力。  注意力有四种品质,即注意的广度、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分配和注意的转移,这是衡量一个人注意力好坏的标志。  1.注意的稳定性  指一
期刊
采訪前,我以为像曹廷华这样的资深教授,一定对自己孩子要求很高、很严厉,没想到却不是这样——他对儿女相当宽松。这与我们想象的学霸家庭好像很不一样。  曹教授的儿子曹宇说,父亲几乎从来不帮他做选择,大到出国留学、高考填志愿、婚姻大事,小到学什么特长,跟谁玩,玩什么,都是自己做主。父亲从不以“家长”自居,为他做主,给了他充分的尊重、信任和自由。这与我们想象的学霸家庭好像很不一样。  更让人惊讶的是,在“
期刊
在市场的推动下,恋爱技巧越来越高超了,可以从星座、年龄、长相等各种角度分析男人女人,从而去收服和驯化对方。但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发现,恋爱似乎因此变成了一场博弈,每个人都站在自己的立场企图控制局面,可往往到最后却是两败俱伤。  恋爱是否该抛弃技巧,还原本真,跟着感觉走呢?  有沒有技巧不是最重要的,有智商、有常识就可以了。  比如说,其实自己最适合的是另一个性别的自己,价值观差别太大的异性就不要挑战了
期刊
曾在某医院急诊科工作了10年,后又辞职开诊所,于莺每天都在和生死打交道。曾经,她觉得生老病死再正常不过。然而,活到40多岁后,她发现自己不再是那个什么都不怕的“急诊科女超人”了。身边一些同学、同事的去世,令她对生老病死变得敬畏起来。  “人的生命从诞生到鼎盛,到衰落,到死亡,就像自然界一样,也有四季。只不过,生命的四季不能轮回。每个人都逃不掉死,所以才要好好地活。”  把选择都交给病人  生命的诞
期刊
话音刚落,余林原情不自禁又牵起闺蜜的手,孩子气地在空中荡悠几下,相视一笑。  这对携手走过23年人生路的好姐妹,自傲的并非亲手创下的事业和各自拥有的幸福家庭—唯一能让她们在镜头前动容的永远只有“友情”二字。无论是直来直往的余林原还是性格更沉稳的赖馨,把深藏在心里的话倾吐而出时都忍不住仰头,试图阻止眼泪的溢出。  闺蜜到底是种什么样的情谊?她们赠予彼此的礼物,也许就是最美的解释。  “霸道总裁”的礼
期刊
以前,我在某个论坛上,写过很多如何与女孩相处的文章。大家看过之后,都觉得是很好的技巧。后来,为了营销,我也编过很多所谓的技巧——一点没骗人,那些其实不是什么技巧,都是我编的。  但为什么很多人会需要技巧呢?有两个原因。  一是,很多需要技巧的人,其实是不会聊天,特别是在微信上,不知道該如何聊。  我常说,微信害了一代人。有了微信,我们不用外出,就能在家与很多人交流。这使得很多人慢慢地失去了两种能力
期刊
在90多岁高龄的时候,徐中玉还伏案主编刊物和教材,写论文。2014年12月,徐中玉获“上海文学艺术奖”终身成就奖。他说:“我很高兴,我做得不够好,还要努力。”徐中玉长期寓居在华东师大于上世纪50年代所建的老校舍里。他与钱谷融先生在华东师大中文系,培养了一个“作家群”。钱谷融于2017年去世,如今,徐先生也走了。他的学生们纷纷悼念这位给予他们帮助的老师。  在女儿徐平看来,父亲一生都很淡泊,一辈子就
期刊
不知从哪个时间节点开始,恋爱技巧开始被质疑。  那些研读了众多情感书籍的人,发现自己还是谈不好一场恋爱。  一百个情感专家,有一百套恋爱技巧。  说到底,所谓的技巧,都是个人的经验之谈。恋爱没有金规铁律,个体有个体的差异,恋爱技巧只能拿来参考,却不能拿它当独门秘籍。在情感关系中拿来处处对号入座,会发现对方的表现处处都是错。  怎样才能谈好一场恋爱?  别把技巧当捷径,也别把技巧当套路。真心是基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