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2017年在安徽省黄山博村林场枯死的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树体内分离得到一种不常见的线虫.经光学显微镜初步观察,该线虫在枯死松树内种群单一且数量较多.为研究其与松树枯萎的关系,从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特征对该线虫进行系统描述,确定该线虫的种属并对线虫数据库进行补充,以便于更好进行线虫的鉴定与分类,为松枯萎病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方法]将采集到的马尾松枯死木样品劈成长、宽均为1 cm的薄片,采用贝尔曼漏斗法在室温条件下分离8~12 h后收集线虫液,于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将一定数量的线虫用无菌水漂洗后移入长满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的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中,置于培养箱25℃暗培养7 d后得到大量线虫.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拍摄雌成虫和雄成虫的形态特征并进行形态测计.提取线虫DNA并分别对其ITS、18S和28S D2?D3区进行片段扩增、克隆和测序,构建进化树进行分子系统发育分析.综合系统形态学观察、测计及分子生物学系统发育分析对该线虫进行了种类鉴定.[结果]该线虫种群主要形态特征为:雌虫体长约642.0μm,角质层有微弱环纹;唇区圆形,缢缩明显,口针长约10.7μm,具有明显的小基部球;排泄孔通常位于中食道球前部,距体前端32.9μm;中食道球近卵圆形,瓣膜清晰,位于中心处;食道腺长叶状,从背面覆盖肠;侧线数量4条,生殖系统发达,卵巢前伸,卵母细胞呈单行排列,后阴子宫囊发育良好,一般长80.9μm,阴门横裂,无阴门盖;尾圆锥形,稍向腹面弯曲,末端钝圆,带有小的栓状突起.雄虫体长稍短,约为590.0μm,体前部与雌虫相似,单精巢前伸,通常延伸至食道腺末端附近;尾圆锥形,明显向腹面弯曲,尾长约为泄殖腔直径的3.0倍,带有1个小的栓状凸起;尾部具3对尾乳突,交合刺成对,呈玫瑰刺状,基顶和喙突明显;无交合伞和引带.基于ITS、18S和28S D2–D3区基因DNA序列分别构建的NJ系统进化树均表明该线虫与圆尾滑刃线虫(Aphelenchoides ro?tundicaudatus)以100%的置信度聚在同一进化分支.[结论]结合形态学与分子生物学特征,该线虫鉴定为圆尾滑刃线虫(A.rotundicaudatus),是自原始文献之后在中国的实树寄生首次发现,为新记录种.原始文献中的韩国种群无法在灰葡萄孢上繁殖,且仅有46.0%的雄成虫和97.0%的雌成虫尾部具有短的栓状凸起;此次中国种群线虫在灰葡萄孢上发育完好,几乎所有成虫均具有栓状凸起的尾部特征.形态学测计中,中国种群的数值略大于原始文献中韩国种群的,但形态特征基本一致,这可能是不同地理种群间的差异或种内变异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