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茶文化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与茶文化推广

来源 :广西教育·C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baitu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阐述中华茶文化教学资源库的定位及作用,从构建“五库、一馆、二中心”的总体框架、根据沿茶产业链技术技艺传承要求建设结构化课程、基于各类使用者差异化要求开发“适、实、微”学习资源等方面论述中华茶文化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从推进茶文化进校园进专业进课程、依托茶文化研究平台助推广西茶业文化品牌建设、依托职教联盟向东盟国家推广茶文化等方面论述依托中华茶文化教学资源库的茶文化推广。
  【关键词】中华茶文化教学资源库 茶文化 建设 推广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35-0044-02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高校教育,推进文化传承与创新,广西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学院)通过组建一支“大师领衔、名师导教、专兼结合”的团队,牵头建设中华茶文化资源库,并依托资源库传承茶文化、传播茶文化。这对增强民族文化自觉、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在推动民族文化进校园、进社区、进企业和促进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一、中华茶文化教学资源库的定位及作用
  中华茶文化教学资源库建设响应国家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建设要求,定位于“能学、辅教+文化传承”,致力于通过“茶文化+非遗文化”等优质教学资源共建共享,带动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变革,服务于职业院校学生、教师和茶文化爱好者,为学习者提供系统化、个性化的茶文化学习资源。
  中华茶文化教学资源库是为茶文化学习和教学而设计的结构化资源库,其具有两方面作用:一方面,为茶文化爱好者提供自主学习服务,为学习者提供基于资源的学习环境,使学习者可以方便地通过资源库学习各类茶文化知识,熟悉茶文化相关的背景资料和补充材料,借助资源库丰富的资源实现综合素质的提升。另一方面,为教师创造良好的教学和分享环境。借助中华茶文化教学资源库,不同地区的教师或茶业类专家、非遗传承人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提供相关知识的素材和指导,共享教学资源。
  二、中华茶文化教学资源库的建设
  (一)构建“五库、一馆、二中心”的总体框架
  1.五库。一是紧贴茶产业发展需求,按照专业与产业、企业、岗位对接,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的原则,以“茶叶+”理念,研究并重构涉茶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建立由专业标准、课程标准、教学资源建设标准等组成的专业核心课程资源库;二是以列入国家级非遗名录的茶叶制作技艺为基础的非遗项目化课程资源库;三是列入国家级、省级非遗名录的民俗茶艺课程资源库;四是由茶产业创新创业、“一带一路”茶文化传播、茶马古道、茶船古道等资源汇集而成的创新创业资源库;五是基于立德树人需要,从茶人、茶技、茶事等8个维度挖掘中国茶先进传统文化的育人功能,制定融入茶文化的德育美育素质教育培养标准和培养方案,开发茶文化相关课程思政资源所形成的茶文化课程思政资源库。
  2.一馆。在中国茶叶博物馆的指导下,与学院的线下茶叶博物馆相呼应,以虚拟漫游的方式,以茶文化相关的历史、人物、事件、技艺等颗料化资料为基础,采用虚拟现实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创建网络非遗茶叶博物馆,全方位呈现茶的历史、人物、工具、技艺以及茶船古道、茶马古道、茶俗茶礼等民族文化,以及名品、名企信息等。
  3.二中心。对接“1+X”证书建立茶艺师、评茶员、制茶师等茶业职业技能培训中心和萃取中华茶文化中的精华开发中英以及东盟小语种课程资源中心。
  (二)根据沿茶产业链技术技艺传承要求建设结构化课程
  1.建立中华茶文化非遗项目化课程库。教育部等《关于推进职业院校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指出要推动民间传统手工艺传承模式改革,要将民间传统手工艺父子师徒世代相继、口传身授的传承内容与模式形成系统性课程资源,推动传统手工技艺与现代技艺相结合。为此,学院对接茶产业的融合发展需要,选取沿茶产业链上典型的技艺传承项目,按照沿茶产业链中各行业规范和职业标准,结合沿茶产业链发展的关键技术需求,遵循职业教育教学规律,应用数字媒体技术,将非遗资源转化为数字化、网络化的教育教学资源,汇聚“茶叶种植—加工—展示—包装—商业环境设计”产业链上典型的国家级非遗项目,开发突出茶业产业特色、符合系统规范的标准化课程和个性化课程—— 中华茶文化民族文化特色课程,建立中华茶文化非遗项目化课程库,形成茶文化资源库课程体系。
  2.根据“传承、创新”需要設计实用性非遗项目化课程内容。《意见》中指出要推动民族文化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要推动职业院校将“授业”与“育人”有效结合。中华茶文化非遗项目化课程主要是面向学生、教师、企业员工和社会学习者,应用于全院性公选课、企业及社区培训课、社会学习者自主学习等,通过打造校园茶文化、社区茶文化、企业茶文化促进中华茶文化在校园、企业、社会的传播,培育对中华茶文化认知、认同的人群,从而实现茶文化的传承创新发展。基于传承与创新的需要,按照边建边用、以用促建的原则,选择茶产业链相关的国家级、省级非遗项目开发非遗项目化课程,其内容包括茶人、茶史、茶事、茶语、茶技、茶艺、茶品、茶语等8个子项目,至少包含历史、传承人物、名人轶事、诗词歌赋等文化层面,制作技术、展示艺术等技艺技能层面,以及著名企业、营销创业等创业创新层面的资源。
  3.多元参与,把握资源库的先进性与传承性。为把握中华茶文化教学资源库的先进性与传承性,项目组多次听取中国工程院院士、茶叶专家陈宗懋教授的指导,并聘请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农业大学茶学博士点领衔导师刘仲华教授担任首席顾问,聘请中国茶叶博物馆馆长吴晓力高级研究员等活跃在全国著名茶文化企业的专家领衔指导,由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担任项目执行负责人,并聘请列入国家级、省级非遗名录的茶叶加工制作技艺传承人、制茶大师等加入,组成“院士领衔、名师导教、大师领军、专兼结合”的多个协作团队。一是专业核心课程资源建设及推广应用团队,由联建院校茶树栽培与加工、营艺与茶叶营销专业的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以及茶企技师等组成;二是非遗茶制作技艺课程资源开发团队,主要由联建院校制茶骨干教师、课程开发人员联合列入国家级非遗的茶叶制作技艺传承人、制茶大师等组成;三是民俗茶艺课程资源团队,由民间民俗茶艺传承人、课程开发技术人员、联建院校制茶骨干教师及茶艺师等组成;四是创新创业资源开发团队,由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企业大师等共同组成,开发创新创业案例及国际交流课程资源;五是茶文化思政微课程团队,由项目主持人、自治区级首批思政卓越人才李卫东领衔,带领专业带头人及骨干教师共同开发茶文化课程的微课程、微视频等资源。   (三)基于各类使用者差异化要求开发“适、实、微”学习资源
  中华茶文化教学资源库建设,突破常规的茶叶类课程的束缚,以茶文化和技术技艺传承点为建构线索,以各类使用者差异化要求为建设依据,发挥信息技术优势改造传统教学,以视频类、动画类、虚拟仿真类资源为主,在保证科学性和有效性的前提下,建设便于学习者快速获取资源、灵活组建课程的“颗粒化资源”。
  综上所述,中华茶文化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具有两方面的创新与突破:一是沿茶产业链延伸,体现“茶叶种植—加工—展示—包装—商业环境设计”等产业链的完整性、系统性,解决了目前国家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子库存在的单一性、松散性问题,具有创新意义;二是在“颗粒化资源、结构化设计”基础上探索资源的重构形成新的专业性课程资源,使资源库的资源成为“活”的资源,充分体现了为学习者的“学”服务,具有创新意义。
  三、依托中华茶文化教学资源库的茶文化推广
  (一)推进茶文化进校园、进专业、进课程
  学院联合各联建院校推进茶文化进校园活动。其中,学院打造的“思茗”文化品牌成效显著。依托中华茶文化教学资源库建设项目开展的促进中华茶文化进校园的研究取得系列成果,如2017年学院主持的项目“促进民族文化进校园、进专业、进课程的研究与实践”获得自治区教学成果三等奖;2019年学院主持的以“中华茶文化‘思茗’打造学校文化品牌”为主题的项目“民族地区职业院校文化育人的研究与实践”获自治区教学成果特等奖,“以工作室为平台,以项目为载体,培养民族陶艺传承创新人才的研究与实践”获得自治区教学成果奖一等奖。中华茶文化教学资源库服务民族文化进校园、进专业、进课程,有效实现了培养学习者民族文化感情、培育工匠精神的目标。
  (二)依托茶文化研究平台助推广西茶业文化品牌建设
  学院牵头成立广西茶文化研究会,充分发挥研究会的作用,联合茶业行业、企业、学校共同建设中华茶文化教学资源库,并协同开展中华茶文化研究与推广工作,助推广西茶业文化品牌建设。一是组织开展基于中华茶文化教学资源库的茶文化进校园、进社区、进乡村活动,推广全民饮茶、品茶、识茶系列活动,先后组织开展南宁金砖茶斗茶大赛、广西春茶节活动暨全民饮茶日活动、凌云第八届“全民饮茶日”活动、第五届全国饭店职业技能竞赛(广西赛区)茶艺竞赛、“金桥杯广西品牌茶叶产品(绿茶、红茶、黑茶)擂台赛暨金桥茶叶感官审评沙龙”等活动,促进茶文化的推广,营造以茶育人、以茶化民的良好社会氛围。二是组织茶文化体验及培训,依托学院牵头成立的中国(广西)茶业职教集团,集团内学校、企业联合打造茶文化培训平台,为茶业企业员工、社会茶文化爱好者提供茶叶加工、审评、品饮等茶文化培训服务,面向全自治区开展茶文化网络教学。
  (三)依托职教联盟向东盟国家推广茶文化
  学院依托中国—东盟边境职教联盟以及中国—东盟边境职业教育课程共享聯盟等平台,在东盟国家进行茶文化的推广与传播。在已建成的资源中,目前已有7个经典茶文化资源被翻译为中英版本,面向老挝、越南、马来西亚、泰国等东盟国家留学生、交流生、茶叶科技人员、干部等开展茶文化体验和培训活动,先后开展第三十九期国际高级青年干部(老挝)研究班、越南太原技术经济专科学校留学生班、“面向东盟的现代农业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建设发展论坛”东盟国家茶叶科技人员培训班、中国(广西)国际青年交流学院国际青年干部高级研修班等,共计培训700多人次,较好地推动中华茶文化走向东盟国家。
  总之,中华茶文化教学资源库致力于茶文化的传播与呈现,为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子库的建设提供了系统性、专业性、普及性的典范,有利于后续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子库的建设、运用与推广。
  【参考文献】
  [1]夏光祥.民族地区职业教育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理念、机制与路径[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17.
  【基金项目】2017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茶文化+非遗文化’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的研究与实践”(GXGZJG2017A001)
  【作者简介】刘永福,广西职业技术学院艺术传媒与建筑工程学院教授,研究方向:职业教育、艺术设计。
  (责编 苏 洋)
其他文献
截至2016年1月,我省有各类开发区214家。在省政协十一届十六次常委会议上,省政协常委李长春代表民盟辽宁省委提出,在要素成本不断上升、土地资源日趋紧缺、环境保护压力持续加大
报纸
D.H劳伦斯是二十世纪西方现代主义作家的杰出代表,他的短篇小说《木马赢家》就是一篇在艺术上足以代表他风格技巧特色的珍品。该文从结构、语言、人物刻画、浪漫主义手法四个
北京市1959年至2006年期间发生的放射事故,存在管理不善、违反规定或操作规程、缺少有关知识、操作失误、领导失职等直接原因。为吸取经验教训,减少和杜绝放射事故的发生,必
本文研究旨在分析目前正当防卫制度在我国司法实务中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并根据前人理论与域外经验,提出相应的对策研究。本文用抽样调查法,以2014-2016年广州刑
利用ANSYS和FLUENT软件对密封腔体、转轴、密封组件以及封油的温度场进行了计算。计算过程中考虑了对流传热、热传导、端面摩擦热和介质粘性剪切热的影响。通过计算得到了一
采用变分同化技术修正伶仃洋二维潮流场的外海水位边界条件。由于计算分辨率较高,使计算量大而无法储存所有时刻、所有空间的物理量,以至通常的变得同化技术变得不可行。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