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工商银行湖南邵阳县支行的对公存款工作一直开展得有声有色,一直在每年增存1亿元的持续高位上运行,也一直成为该行工作中的最大亮点。2012年一月份,该行对公存款新增了1.64亿元,无论同业还是系统内均一马当先,独占鳌头。这一佳绩的取得,得益于该行长期以来坚定不移地实施“抓准、抓住、抓牢系统大户”的战略决策,该行通过纲举目张,舞活了公存龙头,开创出了一片广阔的公存新天地,小行处作出了大文章。他们的主要经验是:
一、找准切入点。瞄准系统大户。
抓公存工作必须要立足当地,找准营销目标和工作切入点,只有这样,才能有的放矢,明确主攻阵地。为此该行深入调查研究,全面准确把握县情。该行所处的邵阳县位于湘中腹地,当地既是一个拥有100万人口的农业大县,但更是一个属于革命老区和国家级贫困县,新兴产业和核心企业及投资较少,与相邻的隆回、新邵相比,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经济总量相对偏小,与毗邻的邵东更不可同日而语。2011年,邵阳县的GDP总量仅为79亿元,财政收入只有4.48亿元,且第三产业占比较低。虽然该行所处当地的经济环境对抓好公存工作极为不利,但支行班子通过认真客观地分析后,上下形成了这样一个共识:作为一个贫困县,当地财力虽然有限,资金流匮乏,但是,由于国家扶贫力度的加大,中央的转移支付和扶贫开发等专项基金将会源源不断大量地注入。从2009年到2011年当地财政收入分别为2.6亿、3.4亿、4.48亿,但财政支出却达14亿、17.5亿、20亿,80%以上的资金来源于中央的转移支付。因此,“贫困县”这一劣势在该行看来反而变成了抓好公存业务的优势和机遇。通过点石成金,拓展抓存空间,该行将国库预算、社保、医保等确定为重点部门,作为系统大户不遗余力地争抢到手。为了将这些系统大户及资金争抢到手,该行加大公关力度,争取多方支持,真正做到了“只要有百分之一的希望就要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如在几年前争取会计核算局的开户过程中,该行在获知县委常委己研究确定放在县农行后,硬是从市里找到了原市委刘副书记,通过其对县委常委打招呼,最终反败为胜,将户头开立在了工行。正是因为当初通过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将后来的财政社保股、机关社保站、劳动局医保站等陆续落户该行,才奠定了今天这样良好的发展基础。
二、把握源头灵活调度。抓住系统大户。
一是借助经营国库的便利优势,从源头上掌控好资金的拨付和划转。由于邵阳县未设立人民银行,因而长期以来,工行一直代理人行职能经营当地国库。随着财政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预算工作的强化,特别是2010年开始实行的省管县的财政直拨体制来,中央和省级的资金拨付直接通过国库渠道,因而,国库也变成了一个巨大的资金贮水池。因此无论是办理国库出库而是单位返库,该行始终坚持国库主任签字才能办理,从而使每笔资金的去向、用途做到心中有数。二是灵活调度,加强对大额资金的跟踪和监控。在日常工作中,根据专项资金使用的时效性,及时与划入单位进行沟通,对于外划他行资金根据“可划可不划的坚决不划,可急可缓的坚决缓划”的原则,尽量延长资金在本行的沉淀时间;对于国库的预拨资金,则坚持“有资金就摆,无资金就调”的原则,尽最大限度地将财政性存款转化为对公存款,增加日平余额。为此,该行曾创造过将国库资金划转得仅存2000元的历史记录。三是积极衔接好国库与会计核算局、社保站、机关社保等部门的关系,严防脱节。每次无论是出库还是返库,该行都派主管行长上门积极协调三者之间的关系,做到相互配合,不出纰漏,以免造成核算混乱,确保财政资金安全。
三、加强日常维护,抓牢系统大户。
为了提升系统大户的忠诚度,抓牢对公客户,不断巩固和深化彼此之间的合作,建立起彼此互信互惠共利的战略伙伴关系,该行付出了努力:一是积极向县委政府反映汇报,争取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随着同业对系统大户白热化的竞争,一些金融机构曾多次要求县里对财政资金进行重新洗牌和摆布,矛头直指该行。为此,该行充分利用每年的“两会”、县委经济工作会议以及党政联席会议等有利时机,有理有节地阐述该行“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都为当地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牺牲和贡献”这一观点。该行的汇报得到了县委县政府的充分认同,并表示:单位开户是银行与单位之间的双向选择,政府不便干预,这就从根本上保证了该行系统大户的稳定性。二是加强日常感情联络,积极融入当地的“人际圈”。学会交朋友,学会沟通。三是组织系统大户经常性地开展相关活动。如,为配合日常性的走访,该行定期不定期地根据需要和对方意愿开展一些文体联谊活动,进行赛球、赛棋、赛歌等一些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为了开阔眼界,学习外地的先进管理经验,每年组织系统大户1-2次外出参观学习,让对方感知了他们的真诚和关心,更加深了对方的感情,提高了客户的忠诚度。
一、找准切入点。瞄准系统大户。
抓公存工作必须要立足当地,找准营销目标和工作切入点,只有这样,才能有的放矢,明确主攻阵地。为此该行深入调查研究,全面准确把握县情。该行所处的邵阳县位于湘中腹地,当地既是一个拥有100万人口的农业大县,但更是一个属于革命老区和国家级贫困县,新兴产业和核心企业及投资较少,与相邻的隆回、新邵相比,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经济总量相对偏小,与毗邻的邵东更不可同日而语。2011年,邵阳县的GDP总量仅为79亿元,财政收入只有4.48亿元,且第三产业占比较低。虽然该行所处当地的经济环境对抓好公存工作极为不利,但支行班子通过认真客观地分析后,上下形成了这样一个共识:作为一个贫困县,当地财力虽然有限,资金流匮乏,但是,由于国家扶贫力度的加大,中央的转移支付和扶贫开发等专项基金将会源源不断大量地注入。从2009年到2011年当地财政收入分别为2.6亿、3.4亿、4.48亿,但财政支出却达14亿、17.5亿、20亿,80%以上的资金来源于中央的转移支付。因此,“贫困县”这一劣势在该行看来反而变成了抓好公存业务的优势和机遇。通过点石成金,拓展抓存空间,该行将国库预算、社保、医保等确定为重点部门,作为系统大户不遗余力地争抢到手。为了将这些系统大户及资金争抢到手,该行加大公关力度,争取多方支持,真正做到了“只要有百分之一的希望就要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如在几年前争取会计核算局的开户过程中,该行在获知县委常委己研究确定放在县农行后,硬是从市里找到了原市委刘副书记,通过其对县委常委打招呼,最终反败为胜,将户头开立在了工行。正是因为当初通过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将后来的财政社保股、机关社保站、劳动局医保站等陆续落户该行,才奠定了今天这样良好的发展基础。
二、把握源头灵活调度。抓住系统大户。
一是借助经营国库的便利优势,从源头上掌控好资金的拨付和划转。由于邵阳县未设立人民银行,因而长期以来,工行一直代理人行职能经营当地国库。随着财政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预算工作的强化,特别是2010年开始实行的省管县的财政直拨体制来,中央和省级的资金拨付直接通过国库渠道,因而,国库也变成了一个巨大的资金贮水池。因此无论是办理国库出库而是单位返库,该行始终坚持国库主任签字才能办理,从而使每笔资金的去向、用途做到心中有数。二是灵活调度,加强对大额资金的跟踪和监控。在日常工作中,根据专项资金使用的时效性,及时与划入单位进行沟通,对于外划他行资金根据“可划可不划的坚决不划,可急可缓的坚决缓划”的原则,尽量延长资金在本行的沉淀时间;对于国库的预拨资金,则坚持“有资金就摆,无资金就调”的原则,尽最大限度地将财政性存款转化为对公存款,增加日平余额。为此,该行曾创造过将国库资金划转得仅存2000元的历史记录。三是积极衔接好国库与会计核算局、社保站、机关社保等部门的关系,严防脱节。每次无论是出库还是返库,该行都派主管行长上门积极协调三者之间的关系,做到相互配合,不出纰漏,以免造成核算混乱,确保财政资金安全。
三、加强日常维护,抓牢系统大户。
为了提升系统大户的忠诚度,抓牢对公客户,不断巩固和深化彼此之间的合作,建立起彼此互信互惠共利的战略伙伴关系,该行付出了努力:一是积极向县委政府反映汇报,争取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随着同业对系统大户白热化的竞争,一些金融机构曾多次要求县里对财政资金进行重新洗牌和摆布,矛头直指该行。为此,该行充分利用每年的“两会”、县委经济工作会议以及党政联席会议等有利时机,有理有节地阐述该行“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都为当地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牺牲和贡献”这一观点。该行的汇报得到了县委县政府的充分认同,并表示:单位开户是银行与单位之间的双向选择,政府不便干预,这就从根本上保证了该行系统大户的稳定性。二是加强日常感情联络,积极融入当地的“人际圈”。学会交朋友,学会沟通。三是组织系统大户经常性地开展相关活动。如,为配合日常性的走访,该行定期不定期地根据需要和对方意愿开展一些文体联谊活动,进行赛球、赛棋、赛歌等一些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为了开阔眼界,学习外地的先进管理经验,每年组织系统大户1-2次外出参观学习,让对方感知了他们的真诚和关心,更加深了对方的感情,提高了客户的忠诚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