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形势与政策课;短板;路径
一、形势与政策课程开设中存在的短板
(一)课程重视程度欠缺
首先,学校对课程的设置和管理存在不到位现象,包括教学监管、教师队伍建设、学生考核等方面,都不同程度存在不重视和管理不到位的情况。其次,部分教师认为该课程涉及国家大政方针政策且政治性强,只能照本宣科且循规蹈矩地按照已有的课件进行讲授,这就造成部分任课教师认为形势与政策课程授课极为容易,自然也就不那么重视。最后,对于非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学生而言,由于其对思政课程的性质了解较少,自然在思想上也就不太重视。
(二)课程管理欠规范
课程管理,简单地讲就是对课程的管理,是在课程计划、实施和评价等环节中采取措施并达到理想目标的过程。由于应用型本科院校对形势与政策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太高,在课程管理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首先,课程归位较为模糊,有的由思政部负责,有的由宣传部负责,有的多个部门同时负责,这样容易造成课程管理不到位、工作互相推诿以及工作无法有效落实的情况。其次,在课程考核评价方面,形势与政策课缺乏相应的行之有效的任课教师考核评价机制,这就使得教师对这门课的重视程度欠缺,很容易造成工作积极性不高和态度不端正的问题。最后,在学生成绩考核方面,成绩评定流于形式,未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学习效果纳入考核评定中,这样导致学生成绩评定不科学,同时教学效果也不能很好地体现出来。
(三)教学方法较单一,缺乏灵活性
由于形势与政策课采取大班教学,学生一般在100人到200人,甚至有的达到200人以上,这样庞大的班级规模很容易造成师生之间距离拉大、互动减少、亲切感减弱,以及教师对整个课堂的监管力度减弱、掌控难度增加。为了维持教学秩序,任课教师一般只能采取单一的教学方法,那么取得的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同时,形势与政策課程是一门极具政治性和理论性的课程,教师为了避免出现问题,一般只能采用一种模式去教学,自由发挥的余地很少。
(四)师资力量较为薄弱
目前,担任应用型本科院校形势与政策课程的专职教师较少,师资力量较为薄弱。一方面,担任该课程的兼职教师较多,专职教师较少。在兼职教师中,既有学校领导,也有辅导员,还有一些在行政部门兼职的思政教师,他们既担任行政部门职务同时还承担教学任务,这样在教学上投入的时间和精力就会大大减少,势必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教学效果。而且,大部分辅导员没有专业知识背景,在专业知识和理论方面有所欠缺,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教学效果。另一方面,在教师结构方面,青年教师比例较大,其教学经验和理论水平有所欠缺。
(五)理论与实践存在脱节现象
由于形势与政策课程以教师讲授为主,师生之间互动交流较少,再加上缺乏相对应的实践环节,出现理论与实践脱节和不统一的现象。学生一般只是单纯地从课堂中汲取知识,并不能亲身参与实践,情感上缺乏共鸣,对所学知识也缺乏很好的理解,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效果。
二、形势与政策课程优化路径
(一)在思想重视程度上下功夫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只有思想上有所转化,才能更好地实践。因此,从学校到教师再到学生都要高度重视形势与政策课程,学校要加强顶层设计和制度管理,切实做好这门课程的领导工作;任课教师要有很强的责任感,认真上好每一节课,监督管理好学生,做好学生的引路人;每一位学生要自觉提高自身素质,充分认识到学好这门课的重要性。
(二)在课程管理规范上下功夫
理论要付诸于实践,才能充分显示出理论的魅力,除了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形势与政策课程之外,还要切实加强课程管理,只有课程管理规范,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首先,学校党委要坚持把从严管理和科学治理结合起来。学校党委书记、校长要带头走进课堂,带头推动思政课建设,带头联系思政课教师。其次,明确课程归位,权责明确清晰,统一将形势与政策课归于思政部管理。最后,学校也要在建立教材体系上下功夫,建立一套完整规范的教材体系。
(三)在改进教学方法上下功夫
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因此,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教学也应当得法。当代大学生在新兴互联网技术的推动下广泛接触新鲜事物,他们思维活跃,眼界开阔。因此,任课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灵活加入最新的时政热点新闻以适应大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认知水平。同时,在教学过程中,任课教师可以在运用多媒体的基础上,更多地尝试与学生交流互动,设置一些富有趣味性的环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其兴趣爱好,以增强教学效果。
(四)在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上下功夫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育水平的高低从根本上取决于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首先,配齐思政课教师,建强思政课专职教师队伍,建设一支专职为主、专兼结合、数量充足的思政课教师队伍。其次,学校要加强任课教师的培训学习,创造条件安排形势与政策课教师定期参加培训和外出学习参观。最后,教师要自觉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正确引导学生朝着真善美的方向发展。
(五)在加强理论与实践统一上下功夫
早在明朝时期,著名的思想家王守仁就提出“知行合一”。单纯的课堂教学在一定程度上确实能够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和认知水平,但是很难达到情感上相通共鸣。为了更好地提升教学效果,必须加强理论与实践相统一。首先,学校应建立固定的教学实践基地,充分利用社会、企业、社区的有效资源,为学生提供一个相对稳定而长效的实践平台。其次,实践应具有针对性。针对形势与政策课的性质和教学内容,以及针对不同专业不同学科的学生,教师应设置与之相关的课题,课题必须新颖和体现时代性。最后,建立实践考评制度,将实践环节同课堂环节一同纳入考评中。
参考文献:
[1]华夏.大学形势与政策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陕西教育(高教),2017(09):73+77.
[2]卢保娣.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建设的问题及消解途径[J].教育与职业,2016(23):93-96.
[3]纪洪娟,苏珍梅.高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重要性研究[J].前沿,2013(15):131-132.
[4]章云峰.对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中现存问题的思考[J].科技展望,2014(12):22.
[5]孟书广.高校形势与政策实践教学现状与问题研究[J].才智,2017(14):81.
[6]白静,李冰.关于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形势与政策课实效性的探析[J].高教学刊,2019(02):107-109.
(作者单位:山西工程技术学院)
一、形势与政策课程开设中存在的短板
(一)课程重视程度欠缺
首先,学校对课程的设置和管理存在不到位现象,包括教学监管、教师队伍建设、学生考核等方面,都不同程度存在不重视和管理不到位的情况。其次,部分教师认为该课程涉及国家大政方针政策且政治性强,只能照本宣科且循规蹈矩地按照已有的课件进行讲授,这就造成部分任课教师认为形势与政策课程授课极为容易,自然也就不那么重视。最后,对于非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学生而言,由于其对思政课程的性质了解较少,自然在思想上也就不太重视。
(二)课程管理欠规范
课程管理,简单地讲就是对课程的管理,是在课程计划、实施和评价等环节中采取措施并达到理想目标的过程。由于应用型本科院校对形势与政策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太高,在课程管理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首先,课程归位较为模糊,有的由思政部负责,有的由宣传部负责,有的多个部门同时负责,这样容易造成课程管理不到位、工作互相推诿以及工作无法有效落实的情况。其次,在课程考核评价方面,形势与政策课缺乏相应的行之有效的任课教师考核评价机制,这就使得教师对这门课的重视程度欠缺,很容易造成工作积极性不高和态度不端正的问题。最后,在学生成绩考核方面,成绩评定流于形式,未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学习效果纳入考核评定中,这样导致学生成绩评定不科学,同时教学效果也不能很好地体现出来。
(三)教学方法较单一,缺乏灵活性
由于形势与政策课采取大班教学,学生一般在100人到200人,甚至有的达到200人以上,这样庞大的班级规模很容易造成师生之间距离拉大、互动减少、亲切感减弱,以及教师对整个课堂的监管力度减弱、掌控难度增加。为了维持教学秩序,任课教师一般只能采取单一的教学方法,那么取得的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同时,形势与政策課程是一门极具政治性和理论性的课程,教师为了避免出现问题,一般只能采用一种模式去教学,自由发挥的余地很少。
(四)师资力量较为薄弱
目前,担任应用型本科院校形势与政策课程的专职教师较少,师资力量较为薄弱。一方面,担任该课程的兼职教师较多,专职教师较少。在兼职教师中,既有学校领导,也有辅导员,还有一些在行政部门兼职的思政教师,他们既担任行政部门职务同时还承担教学任务,这样在教学上投入的时间和精力就会大大减少,势必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教学效果。而且,大部分辅导员没有专业知识背景,在专业知识和理论方面有所欠缺,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教学效果。另一方面,在教师结构方面,青年教师比例较大,其教学经验和理论水平有所欠缺。
(五)理论与实践存在脱节现象
由于形势与政策课程以教师讲授为主,师生之间互动交流较少,再加上缺乏相对应的实践环节,出现理论与实践脱节和不统一的现象。学生一般只是单纯地从课堂中汲取知识,并不能亲身参与实践,情感上缺乏共鸣,对所学知识也缺乏很好的理解,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效果。
二、形势与政策课程优化路径
(一)在思想重视程度上下功夫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只有思想上有所转化,才能更好地实践。因此,从学校到教师再到学生都要高度重视形势与政策课程,学校要加强顶层设计和制度管理,切实做好这门课程的领导工作;任课教师要有很强的责任感,认真上好每一节课,监督管理好学生,做好学生的引路人;每一位学生要自觉提高自身素质,充分认识到学好这门课的重要性。
(二)在课程管理规范上下功夫
理论要付诸于实践,才能充分显示出理论的魅力,除了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形势与政策课程之外,还要切实加强课程管理,只有课程管理规范,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首先,学校党委要坚持把从严管理和科学治理结合起来。学校党委书记、校长要带头走进课堂,带头推动思政课建设,带头联系思政课教师。其次,明确课程归位,权责明确清晰,统一将形势与政策课归于思政部管理。最后,学校也要在建立教材体系上下功夫,建立一套完整规范的教材体系。
(三)在改进教学方法上下功夫
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因此,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教学也应当得法。当代大学生在新兴互联网技术的推动下广泛接触新鲜事物,他们思维活跃,眼界开阔。因此,任课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灵活加入最新的时政热点新闻以适应大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认知水平。同时,在教学过程中,任课教师可以在运用多媒体的基础上,更多地尝试与学生交流互动,设置一些富有趣味性的环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其兴趣爱好,以增强教学效果。
(四)在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上下功夫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育水平的高低从根本上取决于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首先,配齐思政课教师,建强思政课专职教师队伍,建设一支专职为主、专兼结合、数量充足的思政课教师队伍。其次,学校要加强任课教师的培训学习,创造条件安排形势与政策课教师定期参加培训和外出学习参观。最后,教师要自觉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正确引导学生朝着真善美的方向发展。
(五)在加强理论与实践统一上下功夫
早在明朝时期,著名的思想家王守仁就提出“知行合一”。单纯的课堂教学在一定程度上确实能够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和认知水平,但是很难达到情感上相通共鸣。为了更好地提升教学效果,必须加强理论与实践相统一。首先,学校应建立固定的教学实践基地,充分利用社会、企业、社区的有效资源,为学生提供一个相对稳定而长效的实践平台。其次,实践应具有针对性。针对形势与政策课的性质和教学内容,以及针对不同专业不同学科的学生,教师应设置与之相关的课题,课题必须新颖和体现时代性。最后,建立实践考评制度,将实践环节同课堂环节一同纳入考评中。
参考文献:
[1]华夏.大学形势与政策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陕西教育(高教),2017(09):73+77.
[2]卢保娣.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建设的问题及消解途径[J].教育与职业,2016(23):93-96.
[3]纪洪娟,苏珍梅.高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重要性研究[J].前沿,2013(15):131-132.
[4]章云峰.对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中现存问题的思考[J].科技展望,2014(12):22.
[5]孟书广.高校形势与政策实践教学现状与问题研究[J].才智,2017(14):81.
[6]白静,李冰.关于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形势与政策课实效性的探析[J].高教学刊,2019(02):107-109.
(作者单位:山西工程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