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孩子进入青少年时期后,由于在生理、心理、生活环境和生活经历、知识、思想、思维方式等方面和父母产生差异,导致了代沟的形成。面对代沟,我们不应回避,应该及时进行沟通。
关键词:中学生 父母 代沟问题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对孩子一生影响最大的人,尤其是在孩子的童年时期。父母的形象在孩子看来是至高无上和近似完美的,孩子对父母既尊重又信任,既欣赏又模仿。但是当孩子进入青少年时期后,也就是成为一名中学生之后,他们与父母之间的关系开始发生了微妙的变化,父母与孩子之间越来越难以沟通,父母埋怨孩子越来越不听话,而孩子也埋怨父母越来越不放心他们,也就是出现了人们习惯上说的“代沟”。
所谓代沟就是指由于年龄的差异而导致产生的认识、态度、行为、方式等方面的差异。
进入青春期的中学生,由于对父母的依附性在逐渐减弱,独立性在逐渐加强,从而使两代人在对待事物的认识上产生了一定的距离,由于态度的不同和意见的分歧,出现了一条心理上的鸿沟。中学生有事不愿与家长谈,宁可与同学谈,甚至出现对父母的不满,产生顶撞、反抗等抵触情绪和行为,极力想摆脱父母的监护,以自己的方式行事,坚持自己的理想和判断是非的标准。这都是代沟现象在中学生身上的表现。
那么代沟又是如何形成的呢?简单的说是由于父母和孩子的差异所致。具体说来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生理上的差异。父母是成人,正值中年或壮年:而中学生正值青春期,尽管身高在迅速增长,体重在不断增加,但是他们的身体并未发育成熟。
2、在心理上的差异。父母心理成熟,有主见,老于世故,已经经受过多种人生的考验;而中学生尽管朦胧中有种长大的感觉,有追求独立的愿望,开始受异性的吸引,但思维有时偏执,有时也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
3、在生活环境和生活经历上的差异。父母饱经风霜,经受过多种人生的挫折,有丰富的人生经验,同社会上各种人都打过交道;而中学生从幼儿园到小学再到中学,从未真正走进纷繁复杂的社会。
4、在知识上的差异。父母不管是否接受过教育,即使接受过,但由于社会的发展和知识的更新,他们拥有的知识已经显得陈旧和过时,但是他们却拥有着丰富的社会知识和生活经验:而中学生正在接受义务教育,掌握的知识有限,生活阅历、实践经验有限,但是知识结构却很新颖、很现代,尤其是在信息技术方面也许更胜家长一筹。
5、思想方法上的差异。父母思想上求稳不求变,容易倾向于保守;而中学生思想开放,勇于创新,但也易于偏执。
6、思维方式上的差异。父母喜欢纵向比较,总同过去比,“我们那时比你们现在如何如何。”;而中学生喜欢横向比较,总与同时代相比,“美国比我们国家如何如何。”
7、行为方式上的差异。父母处事冷静、处变不惊,谨慎、细致、守准则;而中学生喜欢冒险,行为变化快,不拘传统,讲效率。
对于代沟,我们不应回避而应承认它的存在,面对代沟要及时进行沟通。遇到问题,两代人之间应该各自陈述自己的意见和观点,说出自己的理由,然后双方进行探讨和交流,甚至可以进行辩论,寻求一种途径,将双方的意见融合成一种新的意见,做到取长补短、相得益彰。总的来说,一种比原来更完美的意见双方都能乐于接受。另外,在相互沟通的时候,双方都应站在对方的立场上去思考问题,尊重对方的想法,给对方一种理解和宽容,这样有助于双方在意见上达成一致,最终做到认识和行动的统一。
作为中学生,我们应该主动加强与父母的沟通,主动走近父母、理解父母、宽容父母、关爱父母,做到:①留意看,观察父母日常的生活习惯和作息时间,注意他们平日的身体状况和健康情况。②细心听,听听父母的想法、需求、担忧和压力。③多多讲,见面和告别要向父母问好,还可以用书信、短信和父母进行交流。④常常做,除做好自己的分内事情之外还可以干点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
总之,代沟不是鸿沟,只要双方尤其是中学生能够做出一定的努力,就一定能够填平鸿沟,构建和谐、幸福的美好家庭。
关键词:中学生 父母 代沟问题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对孩子一生影响最大的人,尤其是在孩子的童年时期。父母的形象在孩子看来是至高无上和近似完美的,孩子对父母既尊重又信任,既欣赏又模仿。但是当孩子进入青少年时期后,也就是成为一名中学生之后,他们与父母之间的关系开始发生了微妙的变化,父母与孩子之间越来越难以沟通,父母埋怨孩子越来越不听话,而孩子也埋怨父母越来越不放心他们,也就是出现了人们习惯上说的“代沟”。
所谓代沟就是指由于年龄的差异而导致产生的认识、态度、行为、方式等方面的差异。
进入青春期的中学生,由于对父母的依附性在逐渐减弱,独立性在逐渐加强,从而使两代人在对待事物的认识上产生了一定的距离,由于态度的不同和意见的分歧,出现了一条心理上的鸿沟。中学生有事不愿与家长谈,宁可与同学谈,甚至出现对父母的不满,产生顶撞、反抗等抵触情绪和行为,极力想摆脱父母的监护,以自己的方式行事,坚持自己的理想和判断是非的标准。这都是代沟现象在中学生身上的表现。
那么代沟又是如何形成的呢?简单的说是由于父母和孩子的差异所致。具体说来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生理上的差异。父母是成人,正值中年或壮年:而中学生正值青春期,尽管身高在迅速增长,体重在不断增加,但是他们的身体并未发育成熟。
2、在心理上的差异。父母心理成熟,有主见,老于世故,已经经受过多种人生的考验;而中学生尽管朦胧中有种长大的感觉,有追求独立的愿望,开始受异性的吸引,但思维有时偏执,有时也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
3、在生活环境和生活经历上的差异。父母饱经风霜,经受过多种人生的挫折,有丰富的人生经验,同社会上各种人都打过交道;而中学生从幼儿园到小学再到中学,从未真正走进纷繁复杂的社会。
4、在知识上的差异。父母不管是否接受过教育,即使接受过,但由于社会的发展和知识的更新,他们拥有的知识已经显得陈旧和过时,但是他们却拥有着丰富的社会知识和生活经验:而中学生正在接受义务教育,掌握的知识有限,生活阅历、实践经验有限,但是知识结构却很新颖、很现代,尤其是在信息技术方面也许更胜家长一筹。
5、思想方法上的差异。父母思想上求稳不求变,容易倾向于保守;而中学生思想开放,勇于创新,但也易于偏执。
6、思维方式上的差异。父母喜欢纵向比较,总同过去比,“我们那时比你们现在如何如何。”;而中学生喜欢横向比较,总与同时代相比,“美国比我们国家如何如何。”
7、行为方式上的差异。父母处事冷静、处变不惊,谨慎、细致、守准则;而中学生喜欢冒险,行为变化快,不拘传统,讲效率。
对于代沟,我们不应回避而应承认它的存在,面对代沟要及时进行沟通。遇到问题,两代人之间应该各自陈述自己的意见和观点,说出自己的理由,然后双方进行探讨和交流,甚至可以进行辩论,寻求一种途径,将双方的意见融合成一种新的意见,做到取长补短、相得益彰。总的来说,一种比原来更完美的意见双方都能乐于接受。另外,在相互沟通的时候,双方都应站在对方的立场上去思考问题,尊重对方的想法,给对方一种理解和宽容,这样有助于双方在意见上达成一致,最终做到认识和行动的统一。
作为中学生,我们应该主动加强与父母的沟通,主动走近父母、理解父母、宽容父母、关爱父母,做到:①留意看,观察父母日常的生活习惯和作息时间,注意他们平日的身体状况和健康情况。②细心听,听听父母的想法、需求、担忧和压力。③多多讲,见面和告别要向父母问好,还可以用书信、短信和父母进行交流。④常常做,除做好自己的分内事情之外还可以干点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
总之,代沟不是鸿沟,只要双方尤其是中学生能够做出一定的努力,就一定能够填平鸿沟,构建和谐、幸福的美好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