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生态城市是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城市发展模式 ,它要求从生态学的角度去研究城市的结构、功能、协调度 ,使城市的社会、经济和环境实现生态良性循环 ,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居住区。本文分析了生态城市规划与建设的内涵、原则,并对如何规划与建设生态城市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关键词:建筑节能;水污染;出发点;城市;规划;
生态城市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人与生物圈(MAB)”计划研究过程中提出的一个概念,是城市生态化发展的结果;是社会和谐、经济高效、生态良性循环的人类居住形式,简而言之,生态城市是一类生态健康的城市。城市生态规划就是对一定时期内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的对策、目标和措施所作的规划 ,其目的在于提高环境质量 ,维持生态平衡 ,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一. 规划与建设生态城市的必然性
城市是一个以人为主体、自然环境为依托、以经济活动为基础的社会联系极为紧密和按其自身规律不断运转的有机整体。 城市是人类主要聚居地之一,是人类经济、政治和精神活动的中心。一方面,在城市内,人口高度密集,生产力高度发达,汇集着大量的物质和财富,交换着大量的商品和信息;另一方面, 城市人口的剧增,城市规模的扩大及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使系统内大量的物质与能量不断地输入,从而形成物质的不断积累,生产和生活废弃物的不断增加,远远超过了生态系统的自净能力,出现了一系列社会经济、生态问题,这些通称为城市病。
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不仅对城市本身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全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也有重要影响。当今,全球城市化趋势越演越盛,已有一半人口生活在城市中。因此,城市生态环境将成为人类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城市从生态学角度看具有特殊性,它是城市居民与周围环境组成的一种特殊人工生态系统,是人类创造的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系统。
二. 规划与建设生态城市的原则
1. 自然生态原则。
在进行城市生态规划时 ,应通过城市人类活动对城市的影响、 城市化进程对生物的影响、 自然生态要素的自净能力等方面进行研究。
2. 经济生态原则
城市生态规划应促进经济发展 ,体现经济发展的目标要求 ,从城市高强度能流研究入手 ,分析各部门间能量流动规律、 对外界依赖性等 ,并由此提出提高各生态区内能量利用率的途径。
3. 社会生态原则
城市是人类聚集的结果 ,人的社会行为及文化观念是城市演替与进化的动力 ,因此 ,在进行城市生态规划时 ,应以人类对生态的需求值作为出发点。
4. 复合生态原则
城市生态系统是自然生态系统的一个特殊组成分子 ,因此在进行城市生态规划时 ,必须把城市生态系统和区域生态作为一个整体 ,进行综合规划。因此 ,要做好生态城市的规划就要做到以下几点:
1)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 ,推进节约用水和水污染防治。要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城市节水和水污染治理的各项政策 ,运用市场规则 ,利用价格杠杆促进水资源的节约和优化配置 ,完善城市各类用水的区别水价和超额累进加价收费制度 ,调整污水处理费征收标准。要加大节水技术和设施的普及推广力度 ,努力建设节水防污型城市。
2)加强城市绿化建设 ,大力改善人居环境。加强城市绿化建设 ,是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的基础性工作。要认真贯彻落实 《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绿化建设的通知》 ,采取有效措施 ,提高城市绿化水平。要不断加强城市公共绿地、 生产绿地、 防护绿地、 附属绿地、 风景林地的建设 ,构建以公园、 游园、 街头绿地为点 ,以道路绿化为线 ,以居住区绿化、 单位绿化为面 ,以城市防护林为环的点、线、 面、 环相衔接的绿地系统。生态城市现已超越了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持协调的层次 ,融合了社会、 文化、 历史、 经济因素。简单地说 ,它是社会和谐、 经济高效、 生态良性循环的人类住区形式 ,自然、 城市、 人类融为有机整体 ,形成互惠共生结构 ,从而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3)加强城市环境综合治理力度。要积极创造条件 ,加快旧城有机更新 ,重点解决城市建成区特别是中心区开发强度过大、 人口密度过高、 公共设施短缺、 交通拥挤、 环境脏乱等问题 ,坚决关停或迁移城区内污染严重的项目 ,清除违法违章建筑。要促进建筑节能技术的普及推广 ,改善城市民用燃料结构 ,减少和控制城市大气污染。另外 ,要围绕改善人居环境的关键领域加强科技创新 ,城市是人口和经济活动的集聚地 ,也是各类污染集中的地区。建设科技工作必须围绕人居环境质量的改善 ,研究气象环境与规划布局、 基础设施建设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关系 ,努力控制城乡建设活动可能造成的污染。在污水资源化、 建筑节能、化学建材、 建筑用钢、 智能交通、 住宅产业现代化等影响和制约人居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的几个关键领域 ,加强科研攻关 ,加强技术集成 ,加大技术推广应用力度。
三. 生态城市规划与建设的具体做法
生态城市规划与建设是一种渐进、有序的系统发育和功能完善过程。生态城市的做法在各地有不同做法,但任何一种做法都要跨越五個阶段:即生态卫生、生态安全、生态整合合、生态文明和生态文化。
1. 生态卫生通过鼓励采用生态导向、经济可行和与人友好的生态工程方法处理和回收生活废物、污水和垃圾,减少空气和噪声污染,以便为城镇居民提供一个整洁健康的环境。
生态卫生系统是由技术和社会行为所控制,自然生命支持系统所维持的人与自然间一类生态代谢系统,它由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人居环境系统、废物管理系统、卫生保健系统、农田生产系统共同组成。
2. 生态安全为居民提供安全的基本生活条件:清洁安全的饮水、食物、服务、住房及减灾防灾等。
生态城市建设中的生态安全包括水安全(饮用水、生产用水和生态系统服务用水的质量和数量);食物安全(动植物食品、蔬菜、水果的充足性、易获取性及其污染程度);居住区安全(空气、水、土壤的面源、点源和内源污染);减灾(地质、水文、流行病及人为灾难);生命安全(生理、心理健康保健,社会治安和交通事故)。
3. 生态产业强调产业通过生产、消费、运输、还原、调控之间的系统耦合,从产品导向的生产转向功能导向的生产;企业及部门间形成食物网式的横向耦合;产品生命周期全过程的纵向耦合;工厂生产与周边农业生产及社会系统的区域耦合;具有多样性、灵活性和适应性的工艺和产品结构,硬件、软件与心件的协调开发,进化式的管理,增加研发和售后服务业的就业比例,实现增员增效而非减员增效,人格和人性得到最大程度的尊重等。
4. 生态景观强调通过景观生态规划与建设来优化景观格局及过程,减轻热岛效应、水资源耗竭及水环境恶化、温室效应等环境影响。
生态景观是包括地理格局、水文过程、生物活力、人类影响和美学上的和谐程度在内的复合生态多维景观。生态景观规划是一种整体论的学习、设计过程,旨在达到物理形态、生态功能和美学效果上的创新,遵循整合性、和谐性、流通性、活力、自净能力、安全性、多样性和可持续性等科学原理。
5. 生态文化。生态文化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在自然与社会生态关系上的具体表现,是生态建设的原动力。
它具体表现在管理体制、政策法规、价值观念、道德规范、生产方式及消费行为等方面的和谐性,将个体的动物人、经济人改造为群体的生态人、智能人。其核心是如何影响人的价值取向,行为模式,启迪一种融合东方天人合一思想的生态境界,诱导一种健康、文明的生产消费方式。生态文化的范畴包括认知文化、体制文化、物态文化和心态文化。 以上五个层面各个城市应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制定发展目标。基础比较差的发展中城市应从前三项抓起。而发达地区城市则应重点抓好后三项建设。
四. 结语
城市规划和建设不仅直接决定着我们现在的生活品质 ,更影响着一座城市未来的发展。目前 ,全社会乃至整个学术界都在探讨 “生态” 这个新的课题,我想,从生态与和谐的角度对城市规划和建设进行思考,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城市发展的未来和方向。
关键词:建筑节能;水污染;出发点;城市;规划;
生态城市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人与生物圈(MAB)”计划研究过程中提出的一个概念,是城市生态化发展的结果;是社会和谐、经济高效、生态良性循环的人类居住形式,简而言之,生态城市是一类生态健康的城市。城市生态规划就是对一定时期内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的对策、目标和措施所作的规划 ,其目的在于提高环境质量 ,维持生态平衡 ,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一. 规划与建设生态城市的必然性
城市是一个以人为主体、自然环境为依托、以经济活动为基础的社会联系极为紧密和按其自身规律不断运转的有机整体。 城市是人类主要聚居地之一,是人类经济、政治和精神活动的中心。一方面,在城市内,人口高度密集,生产力高度发达,汇集着大量的物质和财富,交换着大量的商品和信息;另一方面, 城市人口的剧增,城市规模的扩大及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使系统内大量的物质与能量不断地输入,从而形成物质的不断积累,生产和生活废弃物的不断增加,远远超过了生态系统的自净能力,出现了一系列社会经济、生态问题,这些通称为城市病。
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不仅对城市本身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全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也有重要影响。当今,全球城市化趋势越演越盛,已有一半人口生活在城市中。因此,城市生态环境将成为人类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城市从生态学角度看具有特殊性,它是城市居民与周围环境组成的一种特殊人工生态系统,是人类创造的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系统。
二. 规划与建设生态城市的原则
1. 自然生态原则。
在进行城市生态规划时 ,应通过城市人类活动对城市的影响、 城市化进程对生物的影响、 自然生态要素的自净能力等方面进行研究。
2. 经济生态原则
城市生态规划应促进经济发展 ,体现经济发展的目标要求 ,从城市高强度能流研究入手 ,分析各部门间能量流动规律、 对外界依赖性等 ,并由此提出提高各生态区内能量利用率的途径。
3. 社会生态原则
城市是人类聚集的结果 ,人的社会行为及文化观念是城市演替与进化的动力 ,因此 ,在进行城市生态规划时 ,应以人类对生态的需求值作为出发点。
4. 复合生态原则
城市生态系统是自然生态系统的一个特殊组成分子 ,因此在进行城市生态规划时 ,必须把城市生态系统和区域生态作为一个整体 ,进行综合规划。因此 ,要做好生态城市的规划就要做到以下几点:
1)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 ,推进节约用水和水污染防治。要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城市节水和水污染治理的各项政策 ,运用市场规则 ,利用价格杠杆促进水资源的节约和优化配置 ,完善城市各类用水的区别水价和超额累进加价收费制度 ,调整污水处理费征收标准。要加大节水技术和设施的普及推广力度 ,努力建设节水防污型城市。
2)加强城市绿化建设 ,大力改善人居环境。加强城市绿化建设 ,是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的基础性工作。要认真贯彻落实 《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绿化建设的通知》 ,采取有效措施 ,提高城市绿化水平。要不断加强城市公共绿地、 生产绿地、 防护绿地、 附属绿地、 风景林地的建设 ,构建以公园、 游园、 街头绿地为点 ,以道路绿化为线 ,以居住区绿化、 单位绿化为面 ,以城市防护林为环的点、线、 面、 环相衔接的绿地系统。生态城市现已超越了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持协调的层次 ,融合了社会、 文化、 历史、 经济因素。简单地说 ,它是社会和谐、 经济高效、 生态良性循环的人类住区形式 ,自然、 城市、 人类融为有机整体 ,形成互惠共生结构 ,从而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3)加强城市环境综合治理力度。要积极创造条件 ,加快旧城有机更新 ,重点解决城市建成区特别是中心区开发强度过大、 人口密度过高、 公共设施短缺、 交通拥挤、 环境脏乱等问题 ,坚决关停或迁移城区内污染严重的项目 ,清除违法违章建筑。要促进建筑节能技术的普及推广 ,改善城市民用燃料结构 ,减少和控制城市大气污染。另外 ,要围绕改善人居环境的关键领域加强科技创新 ,城市是人口和经济活动的集聚地 ,也是各类污染集中的地区。建设科技工作必须围绕人居环境质量的改善 ,研究气象环境与规划布局、 基础设施建设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关系 ,努力控制城乡建设活动可能造成的污染。在污水资源化、 建筑节能、化学建材、 建筑用钢、 智能交通、 住宅产业现代化等影响和制约人居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的几个关键领域 ,加强科研攻关 ,加强技术集成 ,加大技术推广应用力度。
三. 生态城市规划与建设的具体做法
生态城市规划与建设是一种渐进、有序的系统发育和功能完善过程。生态城市的做法在各地有不同做法,但任何一种做法都要跨越五個阶段:即生态卫生、生态安全、生态整合合、生态文明和生态文化。
1. 生态卫生通过鼓励采用生态导向、经济可行和与人友好的生态工程方法处理和回收生活废物、污水和垃圾,减少空气和噪声污染,以便为城镇居民提供一个整洁健康的环境。
生态卫生系统是由技术和社会行为所控制,自然生命支持系统所维持的人与自然间一类生态代谢系统,它由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人居环境系统、废物管理系统、卫生保健系统、农田生产系统共同组成。
2. 生态安全为居民提供安全的基本生活条件:清洁安全的饮水、食物、服务、住房及减灾防灾等。
生态城市建设中的生态安全包括水安全(饮用水、生产用水和生态系统服务用水的质量和数量);食物安全(动植物食品、蔬菜、水果的充足性、易获取性及其污染程度);居住区安全(空气、水、土壤的面源、点源和内源污染);减灾(地质、水文、流行病及人为灾难);生命安全(生理、心理健康保健,社会治安和交通事故)。
3. 生态产业强调产业通过生产、消费、运输、还原、调控之间的系统耦合,从产品导向的生产转向功能导向的生产;企业及部门间形成食物网式的横向耦合;产品生命周期全过程的纵向耦合;工厂生产与周边农业生产及社会系统的区域耦合;具有多样性、灵活性和适应性的工艺和产品结构,硬件、软件与心件的协调开发,进化式的管理,增加研发和售后服务业的就业比例,实现增员增效而非减员增效,人格和人性得到最大程度的尊重等。
4. 生态景观强调通过景观生态规划与建设来优化景观格局及过程,减轻热岛效应、水资源耗竭及水环境恶化、温室效应等环境影响。
生态景观是包括地理格局、水文过程、生物活力、人类影响和美学上的和谐程度在内的复合生态多维景观。生态景观规划是一种整体论的学习、设计过程,旨在达到物理形态、生态功能和美学效果上的创新,遵循整合性、和谐性、流通性、活力、自净能力、安全性、多样性和可持续性等科学原理。
5. 生态文化。生态文化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在自然与社会生态关系上的具体表现,是生态建设的原动力。
它具体表现在管理体制、政策法规、价值观念、道德规范、生产方式及消费行为等方面的和谐性,将个体的动物人、经济人改造为群体的生态人、智能人。其核心是如何影响人的价值取向,行为模式,启迪一种融合东方天人合一思想的生态境界,诱导一种健康、文明的生产消费方式。生态文化的范畴包括认知文化、体制文化、物态文化和心态文化。 以上五个层面各个城市应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制定发展目标。基础比较差的发展中城市应从前三项抓起。而发达地区城市则应重点抓好后三项建设。
四. 结语
城市规划和建设不仅直接决定着我们现在的生活品质 ,更影响着一座城市未来的发展。目前 ,全社会乃至整个学术界都在探讨 “生态” 这个新的课题,我想,从生态与和谐的角度对城市规划和建设进行思考,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城市发展的未来和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