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一天,小迷糊垂头丧气地来找周老师:“周老师,快要考试了,可我每次阅读文章总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闹了不少笑话不说,还被大家奉送了‘小迷糊’美名!我可怎么办呀?”他眼巴巴地看着周老师,一脸的无奈。
“那你倒说说,具体有哪些表现呢?”周老师问。
“就是看不懂文章嘛!”小迷糊有些气鼓鼓地说。
“这好办,”周老师胸有成竹,“凡事多问几个为什么,就行了!”
“凡事多问几个为什么?怎么个问法呀?”小迷糊睁圆了眼。
周老师侃侃而谈:
比如说,遇到重点处要多问一个为什么。一般作者对于自己要表达、抒发的情感总是会特别用心,不惜笔墨重点进行描述。遇到这样的地方多问个为什么能够带来不少收获。低年级我们学过一篇课文——《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文中写到:夏天来了,小主人公想要变成水滴、小鱼、蝴蝶、荷叶……为什么呢?哦,原来夏天太美了,小主人公太爱夏天了,甚至幻想能成为夏天的一部分,来好好地享受大自然给予我们的美好!
遇到疑难处也要多问一个为什么。中年级课文里有柳宗元的一首《江雪》,这首诗短小隽永,自古以来备受推崇。诗中描绘了一位渔翁在冰天雪地孤舟独钓的情景。按说天寒地冻又人迹罕至,别人早躲得远远的了,可这渔翁却偏偏不同,他怎么能受得了这个罪呢?这就是文章的疑难点。我们多问个为什么,不难发现这首诗正是通过环境的恶劣,突出人物抵御严寒,抵抗孤寂的精神。
遇到意外处更要多问一个为什么。拿高年级十一册《青海高原一株柳》来说吧,这篇写景散文以优美的笔触,大胆的猜测和想象,描写了青海高原一株神奇的柳树。其中有一段内容很特别,作者用一大段文字渲染描写了家乡灞河的柳。这和主题看起来毫不相干的内容,正是文章的意外处,我们不能轻易放过,要多问个为什么。对照两种不同的柳树,发现两者真是不同:一个名贯古今,一个默默无闻;一个水土肥沃,一个天摧地残……原来,正是通过对比,展现出青海高原一株柳生存的艰难和坚韧。一样的柳絮,一样的种子,命运却把它们抛撒出迥然不同的生命轨迹。命运这样捉摸不定,我们没有办法去左右它,却可以像青海高原一株柳一样,去正视命运!文章给我们的人生启示就显而易见了。
周老师一口气说了这么多,直听得小迷糊连连点头:“谢谢周老师!您说得太好了,我一定照您说的做,阅读文章的时候一定多问几个为什么。”
“那你倒说说,具体有哪些表现呢?”周老师问。
“就是看不懂文章嘛!”小迷糊有些气鼓鼓地说。
“这好办,”周老师胸有成竹,“凡事多问几个为什么,就行了!”
“凡事多问几个为什么?怎么个问法呀?”小迷糊睁圆了眼。
周老师侃侃而谈:
比如说,遇到重点处要多问一个为什么。一般作者对于自己要表达、抒发的情感总是会特别用心,不惜笔墨重点进行描述。遇到这样的地方多问个为什么能够带来不少收获。低年级我们学过一篇课文——《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文中写到:夏天来了,小主人公想要变成水滴、小鱼、蝴蝶、荷叶……为什么呢?哦,原来夏天太美了,小主人公太爱夏天了,甚至幻想能成为夏天的一部分,来好好地享受大自然给予我们的美好!
遇到疑难处也要多问一个为什么。中年级课文里有柳宗元的一首《江雪》,这首诗短小隽永,自古以来备受推崇。诗中描绘了一位渔翁在冰天雪地孤舟独钓的情景。按说天寒地冻又人迹罕至,别人早躲得远远的了,可这渔翁却偏偏不同,他怎么能受得了这个罪呢?这就是文章的疑难点。我们多问个为什么,不难发现这首诗正是通过环境的恶劣,突出人物抵御严寒,抵抗孤寂的精神。
遇到意外处更要多问一个为什么。拿高年级十一册《青海高原一株柳》来说吧,这篇写景散文以优美的笔触,大胆的猜测和想象,描写了青海高原一株神奇的柳树。其中有一段内容很特别,作者用一大段文字渲染描写了家乡灞河的柳。这和主题看起来毫不相干的内容,正是文章的意外处,我们不能轻易放过,要多问个为什么。对照两种不同的柳树,发现两者真是不同:一个名贯古今,一个默默无闻;一个水土肥沃,一个天摧地残……原来,正是通过对比,展现出青海高原一株柳生存的艰难和坚韧。一样的柳絮,一样的种子,命运却把它们抛撒出迥然不同的生命轨迹。命运这样捉摸不定,我们没有办法去左右它,却可以像青海高原一株柳一样,去正视命运!文章给我们的人生启示就显而易见了。
周老师一口气说了这么多,直听得小迷糊连连点头:“谢谢周老师!您说得太好了,我一定照您说的做,阅读文章的时候一定多问几个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