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来源 :音乐时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llangel1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运用实地考察的方法并且结合相关历史书籍,结合了中国曲艺的发展特点以及河南马街书会的发展前景为考虑前提,对马街书会的历史起源和它面临的现状以及衰落的原因和相应的解决办法做了一定的思考和比较。马街书会作为中国现今三大书会之一,被称为“中国曲艺界的行当会”,入选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关键词:马街书会 起源 文化传承
  马街书会是集传统文化底蕴形式结合地域特点、贴近民生的特有民间艺术形式而成为中国民间艺术的说唱盛会,历经700年的沧桑,数个朝代更迭却生生不息,被誉为“中国十大民俗”之一。在正月十三那天,来自全国十几个省份的说书艺术家赶至马街村的火神庙旁“说书”、“竞书”,参会的群众大多是当地的曲艺说唱艺术爱好者,也有来自全国各地慕名而来的游客。中国曲艺家协会主席姜昆、名誉主席刘兰芳以及著名相声艺术家李金斗老师、总政文工团的小品艺术家们都曾多次应邀参加书会,这些艺术家和曲艺家的参加也为传承、传播艺术文化的推动带来了契机。
  随着社会发展,艺术文化多元化,外来事物的冲击,传统艺术受关注程度逐渐减小,发展路径受阻,怎样将传统艺术融入发展中的社会呢,研究探寻马街书会的历史及现状来发现其中的问题。
  一、马街书会的历史
  河南省宝丰县是著名的“中国曲艺之乡”、“中国魔术之乡”。河南省平顶山宝丰县的马街村都会举行盛大的曲艺书会,它也是中国三大著名书会之一,因每年的正月十三举行,也被称为“十三马街书会”。它是汉族的民间曲艺盛会,在每年农历正月十三,来自全国各地的说书艺人“不畏严寒,负鼓携琴,汇集马街,说书亮艺,以曲会友”。其形式多种多样,有河南坠子、湖北渔鼓、四川清音、山东琴书、凤阳花鼓、上海平话、徐州琴书、三弦书、大鼓书、评书、乱弹、道情等曲式以及新时代创作的剧本、老剧本新演绎等都聚结于此。马街书会作为民间曲艺文化的活化石,经过700多年的文化洗礼,流传至今。马街村广严寺上的石碑就有记载:“古刹大会起于元仁宗延祐二年,盛于明、清时期”。人们纷纷探寻马街书会源起何从,又因何而起,历史的记录也是各有不同。
  在东汉中兴前夕,昆阳(今叶县)之战期间,王莽追赶刘秀于此地,正好赶上徒弟们在祭奠张舒,在当地人们的帮助下,刘秀最终得以逃脱。在当了皇帝以后,刘秀为嘉奖战难时乡民艺人相助之举,特降旨免去马街一带三年的赋税,并钦赐艺人“三皇社御牌”。此后,各地的艺人便以救驾之日为会期,年年至此,说书献唱,感念皇恩浩荡。至今当地仍然有“光武封、书会兴”这样的说法。
  悼师说。据马街广严寺火神庙残碑推想,会因庙起,缘源于元延祐年间,距今有六百七十余年的元代,马街有一位叫马德平的老艺人,此人精通曲艺表演艺术,并喜好收徒,传授技艺,故桃李满天下。后卒于正月十三这天,其弟子们就从全国各地赶来为悼念恩师。这样年复一年,就逐渐行成了传统,有了今日的这个说书盛会。
  马街书会的发源有各种记录,仅仅传说就有不下数十种,但这种贴民生的曲艺形式犹如星星之火之势,逐渐被人们认可并流传开来。
  二、马街书会的价值与意义
  继承传统融汇大成,经历长久的发展,它是在古代封建社会制度下所诞生的,一个事物之所以能够长久的保持下去,融合了地域文化特色与情感,必然是人们物质与精神文化中需要的产物,它保鲜流传的价值可以总结为:
  (一)信仰的力量
  在古时候,信仰一直是人们必要的活动之一,在中原地区一直有在正月的时候还愿的传统,当地人民怀揣着心事,虔诚的到当地的火神庙、香山寺等一些信仰的寺庙去祈福,心愿达成,“酬谢”神灵之时,会唱、说感谢之情代为表达,这个传统也一直保持到今日,笔者就是河南宝丰县人,也亲身体会到这种传统所造成的影响。
  (二)娱乐价值
  书会作为一种艺术,还是服务于大众的艺术,自然就有娱乐身心的功效。说书所说的内容都是老百姓的生活琐事,内容朴实,接近群众,自然更受老百姓的喜欢,所以,说书还具有一定的感染力和感召力,马街村在古时候不属于地理要塞,属于穷乡僻壤,这些有说有唱的表演形式,每年一次,能够给这里的老百姓带来身心的愉悦和精神的享受。而且在马街书会当天,每年都会评选出一名“书状元”,它的选择方式很特别,就是群众最喜欢的那个,有人出最高价买走的那个的作者就是“书状元”。
  (三)文化价值
  马街书会已经存在了七百年之久,拥有着自身的文化价值,也构成了马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说书这种表演性质具有一定的特别性,它不同于其他的一些表演形式,它用它自身特别的表演形式来传达着中国传统的美德,延续着中华民族血脉,一个个鲜活的事例与英雄人物形象从一个个说书艺术家的口中传出,让这些事例和英雄人物造就了马街人民的坚强意志和高尚的品质。
  (四)教育价值
  非物质文化遗产通常都包含有大量的历史知识以及科学知识,这是都是教育的重要知识来源,这大量的民间传统乐器和音乐曲种,至今仍然还在广泛应用和流传,传统艺术在课堂的运用,就不仅仅在于它本身的知识与技能,更重要的是所承载的民族文化。
  (五)历史价值
  马街书会已经绵延700余年,自身就具有相当丰富的历史考古价值,通过全面的了解马街书会这一盛况,可以对中原地区的文化、风俗、地理等以及各个曲种的演变历史的研究。
  (六)精神价值
  古代传统曲艺表演形式作为古代劳动人民在不同的场合和地点来表达自己的身心与目的的精神诉求,古代人民历来强调乐队人类精神需求的关键作用。
  由于马街书会所特有的民间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国家文化部对于民族艺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对盛名基于文化价值的马街书会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给予保护与支持,将宝丰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中国曲艺之乡”, 2013年河南省宝丰县马街书会被河南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省文联联合命名为河南省首批省级特色文化基地。因为马街书会的原因,马街人民的经济水平也得到改善,也造福了当地的老百姓,也向世界展示了中国所独有的深厚的中原文化。   三、马街书会在现代社会面临的危机
  (一)娱乐方式的多样化
  经济发展的发展带动文化的密切交流,“引进来,走出去”,如何“引进来”,如何“走出去”都成了艺术文化发展的新课题。民间的文化也遭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电视电影行业的快速发展,给人们在平时的生活工作中带去了新的娱乐方式,使人们能够足不出户就可以了解世界的信息动态,尤其是互联网的高速发展,更加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于是大家更不再把“听说书”当做唯一的娱乐方式,一些年老的爱听说书的老人逐渐的消失殆尽,即使有的想听,但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传统的曲艺形式已经跟不上时代的步伐,这样自然就有更少的人问津。
  (二)商业化因素的出现
  相关单位在组织马街书会的时候,首要考虑的是经济,所以在马街书会的会场上会看到许多由某某某集团赞助的什么歌舞团、曲剧团、豫剧团等等,而且为了加大宣传力度,还把舞台撘在了艺人的演出的地方,而且还有音响,声音特别大,因为艺人说书都是几乎不用话筒的,所以他们自己把演出地点转移到了麦田里,而且可能因为这些商业化因素的出现,导致有一部分老的说书艺术家不再愿意来马街书会说书了。
  (三)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易逝性
  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是民间音乐形态,古时候的诸多因素导致其难以记录和保存,即使保存下想用的文本信息,逐渐消逝的特征还是无法避免,所以易逝性是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最显著的特征。
  (四)传统音乐类文化的传承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大力引进西方的先进技术以促进自己国家经济的大力发展,与此同时,西方欧美的一些音乐文化也随之进入中国,相比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年轻人则更加喜欢西方的摇滚乐、流行乐,各种西洋乐器的流入使大量的年轻人选择了学习西洋乐器,而放弃学习中国的传统曲艺艺术,而且从普通高校对于艺术方面的招生情况看出,更多的是进行大方向的声乐、器乐、舞蹈融合专业教学与学习,并没有针对或是开设传统民族艺术进行授课,学生对于这种门类的学习也是相当遇冷,所以这也是中国传统艺术面临的最大问题,现在每天都有大量的中国传统艺术消失于这个世界,而且艺人们的收入都不高,这不能够满足现代社会的年青人,处于自身的经济利益和未来考虑,大部分年青人选择出去打工赚钱。归根结底,传统曲艺艺术已经跟不上时代潮流,民间传统文化需要年青一代去继承,传承什么、如何传承、怎么传承,需要引起我们的思考。
  四、建议保护措施
  在社会快速发展的进程中,传统形式演绎的马街书会不太能融入现代化被一部分社会人群所接受,所以马街书会的改革势在必行,古时候有云:“变则通,通则久”。
  (一)要使曲艺以新的形式出现,传统的艺术形式通过创新加入新的时代发展内容,贴近生活,写实的记录、演绎,成为这个时代的文化精神风貌产物。
  (二)充分发挥政府的指导作用,大力重视马街书会的发展,给予来参加马街书会的艺人一中宾至如归的感觉,才能使老艺人更加的喜欢来马街书会说书。
  (三)要在电视及网络上大力宣传保护马街书会的紧迫性和重要性,让人们重视对马街书会的保护,增强全民意识,对说书艺人进行专访,敢于揭露问题,便于改正。
  (四)学校音乐教育要重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要协助、分担起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的重任,把学校教育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相结合,给学生们树立保护文化遗产的观念。
  五、结语
  马街书会在历史的风雨中坚持前行了700余年,似乎看着快走到了衰弱的地步,但是我们都应该意识到,这是马街书会在作为一种民俗文化的发展中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异的现象,钟敬文在《民俗学概论》中就曾指出:“变异实际是民俗文化机能的自身调适,也是民俗文化生命力的所在,没有变异性的民俗文化是不存在的”。马街书会也一直作为一种民俗文化在不断变异着,而它自己也在适应着这个社会而变异着,我们相信,我们齐心合力,通过各方的努力,马街书会的明天会更加辉煌。
  参考文献:
  [1]董晓萍,欧达伟.华北民间文化[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5.
  [2]陈玉丹.音乐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音乐教育理论与实践[M].北京:九州出版社,2014.
  [3]项贤明.教育:全球化、本土化与本土生长——从比较教育学的角度观照[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1,(02).
  [4]陈玉丹.音乐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音乐教育理论与实践[M].北京:九州出版社,2014.
  [5]钟敬文.民俗学概论[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8.
其他文献
姜莹,中国当代青年作曲家,致力于民族音乐事业的探索与创新。7岁学习琵琶,后转学作曲,2010年硕士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毕业后任上海民族乐团驻团作曲,2013年调入中央民族乐团担任驻团作曲。其主要作品有室内乐作品《丝路》《敦煌新语》,大型民族管弦乐《丝绸之路》《富春山居图》,弹拨乐合奏《龙图腾》,琵琶与乐队《太极》,大型民族乐剧《印象·国乐》等。其代表作民族管弦乐《丝绸之路》已成为当代海内外民族乐团
期刊
王震亚,作曲家、音乐教育家。河南镇平人。1947年毕业于国立音乐院作曲系。1949年后长期在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任教,曾任作曲系副主任、教研室主任、副院长,兼任中国音协常务理事和《音乐创作》主编。主要作品有合唱曲《阳关三叠》、《胡笳十八拍》,管弦乐曲《九寨沟断章》、《繁星颂》、《潇湘水云》等。尚撰有《五声音阶及其和声》、《怎样写二部歌曲》、《十二音序列》等多部专著。  2015年2月9日,笔者采访到
期刊
摘要:中国民族民间舞丰富多彩,种类繁多,各个民族不尽相同的生活环境、历史文化、民俗风情、宗教信仰,造就了各种不同的体态、造型和表演特征。然而,在这种特性中,又因其相互影响、交流,呈现出某些共性。中国民族民间舞中的“一顺边”便是这种共性之一。本文试图从民间舞的动作形态和风格特征出发,通过对中国民族民间舞中“一顺边”审美特征进行调查研究,探寻各民族舞蹈之间的异同点,旨在将研究运用到民间舞蹈教学中,赋予
期刊
摘要:“地方高校应立足、服务于地方的文化和经济发展”这是地方高校的职责和使命,高校的声乐教学改革,应该与地方优秀的音乐文化紧密结合。本文以新化山歌传承人在地方高校声乐教学中的培养为例,对地方高校声乐教学改革与地方音乐文化紧密结合的依据、意义和创新等进行了阐述,旨在促进地方高校声乐教学改革的同时,促进新化山歌的传承和保护。  关键词:声乐教学 改革 新化山歌 结合  鲁迅先生在《且介亭杂文集》中说到
期刊
摘要:本文以国际文化交流在音乐专业中的应用与发展为主题,并结合大连外国语大学音乐系的实际办学特色,从四个方面论述了国际文化交流在音乐专业中的优势及其重要性。  关键词:国际音乐交流 吸收借鉴 传承发展 文化交流  自古以来,国际文化交流便有着悠久的历史,它在文学、科技、经济、艺术等诸多重要领域,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它不仅对各个国家的知识传播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而且对国家与国家之间增进友好往
期刊
刘长福,著名二胡演奏家、教育家,现为中央音乐学院资深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音乐家协会二胡学会顾问委员会主任、中国音乐家协会“刘天华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胡琴专业委员会名誉会长,天津音乐学院、西安音乐学院、内蒙古艺术学院、厦门大学艺术学院客座教授。从事二胡专业教学工作五十余年,培养出以于红梅、马向华、孙凰、刘扬、林感、韩石、赵戈、朱江波、孙婷等为代表的优秀专业二胡演奏及教学人才,其中大部
期刊
摘要:《诸子论音乐》是本音乐美学论著,2006年由云南大学出版社。此书是云南艺术学院音乐学院已逾古稀之年的刘蓝教授编写的,是一本适用于给广大音乐爱好者和工作者提高音乐修养的教材。此书获得第六届中国音乐“金钟奖”云南理论作品特等奖。这本书通俗易懂,用轻松的语气,对读者循循善诱。  关键词:音乐关学 浅化学理 通俗易懂  本书共十八章,时间段横跨春秋时期至20世纪30年代,以孔子的音乐美学思想开头,一
期刊
摘要:20世纪初,时代的浪潮推动着浪漫乐派后期的作曲家们,作曲家纷纷尝试创新的作曲手法。寻找新的音响与色彩,此时,法国作曲家梅西安(Oliver Messiaen,1908-1992)便是十分特别的存在。梅西安在名片上介绍自己为:“巴黎音乐院作曲教授。巴黎圣三一堂(La Saint-Trinite)管风琴师,鸟类学者与节奏家”。由此可见大自然的音乐——特别是鸟鸣与坚定的天主教信仰对他的重要性,而这
期刊
摘要:曲剧作为河南本土剧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2006年被列为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学校本课程的设立,让更多的艺术形式走进中学音乐课堂教学,不仅丰富了音乐课堂,拓展了文化传承的渠道。更让曲剧这一古老的艺术形式有了焕发了新生机的机会。曲剧进入中学音乐课堂教学。增强了音乐教学的趣味性。提升了学生的审美能力,是对中学音乐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补充。提出传统文化进入中学课堂,对传统文化的发展有积极作用。通过
期刊
摘要:由生瑛作词、蔡海波作曲的优秀儿童歌曲《妈妈的月亮船》从儿童的视角歌颂母亲,以月亮和月亮船的形象为主题,将妈妈温暖的臂弯比作月亮船,将天上的星星比作依偎在妈妈臂弯里的宝贝。歌曲形象、贴切地表达了母亲对子女无私的爱,以及孩子对母亲深深的依恋,歌颂了母亲的伟大,更表达了对母爱的赞美。  关键词:儿童歌曲 《妈妈的月亮船》 生瑛 蔡海波 赏析  如果世界上只有一位最好的人,那一定是慈爱的母亲:如果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