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边的美

来源 :音乐时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tproxy_cis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国民族民间舞丰富多彩,种类繁多,各个民族不尽相同的生活环境、历史文化、民俗风情、宗教信仰,造就了各种不同的体态、造型和表演特征。然而,在这种特性中,又因其相互影响、交流,呈现出某些共性。中国民族民间舞中的“一顺边”便是这种共性之一。本文试图从民间舞的动作形态和风格特征出发,通过对中国民族民间舞中“一顺边”审美特征进行调查研究,探寻各民族舞蹈之间的异同点,旨在将研究运用到民间舞蹈教学中,赋予民间舞教学更深、更丰富的文化内涵。
  关键词:民族民间舞 一顺边 动作形态 舞蹈风格
  舞蹈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它不受语言文字的限制,是人与人之间心灵沟通、情感共鸣的桥梁。舞蹈与人类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不同时代的文化特征在舞蹈中都有所体现。中国民间舞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由广大劳动人民集体创造,经历了从民间走向宫廷、综合性转向独立性的发展变化。正是这样与人类社会密切的关系,使得各民族舞蹈在其特性中蕴含着共性,“一顺边”便是其中之一。
  舞蹈艺术中的“一顺边”不是人们生活中所指的因过于紧张而手足无措的顺拐,而是指手和脚,或躯干与四肢形成同一方向的运动路线,这种特殊的运动方式是高原地区特有的自然环境和高原人长期劳动生活形成的。这里崇山峻岭,道路怪石嶙岣、曲折蜿蜒,劳动和生活在这里的民族负重行走的步态和律动必须符合上坡下坎的需要。上下坡时,手和脚顺边攀爬行走,配合身体一前一后、一上一下的惯性,大大减轻了背部的负重压力,增强了爬坡的动力、平衡了下坡的重心。这种长期在劳动生活中形成的习惯,经人们揣摩美化,逐步升华为舞蹈美,体现出高原民族共同的审美心理,“一顺边”的舞蹈特征大致可分为五类:波浪式、环动式、钟摆式、三道弯式、弧线直线交织式。
  一、波浪式
  藏族是我国民族史上一个古老的民族,生活在高原的藏族人民,常年需要背水、挤奶、爬山,从而形成上身前倾,含胸、弯腰、屈膝的体态特征。我们常以“一步一歇”来形容藏族舞蹈的动率特点,在“软颤步”、“拖步”等步伐中,肩和胯朝同一方向移出,“走一步、歇一步”形成上身、双肩、胯部同边左右晃动的形态,这种“一顺边”的美感在“弦子”中更为易见,“弦子”舞动中因长袖缘故,手臂动作幅度较大,重拍向上扬起,多以立圆挥舞。同边脚随之运动,一个动作的停顿或结束也常以同边为主,如“弦子”中常见的“大拖步”,配合水袖舞动,出脚与撩腿均配合同边的手。藏族舞蹈下身主动,上身被动,形成自上而下欲动先屈波浪带动式的特点,舞姿柔韧松弛、连绵不断,这与藏族人民的生活劳动、宗教信仰是紧密相连的。
  彝族能歌善舞,舞蹈形式丰富多彩,各地区亦不尽相同,如滇南的“罗作舞”、“烟盒舞”,大凉山的“披毡舞”及贵州的“阿妹戚托”、“铃铛舞”等。彝族舞蹈有着高亢、热情、柔美、轻快的“一顺边”之美。火把节中跳的“都荷舞”,就是一种由女孩参加的集体舞,一人领唱领舞,众人尾随并逆时针围圈边歌边舞。其舞步为两拍,左腿重拍迈出大步,同时身体微向前同边倾斜,弱拍右腿向右旁迈步,身体直立,微后仰,形成此起彼伏火焰般的“一顺边”优美动势。著名的滇南“烟盒舞”,以“柔、韧、脆”来突显其独特的一顺边美。相传,烟盒舞的套路有72套,也有说108套,甚至有192套之多,可见烟盒舞丰富多样,深受彝族人民的喜爱,我们常见的“过堂步”、“崴崴弦”等,灵巧轻快的步伐,配合身体的左右摆动,形成一种诙谐、洒脱的顺边之美。此外,在广泛流传的“罗作”中,都不难找到“一顺边”的风格特征,如“点跳步鸟飞式”。
  二、环动式
  环动式“一顺边”是指以胴体为转动,带动身体、手臂形成的优美特征,以羌族舞蹈为代表,羌族舞蹈“一顺边”审美特征主要表现在其动律上,“以‘胴体的轴向后转动韵律和上身倾斜转动的拧倾韵律’,这种舞蹈动律是随舞者移动重心,胯向两侧倾斜前方顶出中形成的。重心在出胯一侧的腿上,膝部微屈、相靠、腰胯以上至肩部‘胴体’作轴向的环动……”,这种典型的一顺边舞蹈动律在羌族传统舞蹈“萨朗”体现得最为明显,“萨朗”是羌族最为普及的自娱性舞蹈,具有浓厚的游牧生活特色。舞蹈以“圈舞”为主要表现形式,众人连臂起舞,载歌载舞,因此,羌族舞蹈的手臂动作较少,腿部动作则更为丰富。其次,羌族有一种用于祭祀活动的传统舞蹈叫做“布兹拉”,这是种由“释此”表演的“羊皮鼓舞”,其表演形式有单人舞、集体舞两种,舞蹈动作同样是以“一顺边”的动势为主,体现了羌族男子粗犷、豪放的“顺边美”。
  三、钟摆式
  苗族是歌舞的富有民族,他们将自己的历史与文化都以歌谣、舞蹈、服饰等艺术形式记录下来,苗族舞蹈具有浓厚的山野味,古朴而粗犷。“踩鼓舞”是苗族女性极为喜爱的自娱性舞蹈,苗家姑娘将自己绣好的盛装着于身上,踩着鼓点舞蹈,既是为了展现自己的美丽与勤劳,寻得意中郎,又是展示家庭财富。跳“踩鼓舞”的舞者可随时参与,围成若干重叠的圆圈,逆时针方向舞蹈,“踩鼓舞”的动作按其节奏划分,有均速摆和重拍向外摆:按动作路线来划分为,有前后摆、左右摆和弧线摆。由于苗族妇女喜佩戴银饰,且着百褶裙质地厚重,摆动起来,借助上身的惯性整体摆动,这种左右“钟摆式”的一顺边不但使烁烁闪光的银饰及系在腰间的百褶裙更具美感,同时也体现了苗家人勤劳、善良、顺应自然的心理,享誉世界的“东方迪斯科”——反排木鼓舞,是苗家世代相传的祭祀性舞蹈,以模仿鸟兽飞禽为主。动作粗犷豪放、洒脱自如。如“160度反排”,双手在身体斜下方左右或前后摆动,同时配合胯部、腿部,形成同边的摆式,在“da”拍上,以腰为轴,双手向上,带动身体敏捷快速的转向反方向,苗族舞蹈钟摆式的“一顺边”审美特征,原始古朴、情感丰富、真诚炽烈,它展现了苗族人披荆斩棘、长途迁徙创造美好生活的壮举和不畏艰险的民族品格。
  笔者认为,土家族摆手舞亦属于钟摆式“一顺边”,摆手舞活动是土家族缅怀祖先、追忆民族迁徙的艰辛、再现田园生活的大型舞蹈,其动作取材于生产劳动、日常生活及战斗。摆手舞的主干动作是以身体的转动,带动手臂的摆动,摆动的幅度一般不超过双肩,同边手出同边脚,使身体始终形成侧身向前行走,土家摆手舞以顺拐、屈膝、颤动、下沉为主要特征,摆动起来线条流畅、自然、大方,这种歌舞浑然一体的综合艺术,是土家族珍贵的“活化石”。此外,一种叫做“撤尔嗬”的丧葬歌舞,汉族称“跳丧”,“其表现形式是由一人执鼓领唱、众和,执鼓者能歌善舞,以鼓点指挥群众歌唱、舞蹈。舞蹈时,有许多顺拐的动作,其最大的特点在于每次以左脚开始,伴随左手,三拍式的节奏使得舞蹈起落拍均在左边。由此可见,同属于钟摆式的苗族和土家族舞蹈,各自却有不同的独特韵味,这便是中国民族民间舞的魅力。
  四、三道弯式
  三道弯式的“一顺边”具有柔婉、秀丽的美,最为典型的代表便是傣族。尽管,傣族居住在平坝地区和江河之畔,但高原山地的特征同样反映在傣家人的劳动生活中。傣家姑娘爱着筒裙,这种紧身的服装行走起来,窈窕婀娜,突显出傣家姑娘亭亭玉立小步行走的曼妙姿态,傣族舞蹈三道弯的独特形态,深受小乘佛教的影响,再加上傣族对孔雀的崇拜和对水的喜爱,使我们常常见到屈膝、折腰,头和身体朝同一方向顺边倒出,胯则朝反方向顶出,形成一顺的“三道弯”舞姿,像这样的“s”型造型如“低展翅”、“侧展翅”、“合抱翅”等。由此可见,“三道弯”和“一顺边”两者融合形成的体态特征,是傣族舞蹈的精髓所在。
  五、弧线、直线交织式
  这是一种以腰部发力为主,带动身体做出弧线,或侧身形成直线的“一顺边”体态,塔吉克族的传统舞蹈“恰甫苏孜”就是其中一种。“恰甫苏孜”大意是“快速、熟练”,舞蹈节奏以7/8拍为主,单拍活泼、跳跃,双拍平稳、有力,形成动静结合、跳缓交错的特点,传统的表演形式只由男子表演,而后盛行男女对舞,两人徐展双臂,如双鹰盘旋翱翔:节奏渐快,相互追逐嬉戏,有如双鹰起落:继而急促相靠,骤然闪开,由低到高做拧身旋转。塔吉克族人将崇拜鹰的心理溶于舞蹈之中,其鲜明的节奏,别致的风格,使塔吉克族这种“一顺边”的美感无比轻捷、洒脱,这与既属于绿洲文化型,又居住在帕米尔高原的塔吉克族古乐舞文化密切相关。
  六、结语
  “一顺边”是我国民间舞常见的一种舞蹈形态,由于各民间舞中“一顺边”的体态来源、图腾崇拜,以及身体各部位的运动路线、力量幅度、动律风格上有较大的差异,因此呈现出对“一顺边”各不相同的艺术诠释和审美倾向。的确,民族心态的不同决定了民族舞蹈风格的不同,同样是对“一顺边”美感特征的理解,却具有多种不同民族舞蹈特点,这便是中国民间舞的魅力所在,当今舞蹈教育是充满创新和挑战的新型舞蹈教育,作为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民间舞,其教学不能单纯停留在技术与技艺的传授上,而因对民间舞风格传授与文化传承相结合,才能呈现出全面发展的良好教育态势。
其他文献
与法国女歌手Keren Ann聊天,就如她一直以来透过自己音乐留给听众的印象那样,一份浓浓的亲和力总会让人感受到。  从发行第一张专辑至今,已经出道十五年的Keren Ann,可以说在往日的时光里透过自己的创作,给很多乐迷带来过不少的惊喜。从乐队到个人的音乐事业发展,再到联手Bang Gang的主唱Bradi Johannsson组成Lady & Bird,总会巧妙地以不同的方式来展示自己的音乐才
期刊
摘要:20世纪西方音乐进入一个新的时期,继19世纪印象派之后产生了表现主义与十二音音乐,在美学思想和创作技法上都有颠覆性的变化,表现主义则是现代音乐的第一个流派。作为表现主义音乐的代表勋伯格,使用了无调性和失去和声感的对位,表现力极度夸张,在自由无调性音乐中找寻逻辑统一,把直觉、感性与音乐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华沙幸存者》是其重要代表作品,运用“十二音体系”的现代音乐技法,表现了法西斯的残暴与无情,
期刊
摘要:本文以主题贯穿为核心,简单分析主题贯穿这一作曲技法在黄梅戏《苏东坡》之《明月几时有》唱段当中的运用,并归纳出它在主题旋律、句尾落音、结构布局上的特点。  关键词:主题贯穿 黄梅戏 苏东坡  一、关于“主题贯穿”  “主题”二字,所特指的是音乐主题,即在一首歌曲、乐曲或一个戏曲、曲艺唱段、曲牌中具有主要乐思,并有一定旋律性的核心旋律部分,我们称这个核心旋律部分为音乐主题。音乐主题即旋律主题,作
期刊
摘要:文章将以部分国外视奏教材为例,分析如何系统规范地进行有规律的视奏练习。希望可以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达到有效、循序渐进地提高视奏能力的目的。  关键词:钢琴视奏 读谱规则 基础练习 教材运用  越来越多的钢琴老师认识到,视奏在初级钢琴教学过程中,有着很重要的作用。而提高视奏的唯一途径就是每天坚持读谱,但是要正确的读谱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尤其在视奏学习的初期阶段。如果没有正确的学习方法做为
期刊
摘要:本文从爵士乐的和声特征出发,着重研究其不同于传统音乐的特殊的和声语汇,通过对非装饰性块状和弦的分析,展现其在构建爵士乐个性化艺术效果方面的重要作用。  一、块状和弦  Block chords,块状和弦,当和弦以旋律性和非装饰性声部排列方式而大量使用不协和音,而且常采用延伸排列法和平行运动,这类和弦的连续进行叫做块状和弦。它在摇摆乐时期非常风行,在大乐队中,将四个声部分配给四个萨克斯、四个长
期刊
摘要:克列金斯基在1866年曾说过:“通过彻底而正确地理解夜曲,人们能获得一把揭示大师其它更为精彩作品奥秘的钥匙”。本文通过对约翰·菲尔德夜曲形成原因的分析和研究,展示了这套夜曲了由古典时期过渡到浪漫时期音乐风格变化的一些典型特性。  关键词:约翰·菲尔德 夜曲 风格 过渡  夜曲原文Nocturne源自拉丁文Nox,源于中世纪,宗教中释意为“夜祷”,当时这种形式源于晚间或黎明所举行的弥撒活动。而
期刊
八年前,透过首张个人专辑《失恋无罪》当中的点题作品,女歌手A-Lin的歌声可谓是传遍了大街小巷,更让她成为了很多人心目中的新一代实力唱将。此后,推出的《天生歌姬》《寂寞不痛》等多张唱片,更先后入围了“金曲奖”的“最佳女歌手”,演唱实力更是一次又一次地得到了肯定。  今年年初,刚刚发行了全新专辑《罪恶感》的A-Lin,除了有对soul、funk、电气摇滚、舞曲等多种曲风的呈现,来一洗自己昔日留在乐迷
期刊
摘要:“曲调系统”是针对中国传统音乐中“一曲多用”这一现象的称谓。学术界对“曲调系统”及相关概念众说纷纭,所指音乐对象范围不尽相同。本文列举出几种相关观点,以【孟姜女调】为例,从“微观”、“中观”、“宏观”三个范畴进行分类阐述。  关键词:“曲调系统” 【孟姜女调】 概念  无论是从曲体结构还是文化理念,西方音乐更多是在对比的过程中追寻统一,相反,中国音乐从古至今更注重、欣赏大统一下的多样化。①在
期刊
姜莹,中国当代青年作曲家,致力于民族音乐事业的探索与创新。7岁学习琵琶,后转学作曲,2010年硕士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毕业后任上海民族乐团驻团作曲,2013年调入中央民族乐团担任驻团作曲。其主要作品有室内乐作品《丝路》《敦煌新语》,大型民族管弦乐《丝绸之路》《富春山居图》,弹拨乐合奏《龙图腾》,琵琶与乐队《太极》,大型民族乐剧《印象·国乐》等。其代表作民族管弦乐《丝绸之路》已成为当代海内外民族乐团
期刊
王震亚,作曲家、音乐教育家。河南镇平人。1947年毕业于国立音乐院作曲系。1949年后长期在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任教,曾任作曲系副主任、教研室主任、副院长,兼任中国音协常务理事和《音乐创作》主编。主要作品有合唱曲《阳关三叠》、《胡笳十八拍》,管弦乐曲《九寨沟断章》、《繁星颂》、《潇湘水云》等。尚撰有《五声音阶及其和声》、《怎样写二部歌曲》、《十二音序列》等多部专著。  2015年2月9日,笔者采访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