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文嚼字”:优化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观照目前语文教学现实,我们会发现很多语文课堂已经偏离了语文教学设置的初衷,存在着无视、抛弃乃至贱视文本教学的倾向:一方面是对文本解读、研读的缺失,架空文本内容和语言进行“泛人文化”的所谓“对话”和“探究”;另一方面则是在课堂上进行快速大文本阅读训练,逼着学生完成各种模拟高考的阅读训练。这样剑走偏锋的做法往往让语文课堂缺少了语文味,令学生无从感受母语的美丽与魅力,显然已经背离语文教学的根本。
  语文本应是一门充满生活情趣,充溢着人文智慧的学科,语文教学需要返璞归真,引导学生反复品读,以此激活他们对母语的热爱。只有这样才能教出语文学科的特色,教出语文的魅力。笔者认为,语文阅读教学就是要强调语文课堂的语文性,重视对文本语言的品味,提倡“咬文嚼字”。诚如叶圣陶先生所说:“阅读教学必须引导学生推敲、揣摩,细细品味,潜心读书。”
  阅读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实录,我们不难发现他们都特别注意让学生有意无意地反复咂摸,通过“咬文嚼字”读出文本深意,发掘文章精髓,从而突破教学重点,化解课堂难点。
  一、巧抓“课眼”,走进文本核心
  清代著名画家恽寿平在《南田论画》说:“譬之人,有眼通体皆灵”。同样,一堂优秀的、有灵气的语文课,也应该设置“课眼”。当我们抓住文本中“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课眼”认真揣摩、品味,就能促使学生顺畅地切入文本,教学环节便能做到不蔓不枝,文本研读也能集中深刻,并真正地在精神层面实现与文本的碰撞与对接。
  比如:有位教师在上《念奴娇·赤壁怀古》公开课时,就极善于抓住学生探求新知的着眼点,巧妙地设置了课堂教学目标的聚焦点。他是这样巧抓“课眼”,引领学生解读文本的:
  师:“滚过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赤壁之战中出现了许多英雄人物,从全词看,词人却只对其中一位情有独钟,大家说说是谁呢?
  生:周瑜。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1:词中有“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和“遥想公瑾当年”等词句,这里的“周郎”和“公瑾”指的都是周瑜。
  师:好极了!公瑾是周瑜的字,而这个“郎”字你们会想到什么?
  生2:年轻帅气,风流倜傥……
  师:苏轼在词中又是如何描写这位周郎的?这样写是否符合我们对“郎”字的感觉?
  生2:词中说周瑜是“千古风流人物”,“雄姿英发,羽扇纶巾”哪怕是“谈笑间”也能令曹军“樯橹灰飞烟没”。确实是少年有成,春风得意!
  师:从资料中,我们知道赤壁之战,周瑜年仅34岁,而作者写作这首词正是他被贬黄州之时,年近五旬,大家试想一下,这时候的苏轼会作何感想?
  生3:这时候的苏轼更多的是壮志难酬的郁愤和感慨,因此他才会“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这里有他对人生无常,年华虚掷深沉而痛切的悲叹。
  (适时展示苏轼被贬黄州前的一些资料,帮助学生理解全词。)
  21岁苏轼高中进士:“奋厉有当世志”、“致君尧舜,此事何难?”
  38岁苏轼任密州太守:“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
  师:显然,词中的这个“郎”字是有深意的:周瑜的人生在某种程度上映照着作者风流的过去,然而回到现实,作者如今年华逝去,青春不再,仕途失意的确让他嘘唏不已;或者我们可以说,这个“郎”字是作者想回归的理想境界。
  从上例看,通过“咬文嚼字”,我们只要轻易地抓住“课眼”,便能纲举目张,顺利地走进文本核心。这样的“咬文嚼字”能激起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引领学生窥探全课精髓,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进而产生“水到渠成”“瓜熟蒂落”的感觉。
  二、对比阅读,探求作者意图
  叶圣陶曾说过:“阅读方法最要紧的还在多对比、多归纳……”语文老师有时就是需要较强的文字感受力,通过语文课堂中一个字、一个词着手对比,对构成文本的文字反复揣摩与推敲,来挖掘整个文本的意蕴,启发学生的思维,从而让他们体悟博大精深的汉语言斑斓的色彩。
  以《廉颇蔺相如列传》为例,笔者就曾这样抓住“渑池之会”语段中个别词语的对比来突破课文难点:
  师:这个语段看是平淡无奇,不过老师还是要大家重读语段中的两处细节:一是赵王鼓瑟后,“秦御史前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与赵王会饮,令赵王鼓瑟。’”,另一处则是蔺相如逼秦王击缶后,“顾召赵御史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为赵王击缶。’”这两处表达手法差不多,但是大家是不是注意到有个别细节的变化?
  生1:前者写“秦御史前书”,秦御史是主动上前记录的;后者是“顾召赵御史书”,“顾”是“回头”的意思,“召”是“召呼”的意思,也就是说赵御史是等着蔺相如叫,才上前的。
  師:不错,这位同学的确看出了其中的端倪,不过这些细节说明了渑池之会一种什么情况?
  生3:我觉得秦国对这次渑池之会做了充分准备,是有备而来,想羞辱赵王,在外交上抢得先机。“前”说明了秦御史蓄谋已久,事前排练过,才会这样熟练。相比之下,赵御史显得贪生怕死,不敢上前。
  生4:我认为赵御史没有上前,主要是缺少政治敏感性,所以要等蔺相如召呼才上前。这是不是更能表现蔺相如卓越的政治才能?
  师:很好!这里的确是一处对比,将蔺相如和赵御史的表现对比,突出蔺相如面对秦国的侮辱予以巧妙反抗的外交智慧。那是不是只有这一处对比了呢?
  生5:我觉得这里“令赵王鼓瑟”和“秦王为赵王击缶”也是一处对比。“令”显示了秦国倚强凌弱,大国的霸道,“为”表示秦王是主动替赵王击缶的,这样写似乎赵国是以德服人,才让强大的秦国屈服的。
  师:你对课文读得很仔细。那此处对比是哪两方的对比?
  生5(迟疑):赵御史和秦御史能力和水平的对比?
  师(追问):是吗?你注意到“秦王为赵王击缶”是赵御史写的?
  生6:“秦王为赵王击缶”是蔺相如说给赵御史写的。这里应该是蔺相如与秦国官员的对比,后面还有他“舌战群儒”表现出的智慧呢。
  师:古人言,一字春秋!作者司马迁仅用“某年月日,秦王为赵王击缶”十一个字就把蔺相如那种“气势压人”的神情表露无遗,体现了他维护国家尊严的伟大情操和卓越的外交才能。这里同时也显示出司马迁那高超的写人技巧。
  显然,当我们练就了这种“咬文嚼字”的本领,学生们就不可能对文本的理解只是浮光掠影,浅尝辄止;当他们能够这样真实地阅读,睿智地阅读,有灵性地阅读的时候,我们的语文课堂就必定是令人怦然心动的、真正的语文课堂。
  三、节外生枝,于无疑处质疑
  宋代学者陆九渊曾说过:“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我们讲究“咬文嚼字”,就是要大胆设疑,从无疑之处质疑,解读出他人在品读文本中忽略的意味。这样的语文学习才能紧抓主旨,掌握要义,真正凸显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特性。
  以人教版高中必修5《说“木叶”》为例。本文作者就古代诗歌中避用“树叶”,选用“木叶”的现象进行了透辟而有趣的分析。作者用大量的诗句来证明“木”在颜色和触觉上具有暗示性,“它可能是透着黄色,而且在触觉上它可能是干燥的而不是湿润的”,因此“木”“木叶”要比“树”“树叶”更能体现“疏朗的清秋的气息”。这样的文章对学生了解中国古典诗歌意象的相对稳定性,提高对古典诗歌的理解力和领悟力极有好处。但课堂上就有学生提出疑问:既然“木”更能体现秋天萧瑟、凄凉的特点,那为什么还有不少描写秋天的诗句,诸如“枯藤老树昏鸦”(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晏殊《蝶恋花》)等用的是“树”而非“木”?这无疑是“一投石激起千层浪”,这样的“咬文嚼字”对进一步激发学生对古典诗歌的学习兴趣是有好处的,为此我有意在课堂上给学生留下自主探究的空间。经过了一番唇枪舌战,就有学生发表了颇具说服力的见解:固然古诗词中大多用“木”“木叶”“落木”等来表现秋日的萧索与疏朗,但有时用“树”等字可与其他意象融为一体,构画出浑然一体的画面;当然,《说“木叶”》一文作者并未把“木”和“树”的用法绝对化。
其他文献
文章分析了预算绩效管理在行政事业单位实际运用中存在的难点,进而提出了预算绩效管理在行政事业单位的运用建议,以期对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效率及工作的顺利开展有所帮助
跨入新世纪,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多方位融入世界范围,网络经济、电子商务、世贸组织规则、知识经济等新颖的现代管理理念、方法不断涌现,因此与时俱进,就要不断学习,
在这个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随着互联网的流行,人们的思想观念也逐步改变,在不断的实现了自身更好的价值和更大的发展空间后,为实现企业更加长久稳定的发展就需要关注企业
目的:探讨应用全子宫与次全子宫切除术治疗子宫肌瘤对女性卵巢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86患者按照治疗方式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3例,分别应用的是次全子宫切除术和全子宫切除
面对竟争日趋激烈的就业市场 , 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日益加大,然而用人单位看重的不仅仅是学生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更看重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学习能力、沟通能力
新课程指导纲要突破了以往历次教学改革着重从教师教的角度研究变革教的方式转为从学生学的角度研究变革学的方式.也就是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既要加强学生的基础性学力,又要
积极活跃的内部审计能够在提高企业收益和加强风险控制等诸多方面对企业的经营产生不可低估的推进作用.目前,我国大部分国有企业、上市公司及部分集体企业和民营组织都设置了
目的:分析和观察后腹腔镜肾癌根治术与开放手术治疗肾癌的效果及价值.方法:本实验挑选的56例肾癌患者,均于2016年6月-2017年5月在本院进行手术治疗,按照手术时间先后分组,常
据说,在1910年,某部队一次命令传递的过程是这样的: 少校对值班军官:明晚8点钟左右,哈雷彗星将可能在这个地区看到,这种彗星每隔76年才能看见一次。命令所有士兵着野战服在
期刊
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中,情感教育是其中一项很重要的内容,本文通过对情感教育的含义,情感教育在中职教育中存在的价值以及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加以实施,来促进对中职英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