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视唱练耳是音乐专业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它包括视唱和练耳两个方面的内容,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乐感和识谱能力,也就是提高学生视唱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节奏感及内心听觉能力。
【关键词】 视唱练耳 视唱能力 节奏感;听觉能力
视唱练耳是一门重要的音乐基础课,它包括视唱和练耳两个方面的内容,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乐感和识谱能力。在多年的实践教学中,我认为从以下三个方面加强训练,就会收到满意的教学效果。
1 视唱能力的培养
视唱,既包括认识乐谱有形符号的一面,也包括把他熟练唱出来的能力。我们在学习时需要一个由浅入深,有表及内,由低级向高级的发展过程。具体做法是:
1.1 在歌唱中培养学生的识谱能力。视唱是借助于视觉进行识谱的,但更重要的是凭借内心听觉将乐谱中的内容通过人声加以实现;音乐听记是对学生进行音乐综合能力训练的重要形式。而在实际的学习中,学生们往往只是一味的反复模仿,课程的单调性使他们缺少了学习兴趣。结合学生喜欢歌唱,在学习时会很主动,很有激情。因此,可以教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声乐曲进行练习,这时学生在一种强烈参与的心态下,可以克服学习中的困难,进行主动学习。学生掌握歌曲后在加入歌谱进行强弱,快慢,连断的处理。这种对歌曲演唱的使用价值也会提高学生对乐感、音准、节奏的感知能力,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声乐的学习兴趣。
1.2 音高音准的强化训练。音高音准训练是视唱的主要环节,一般可以从音阶、音程两个方面来训练。
1.2.1 音阶训练:唱好音阶是基础,因此每节课都要坚持准确的唱几遍上行和下行音阶。唱时容易出现上行偏高和下行偏低现象,因此要借助钢(风)琴来练习,让学生会听并注意“4”和“7”的音高。
1.2.2 音程训练:可以保留根音往上做二、三、四、五、六、八度音的练习,也可做同度音程进行练习,还可以做分解和弦的方式进行练习。此时,要注意循序渐进,每节课有针对性地进行练习。
1.2.3 对学生“视读广度”能力进行训练。“视读广度”也叫视音距,即视线所看到的音符比唱到的音符先行,也就是眼先看到而后嘴唱。在训练时开始要把“视音距”放得很小,当唱第一个音符时眼睛看第二个音符,唱第二个音符时眼睛看第三个音符,以此类推。这样反复练习,不断扩大“视读广度”,可以使识谱能力由强到弱、由快到慢,当扩大到一定的程度时就可以把陌生的乐谱流畅的唱出。当然,在训练中也会出现个别难唱的音就要灵活训练。另外,在训练时可以结合集体唱、分组唱、个别唱或找音准好的学生代唱等形式,使同学之间共同进步、共同提高,也可以有针对性的培养尖子生和提高后进生。
2 节奏感的培养
在音乐作品中,节奏可以不要音高而单独存在,但音高没有节奏就不能成为旋律。节奏是音乐的骨架和核心,是衡量音乐的尺度之一,它本身就具有艺术表现力,是带情绪色彩的。因此,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并不是简单的控制时值的能力,而是培养学生用艺术的灵感去体验、理解、表现节奏的音乐情绪。训练时应由易到难、由快到慢,同时可以加入念、唱、打击、划拍、欣赏甚至律动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感知能力。具体训练方法如下:
2.1 在培养学生节奏感的初期,要较长时间内保持一种速度来训练较为规则的节奏。在教学中,长时间保持一种速度,可以培养学生对小节的均匀性感觉,掌握准确的“拍点”。练习时边唱边划拍子。音出即拍,音与拍同时出现。可以让学生在生活中寻找一些简单的节奏,例:打钟声、马蹄声、刮风声、放炮声、机枪扫射声、布谷鸟歌唱声等等,然后让学生找这些声音的规律并模仿,同时可以将拍手、拍腿、跺脚、捻指等各种发响方式结合起来,进行多层次的节奏训练,通过这些立体化、多层次的节奏训练,让学生在活动中积极调动各种感官并积极反应,从而培养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及肢体的协调性。在模仿过程中学生的兴趣会很高,课堂气氛也会非常活跃。通过这些形象化的节奏训练,能够调动学生的激情,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愉快地掌握所学的知识,把枯燥、单调的音乐节奏变得生动、有趣、易学。教师要注意强调节拍的重音及强弱的区别,要求学生有意识的加入内心节奏感,把外在的击拍动作与内心的意识结合起来,使他们掌握节奏,从内心体验到节奏的美感与乐趣。
2.2 培养节奏感中期加入稍复杂的节奏型。节奏训练中期一般要加入带附点的节奏型和切分节奏,引导学生从较规则的节奏进行推算,让学生能理解这两种节奏型中正确的时值演唱方法。练习时可以用传统的方法,例:练习八分符点时,可利用前八后两十六。第一步先念前八后两十六用“嗒”,第二步后两十六分的第一个音念为“啊”,第三步把“啊”轻念即为八分符点。还可以从熟悉的声乐曲或器乐曲中找出此节奏型,让学生多练多体会此种节奏型所表示的意义及正确的击拍演唱方法。为了加强记忆可以加入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如:
2.2.1 节奏模仿。如,教师念4~6小节节奏,学生跟着念,教师击奏出一个乐句的节奏或说一句有节奏的话,学生用击掌、拍腿等动作模仿出节奏,训练学生对音乐节奏的内心听觉能力、模仿能力和反应能力。
2.2.2 节奏接龙训练。开始前,按规定的节奏,拍号进行节奏“热身”练习,然后进入接龙的训练,每人一小节,拍击或唱读节奏。这样的练习不仅能综合检验学生对节奏的掌握情况,而且能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和灵活性。
2.2.3 节奏听记。即将节奏书面表达出来,强调节奏型、速度和节拍。开始训练时可给出明显的强弱关系,随着训练难度的加深,就要让学生自己去感受节奏的律动,从而准确地划分小节。在此基础上也可以进行旋律听记,训练学生的记忆能力和反应能力,把握节奏的同时又巩固了音高概念,对视唱也是一种极大的帮助。
2.3 培养节奏感后期加入更难更复杂的节奏型。这时难的节奏型一般为三连音和弱起,三连音练习可将等时值的六拍子加快加速打合拍。区别是:六拍子有强弱之分而三连音强弱则是均衡的。弱起练习时要强调起拍拍点。这两种节奏型在训练时也可加入器乐曲或声乐曲进行练习。如,结合大家很熟悉《国歌》的乐谱进行练习理解掌握这两种节奏型。 3 听觉能力的培养
音乐是声音的艺术,享受这种艺术的根本就是要有辨别音律的耳朵,因此,提高和训练学生的听觉能力将使他们终生受益。
3.1 听记单音、和弦、音程和旋律训练。练习时要求学生“静”,集中精力“听”,用大脑感知,使每个音的音高在内心形成感觉。老师在训练时弹第一遍,要停下来,让学生在脑中体会、归纳整理;弹第二遍,停下来更长时间,让学生能将外部听觉与内心转换相结合,并写在谱上;第三遍让学生检查正误,再让学生唱出来。在进行旋律听记时,使学生们能够对音符、曲谱有更直观地认识,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还可以使他们更加主动的学习与音乐有关的知识,进一步提高综合素质。
3.2 结合唱歌、演奏器乐曲来提高学生音乐听觉能力。学生在控制音高、音色、音质、音的强弱及表情时最直接地受个人思维活动,即内心听觉能力控制。所以,在视唱教学时适当加入歌唱教学,让学生尽量独立演唱,这样可以更深刻地感受、体会,听辨自己的音高、音质、节奏等。因为教材中所选的视唱曲目大多是中外优秀音乐作品,在教学中要求学生有表情地视唱,既能对音乐的各要素进一步了解,又能积累一些音乐语汇。
演奏器乐曲也可以提高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要演奏好曲子,就需要对音乐的音准、节奏、强弱有很好的感知能力。我们在让学生演奏器乐时,就应该让他在内心建立正确的曲子线条,然后再弹奏出来。再将弹奏的旋律唱出来,这样能很好的提高他们的内心音乐听觉能力。
3.3 在欣赏中提高学生音乐听觉能力。在欣赏教学中训练学生听觉能力,可使训练内容的深度、广度得到加强,使学生音乐记忆力、音乐联想力、情感表达力的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一般常用的方法是让学生听、唱、背主题。给学生听或唱的主题要旋律性强,节奏鲜明,易记易唱,这样可以把学生识、听、唱、想等心理活动协调一致起来。另外,可以让学生感受、记忆节奏节拍,也就是在听音乐时,可以让学生按节拍击掌或按节奏型击掌。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感受能力,而且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音乐记忆力。
综上所述,视唱练耳教学过程,也就是提高学生视唱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节奏感及内心听觉能力。当然,我还会在实践中用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深入探讨下去,同时不断虚心地向同行们学习,为我们的音乐教育事业发展做出有益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陈玉香.高考音乐强化训练视唱练耳卷[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04
2 许敬行等.视唱练耳[J].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3 薛明镜.单声部视唱[J].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关键词】 视唱练耳 视唱能力 节奏感;听觉能力
视唱练耳是一门重要的音乐基础课,它包括视唱和练耳两个方面的内容,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乐感和识谱能力。在多年的实践教学中,我认为从以下三个方面加强训练,就会收到满意的教学效果。
1 视唱能力的培养
视唱,既包括认识乐谱有形符号的一面,也包括把他熟练唱出来的能力。我们在学习时需要一个由浅入深,有表及内,由低级向高级的发展过程。具体做法是:
1.1 在歌唱中培养学生的识谱能力。视唱是借助于视觉进行识谱的,但更重要的是凭借内心听觉将乐谱中的内容通过人声加以实现;音乐听记是对学生进行音乐综合能力训练的重要形式。而在实际的学习中,学生们往往只是一味的反复模仿,课程的单调性使他们缺少了学习兴趣。结合学生喜欢歌唱,在学习时会很主动,很有激情。因此,可以教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声乐曲进行练习,这时学生在一种强烈参与的心态下,可以克服学习中的困难,进行主动学习。学生掌握歌曲后在加入歌谱进行强弱,快慢,连断的处理。这种对歌曲演唱的使用价值也会提高学生对乐感、音准、节奏的感知能力,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声乐的学习兴趣。
1.2 音高音准的强化训练。音高音准训练是视唱的主要环节,一般可以从音阶、音程两个方面来训练。
1.2.1 音阶训练:唱好音阶是基础,因此每节课都要坚持准确的唱几遍上行和下行音阶。唱时容易出现上行偏高和下行偏低现象,因此要借助钢(风)琴来练习,让学生会听并注意“4”和“7”的音高。
1.2.2 音程训练:可以保留根音往上做二、三、四、五、六、八度音的练习,也可做同度音程进行练习,还可以做分解和弦的方式进行练习。此时,要注意循序渐进,每节课有针对性地进行练习。
1.2.3 对学生“视读广度”能力进行训练。“视读广度”也叫视音距,即视线所看到的音符比唱到的音符先行,也就是眼先看到而后嘴唱。在训练时开始要把“视音距”放得很小,当唱第一个音符时眼睛看第二个音符,唱第二个音符时眼睛看第三个音符,以此类推。这样反复练习,不断扩大“视读广度”,可以使识谱能力由强到弱、由快到慢,当扩大到一定的程度时就可以把陌生的乐谱流畅的唱出。当然,在训练中也会出现个别难唱的音就要灵活训练。另外,在训练时可以结合集体唱、分组唱、个别唱或找音准好的学生代唱等形式,使同学之间共同进步、共同提高,也可以有针对性的培养尖子生和提高后进生。
2 节奏感的培养
在音乐作品中,节奏可以不要音高而单独存在,但音高没有节奏就不能成为旋律。节奏是音乐的骨架和核心,是衡量音乐的尺度之一,它本身就具有艺术表现力,是带情绪色彩的。因此,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并不是简单的控制时值的能力,而是培养学生用艺术的灵感去体验、理解、表现节奏的音乐情绪。训练时应由易到难、由快到慢,同时可以加入念、唱、打击、划拍、欣赏甚至律动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感知能力。具体训练方法如下:
2.1 在培养学生节奏感的初期,要较长时间内保持一种速度来训练较为规则的节奏。在教学中,长时间保持一种速度,可以培养学生对小节的均匀性感觉,掌握准确的“拍点”。练习时边唱边划拍子。音出即拍,音与拍同时出现。可以让学生在生活中寻找一些简单的节奏,例:打钟声、马蹄声、刮风声、放炮声、机枪扫射声、布谷鸟歌唱声等等,然后让学生找这些声音的规律并模仿,同时可以将拍手、拍腿、跺脚、捻指等各种发响方式结合起来,进行多层次的节奏训练,通过这些立体化、多层次的节奏训练,让学生在活动中积极调动各种感官并积极反应,从而培养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及肢体的协调性。在模仿过程中学生的兴趣会很高,课堂气氛也会非常活跃。通过这些形象化的节奏训练,能够调动学生的激情,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愉快地掌握所学的知识,把枯燥、单调的音乐节奏变得生动、有趣、易学。教师要注意强调节拍的重音及强弱的区别,要求学生有意识的加入内心节奏感,把外在的击拍动作与内心的意识结合起来,使他们掌握节奏,从内心体验到节奏的美感与乐趣。
2.2 培养节奏感中期加入稍复杂的节奏型。节奏训练中期一般要加入带附点的节奏型和切分节奏,引导学生从较规则的节奏进行推算,让学生能理解这两种节奏型中正确的时值演唱方法。练习时可以用传统的方法,例:练习八分符点时,可利用前八后两十六。第一步先念前八后两十六用“嗒”,第二步后两十六分的第一个音念为“啊”,第三步把“啊”轻念即为八分符点。还可以从熟悉的声乐曲或器乐曲中找出此节奏型,让学生多练多体会此种节奏型所表示的意义及正确的击拍演唱方法。为了加强记忆可以加入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如:
2.2.1 节奏模仿。如,教师念4~6小节节奏,学生跟着念,教师击奏出一个乐句的节奏或说一句有节奏的话,学生用击掌、拍腿等动作模仿出节奏,训练学生对音乐节奏的内心听觉能力、模仿能力和反应能力。
2.2.2 节奏接龙训练。开始前,按规定的节奏,拍号进行节奏“热身”练习,然后进入接龙的训练,每人一小节,拍击或唱读节奏。这样的练习不仅能综合检验学生对节奏的掌握情况,而且能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和灵活性。
2.2.3 节奏听记。即将节奏书面表达出来,强调节奏型、速度和节拍。开始训练时可给出明显的强弱关系,随着训练难度的加深,就要让学生自己去感受节奏的律动,从而准确地划分小节。在此基础上也可以进行旋律听记,训练学生的记忆能力和反应能力,把握节奏的同时又巩固了音高概念,对视唱也是一种极大的帮助。
2.3 培养节奏感后期加入更难更复杂的节奏型。这时难的节奏型一般为三连音和弱起,三连音练习可将等时值的六拍子加快加速打合拍。区别是:六拍子有强弱之分而三连音强弱则是均衡的。弱起练习时要强调起拍拍点。这两种节奏型在训练时也可加入器乐曲或声乐曲进行练习。如,结合大家很熟悉《国歌》的乐谱进行练习理解掌握这两种节奏型。 3 听觉能力的培养
音乐是声音的艺术,享受这种艺术的根本就是要有辨别音律的耳朵,因此,提高和训练学生的听觉能力将使他们终生受益。
3.1 听记单音、和弦、音程和旋律训练。练习时要求学生“静”,集中精力“听”,用大脑感知,使每个音的音高在内心形成感觉。老师在训练时弹第一遍,要停下来,让学生在脑中体会、归纳整理;弹第二遍,停下来更长时间,让学生能将外部听觉与内心转换相结合,并写在谱上;第三遍让学生检查正误,再让学生唱出来。在进行旋律听记时,使学生们能够对音符、曲谱有更直观地认识,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还可以使他们更加主动的学习与音乐有关的知识,进一步提高综合素质。
3.2 结合唱歌、演奏器乐曲来提高学生音乐听觉能力。学生在控制音高、音色、音质、音的强弱及表情时最直接地受个人思维活动,即内心听觉能力控制。所以,在视唱教学时适当加入歌唱教学,让学生尽量独立演唱,这样可以更深刻地感受、体会,听辨自己的音高、音质、节奏等。因为教材中所选的视唱曲目大多是中外优秀音乐作品,在教学中要求学生有表情地视唱,既能对音乐的各要素进一步了解,又能积累一些音乐语汇。
演奏器乐曲也可以提高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要演奏好曲子,就需要对音乐的音准、节奏、强弱有很好的感知能力。我们在让学生演奏器乐时,就应该让他在内心建立正确的曲子线条,然后再弹奏出来。再将弹奏的旋律唱出来,这样能很好的提高他们的内心音乐听觉能力。
3.3 在欣赏中提高学生音乐听觉能力。在欣赏教学中训练学生听觉能力,可使训练内容的深度、广度得到加强,使学生音乐记忆力、音乐联想力、情感表达力的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一般常用的方法是让学生听、唱、背主题。给学生听或唱的主题要旋律性强,节奏鲜明,易记易唱,这样可以把学生识、听、唱、想等心理活动协调一致起来。另外,可以让学生感受、记忆节奏节拍,也就是在听音乐时,可以让学生按节拍击掌或按节奏型击掌。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感受能力,而且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音乐记忆力。
综上所述,视唱练耳教学过程,也就是提高学生视唱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节奏感及内心听觉能力。当然,我还会在实践中用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深入探讨下去,同时不断虚心地向同行们学习,为我们的音乐教育事业发展做出有益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陈玉香.高考音乐强化训练视唱练耳卷[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04
2 许敬行等.视唱练耳[J].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3 薛明镜.单声部视唱[J].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