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从编写原则、时间特色和内容精选等三个方面分析了2009年安徽省高考历史考试内容的特色之处,以期加深学生对历史学科高考考试内容的理解,更有利于平时的历史教学。
关键词: 历史学科 考试内容启示
2009年2月《安徽省高考考试说明》公布,其中文科综合部分从考核目标与要求、考试内容和试题的编写等三部分分别对历史、政治和地理等学科作出了不同的要求。笔者对2009年安徽省高考历史学科的考试内容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以期获得一些有益的启示。
一、编写原则
考试内容的编写坚持的总的原则是以《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标)为依据并对课标内容进行进一步的提炼。
高考作为一种终结性的学业评价方式,其考试内容的编写要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在课程标准中也明确规定了“学业评价必须以《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为依据”。[1](P31)2009年安徽省高考历史学科考试内容的编写充分体现了这一点,其考试内容的编写主要是以课标为依据。如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部分主要考查以下内容:“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2](P296),而课标对这部分内容的要求则是:“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1](P6)从课标的要求来看:宗法制和分封制是西周实行的政治制度,要认识中国早期的政治制度的特点还必须了解夏朝和商朝的政治制度,而考试内容主要是对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提出要求,显然比课标要求的内容更加具体,是在以课标为依据的前提下对课标内容进一步提炼的结果。从这部分考试内容的其他三方面和其他各部分的考试内容来看,都是在坚持以课标为依据的前提下对课标的进一步提炼。
在考试内容的具体编排上,坚持了教材目录(包括教材的总目录和课文中的子目录)为主线的原则。如在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部分主要考查以下内容:“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美国共和制的确立;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2](P298),而这部分内容在人教版(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普通高中历史教科书的单元目录则是:“第三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第7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第8课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第9课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欧洲大陆的扩张”[3]。通过对对两者的比较可以发现,教科书中的单元目录和考试内容对这部分知识的描述有着惊人的相似,最大的区别是考试内容中具体指出了要考查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而教科书中的单元目录是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欧洲大陆的扩张。具体到教科书的子目(即课文中的子目录)中,第9课的子目是:“艰难的法兰西共和之路;法国共和政体的确立;德意志帝国的君主立宪制”[3],这样的子目和考试内容就基本一致。再把各部分考试内容和教科书的目录进行对照会发现,它们之间在具体编排上有惊人的相似性。因此,考试内容在具体的编排上是围绕着教材的目录来展开的,教材的目录是考试内容编排的一条主线。
二、时间特色
考试内容的编排在时间安排上由古到今,兼有通史的色彩。考试内容将必修内容分为三大块:古代部分、近代部分和现代部分,这三部分将模块式的知识体系打破,贯通古今,每一块知识体系的内部又分中外历史两部分,由远到近(距离现在时间的远近)进行编排。如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部分要考查的内容有:“1840到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2](P297)。这种编排方式在时间上由远及近,把从鸦片战争到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民重要的民主革命活动以时间线条贯穿起来,是一部简明的近代中国民主革命史,同时在时间上贯通100多年具有通史的色彩,构成了中国近代史的一部分。
这种时间安排上的特色在世界史部分同样可以体现,如考试内容在现代世界部分对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是这样编排的:“1929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2](P299)。从1929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到罗斯福新政,再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在时间上是由远及近,同时通过这些大的历史事件将这部分历史贯通起来,给人以通史之感。
三、内容精选
考试内容在内容的选择上坚持了必修加选修的模式,这是符合课标要求的(课标中建议在人文社会科学方向发展的学生,应至少选修3个模块),同时注意了中外历史知识的选择和对选修模块的选择。
考试内容包括了4个部分,即必修3个模块加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重点是对3个必修模块的考查(考试说明中规定选修只占总分值的10%)。历史上有重要影响的改革同政治、经济与社会生活和文化思想紧密相连,因此,在考试内容中选择了选修一作为考查的对象。这种选择有其合理性,但与课标建议的是不相吻合的(课标中建议在人文社会科学方向发展的学生,应至少选修3个模块)。在选修模块部分,只考查8个有重要影响的改革,即“梭伦改革、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王安石变法、欧洲的宗教改革、俄国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戊戌变法”[2](P300)。很明显埃及的阿里改革没有选入,这可能是因为阿里改革的影响和埃及在世界的影响要小于其他8个有重要影响的改革,以及这些改革发生的国家或地区在世界的影响。
在中外历史知识的选择上无论是古代部分、近代部分还是现代部分,都依据课标的要求对中外历史知识进行了选择。如在近代部分对近代中国的考查内容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经济结构的变化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以及思想解放的潮流”[2];对近代世界主要考查的内容有:“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近代科学技术”[2]。由此可以看出,在近代部分既注重考查中国近代史又重视考查世界史的近代部分,这使得中外历史知识在考试内容上有较好的体现。
通过以上三方面的分析可以看出:2009年安徽省高考历史学科的考试内容在编写原则、时间的排列和内容的选择上均有其独到之处。这也提示一线的中学历史教育工作者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要注意做好以下几点:在深入研究课标的同时要关注我们正在使用的教材;重视对学生进行历史年代感的培养;重视中外历史和与3个必修模块紧密相连的选修模块的教学工作。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安徽省教育招生考试院,安徽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安徽卷·考试说明[M].合肥:黄山书社,2009.
[3]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历史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Ⅰ必修[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关键词: 历史学科 考试内容启示
2009年2月《安徽省高考考试说明》公布,其中文科综合部分从考核目标与要求、考试内容和试题的编写等三部分分别对历史、政治和地理等学科作出了不同的要求。笔者对2009年安徽省高考历史学科的考试内容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以期获得一些有益的启示。
一、编写原则
考试内容的编写坚持的总的原则是以《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标)为依据并对课标内容进行进一步的提炼。
高考作为一种终结性的学业评价方式,其考试内容的编写要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在课程标准中也明确规定了“学业评价必须以《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为依据”。[1](P31)2009年安徽省高考历史学科考试内容的编写充分体现了这一点,其考试内容的编写主要是以课标为依据。如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部分主要考查以下内容:“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2](P296),而课标对这部分内容的要求则是:“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1](P6)从课标的要求来看:宗法制和分封制是西周实行的政治制度,要认识中国早期的政治制度的特点还必须了解夏朝和商朝的政治制度,而考试内容主要是对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提出要求,显然比课标要求的内容更加具体,是在以课标为依据的前提下对课标内容进一步提炼的结果。从这部分考试内容的其他三方面和其他各部分的考试内容来看,都是在坚持以课标为依据的前提下对课标的进一步提炼。
在考试内容的具体编排上,坚持了教材目录(包括教材的总目录和课文中的子目录)为主线的原则。如在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部分主要考查以下内容:“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美国共和制的确立;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2](P298),而这部分内容在人教版(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普通高中历史教科书的单元目录则是:“第三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第7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第8课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第9课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欧洲大陆的扩张”[3]。通过对对两者的比较可以发现,教科书中的单元目录和考试内容对这部分知识的描述有着惊人的相似,最大的区别是考试内容中具体指出了要考查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而教科书中的单元目录是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欧洲大陆的扩张。具体到教科书的子目(即课文中的子目录)中,第9课的子目是:“艰难的法兰西共和之路;法国共和政体的确立;德意志帝国的君主立宪制”[3],这样的子目和考试内容就基本一致。再把各部分考试内容和教科书的目录进行对照会发现,它们之间在具体编排上有惊人的相似性。因此,考试内容在具体的编排上是围绕着教材的目录来展开的,教材的目录是考试内容编排的一条主线。
二、时间特色
考试内容的编排在时间安排上由古到今,兼有通史的色彩。考试内容将必修内容分为三大块:古代部分、近代部分和现代部分,这三部分将模块式的知识体系打破,贯通古今,每一块知识体系的内部又分中外历史两部分,由远到近(距离现在时间的远近)进行编排。如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部分要考查的内容有:“1840到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2](P297)。这种编排方式在时间上由远及近,把从鸦片战争到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民重要的民主革命活动以时间线条贯穿起来,是一部简明的近代中国民主革命史,同时在时间上贯通100多年具有通史的色彩,构成了中国近代史的一部分。
这种时间安排上的特色在世界史部分同样可以体现,如考试内容在现代世界部分对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是这样编排的:“1929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2](P299)。从1929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到罗斯福新政,再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在时间上是由远及近,同时通过这些大的历史事件将这部分历史贯通起来,给人以通史之感。
三、内容精选
考试内容在内容的选择上坚持了必修加选修的模式,这是符合课标要求的(课标中建议在人文社会科学方向发展的学生,应至少选修3个模块),同时注意了中外历史知识的选择和对选修模块的选择。
考试内容包括了4个部分,即必修3个模块加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重点是对3个必修模块的考查(考试说明中规定选修只占总分值的10%)。历史上有重要影响的改革同政治、经济与社会生活和文化思想紧密相连,因此,在考试内容中选择了选修一作为考查的对象。这种选择有其合理性,但与课标建议的是不相吻合的(课标中建议在人文社会科学方向发展的学生,应至少选修3个模块)。在选修模块部分,只考查8个有重要影响的改革,即“梭伦改革、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王安石变法、欧洲的宗教改革、俄国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戊戌变法”[2](P300)。很明显埃及的阿里改革没有选入,这可能是因为阿里改革的影响和埃及在世界的影响要小于其他8个有重要影响的改革,以及这些改革发生的国家或地区在世界的影响。
在中外历史知识的选择上无论是古代部分、近代部分还是现代部分,都依据课标的要求对中外历史知识进行了选择。如在近代部分对近代中国的考查内容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经济结构的变化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以及思想解放的潮流”[2];对近代世界主要考查的内容有:“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近代科学技术”[2]。由此可以看出,在近代部分既注重考查中国近代史又重视考查世界史的近代部分,这使得中外历史知识在考试内容上有较好的体现。
通过以上三方面的分析可以看出:2009年安徽省高考历史学科的考试内容在编写原则、时间的排列和内容的选择上均有其独到之处。这也提示一线的中学历史教育工作者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要注意做好以下几点:在深入研究课标的同时要关注我们正在使用的教材;重视对学生进行历史年代感的培养;重视中外历史和与3个必修模块紧密相连的选修模块的教学工作。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安徽省教育招生考试院,安徽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安徽卷·考试说明[M].合肥:黄山书社,2009.
[3]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历史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Ⅰ必修[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