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偏远乡的和谐之道

来源 :当代党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mmander_oce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百名群众拿着锄头、棍棒,气势汹汹地冲向企业,乡领导闻讯赶来,终究没有把这些愤怒的群众挡在厂门之外,喊声、骂声、敲打声、哭声混成一片,整个厂内乱成一团,最后厂房门窗的玻璃几乎全部被砸碎,企业的几个老总被追到厂房的楼顶上……这是曾经发生在城口县高燕乡泰山村燕山锰业公司真实的一幕。然而这次群体性事件,促使锰矿资源丰富的高燕乡,探寻出一条化干戈为玉帛的和谐之道——
  
  “企业110”撑起“保护伞”
  
   “高燕乡是城口县锰矿加工业大乡,加工企业众多,部分村民因各种纠纷与企业发生摩擦,企业一遇到什么问题就直接捅到县领导那里,搞得乡上工作相当被动!”2003年4月,城口县政府办公室的李元华调任高燕乡党委副书记不久,就切身感受到了村企不和的严峻形势。
   为了改变现状,高燕乡党委、政府决定主动服务企业,在2005年初,推出了“企业110服务卡”。卡片上不仅注明了乡主要领导和城镇经济办公室7名同志的座机和手机号码,还庄严承诺“24小时全程服务,不推、不等、不过夜”。
   “这可给我们企业帮了大忙了!”提起“企业110”,高燕乡的锰矿企业老板们个个称道。
   2006年4月29日下午5点,城镇经济办公室值班人员正收拾东西准备下班,电话突然响了:“我们是五洲锰业厂的,有一些村民围在厂门前,可能要出事!”
  “你们不要着急,我们马上赶到!”
   不到3分钟,接电话的张旭和余兴海气喘吁吁地跑到五洲锰业厂门口。情况确实不妙,大元村的谢国培和厂里的质监员正在大声争吵。
  “我们辛辛苦苦挖出来的一车矿石,你们咋能说不收就不收呢,这不是明显坑我们吗?”谢国培说得十分在理。
   “原来就给你们说过,矿石里不能混普通石头,你这一车矿石明显不符合标准,我们怎么能要?”质监员针锋相对。
   双方对骂着,一些拿着木棒的村民时不时地敲打着厂门。
   10分钟后,当时分管城镇经济的乡党委副书记李元华、副乡长张禹松闻讯带着其他同志赶到现场。这时前来围观的村民已经有六七十人了。
   “村民朋友,你们一定要冷静,有事好商量,千万不能胡来!”李元华高声喊道。
   “我们不管,这车矿石他们必须得收,不然我们就砸玻璃!”几十号村民群情激昂,根本不听劝。
   李元华一看村民很冲动,立即要求乡干部组成人墙,他站在最前面,大吼道:“你们如果要闹事,就先从我们身上踏过去!”他这一声吼,把众人震慑住了。接着,李元华放缓了语气,对大伙说:“人家企业来发展,不仅是我们高燕乡的福分,更是我们城口县的福分!”
   经过苦口婆心地劝解,最终,这场纷争以双方均作出让步而化解。
   村民与企业之间发生矛盾,干部居中协调,自发放“企业110服务卡”以来,高燕乡已处理纠纷30余起。
  
  “院坝会”啃下“硬骨头”
  
   为满足乡上锰矿企业对电力的需求量,城口县经过多方协调,决定从开县接一条220千伏专线进入高燕乡。但在线路施工中,必须迁移4座坟。
   2005年3月6日,一个特别工作组设在高燕乡城镇经济办公室。经过摸底排查,工作组把突破口选在当地大户汪旭家的那座坟。
   接到任务的第二天,工作组就开始到汪家开展工作。正如预料,任凭工作组的同志磨破嘴皮,汪旭就一句话:“迁坟绝对不行!”
   按照当地风俗,“不动祖坟”是亘古不变的规矩,而汪家人多势众,又历来重孝。这确实是一块硬骨头。
   僵持一周后,乡上采取第二套方案,动员汪家的长辈给汪旭做工作,仍旧没能打动他那颗“孝心”。
   面对这块啃不动的“硬骨头”,一些人打起了退堂鼓,李元华和张禹松却认为:工作越是难做,越需要做。
   情急之下,李元华决定开场“院坝会”。经过充分准备,一场别开生面的座谈会开始了。
   首先,由厂方负责人给大家算经济账,他掰着指头对大家说:“要是电能充足的话,我们企业产量翻番不说,你们挖矿和做工的收入也将翻番。”
   接着,汪旭家中的长辈也出来发话:“汪旭啊,全乡的人都盯着我们,我们可背不起断全乡人财路的骂名啊!”
   面对一波又一波的劝说,汪旭有些松口了:“我没有别的意思,我只是想当个孝子。”
   见汪旭态度有所缓和,李元华马上趁热打铁,他端出三碗酒来,对着汪旭说:“你确实是一个孝子,冲着这一点,我敬你三碗酒。”说完,连干三碗白酒。
   喝完之后,他平静地说:“不过,我也要数落你几句。你的这种孝,还只是小孝,只有让一方百姓生活富裕了,才是真正的大孝……”
   汪旭有些动心了。
   “汪旭,你晓得不,为了忙迁坟的事,李书记连自己的婚事都推迟好几次了!”这时,工作组的同志在一旁说,“张乡长折腾了一个月,糖尿病加重了,他连医院都没进……”
   汪旭终于被感动了,他当众表态:“我也不是死脑筋,大家说的在理,这坟,我迁!”临走之时,李元华说:“按辈份,我们也是你母亲的儿子,如果今后有什么问题,我们一起来担待!”
   4座坟终于相继被迁移,线路施工顺利进行。像这样单靠企业根本无法啃动的硬骨头,被乡干部硬啃下来的故事,在高燕乡还有很多。
  
  “和谐协会”巧扮“润滑剂”
  
   一份调查报告显示,高燕乡6个有矿村的人均纯收入已达5000元,而无矿村的人均纯收入才1000多元。贫富差距的拉大,让一部分村民将矛头迁怒于企业,村民与企业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为了在企业和村民之间建立起一条矛盾缓冲带,高燕乡决定充分发挥村民自治的作用,“支部 协会”的新思路,在党委、政府的讨论中浮出水面。
   2005年7月,五洲锰业厂所在地大元村二社召开村民大会,成立了“大元村二社厂社和谐协会”,村民杨青平被选为会长,黄如刚、冉龙安等4人被选为常务理事。经过商议,协会定下规则:协会受村党支部领导,主要工作就是协调企业和农民之间的关系。
   2006年10月,一股刺鼻的硫酸味弥漫在空气中。大元二社村民找到协会告状,协会负责人立马会同大元村党支部书记王连召一起,向五洲锰业的总经理秦玉廷反映。秦玉廷当即安排技术人员进行排查,经查实,烟尘中的硫酸味确实较以往加重,原因是采用的原料矿石含硫量增多所致。
   厂里决定一方面通过协会向村民介绍真实情况,另一方面立即进行技术整改。很快,刺鼻的硫酸味得到有效控制。在这个过程中,没有一个村民到企业闹事。
   “这在以前,可能早就闹开了。”杨青平深有感触地说。
   “我以前对这里的群众有偏见,通过这件事,我感觉这里的群众特亲切。”秦玉廷也感慨地说,“我对今后高燕的发展环境充满信心!”
   现在,“大元村四社厂社和谐协会”、“来凤村厂社和谐协会”、“星光村厂社和谐协会”等相继成立,不少村民都成了协会会员。
   有了和谐协会,厂社纠纷锐减。全乡2004年发生厂社纠纷97起,2006年仅发生4起,绝大部分矛盾都由“和谐协会”化解了。在和谐的环境中,企业和村民实现了双赢:10多家锰矿企业年产值近3亿元,高燕乡的农民人均纯收入2006年达到2256元,已有500多名村民“洗脚上田”,常年在这些企业务工。
其他文献
《大清稗史》载:大学士刘墉因在朝堂上直言进谏,惹得龙颜大怒。乾隆帝当堂做了两张“纸阄”——名曰“生死阄”:纸阄上分别写着“生”和“死”两字,刘墉抽到“生阄”便可活命,抽到“死阄”便被处斩。其实这两张“纸阄”写的都是“死”字,因此无论抽到哪张,都难逃一死。刘墉上前抽出一张“纸阄”,看也没看,便一口吞了下去!剩下那张“纸阄”被当堂打开:上面当然是“死”字。这就证明刘墉吞到肚里的那张“纸阄”是“生阄”。
小雨如蝉翼扑闪脸庞,缥缈而悠古。  好久没在雨中漫步磁器口了。  一条石板路把我的思绪拉得很长。  我想不通明朝建文帝允炆,为何削发隐避宝轮寺?我想不通一块普通得斑驳的木板,竟能生出一个诺贝尔物理学奖……徐悲鸿、傅抱石、王临乙、丰子恺、巴金、冰心……云集于此,甚至“华子良”也把它作为接头的地点。  于是,我油然而敬畏。  凤凰山的奥妙不能意味。  十五年前,因为工作在四川外语学院,我时常和它亲密接
8年前,他告别妻子和两岁的孩子,主动请缨赴离家200多公里的武隆巡线站。  8年里,为了守护好电力线路,为渝东南经济发展和群众的生产生活提供电力保障,他扎根大山,带领同事徒步走遍了那里的山山水水,砍刀断了一把又一把,衣服被挂破一件又一件,鞋底被磨穿一双又一双……    渝东南武陵山区,植被茂密,林木秀逸,风景迷人。  与迷人风景相伴的,是野猪、不知名的蚊虫、随时都有可能出击的毒蛇。山路蜿蜒盘旋,一
重庆市渝北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314”总体部署和国务院3号文件精神,围绕打造重庆对外开放“第一门户”的总目标,大力提升居住品质、优化公共空间、完善服务设施,着力突出渝北特色,建设全国绿色建筑示范区,努力构筑生活舒适、环境优美、功能完善、繁荣和谐的宜居名区。  树立重庆对外开放“第一门户”的建设理念  以打造重庆对外开放“第一门户”为总目标的渝北区,在“宜居渝北”的建设中,贯彻“以人
■ 三大举措确保12%的增长目标    在回答台灣中天电视台记者提出的今年重庆如何实现12%的增长目标时,全国人大代表、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黄奇帆重点介绍了市委、市政府采取的三大举措:一是落实中央保增长的各种优惠政策,扶持企业的具体措施,帮助企业解决金融危机带来的“融资难”。二是抓投资、保增长,今年有500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计划,其中1500亿元是基础设施投资,1600亿元是工业产业的投资,100
深夜11点,敲门声响。  “爸爸回来了!”十岁男孩肖智洪像小鸟一样,飞一般地跑向门口。  门外,一脸疲惫的父亲满目慈祥。  “爸,陪我打乒乓球,你答应过的!”为了和爸爸过招,肖智洪一直撑着没睡。  父亲点点头,拿起球拍。  父子俩用茶几当球桌,过起招来。  “我赢了!”比赛结束,男孩蹦跳着欢呼。  他并不知道,一年来,父亲历尽艰难,独自完成了七八个人的工作量,为一座百亿级工业园区的崛起扫清了道路。
重庆,一座英雄的城市,一座红色的城市。让每个重庆人引以为豪的是,咱们这座城市,几乎在共和国的每一个历史关头,都扮演了重要角色,作出了重大贡献,孕育了众多优秀儿女,演绎了一幕幕感天动地的英雄故事,留下了无数难以忘怀的历史记忆。打开重庆史册,三个平凡而又平凡的数字及其背后的故事,折射出熠熠生辉的信念之光,时时激励着我、鞭策着我。    “40%”——无论地位、财富如何变,共产党人的信念永远不能变,心中
“九龙桥修通了!”2009年12月10日下午,万盛区金桥镇金堰村九龙湖水库两岸鞭炮齐鸣,彩旗飞扬。村民们兴高采烈地来到桥上见证这一历史时刻。  “娃儿们不用为上学发愁了,村里致富也有希望了!”金堰村村支书张体健兴奋地说,全靠区、镇、村“三级书记联动接访”,解决了大问题!    出行之困    一条钢丝绳,一艘铁皮船,居住在金桥镇九龙湖水库周围的300多名村民,十多年来就靠着这艘简陋的渡船摆渡出行。
新年,胡萌果断出手,在铜梁县城黄金地段买了一套120多平方米的“空中花园别墅”。三十出头的胡萌和丈夫都是普通的工薪族,放着同样100多平方米的平层楼房不想住了,一家三口都想尝尝花园小区的鲜。  这些年,坐着铜梁城市扩张的“轿子”,胡萌一家几乎没受“蜗居”的压迫,她见证了铜梁县城的几度扩张。    敢于“图大”,这里的市民不“蜗居”    上世纪90年代,铜梁县城只有三平方公里、三万人口。街道,基本
连续两年,万州工业都以60%以上的速度增长,2009年工业总产值突破270亿元,工业总产值、增加值增速双双名列全市前茅——    2010年1月6日,万州经济工作会议传出喜讯:2009年,万州区工业总产值、增加值的增速双双名列全市前茅。  “这个速度,终于让万州有了一种扬眉吐气的感觉。”万州区经信委主任陈保余说,“连续两年,我们的工业都以60%以上的速度增长,2009年工业总产值突破27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