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流域经济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区域经济, 本文通过研究借鉴发达国家流域开发先进经验,指出海河流域开发和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
【分类号】:TD353.5
1国外流域管理开发成功经验
1.1美国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开发成功经验
田纳西河是美国东南部河流,流经田纳西州和亚拉巴马州,长约1450km,流域面积10.6万km2。上中游河谷狭窄,多急流,水力资源丰富,仅能通行小汽轮。下游河谷较开阔,通航便利。流域内降水丰沛,河口平均流量1800m3/s。但水位季节变化较大,冬末春初多暴雨,易造成洪水泛滥;夏季水位较低,河流的主汛期为8月至次年4月中旬。著名的田纳西流域管理局(TVA)对流域进行综合治理。
田纳西流域开发成功的经验是多方面的,归纳起来主要有:
(1)统一管理的法律保证
田纳西流域地跨 7 个州,TVA 要实现对田纳西流域的统一开发管理,必须有法律保证。美国国会于 1933 年通过《田纳西流域管理局法》,对 TVA 的职能、开发各项自然资源的任务和权力作了明确规定,为对田纳西流域包括水资源在内的自然资源的有效开发和统一管理提供了保证。
(2)流域自然资源的统一管理
TVA 被授权依法对田纳西流域自然资源进行统一开发和管理。 TVA 成立初期的目标是以航运和防洪为主,结合开发水电。至 50 年代,基本完成了流域水资源传统意义上的开发利用,同时对森林资源、
野生生物和鱼类资源开展保护工作。
(3)良性经营的运行机制
TVA 作为具有联邦政府机构权力的经营实体,其经营上的良性循环主要依靠三方面的措施来实现:一是政府的扶持,联邦政府对 TVA 开发项目给予拨款、免税、低征税等待遇。二是开发电力等赢利项目,为流域自然资源管理提供了资金支持,形成了“以电养水”的运营方式。三是发行债券,面向社会筹措资金。
(4)灵活有力的管理体制
TVA 的管理由具有政府权力的机构——TVA 董事会和具有咨询性质的机构——地区资源管理理事会来实施。TVA的内设机构由董事会自主设置,并根据业务需要进行调整。地区资源管理理事会的目的是促进地方参与流域管理,提供咨询性意见,促进流域内地区的公众积极参与流域管理。
(5)流域管理的积极作用
TVA 对流域水资源和其他自然资源的开发和管理,在水资源、电力、农业、林业、化肥以及自然资源的保护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效益,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也为田纳西流域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极大地促进了田纳西流域整体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1.2英国莱茵河流域管理开发成功经验
莱茵河是西欧第一大河,全长1232km,发源于瑞士境内的阿尔卑斯山,流经德国注入北海,自1815年维也纳会议以来,已成为国际航运水道,通航长约869km,流域面积(包括三角洲)超过22万km2。莱茵河水位常年较满,流速较缓慢,春夏为汛期,6-7月为高峰,水温随气温变化,大部分流域无冰期。
莱茵河流域在近两个世纪的不断开发建设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社会、经济、环境综合发展效益。
(1)注重规划先行
莱茵河沿岸的开发,总体上是有序进行、与时俱进的。市场机制是资源配置的基本支配力量,同时,市场竞争机制也导致沿河各工业带和工业中心之间,由低水平重复建设、结构雷同的竞争转向发展特色产业和相互利用、错位竞争。
(2)综合开发水资源
荷兰制定的“三角洲计划”,就是全面开发,综合利用,体现多层次、多方位的效益相兼顾,包括航运、防洪、供水、旅游、发电、灌溉、渔业等,还要有利于环境保护和自然生态平衡。流域各国都能够紧密结合各河段的实际,以梯级开发为中心,实行干支流并举的综合开发方针,优先开发水能资源和水运资源。
(3)重视基础设施建设
一是大力发展能源工业,大规模建设沿莱茵河电厂;二是先期建设码头、机场、沿岸的公路、铁路,发展水陆交通,形成立体式综合交通运输网络,为产业集聚、企业集群奠定了重要基础。
(4)积极引进国际资本和技术
在莱茵河沿岸开发中,德国大力引进和吸收当时英、法、比等国家的资金和技术(如钢铁冶炼),使沿河产业能进行很好的配套选择与重点培育,各方面的综合优势得以充分发挥,促进了产业的优化组合。
(5)高度重视环境保护
德国在莱茵河开发中高度重视开发与保护二者关系的处理,在20世纪后30 年里,德国耗费数百亿美元实现了莱茵河水的返清工程,基本上走的是一条开发与保护相结合、发展与环境相协调的路子。
2.海河流域管理
2.1海河流域概况
海河流域东临渤海,西倚太行,南界黄河,北接蒙古高原。流域总面积31.82万km2,占全国总面积的3.3%。包括海河、滦河和徒骇马颊河3大水系、7大河系、10条骨干河流。地跨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山东、河南、内蒙古和辽宁等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海河流域属于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具有水资源总量少、降雨时空分布不均、经常出现连续枯水年和水资源量明显减少的特点,全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仅580mm,且汛期降雨量占全年的70%~80%。
2.2海河流域存在问题
(1)流域开发整体规划不强
流域是整体性强、关联度高的区域。流域管理不仅是水系的管理,而且是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的管理。而依托沿河资源优势,发展流域经济进而带动整个地区的发展,被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过程证明了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海河流域中有8个省市自治区,北京、天津等特大城市也位于其中,在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往往是各自为政,缺乏强有力的统一规划。比如各地政府为满足自身经济发展的要求,在河流没有统一规划水资源配置的前提下竞相开发水资源引起边界水事纠纷。 (2)水资源方面的问题
一是地下水超采严重。到20世纪末,全流域超采面积已达到8.9万km2,占流域平原区面积的69%,造成地下水位急剧下降以及地面下沉和塌陷等一系列环境地质问题。二是水污染不断加剧。在全流域 的水质评价中Ⅰ~Ⅲ类河长仅为2995km,占27.7%,劣于Ⅴ类河长为6947km,占61.9%, 全年受污染的河长(水质低于Ⅲ类)达73.5%。三是水环境日趋恶化。
(3)公众参与度低
公众参与流域管理体现了流域管理中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性。我国民间力量弱小,公众参与流域管理的权利缺乏法律保障,所以流域内居民的利益往往被忽略,这也是阻碍海河流域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2.3海河流域开发管理的建议
尽管流域管理开发没有一种通用的模式,但国外成功的流域管理模式可以为海河流域的开发管理提供借鉴的经验启示。
(1)做好流域科学规划和管理
流域科学规划,在地域上要协调好流域内各省市和上下游左右岸的关系,在空间上要协调好各产业的关系,在时间上要考虑短期与长远的关系。在开发理念上,做到全流域规划与多目标综合开发相结合;在开发方式上,做到因河制宜与梯级开发相结合;在流域管理上,做到各政府分管与流域统一管理相结合。
(2)利用资源优势发展特色产业
大江大河蕴藏着丰富的自然资源。这些资源通常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江河干支流水域中的水资源,包括水运、水电、供水、水产养殖等资源;另一部分是干支流水域以外陆域的地上与地下资源,如工农业资源、矿产资源等。海河流域应循序渐进地进行开发,充分利用这些宝贵资源,发展特色产业,比如发电、航运、渔业、旅游等。同时在流域管理的过程中充分调动社会和公众的积极性,拓展思路,加强监督。
(3)做好水资源和周边环境的保护
在开发管理的同时,保护水资源,一要加快流域水资源综合规划进程,统筹考虑水资源的配置、管理、开发和利用;二要大力推进节约用水,建设节水型社会;三要加强法治建设,依法推进流域管理与水行政区域管理相结合。对于周边环境,必须增强保护意识,尽量缩短“先建设、后治理”的过程,走开发与保护相结合的道路。
参考文献:
[1]席酉民,刘静静.国外流域管理的成功经验对雅砻江流域管理的启示[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9.7
[2]曹淑敏.海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其对策[J].海河水利,2004.2
[3]许洁.国外流域开发模式与江苏沿江开发战略(模式)研究[D].东南大学,2004.3
【分类号】:TD353.5
1国外流域管理开发成功经验
1.1美国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开发成功经验
田纳西河是美国东南部河流,流经田纳西州和亚拉巴马州,长约1450km,流域面积10.6万km2。上中游河谷狭窄,多急流,水力资源丰富,仅能通行小汽轮。下游河谷较开阔,通航便利。流域内降水丰沛,河口平均流量1800m3/s。但水位季节变化较大,冬末春初多暴雨,易造成洪水泛滥;夏季水位较低,河流的主汛期为8月至次年4月中旬。著名的田纳西流域管理局(TVA)对流域进行综合治理。
田纳西流域开发成功的经验是多方面的,归纳起来主要有:
(1)统一管理的法律保证
田纳西流域地跨 7 个州,TVA 要实现对田纳西流域的统一开发管理,必须有法律保证。美国国会于 1933 年通过《田纳西流域管理局法》,对 TVA 的职能、开发各项自然资源的任务和权力作了明确规定,为对田纳西流域包括水资源在内的自然资源的有效开发和统一管理提供了保证。
(2)流域自然资源的统一管理
TVA 被授权依法对田纳西流域自然资源进行统一开发和管理。 TVA 成立初期的目标是以航运和防洪为主,结合开发水电。至 50 年代,基本完成了流域水资源传统意义上的开发利用,同时对森林资源、
野生生物和鱼类资源开展保护工作。
(3)良性经营的运行机制
TVA 作为具有联邦政府机构权力的经营实体,其经营上的良性循环主要依靠三方面的措施来实现:一是政府的扶持,联邦政府对 TVA 开发项目给予拨款、免税、低征税等待遇。二是开发电力等赢利项目,为流域自然资源管理提供了资金支持,形成了“以电养水”的运营方式。三是发行债券,面向社会筹措资金。
(4)灵活有力的管理体制
TVA 的管理由具有政府权力的机构——TVA 董事会和具有咨询性质的机构——地区资源管理理事会来实施。TVA的内设机构由董事会自主设置,并根据业务需要进行调整。地区资源管理理事会的目的是促进地方参与流域管理,提供咨询性意见,促进流域内地区的公众积极参与流域管理。
(5)流域管理的积极作用
TVA 对流域水资源和其他自然资源的开发和管理,在水资源、电力、农业、林业、化肥以及自然资源的保护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效益,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也为田纳西流域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极大地促进了田纳西流域整体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1.2英国莱茵河流域管理开发成功经验
莱茵河是西欧第一大河,全长1232km,发源于瑞士境内的阿尔卑斯山,流经德国注入北海,自1815年维也纳会议以来,已成为国际航运水道,通航长约869km,流域面积(包括三角洲)超过22万km2。莱茵河水位常年较满,流速较缓慢,春夏为汛期,6-7月为高峰,水温随气温变化,大部分流域无冰期。
莱茵河流域在近两个世纪的不断开发建设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社会、经济、环境综合发展效益。
(1)注重规划先行
莱茵河沿岸的开发,总体上是有序进行、与时俱进的。市场机制是资源配置的基本支配力量,同时,市场竞争机制也导致沿河各工业带和工业中心之间,由低水平重复建设、结构雷同的竞争转向发展特色产业和相互利用、错位竞争。
(2)综合开发水资源
荷兰制定的“三角洲计划”,就是全面开发,综合利用,体现多层次、多方位的效益相兼顾,包括航运、防洪、供水、旅游、发电、灌溉、渔业等,还要有利于环境保护和自然生态平衡。流域各国都能够紧密结合各河段的实际,以梯级开发为中心,实行干支流并举的综合开发方针,优先开发水能资源和水运资源。
(3)重视基础设施建设
一是大力发展能源工业,大规模建设沿莱茵河电厂;二是先期建设码头、机场、沿岸的公路、铁路,发展水陆交通,形成立体式综合交通运输网络,为产业集聚、企业集群奠定了重要基础。
(4)积极引进国际资本和技术
在莱茵河沿岸开发中,德国大力引进和吸收当时英、法、比等国家的资金和技术(如钢铁冶炼),使沿河产业能进行很好的配套选择与重点培育,各方面的综合优势得以充分发挥,促进了产业的优化组合。
(5)高度重视环境保护
德国在莱茵河开发中高度重视开发与保护二者关系的处理,在20世纪后30 年里,德国耗费数百亿美元实现了莱茵河水的返清工程,基本上走的是一条开发与保护相结合、发展与环境相协调的路子。
2.海河流域管理
2.1海河流域概况
海河流域东临渤海,西倚太行,南界黄河,北接蒙古高原。流域总面积31.82万km2,占全国总面积的3.3%。包括海河、滦河和徒骇马颊河3大水系、7大河系、10条骨干河流。地跨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山东、河南、内蒙古和辽宁等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海河流域属于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具有水资源总量少、降雨时空分布不均、经常出现连续枯水年和水资源量明显减少的特点,全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仅580mm,且汛期降雨量占全年的70%~80%。
2.2海河流域存在问题
(1)流域开发整体规划不强
流域是整体性强、关联度高的区域。流域管理不仅是水系的管理,而且是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的管理。而依托沿河资源优势,发展流域经济进而带动整个地区的发展,被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过程证明了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海河流域中有8个省市自治区,北京、天津等特大城市也位于其中,在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往往是各自为政,缺乏强有力的统一规划。比如各地政府为满足自身经济发展的要求,在河流没有统一规划水资源配置的前提下竞相开发水资源引起边界水事纠纷。 (2)水资源方面的问题
一是地下水超采严重。到20世纪末,全流域超采面积已达到8.9万km2,占流域平原区面积的69%,造成地下水位急剧下降以及地面下沉和塌陷等一系列环境地质问题。二是水污染不断加剧。在全流域 的水质评价中Ⅰ~Ⅲ类河长仅为2995km,占27.7%,劣于Ⅴ类河长为6947km,占61.9%, 全年受污染的河长(水质低于Ⅲ类)达73.5%。三是水环境日趋恶化。
(3)公众参与度低
公众参与流域管理体现了流域管理中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性。我国民间力量弱小,公众参与流域管理的权利缺乏法律保障,所以流域内居民的利益往往被忽略,这也是阻碍海河流域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2.3海河流域开发管理的建议
尽管流域管理开发没有一种通用的模式,但国外成功的流域管理模式可以为海河流域的开发管理提供借鉴的经验启示。
(1)做好流域科学规划和管理
流域科学规划,在地域上要协调好流域内各省市和上下游左右岸的关系,在空间上要协调好各产业的关系,在时间上要考虑短期与长远的关系。在开发理念上,做到全流域规划与多目标综合开发相结合;在开发方式上,做到因河制宜与梯级开发相结合;在流域管理上,做到各政府分管与流域统一管理相结合。
(2)利用资源优势发展特色产业
大江大河蕴藏着丰富的自然资源。这些资源通常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江河干支流水域中的水资源,包括水运、水电、供水、水产养殖等资源;另一部分是干支流水域以外陆域的地上与地下资源,如工农业资源、矿产资源等。海河流域应循序渐进地进行开发,充分利用这些宝贵资源,发展特色产业,比如发电、航运、渔业、旅游等。同时在流域管理的过程中充分调动社会和公众的积极性,拓展思路,加强监督。
(3)做好水资源和周边环境的保护
在开发管理的同时,保护水资源,一要加快流域水资源综合规划进程,统筹考虑水资源的配置、管理、开发和利用;二要大力推进节约用水,建设节水型社会;三要加强法治建设,依法推进流域管理与水行政区域管理相结合。对于周边环境,必须增强保护意识,尽量缩短“先建设、后治理”的过程,走开发与保护相结合的道路。
参考文献:
[1]席酉民,刘静静.国外流域管理的成功经验对雅砻江流域管理的启示[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9.7
[2]曹淑敏.海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其对策[J].海河水利,2004.2
[3]许洁.国外流域开发模式与江苏沿江开发战略(模式)研究[D].东南大学,20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