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成长·历练
回首过去,记忆犹如秋风中的落叶般漫天飞舞,近三年的成长道路上,新视角DV社经历地太多太多。他们做过短篇小品拍摄、组织原创作品欣赏、承办技术知识讲座……记忆如片片树叶轻轻地飘落至社团负责人刘盈的面前,她悉数回味着,与我分享这些社团一步步走向成熟的记忆……
首都经贸大学新视角DV社成立于2005年9月。最初只是因为几个爱好拍摄DV短片的同学聚在一起,后来索性就创建了这个社团。随着近几年DV的普及,喜欢拍摄的人也越来越多,社团也逐渐壮大起来:在原有的技术部、外联部和宣传部的基础上又增加了负责办公室和企划部,目前固定社员有30余人。
“对拍摄DV短片,欣赏DV短片,或者对DV短片拍摄相关的其他一些内容感兴趣的同学都可以加入社团。”刘盈说,“社团对同学们在技术上面没有任何的要求,对于那些对技术方面感兴趣的同学,我们会集中安排讲座。”
式微·待归
2007年,新视角DV社原创了短片《式微·待归》。这个名字,有点让人捉摸不透。看我一脸茫然,刘盈笑着解释道:“《式微·待归》源于《诗经》中的‘式微,式微!胡不归?’意思是‘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其中,‘式微’还有日益衰败、渐渐变坏的意思。”
本片主要讲的是男主角原本是一个很有正义感的小孩,后来在成长过程中学坏了,变成了一个带有“韦小宝”性格的男孩;而女主角在童年时有一次受到坏孩子欺负,得到过男主角的帮助。但当他们在大学中再次相遇时她发现了男主角的变化。‘待归’则说出了女主人公的心声,盼他童年的“英雄”早日归来。
“一开始大家都想拍部武侠片,”刘盈继续介绍道,“但是因为我们第一次拍,布景、道具等太难搞定,所以才转型成了这样部带有一点点武侠风格的校园短剧。”
“那校园短剧又怎么联系上的《诗经》呢?”我仍是一脸的问号。
“就是因为剧本对男主和女主的描写,让我们联想起了那句诗经中的话。大家也觉得十分贴切,就决定以那个命名了。”刘盈耐心解释道。
她的一席话,让我在脑海中产生无限遐想。《诗经》可谓是我国古代文艺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那句“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至今还广为传颂。他们在现代校园题材的人物背景中,引用古文元素埋于暗线,使整个影片更具深度,留给观众更多的思考空间。
前期拍摄应该算比较顺利——演员挑选其它学院选出的“形象大使”,器材自备,道具大部分都是通过社员的“人脉”搞定,校内拍摄也为其省时不少。
当谈到拍摄过程之中碰到的趣事的时候,刘盈一脸无奈的告诉我,有场关于女主人公要回忆童年的戏,让他们“欲哭无泪,欲笑无门”。
原来这场戏是要两个八九岁的小朋友来出演男女主人公的童年形象,但因为没有受过培训,小朋友的好奇心又比较强,极度地不入戏。不管拍摄人员怎么和他们沟通都总是笑场。几分钟的镜头,整整拍了一个下午。这对于“时间胜过金钱”的DV社成员来说,不得不说是一个心理上的巨大煎熬。
“那最后是怎样搞定那两孩子的呢?”我也很好奇。
“只好使出我们的必杀技:耐心引导+美食诱惑。”刘盈一脸坏笑,随后又很诚恳地说,“我们都是独生子女,平时自己呆惯了,对小朋友还是挺没辙的。原本认为很简单的戏,却总拍不好,心里就会有点焦虑,可是我们请他们帮忙,那种着急又不能表现出来,只能耐着性子地讨好他们。不过下次就知道了,有拍小朋友的戏,一定要事先和他们多沟通。”
整部片子从创编剧本到后期制作完毕一共花去了五个月的时间,其中后期制作就用了近三个月。在采访之前,我自己对拍片时间的划分是四个月拍摄,一个月制作。但事实证明,我从根本上错了。
“主要还是后期制作上遇到一些问题,因为同期录音的效果不好,制作完成一遍之后只得返工,加上配音。”刘盈回忆着说道,“演员也没有配音经验,所以大家都是试着努力地去做。”
这一点我是深有体会的,因为我以前也帮艺术学院的师兄拍过DV短片。当时时间紧,我们已经熬了两个通宵,但还要坚持。最后到了镜头关、三秒钟之内没喊“重来”就能睡着的境界。所以,当刘盈说到这的时候,我的眼前仿佛又出现了“深夜里那白炽灯下张张疲惫的脸,黑眼圈重得连熊猫看了都会惭愧”的画面。
由于是第一部作品,好多制作技术都处于尝试摸索阶段。例如在制作男女主人公内心对话的那场戏时,技术组就第一次尝试并成功运用了“抠像”技术。“抠像”就是让演员在一个单一颜色的(一般是蓝色)背景前表演,之后把演员从背景上剪下来,贴到其他场景中去。完成之后,会出现两个男主角在同一画面中的效果。
由于缺乏经验,很多问题常常在后期制作时才浮出水面。后期发现问题时又不可能再重新拍摄,只能尽量在技术上弥补,这无疑又给制作人员带来了更大的难度。“像画面的饱和度、整个画面的布局掌握等,在拍的时候不觉得,剪的时候才发现和想象中的真的会差很多。”刘盈总结道:“我们是在不断摸索、不断尝试中前进。一开始觉得很难,但只要敢于尝试,就一定不会让自己失望。”
在整个制片过程中,刘盈非常注重团队的工作效率和质量。“大家的课程都很紧,时间方面的比较协调很困难,如果不是大家在拍摄的时候相互协调配合,并有效利用时间,我们就不会按照计划完成拍摄的。”字里行间中我体会到了她的欣慰和自豪。欣慰的是社员们为完成这部影片都积极配合,甘愿奉献;自豪的是DV社里拥有如此敬业且充满活力的成员。
《式微,待归》在制作完成之后就被加到了新视角DV社的播客上,而且为了更好地宣传这部作品,新视角DV社举办了“DV分享盛宴”活动。在活动中短片在校内的首映,现场还请了导演,演员上台与观众分享了一下拍片心得,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刘盈笑笑说:“我想也是因为这是我们学校的第一部全部由在校同学完成的短片吧。”为了增大该片的知名度,新视角DV社特别邀请了北京农业大学、北京石油化工大学等拥有同类社团的兄弟院校参加。同时也借机欣赏了部分兄弟院校的原创作品。这的确是场“分享盛宴”,新视角DV社为院校间DV拍摄的技术经验交流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
“在观看他们的作品,聆听他们对作品的解释之后我们从中也学到了很多,不管是技术、还是题材的选择或者是剧本的创意,有很多地方都是我们以后在拍摄短片时可以借鉴的。”刘盈谦虚的说道,“其实我们的片子还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在拍摄技术方面还有待提高。”
目前,北京大学生电视作品大赛正式向新视角DV社团发出了邀请。刘盈也准备携带着他们的处女作《式微·待归》赴赛。当我问起是否有信心拿奖时,她想了想,非常认真地说这次参赛的主要目的有二:一是提高作品知名度,二是发现自己的不足,为下部短片做准备。至于拿奖,并不是这次参赛的主要目的。
丰羽·起飞
“从拍摄到后期制作这个过程中我们更加明确了我们社团的方向:就是做属于自己的东西,把生活中的快乐记录下来。这也是这是我们走到一起的目的。
我们从这部短片中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也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有了第一部的基础,我想我们会做得更好。
除此之外我们还想去参加一些短篇征集的活动,希望自己拍的短篇可以听到更多的声音,也希望得到更多的人的认可。”
当我问到社团今后的计划和DV社团在北京高校的发展前景时,刘盈非常肯定地说,“DV已经从以前的奢侈品逐渐变成我们生活中的一件很普通的物品,未来DV会变得像我们现在的手机样普遍。而DV本身也不再像原来那样只是单纯地用来记录某些瞬间的工具了,它还会发挥日记本一样的功能,记录下我们的点滴心情、收藏着我们的古怪想法,是稚气未尽的我们描绘自己童话的工具。所以对于DV社团的前景我很看好,相信在不久的将来,DV社在高校中会像话剧社等些比较常见的社团一样出现在学校里,而且受到同学们的欢迎。”
“上帝给你多一份阻碍,就会相应的赐予你解决困难的智慧。”这是整个采访过程中刘盈给我印象最深的话。相信她也是抱着这样的信念坚持不懈地做好每一件事。在私下里的交谈中,她说只要是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再累都不会觉得,反而会沉浸在自我满足和享受之中,就像熬夜出去玩后第二天还是精力充沛样。在此笔者也祝愿刘盈及她的社团能够在DV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越飞越高。
回首过去,记忆犹如秋风中的落叶般漫天飞舞,近三年的成长道路上,新视角DV社经历地太多太多。他们做过短篇小品拍摄、组织原创作品欣赏、承办技术知识讲座……记忆如片片树叶轻轻地飘落至社团负责人刘盈的面前,她悉数回味着,与我分享这些社团一步步走向成熟的记忆……
首都经贸大学新视角DV社成立于2005年9月。最初只是因为几个爱好拍摄DV短片的同学聚在一起,后来索性就创建了这个社团。随着近几年DV的普及,喜欢拍摄的人也越来越多,社团也逐渐壮大起来:在原有的技术部、外联部和宣传部的基础上又增加了负责办公室和企划部,目前固定社员有30余人。
“对拍摄DV短片,欣赏DV短片,或者对DV短片拍摄相关的其他一些内容感兴趣的同学都可以加入社团。”刘盈说,“社团对同学们在技术上面没有任何的要求,对于那些对技术方面感兴趣的同学,我们会集中安排讲座。”
式微·待归
2007年,新视角DV社原创了短片《式微·待归》。这个名字,有点让人捉摸不透。看我一脸茫然,刘盈笑着解释道:“《式微·待归》源于《诗经》中的‘式微,式微!胡不归?’意思是‘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其中,‘式微’还有日益衰败、渐渐变坏的意思。”
本片主要讲的是男主角原本是一个很有正义感的小孩,后来在成长过程中学坏了,变成了一个带有“韦小宝”性格的男孩;而女主角在童年时有一次受到坏孩子欺负,得到过男主角的帮助。但当他们在大学中再次相遇时她发现了男主角的变化。‘待归’则说出了女主人公的心声,盼他童年的“英雄”早日归来。
“一开始大家都想拍部武侠片,”刘盈继续介绍道,“但是因为我们第一次拍,布景、道具等太难搞定,所以才转型成了这样部带有一点点武侠风格的校园短剧。”
“那校园短剧又怎么联系上的《诗经》呢?”我仍是一脸的问号。
“就是因为剧本对男主和女主的描写,让我们联想起了那句诗经中的话。大家也觉得十分贴切,就决定以那个命名了。”刘盈耐心解释道。
她的一席话,让我在脑海中产生无限遐想。《诗经》可谓是我国古代文艺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那句“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至今还广为传颂。他们在现代校园题材的人物背景中,引用古文元素埋于暗线,使整个影片更具深度,留给观众更多的思考空间。
前期拍摄应该算比较顺利——演员挑选其它学院选出的“形象大使”,器材自备,道具大部分都是通过社员的“人脉”搞定,校内拍摄也为其省时不少。
当谈到拍摄过程之中碰到的趣事的时候,刘盈一脸无奈的告诉我,有场关于女主人公要回忆童年的戏,让他们“欲哭无泪,欲笑无门”。
原来这场戏是要两个八九岁的小朋友来出演男女主人公的童年形象,但因为没有受过培训,小朋友的好奇心又比较强,极度地不入戏。不管拍摄人员怎么和他们沟通都总是笑场。几分钟的镜头,整整拍了一个下午。这对于“时间胜过金钱”的DV社成员来说,不得不说是一个心理上的巨大煎熬。
“那最后是怎样搞定那两孩子的呢?”我也很好奇。
“只好使出我们的必杀技:耐心引导+美食诱惑。”刘盈一脸坏笑,随后又很诚恳地说,“我们都是独生子女,平时自己呆惯了,对小朋友还是挺没辙的。原本认为很简单的戏,却总拍不好,心里就会有点焦虑,可是我们请他们帮忙,那种着急又不能表现出来,只能耐着性子地讨好他们。不过下次就知道了,有拍小朋友的戏,一定要事先和他们多沟通。”
整部片子从创编剧本到后期制作完毕一共花去了五个月的时间,其中后期制作就用了近三个月。在采访之前,我自己对拍片时间的划分是四个月拍摄,一个月制作。但事实证明,我从根本上错了。
“主要还是后期制作上遇到一些问题,因为同期录音的效果不好,制作完成一遍之后只得返工,加上配音。”刘盈回忆着说道,“演员也没有配音经验,所以大家都是试着努力地去做。”
这一点我是深有体会的,因为我以前也帮艺术学院的师兄拍过DV短片。当时时间紧,我们已经熬了两个通宵,但还要坚持。最后到了镜头关、三秒钟之内没喊“重来”就能睡着的境界。所以,当刘盈说到这的时候,我的眼前仿佛又出现了“深夜里那白炽灯下张张疲惫的脸,黑眼圈重得连熊猫看了都会惭愧”的画面。
由于是第一部作品,好多制作技术都处于尝试摸索阶段。例如在制作男女主人公内心对话的那场戏时,技术组就第一次尝试并成功运用了“抠像”技术。“抠像”就是让演员在一个单一颜色的(一般是蓝色)背景前表演,之后把演员从背景上剪下来,贴到其他场景中去。完成之后,会出现两个男主角在同一画面中的效果。
由于缺乏经验,很多问题常常在后期制作时才浮出水面。后期发现问题时又不可能再重新拍摄,只能尽量在技术上弥补,这无疑又给制作人员带来了更大的难度。“像画面的饱和度、整个画面的布局掌握等,在拍的时候不觉得,剪的时候才发现和想象中的真的会差很多。”刘盈总结道:“我们是在不断摸索、不断尝试中前进。一开始觉得很难,但只要敢于尝试,就一定不会让自己失望。”
在整个制片过程中,刘盈非常注重团队的工作效率和质量。“大家的课程都很紧,时间方面的比较协调很困难,如果不是大家在拍摄的时候相互协调配合,并有效利用时间,我们就不会按照计划完成拍摄的。”字里行间中我体会到了她的欣慰和自豪。欣慰的是社员们为完成这部影片都积极配合,甘愿奉献;自豪的是DV社里拥有如此敬业且充满活力的成员。
《式微,待归》在制作完成之后就被加到了新视角DV社的播客上,而且为了更好地宣传这部作品,新视角DV社举办了“DV分享盛宴”活动。在活动中短片在校内的首映,现场还请了导演,演员上台与观众分享了一下拍片心得,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刘盈笑笑说:“我想也是因为这是我们学校的第一部全部由在校同学完成的短片吧。”为了增大该片的知名度,新视角DV社特别邀请了北京农业大学、北京石油化工大学等拥有同类社团的兄弟院校参加。同时也借机欣赏了部分兄弟院校的原创作品。这的确是场“分享盛宴”,新视角DV社为院校间DV拍摄的技术经验交流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
“在观看他们的作品,聆听他们对作品的解释之后我们从中也学到了很多,不管是技术、还是题材的选择或者是剧本的创意,有很多地方都是我们以后在拍摄短片时可以借鉴的。”刘盈谦虚的说道,“其实我们的片子还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在拍摄技术方面还有待提高。”
目前,北京大学生电视作品大赛正式向新视角DV社团发出了邀请。刘盈也准备携带着他们的处女作《式微·待归》赴赛。当我问起是否有信心拿奖时,她想了想,非常认真地说这次参赛的主要目的有二:一是提高作品知名度,二是发现自己的不足,为下部短片做准备。至于拿奖,并不是这次参赛的主要目的。
丰羽·起飞
“从拍摄到后期制作这个过程中我们更加明确了我们社团的方向:就是做属于自己的东西,把生活中的快乐记录下来。这也是这是我们走到一起的目的。
我们从这部短片中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也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有了第一部的基础,我想我们会做得更好。
除此之外我们还想去参加一些短篇征集的活动,希望自己拍的短篇可以听到更多的声音,也希望得到更多的人的认可。”
当我问到社团今后的计划和DV社团在北京高校的发展前景时,刘盈非常肯定地说,“DV已经从以前的奢侈品逐渐变成我们生活中的一件很普通的物品,未来DV会变得像我们现在的手机样普遍。而DV本身也不再像原来那样只是单纯地用来记录某些瞬间的工具了,它还会发挥日记本一样的功能,记录下我们的点滴心情、收藏着我们的古怪想法,是稚气未尽的我们描绘自己童话的工具。所以对于DV社团的前景我很看好,相信在不久的将来,DV社在高校中会像话剧社等些比较常见的社团一样出现在学校里,而且受到同学们的欢迎。”
“上帝给你多一份阻碍,就会相应的赐予你解决困难的智慧。”这是整个采访过程中刘盈给我印象最深的话。相信她也是抱着这样的信念坚持不懈地做好每一件事。在私下里的交谈中,她说只要是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再累都不会觉得,反而会沉浸在自我满足和享受之中,就像熬夜出去玩后第二天还是精力充沛样。在此笔者也祝愿刘盈及她的社团能够在DV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越飞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