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语文课堂的重点在于学生运用能力的培养而非单纯的知识灌输,在小学阶段加强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对学生一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着名教育家葉圣陶曾经说过:“语文、语文,语者,口头表达;文者,书面表达。”可见,口头表达的培养是我们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在语文教学中,加强学生的口语训练,改变重文轻语的传统习惯,已是刻不容缓。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训练;培养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儿童时期如果不进行说话的训练,真是遗弃了一个最宝贵的钥匙,若讲弊病,充其量将使学校里种种的教科书与教师的教育全然无效,终身不会有完整的思想和浓厚的感情。” 可见,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就必须从入学时就注重加强学生的说话训练,使他们掌握说话这一人们赖以交际和沟通思想的最常用、最快捷的工具。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中要教会学生熟练运用母语进行交际,最为基础的则是说话,这是与他人交流思想、表情达意的一个主要途径。因此语文教学中应重视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由于低年级学生受识字不足、词汇缺乏、抽象思维能力弱的影响,常常出现“心中千言万语,不知从何说起”的情况,针对此情况,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说话资源,进行说话训练;要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拓宽学生的说话语境;创设情景,让学生在实践中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方法很多:如描述画面、问答、朗诵、背诵、续编故事、拓展课文、复述故事等。针对不同的课文,可以选用适合的方法进行说话训练。作为低年级教师要根据学生对图片、故事、动物等感兴趣的特点,激发他们的说话欲望,这是培养学生说话能力的首要条件。接下来我就教学中感受最深的两种方法谈谈我的做法:
一、描述画面,进行说话训练。
低年级课本图文并茂,穿插了很多形象生动的图片,这是非常好的说话资源。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其作用,引导学生进行说话训练。如在教学《要下雨了》一课中,可以让学生观察图画,说说自己看到了什么,他们在干什么,说了些什么。孩子们有图可依,有话可说,自然兴趣盎然,争相描绘。在学生说的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把话说通顺,说完整,对程度好的同学可以引导他说得更具体一些。说完后再让学生读课文,与课文进行对比:看看自己说的哪些与文中一样,激发学生的成就感;看看文中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在对比中明确自己的不足,逐步完善。这样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同时进行说话训练,在比较中逐步提高学生的说话能力。
二、拓展课文,进行说话训练。
教材中有丰富的教学资源,只要老师善于发现,就能找到许多的口语训练素材。如在教学第二册课文《荷叶圆圆》后,在学生学完课文后,让孩子们想象除了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小鱼儿,还有哪些朋友也来到了池塘边?根据学生的说,我相机出示相应的图片,孩子们的情绪一下被调动起来,接着引导学生想象:他们都是怎么说的,又在池塘里做了些什么呢?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发挥想象,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畅所欲言,说得有声有色。有的学生说:“小蝴蝶说:‘荷叶是我的舞台。’小蝴蝶在荷叶上跳起欢快的舞蹈。”有的学生说:“小蚂蚁说:‘荷叶是我的蹦蹦床。’小蚂蚁在荷叶上蹦来跳去,玩得很开心。”如此种种,显示了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在模仿课文语言的过程中提高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像这样的训练机会在很多课文中都可以用到,比如说《春雨的色彩》等。
三、联系生活,拓宽说话语境。
俗话说“生活中并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除了教材中的口语训练资源,生活中的教学资源更是无穷无尽,只要我们老师善于发现,就能挖掘出源源不断的教学资源。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是关于春天的,但由于北方的春天来的比较晚,学生看不到也感受不到,何谈能理解呢?于是我相机对进度做了调整,将这组课文放到了第三单元来讲。此时大地春回,周末我布置学生到田野里找春天。上课时让学生说说自己找到的春天,因为他们看到了,有话可说了,自然兴趣盎然,再来学习课文,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学完课文我引导孩子们:课文把春天写得这样美,你能把你找到的春天也说得这么美吗?孩子们争相说着自己眼中的春天,不知不觉地用上了文中的语言,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培养低年级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我觉得模仿是很有必要的。
四、创设情境,实践中用语言。
“学以致用”,学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用。低年级教学中教师要创设情境,使学生有实践语言的机会。低段教材中有不少描写小动物的课文或故事,如《狼和小羊》《狐狸和乌鸦》等,孩子们十分喜爱小动物,也爱听童话故事。教完课文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把课文故事讲一讲,或是演一演,回家还可以讲给自己的父母亲友听,同时还可以让学生发挥想象来续编故事,这样让学生在听故事、讲故事、表演故事的过程中不断积累语言并运用到说话中,使文本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逐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总之,我认为低年级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首先就是要让学生有话可说,不愁说什么;其次,是要让学生有例可依,不愁怎么说;最后要为学生创设实践语言的能力,不愁怎么用。
实践证明:只要我们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多给学生机会,激发其表达的欲望,把握契机,有步骤地进行指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就一定会得到很大的提高,更为重要的是,在其过程中培养了他们想说、敢说的心理素质和语言的适应能力,形成了良好的口语表达习惯。
正如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所言:“说话训练要贯穿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训练方式力求多样”。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找准切入点,把说话训练与语文各环节教学结合起来,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不断地培养和提高说话能力。
参考文献
[1]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2000.3
[2] 《语文课程标准》2001.8
[3] 提高小学高年级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语文实践活动得研究[J] 2012年第8期
[4] 加强学生口头表达能力训练的构想.教育评论,2011年第11期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训练;培养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儿童时期如果不进行说话的训练,真是遗弃了一个最宝贵的钥匙,若讲弊病,充其量将使学校里种种的教科书与教师的教育全然无效,终身不会有完整的思想和浓厚的感情。” 可见,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就必须从入学时就注重加强学生的说话训练,使他们掌握说话这一人们赖以交际和沟通思想的最常用、最快捷的工具。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中要教会学生熟练运用母语进行交际,最为基础的则是说话,这是与他人交流思想、表情达意的一个主要途径。因此语文教学中应重视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由于低年级学生受识字不足、词汇缺乏、抽象思维能力弱的影响,常常出现“心中千言万语,不知从何说起”的情况,针对此情况,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说话资源,进行说话训练;要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拓宽学生的说话语境;创设情景,让学生在实践中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方法很多:如描述画面、问答、朗诵、背诵、续编故事、拓展课文、复述故事等。针对不同的课文,可以选用适合的方法进行说话训练。作为低年级教师要根据学生对图片、故事、动物等感兴趣的特点,激发他们的说话欲望,这是培养学生说话能力的首要条件。接下来我就教学中感受最深的两种方法谈谈我的做法:
一、描述画面,进行说话训练。
低年级课本图文并茂,穿插了很多形象生动的图片,这是非常好的说话资源。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其作用,引导学生进行说话训练。如在教学《要下雨了》一课中,可以让学生观察图画,说说自己看到了什么,他们在干什么,说了些什么。孩子们有图可依,有话可说,自然兴趣盎然,争相描绘。在学生说的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把话说通顺,说完整,对程度好的同学可以引导他说得更具体一些。说完后再让学生读课文,与课文进行对比:看看自己说的哪些与文中一样,激发学生的成就感;看看文中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在对比中明确自己的不足,逐步完善。这样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同时进行说话训练,在比较中逐步提高学生的说话能力。
二、拓展课文,进行说话训练。
教材中有丰富的教学资源,只要老师善于发现,就能找到许多的口语训练素材。如在教学第二册课文《荷叶圆圆》后,在学生学完课文后,让孩子们想象除了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小鱼儿,还有哪些朋友也来到了池塘边?根据学生的说,我相机出示相应的图片,孩子们的情绪一下被调动起来,接着引导学生想象:他们都是怎么说的,又在池塘里做了些什么呢?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发挥想象,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畅所欲言,说得有声有色。有的学生说:“小蝴蝶说:‘荷叶是我的舞台。’小蝴蝶在荷叶上跳起欢快的舞蹈。”有的学生说:“小蚂蚁说:‘荷叶是我的蹦蹦床。’小蚂蚁在荷叶上蹦来跳去,玩得很开心。”如此种种,显示了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在模仿课文语言的过程中提高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像这样的训练机会在很多课文中都可以用到,比如说《春雨的色彩》等。
三、联系生活,拓宽说话语境。
俗话说“生活中并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除了教材中的口语训练资源,生活中的教学资源更是无穷无尽,只要我们老师善于发现,就能挖掘出源源不断的教学资源。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是关于春天的,但由于北方的春天来的比较晚,学生看不到也感受不到,何谈能理解呢?于是我相机对进度做了调整,将这组课文放到了第三单元来讲。此时大地春回,周末我布置学生到田野里找春天。上课时让学生说说自己找到的春天,因为他们看到了,有话可说了,自然兴趣盎然,再来学习课文,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学完课文我引导孩子们:课文把春天写得这样美,你能把你找到的春天也说得这么美吗?孩子们争相说着自己眼中的春天,不知不觉地用上了文中的语言,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培养低年级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我觉得模仿是很有必要的。
四、创设情境,实践中用语言。
“学以致用”,学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用。低年级教学中教师要创设情境,使学生有实践语言的机会。低段教材中有不少描写小动物的课文或故事,如《狼和小羊》《狐狸和乌鸦》等,孩子们十分喜爱小动物,也爱听童话故事。教完课文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把课文故事讲一讲,或是演一演,回家还可以讲给自己的父母亲友听,同时还可以让学生发挥想象来续编故事,这样让学生在听故事、讲故事、表演故事的过程中不断积累语言并运用到说话中,使文本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逐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总之,我认为低年级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首先就是要让学生有话可说,不愁说什么;其次,是要让学生有例可依,不愁怎么说;最后要为学生创设实践语言的能力,不愁怎么用。
实践证明:只要我们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多给学生机会,激发其表达的欲望,把握契机,有步骤地进行指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就一定会得到很大的提高,更为重要的是,在其过程中培养了他们想说、敢说的心理素质和语言的适应能力,形成了良好的口语表达习惯。
正如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所言:“说话训练要贯穿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训练方式力求多样”。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找准切入点,把说话训练与语文各环节教学结合起来,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不断地培养和提高说话能力。
参考文献
[1]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2000.3
[2] 《语文课程标准》2001.8
[3] 提高小学高年级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语文实践活动得研究[J] 2012年第8期
[4] 加强学生口头表达能力训练的构想.教育评论,2011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