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薯新品种彭薯号的选育经过及其特征特性解道

来源 :现代农业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isuorenjl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根据重庆市彭水县乃至武陵山区甘薯生产上品种老化、染病退化严重、品质低劣、亟须更换品种的需要,采用常规育种方法育成彭水县第一个具有育种自主知识产权甘薯新品种彭薯1号,并在该县和合川、酉阳等区(县)进行生产力鉴定。结果表明,2013年在重庆市彭水县、合川区、酉阳县3点品种比较试验,平均鲜薯产量、薯干产量、淀粉产量分别较对照品种徐薯22增产36.66%、38.66%和40.66%;2015—2016年在彭水县生态环境差异较大的乡镇(街道)进行生产试验,2年平均鲜薯产量彭薯1号较对照徐薯22增加44.83%,商品薯产量增加44.34%,淀粉产量增加41.56%。该品种薯块烘干率27.9%,淀粉含量17.92%;鲜薯块熟食味较好;抗根腐病、抗茎线虫病、高感黑斑病;薯块较耐贮藏。
  关键词 甘薯;彭薯1号;选育经过;产量表现;经济性状;特征特性
  中图分类号 S531.0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24-0029-01
  20世纪中期,甘薯曾作为重要农作物,在解决粮食短缺、抵御自然灾害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社会进步,现如今甘薯除了作为口粮补充外,主要是作为经济作物和工业原料[1]。全世界超过100个国家种植甘薯,我国是甘薯主产地,常年种植面积居世界之首,其中四川、山东、重庆、广东4个省(市)种植面积所占比重在45%以上[2]。甘薯生命力强、适应性好,适合在岗丘、贫瘠地区种植,并可与玉米等作物套种,与粮争地的问题不十分突出[3]。重庆多为山地、丘陵地貌,适合大力发展甘薯种植,2005年重庆市甘薯种植面积41.04万hm2,居全国第3位,总产量178.3万t,排全国第4位[4]。然而现如今全市特别是武陵山区有关区(县)种植的甘薯品种大多是沿用多年的劣质品种,染病严重,产量及品质低下,生产价值不高。因此,选育适宜当地生产条件种植的甘薯新品种是加快甘薯产业发展的前提条件。彭薯1号是针对重庆市彭水县甘薯产业现状选育出的适宜本地生产条件种植的甘薯新品种。本文主要介绍其选育经过及主要经济性状表现。
  1 选育经过
  彭薯1号是彭水群英薯业科技研发中心于2012年从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引进的甘薯育种品系中,经鉴定圃、品系比较试验、多点品种比较试验等试验选育而成的甘薯新品种,其杂交组合为南薯99×皖苏178,系谱号Q34-3。彭薯1号于 2012年在重庆市合川区钱塘镇基地进行品种鉴定试验;2013年在重庆市彭水县、合川区、酉阳县3点进行多点品种比较试验;2015年在彭水县新田、石柳、普子、郁山、保家、桑柘、绍庆等生态环境差异较大的7个乡镇(街道)进行生产试验;2016年在彭水县新田、石柳、普子、善感、桑柘、绍庆6个乡镇(街道)承试点进行生产试验。
  该品种2017年3月17日通过重庆市非主要农作物品种鉴定委员会品种鉴定,2017年3月1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正式授予植物新品种权证书,是彭水县第1个具有育种自主知识产权的甘薯新品种。
  2 产量表现
  2.1 品种鉴定试验
  2012年在重庆市合川区钱塘镇基地的鉴定试验中,与国家甘薯育种攻关确定的对照品种徐薯22比较(下同),彭薯1号鲜薯产量36 861.0 kg/hm2,增产51.09%;薯干产量9 798.0 kg/hm2,增产36.22%;淀粉产量6 186.0 kg/hm2,增产31.29%。
  2.2 多点品种比较试验
  2013年在彭水县、合川区、酉阳县进行多点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彭薯1号在 彭水点鲜薯增产52.73%、薯干增产35.79%、淀粉增产31.58%,均达到极显著差异水平;在合川点鲜薯增产30.82%、薯干增产28.25%、淀粉增产27.42%,均达到显著差异水平;在酉阳点鲜薯增产32.94%(差异显著)、薯干增产55.60%(差异极显著)、淀粉增产66.94%(差异极显著)。3点汇总平均,彭薯1号鲜薯产量48 073.5 kg/hm2,薯干产量13 186.5 kg/hm2,淀粉产量8 422.5 kg/hm2,分别较对照品种徐薯22增产36.66%、38.66%和40.66%。
  2.3 彭水县甘薯新品种生产试验
  2015年在彭水县新田、石柳、普子、郁山、保家、桑柘、绍庆7个乡镇(街道)进行生产试验。结果表明,彭薯1号平均鲜薯、商品薯、薯干、淀粉产量分别为39 393.0、33 178.5、10 990.5、7 054.5 kg/hm2,较对照品种徐薯22分别增产52.25%、45.75%、51.71%和51.49%,并且表现出这4项产量在各个承试点均增产。
  2016年在彭水县新田、石柳、普子、善感、桑柘、绍庆6个乡镇(街道)承试点进行生产试验,测产汇总结果表明,彭薯1号鲜薯、商品薯和淀粉平均产量分别为37 579.5、34 333.5、7 974.0 kg/hm2,较对照品种徐薯22分别增产37.13%、42.92%和31.62%。2015年和2016年2年平均,彭薯1号较徐薯22鲜薯产量增产44.83%,商品薯产量增产44.34%,淀粉产量增产41.56%。
  3 特征特性
  3.1 主要经济特性
  彭薯1号薯块萌芽性较好;结薯集中,单株結薯数3个左右,商品薯(重量)率85%~95%。2012年薯块烘干率26.58%、淀粉率16.78%;2013年彭水、合川、酉阳3点汇总,薯块平(下转第32页)
  (上接第29页)
  均烘干率27.9%(较对照品种徐薯22低0.1个百分点)、平均淀粉含量17.92%(较对照品种徐薯22低0.11个百分点);鲜薯块熟食味较好。2017年经江苏徐州甘薯研究中心鉴定抗根腐病、抗茎线虫病、高感黑斑病;薯块较耐贮藏。   3.2 形态特征
  顶叶尖心形、绿色,成熟叶尖心形、绿色,叶脉绿色,脉基绿色,叶柄绿色,柄基绿色,蔓绿色,茎端茸毛中等。株型匍匐型,中蔓型,最长蔓长150~200 cm,茎粗0.5~0.7 cm,基部分枝数4~6个,大田生长势较强。在重庆地区一般不开花。薯形纺锤型,薯皮红色,薯肉黄色。
  4 甘薯消费形式及发展
  甘薯消费形式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差异较大。日、美、韩等发达国家以加工方便食品和鲜食为主,比较强调其保健作用。我国则主要用于饲料、鲜食和淀粉产品等的加工,曾经一段时期直接作饲料占主体地位(约50%),加工及直接食用约占29%,目前已转向加工为主阶段,淀粉加工所占比例最大,优质食用鲜薯、菜用薯市场正在开发。从2010年初步统计中发现,甘薯加工比例呈上升趋势[5]。从目前我国甘薯消費形式及未来发展看,高产量、高品质、高淀粉含量的甘薯品种更具有市场竞争力。不论是淀粉还是食品加工企业,保证优质、充足的原材料是企业发展的前提条件。彭薯1号在重庆市彭水、合川、酉阳3个区(县)试验,特别是在彭水县生产环境差异较大的生产试验中,相对国家甘薯育种攻关确定的对照品种徐薯22而言,2015年鲜薯平均单位面积产量增产52.25%,商品薯增产45.75%,薯干增产51.71%,淀粉增产51.49%。2016年鲜薯、商品薯和淀粉产量分别增产37.13%、42.92%和31.62%。说明彭薯1号在彭水县和合川区、酉阳县具有较好的丰产性、适应性和抗逆性,且已申请获得国家农业部植物新品种权保护,系彭水县首个育成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甘薯新品种,农艺性状和加工品质较好,适合当地因地制宜推广种植。
  5 彭薯1号栽培技术要点
  一是播种期。3月上中旬采用薄膜、地膜覆盖或温床育苗,培育壮苗。二是栽插期。尤宜在中等以上肥水条件的地块作春、夏薯种植,在长江流域薯区5月中下旬至6月上旬起垄栽插。三是种植密度。视其土壤肥水条件和生长状况而定,种植密度以52 500~75 000株/hm2为宜。四是施肥及田间管理。注意氮磷钾合理配合施用,一般施复合肥(15-15-15)750~1 050 kg/hm2。栽插后30 d内中耕、除草、追肥、培土。五是收获贮藏。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晴天收获后及时浸保鲜剂贮藏或加工。在窖(库)温11~14 ℃、相对湿度85%~90%条件下安全贮藏。六是在黑斑病易发区种植,应注意加强防治。
  6 参考文献
  [1] 邱军.我国甘薯产业发展现状及建议[J].种子世界,2005(2):3-4.
  [2] 易海风,万忠,柯清标,等.2010年广东甘薯产业发展现状分析[J].广东农业科学,2011,38(3):18-20.
  [3] 张琳叶,魏光涛,童张法,等.我国甘薯生产燃料乙醇的工艺现状及脱水技术改进[J].现代化工,2010,30(2):15-18.
  [4] 张宁.重庆市甘薯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J].西南农业学报,2007(6):1404-1406.
  [5] 马剑凤,程金花,汪洁,等.国内外甘薯产业发展概况[J].江苏农业科学,2012,40(12):1-5.
其他文献
摘要 为了加快宣威市青贮玉米新品种推广,促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带动玉米产业和畜牧业的发展,增加农民收入,2016年宣威市加大了青贮玉米新品种引进力度,共引进18个青贮玉米新品种在宣威市现代种业园进行筛选试验,对参试品种在宣威市表现出生物产量、籽粒产量、株高、生育期及抗逆性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适宜宣威市种植的青贮玉米新品种为胜玉22号,较对照曲晨9号增产11.89%。  关键词 青贮玉米;新品种
摘要 为筛选对海南环境友好的瓜类白粉病防治药剂,以黄瓜和苦瓜为试材,选择42%寡糖硫磺悬浮剂开展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42%寡糖硫磺悬浮剂300倍液对黄瓜和苦瓜白粉病有很好的防治效果,第2次药后7 d防效分别为87.24%和80.68%;试验稀释倍数对这2种瓜类生长安全,且试验过程中发现该药剂有很好地促进作物叶片浓绿和延长采摘时间的特点。  关键词 白粉病;黄瓜;苦瓜;42%寡糖硫磺悬浮剂;田间
摘要 介绍了都市型农林院校普通化学实验绿色微型化的涵义及意义,结合农林院校的实际情况,就如何实现普通化学实验绿色微型化,分别从培养学生正确发展观、做好化学实验绿色化过程管理等方面进行深入讨论,对如何实现普通化学实验绿色微型化提出了具体、可行性的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 普通化學实验;绿色微型化;都市型农林院校  中图分类号 O6-3;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
摘要 本文选取沐川县7个乡镇49个农业合作社为调研对象,通过数据收集、实地调研、跟踪研究和深度访谈等方式获取沐川县农民合作社现行運营情况样本,运用因子分析法,以合作社绩效为分析起点,多角度进行差异化分析,得到乌蒙山区发展差异的诸多原因,以期为现阶段我国农民合作社的深化改革与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农民合作社;发展差异;调研;绩效分析;乌蒙山区;四川沐川  中图分类号 F321.4 文献标识码 A
摘要 介绍了烤烟与玉米秋延后套种甜脆豌豆集成技术,包括技术理念和方法、地块选择、品种选择、技术措施等方面内容,以供种植户参考。  关键词 烤烟;玉米;甜脆豌豆;间套种;半免耕;集成技术  中图分类号 S643.3;S344.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12-0029-02  云南省昌宁县是一个山区农业县,地势自西北向东南由高渐低,形成山坝南北纵列高山坝谷相间的地貌状
摘要 黄曲霉毒素污染是影响花生产量、质量安全和食品安全的一类重要危害因子,严重威胁人民身体健康和安全。本文详细地论述了花生黄曲霉毒素污染的背景及危害原因,重点介绍了黄曲霉毒素污染的防控措施,对黄曲霉毒素污染的综合治理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花生;黄曲霉毒素污染;现状;危害;综合防控措施  中图分类号 S565.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21-0058-01
摘要 通过试验观察了解不同播期对9个中稻新品种生育期、产量的影响,检验其耐高温、低温能力,探讨各品种适宜播期。结果表明,播期对各品种生育期与产量均有显著影响,播期推迟,日均温变高,日照时数延长,各品种生育期均显著缩短;各品种扬花期对温度敏感性差异显著,耐高温能力较好的品种有K两优2号、皖稻153、Y两优1600、两优002,耐寒性较好的品种有两优002、皖稻153、两优5号、K两优2号、Y两优16
摘要 2015年3—8月采用野外定位监测对塔克拉玛干沙漠北部4种不同下垫面大气降尘研究结果表明:大气降尘量为沙漠边缘地带>绿洲荒漠交错地带>农田防护林>城市绿地;6月最大,月降塵量分别为656.35、311.37、267.84、258.24 g/m2。结合气象数据可以说明沙尘暴的发生总天数与大气降尘、扬尘成正相关关系,但降水对大气降尘具有抑制作用,下垫面状况对大气降尘量具有明显的影响。  关键词
摘要 在介绍特早熟温州蜜柑新品种的主要生物学特性的基础上,总结其更新栽培技术,包括高接换种、定植、整形修剪、施肥、疏花疏果、采收等方面内容,以期为柑橘种植户提供参考。  关键词 温州蜜柑;新品种;生物学特性;更新栽培技术;湖北宜昌  中图分类号 S666.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15-0078-01  宜昌市地处长江中上游结合部,位于东经110°15′~111°
摘要 针对农业生产中智能灌溉和远程自动化的需求,设计并研发了一套基于单片机控制的自动灌溉系统,该系统可对土壤墒情进行监测,对作物进行适时适量自动灌溉。并可利用GSM模块以手机短信等形式将需求信息发送给管理人员,管理人员可远程向单片机发送指令,实现灌溉。初步试验表明,系统稳定可靠,能准确采集土壤墒情信息,实现远程自动灌溉控制。  关键词 灌溉系统;远程自动化;GSM  中图分类号 S277.9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