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在包括初中历史在内的各学科的应用越来越广。信息技术的运用,可以更好地提高课堂效率、激发学习兴趣和增强知识保持的持久性,有利于对初中历史进行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改革,有利于发挥历史教育的德育功能。
关键词:信息技术;历史课;作用
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技术在教学中不断得到应用,为师生互动提供了平台,更是远非传统意义上的课堂所能比。只要我们将信息技术融入初中历史教学中,充分发挥信息技术所带给我们的资源优势,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在历史教学过程中享受学习历史的快乐,感悟历史的价值,就一定能提高课堂效率,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
一、信息技术的运用,可以更好地提高课堂效率、激发学习兴趣和增强知识保持的持久性
1.促进课堂效率的提高。初中历史教师通过多媒体软件的恰当运用,可以赢得更为有效的教学时间,从而有效提高课堂效率。比如,我们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讲授理论性较强、头绪较多、关系错综复杂的复习课时,通过多媒体的演示,我们可以在短短一节课内,把要复习的线索、历史知识结构体系,一些教学的难点、重点,热点问题,通过课件展示出来,学生就会很快理清思绪。这样,学生就会对所要复习的内容理解得更深透,还能有充足的时间展开更有意义的讨论,把学习搞好。如学习郑和下西洋或“新航路的开辟”内容时,对于航海家哥伦布的航海路线,单从课本上很难说明,如果在课堂上使用自制的多媒体课件,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一个课件,把历史画面、地图、动画和录像片段等有机的排列组合起来,就可以逼真地演示航海家的航海过程。学生在一幅幅鲜明生动的图像刺激下,注意力会更加集中,使历史的时空性清晰地呈现在学生面前。
2.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历史知识有过去性特点,历史学所要认识的是人类社会已往的运动发展过程。历史学科的“过去性”,使它无法像物理、化学、数学等自然学科那样通过模拟实验可以让人们再次去经历、去体验。历史只能凭借前人遗留下来的历史资料去想象历史、认识历史和理解历史,而这点对中学生来说恰恰又是最困难的。以往的历史教学呈现给学生的多半是书本上的文字表述,对于南方的学生很难想象古老的长城,但信息技术的运用改变了这一状况。多媒体教学符合青少年的心理和认知特点,让历史知识通过图形、图像、声音、视频、动画等媒质,以多种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产生动静结合的画面,使枯燥的历史概念、历史材料变得更加直观化,富有感染力。生动、形象的感性认识,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认知内驱力,促进积极思维。信息技术可以创设悦耳、悦目、悦心的情境,在对知识的认知上,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能催发出学生积极探索的情感,调动起初中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学习兴趣,从而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增强知识保持的持久性。有心理学家围绕着人类获取信息主要通过的途径做过一些很好的心理实验。这些实验表明,人类获取信息的途径很多,但更多的是依赖于视觉和听觉。作为多媒体技术在这方面有独特的功能,它既能看得见,又能听得见,还可以让学生来用手操作,多种感官汇集的刺激就会使他们获取更多的信息量,比单调没有任何趣味地去听老师讲课要好得多。信息和知识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信息数量的增多,就表明可以掌握更多的知识。心理学家还另外做了一个实验,就是关于知识如何才能达到记忆的持久性。结果发现,在交流过程中通过自己所说内容最容易记住。这就是说,如果既能听到又能看到,再通过讨论、交流,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知识的保持将大大优于传统教学的效果。这些正是多媒体技术的所长。因此,从这一点上来说,不断将信息技术运用到初中历史教学中,有利于知识保持的持久性。
二、信息技术的运用,有利于改进教学模式和方法
1.有利于分层个性化教学内容的充实。教师可以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内容精心制作“以学为主”的“学件”或构建“资源库”,让学生在掌握必须掌握的历史基础知识的基础上,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继续自己的学习。
在设计的过程中,应充分借助多媒体设备的优势,合理设计学生学习的教学资源、学习资料、设计问题,设置相关链接或热键,留给学生自主权、选择权,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进行各种活动。学生们浏览完知识之后,如要进入下一个知识点的学习,则要接受知识的挑战,检查其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合格才能进人下一个知识点的学习,否则重新学习。如在学习过程中碰到问题,则可以通过按钮或进入网上聊天室与老师、同学通过聊天的形式解决。进入练习巩固阶段,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内容多样的练习,让学生有选择地在计算机上完成,而且教师还可根据学生认知程度的不同,在练习中设计坡度,学生通过一关后进入下一关。
2.有利于实施分层次个性化教学。我们应承认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性,针对这些差异性,我们要注意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实施分层次教学和加强个性化教育。初中历史教学在现代信息技术的帮助下,两者有效结合,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基础、需要、兴趣,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有选择地进行学习,让不同层次学生的潜能都得到开发。教学中,我们可以让学生自己操纵计算机来对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进行选择。这种教学模式下,按照不同学生的不同初中历史的学习情况,进行有差异的分层次个性化教学,教师就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辅导者、促进者。在计算机辅助下的分层次个性化学习模式将彻底改变传统的历史课堂教学模式,使初中历史的教学过程发生大的改变,更好地促进不同层次学生对初中历史的学习。
三、信息技术的运用,有利于发挥历史教育的德育功能
根据青少年的认知特点,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优化历史课堂教学,创设良好的德育情景,使学生产生感情共鸣,以达到内化学生道德情感的思想教育效果。如讲“鸦片战争”这一内容时,可播放电影《林则徐》中的几个镜头:官兵吸食鸦片,战斗力削弱;人们吸食鸦片,造成家破人亡。短短几个镜头,不仅形象地再现了鸦片输入给中国社会带来的灾难,而且让学生了解了毒品的巨大危害,使学生在接受历史知识的同时也自觉地接受了防毒反毒的教育。在讲授“甲午中日战争”时,用大银幕播放一段电影《甲午风云》相关片断。这样做不仅能渲染课堂气氛,创设凝重的历史情境,而且轻而易举的使学生理解了当时的情况,达到了激发学生爱国感情和学习历史的强烈兴趣。又如讲《抗击外来侵略》这一节内容时,可播放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的有关影视资料,使活生生的民族英雄形象再现在学生面前。片段剪辑,虽然时间不长,却能引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不仅上了一堂生动的思想品德教育课,而且可以总结出向英雄人物学习的内容、要点。
多媒体技术还能使历史教学由课堂延伸至课外,通过各种有效形式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以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更好地发挥历史教育的德育功能。
总之,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在中学历史学科教学中的运用,使教师的备课实质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创作过程,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地提高,有利于发挥历史学科的德育功能,只要我们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科学地、更多地融合进信息技术,一定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唐乐莲.多媒体历史教学中值得研究的几个问题.中小学电教,2005(12).
[2]徐万胥.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念与策略.电化教育研究,2006(2).
[3]孙杰远,何克抗.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5).
[4]聂幼犁.历史课程与教学论.浙江教育出版社,2007(9).
(作者单位 湖南省衡阳市衡东县城关中学)
关键词:信息技术;历史课;作用
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技术在教学中不断得到应用,为师生互动提供了平台,更是远非传统意义上的课堂所能比。只要我们将信息技术融入初中历史教学中,充分发挥信息技术所带给我们的资源优势,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在历史教学过程中享受学习历史的快乐,感悟历史的价值,就一定能提高课堂效率,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
一、信息技术的运用,可以更好地提高课堂效率、激发学习兴趣和增强知识保持的持久性
1.促进课堂效率的提高。初中历史教师通过多媒体软件的恰当运用,可以赢得更为有效的教学时间,从而有效提高课堂效率。比如,我们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讲授理论性较强、头绪较多、关系错综复杂的复习课时,通过多媒体的演示,我们可以在短短一节课内,把要复习的线索、历史知识结构体系,一些教学的难点、重点,热点问题,通过课件展示出来,学生就会很快理清思绪。这样,学生就会对所要复习的内容理解得更深透,还能有充足的时间展开更有意义的讨论,把学习搞好。如学习郑和下西洋或“新航路的开辟”内容时,对于航海家哥伦布的航海路线,单从课本上很难说明,如果在课堂上使用自制的多媒体课件,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一个课件,把历史画面、地图、动画和录像片段等有机的排列组合起来,就可以逼真地演示航海家的航海过程。学生在一幅幅鲜明生动的图像刺激下,注意力会更加集中,使历史的时空性清晰地呈现在学生面前。
2.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历史知识有过去性特点,历史学所要认识的是人类社会已往的运动发展过程。历史学科的“过去性”,使它无法像物理、化学、数学等自然学科那样通过模拟实验可以让人们再次去经历、去体验。历史只能凭借前人遗留下来的历史资料去想象历史、认识历史和理解历史,而这点对中学生来说恰恰又是最困难的。以往的历史教学呈现给学生的多半是书本上的文字表述,对于南方的学生很难想象古老的长城,但信息技术的运用改变了这一状况。多媒体教学符合青少年的心理和认知特点,让历史知识通过图形、图像、声音、视频、动画等媒质,以多种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产生动静结合的画面,使枯燥的历史概念、历史材料变得更加直观化,富有感染力。生动、形象的感性认识,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认知内驱力,促进积极思维。信息技术可以创设悦耳、悦目、悦心的情境,在对知识的认知上,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能催发出学生积极探索的情感,调动起初中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学习兴趣,从而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增强知识保持的持久性。有心理学家围绕着人类获取信息主要通过的途径做过一些很好的心理实验。这些实验表明,人类获取信息的途径很多,但更多的是依赖于视觉和听觉。作为多媒体技术在这方面有独特的功能,它既能看得见,又能听得见,还可以让学生来用手操作,多种感官汇集的刺激就会使他们获取更多的信息量,比单调没有任何趣味地去听老师讲课要好得多。信息和知识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信息数量的增多,就表明可以掌握更多的知识。心理学家还另外做了一个实验,就是关于知识如何才能达到记忆的持久性。结果发现,在交流过程中通过自己所说内容最容易记住。这就是说,如果既能听到又能看到,再通过讨论、交流,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知识的保持将大大优于传统教学的效果。这些正是多媒体技术的所长。因此,从这一点上来说,不断将信息技术运用到初中历史教学中,有利于知识保持的持久性。
二、信息技术的运用,有利于改进教学模式和方法
1.有利于分层个性化教学内容的充实。教师可以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内容精心制作“以学为主”的“学件”或构建“资源库”,让学生在掌握必须掌握的历史基础知识的基础上,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继续自己的学习。
在设计的过程中,应充分借助多媒体设备的优势,合理设计学生学习的教学资源、学习资料、设计问题,设置相关链接或热键,留给学生自主权、选择权,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进行各种活动。学生们浏览完知识之后,如要进入下一个知识点的学习,则要接受知识的挑战,检查其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合格才能进人下一个知识点的学习,否则重新学习。如在学习过程中碰到问题,则可以通过按钮或进入网上聊天室与老师、同学通过聊天的形式解决。进入练习巩固阶段,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内容多样的练习,让学生有选择地在计算机上完成,而且教师还可根据学生认知程度的不同,在练习中设计坡度,学生通过一关后进入下一关。
2.有利于实施分层次个性化教学。我们应承认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性,针对这些差异性,我们要注意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实施分层次教学和加强个性化教育。初中历史教学在现代信息技术的帮助下,两者有效结合,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基础、需要、兴趣,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有选择地进行学习,让不同层次学生的潜能都得到开发。教学中,我们可以让学生自己操纵计算机来对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进行选择。这种教学模式下,按照不同学生的不同初中历史的学习情况,进行有差异的分层次个性化教学,教师就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辅导者、促进者。在计算机辅助下的分层次个性化学习模式将彻底改变传统的历史课堂教学模式,使初中历史的教学过程发生大的改变,更好地促进不同层次学生对初中历史的学习。
三、信息技术的运用,有利于发挥历史教育的德育功能
根据青少年的认知特点,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优化历史课堂教学,创设良好的德育情景,使学生产生感情共鸣,以达到内化学生道德情感的思想教育效果。如讲“鸦片战争”这一内容时,可播放电影《林则徐》中的几个镜头:官兵吸食鸦片,战斗力削弱;人们吸食鸦片,造成家破人亡。短短几个镜头,不仅形象地再现了鸦片输入给中国社会带来的灾难,而且让学生了解了毒品的巨大危害,使学生在接受历史知识的同时也自觉地接受了防毒反毒的教育。在讲授“甲午中日战争”时,用大银幕播放一段电影《甲午风云》相关片断。这样做不仅能渲染课堂气氛,创设凝重的历史情境,而且轻而易举的使学生理解了当时的情况,达到了激发学生爱国感情和学习历史的强烈兴趣。又如讲《抗击外来侵略》这一节内容时,可播放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的有关影视资料,使活生生的民族英雄形象再现在学生面前。片段剪辑,虽然时间不长,却能引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不仅上了一堂生动的思想品德教育课,而且可以总结出向英雄人物学习的内容、要点。
多媒体技术还能使历史教学由课堂延伸至课外,通过各种有效形式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以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更好地发挥历史教育的德育功能。
总之,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在中学历史学科教学中的运用,使教师的备课实质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创作过程,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地提高,有利于发挥历史学科的德育功能,只要我们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科学地、更多地融合进信息技术,一定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唐乐莲.多媒体历史教学中值得研究的几个问题.中小学电教,2005(12).
[2]徐万胥.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念与策略.电化教育研究,2006(2).
[3]孙杰远,何克抗.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5).
[4]聂幼犁.历史课程与教学论.浙江教育出版社,2007(9).
(作者单位 湖南省衡阳市衡东县城关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