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地源热泵系统

来源 :中国房地产业·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ngxu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人类对能源的消耗越来越多,导致能源枯竭、环境恶化等严重后果。为解决制约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能源瓶颈问题,热泵技术逐渐从幕后推向台前。本文主要介绍热泵技术中的一种形式——地源热泵。得到结论:不同地源热泵系统的特点、经济性、适用条件等均不相同,应根据实际情况设计合理的地源热泵形式。
  【关键词】能源;热泵;地源热泵
  1、热泵的原理及经济性
  热泵与水泵具有相同的特点。水泵通过输入电能,将水从低位提升到高位。热泵的原理与之相似——冬季,热泵消耗一定电能,将低温侧室外的热量抽吸到高温侧室内,提升热量的品质,最终实现室内制热的功能。
  以一次能源天然气为例:直接燃烧能够产生9kWh的热量;发电能产生4kwh的电,电制热能产生4kwh的热量;如果用一方天然气所发的4kwh电能输入到热泵机组中,总共能产生12kwh的热量。通过对比发现,消耗同样的一次能,热泵机组制取的热量最多,经济性最好。
  2、地源热泵系统简介
  2.1 地源热泵系统定义
  地源热泵系统是指利用地下土壤、地下水、地表水为低温热源,以水为传热介质,采用热泵技术对建筑进行制冷、供暖或加热生活热水的系统。地源热泵系统主要分为三种形式:地下水地源热泵系统、地表水地源热泵系统、土壤源热泵系统。
  2.2 地源热泵系统组成
  地源热泵系统的核心主要是熱泵机组,通常热泵机组主要由四个主要部件组成:蒸发器、冷凝器、压缩机和膨胀阀。把机组和地源这块称为冷热源;水泵和管路称为输送系统;用户侧称为末端。
  2.3 地源热泵系统与常规空调系统的区别
  常规空调系统通常采用水冷冷水机组,通过水泵和冷却塔把室内热量散入到空气中,实现系统制冷功能;冬季由于循环水易结冰,因此这种系统在冬季通常配备锅炉实现冬季制热。地源热泵系统通常是将冷却塔换成地源,然后机组内部作一定的改进。夏季运行流向与冷水机组类似,工作参数稍有区别。冬季时,即便室外空气温度比较低,地源侧的温度通常也能达到10℃以上,这为热泵机组制热提供了有利的条件。这也是与常规水冷冷水机组的主要区别。
  3、地下水地源热泵系统介绍
  3.1 系统简介
  根据地下水是否进机组,地下水源热泵系统通常可分为开式系统和闭式系统。根据地下水回灌方式不同,通常分为同井回灌系统和异井回灌系统,如图1、2所示。异井回灌指取水和回水在不同的井内进行,回灌井内的水需回到同一地下含水层中。同井回灌系统是国内发明的一种新技术[1],取水和回灌水在同一井内进行,通过隔板把井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低压吸水区,一部分是高压回水区。同井回灌存在热贯通的可能性,应进行合理设计避免热贯通现象。
  3.2 地下水地源热泵系统特点
  地下水地源热泵系统主要包含5个特点[1]:
  (1)该系统利用可再生能源的技术,节能环保效益显著;
  (2)机组制冷和制热都处于高效运行,通常主机的制热性能系数为3.5~4.4,比空气源热泵系统节约23~44%的能量;
  (3)该系统具有良好的经济性。根据北京市统计局信息咨询中心对采用地下水地源热泵技术的多个项目的冬季运行分析报告:63%的项目低于燃煤集中供热的价格;全部项目低于其他锅炉供暖。投资增量回收期约4~10年。
  (4)由于地下水全年温度相当稳定,故主机能够持续平稳运行;
  3.3 地下水地源热泵系统适用性
  地下水地源热泵系统的适用性一般需要考虑两方面的因素 [2]。一是资源性条件,二是系统性条件。其中,资源性条件主要有水温地址因素、场地施工因素、社会经济因素、气象因素和环境保护因素。仅从资源性条件考虑,适合采用该系统的地区主要分布在我国东部,平原盆地及富水性较好的地区。而系统性条件主要指节能型、经济性和环保性。
  3.4 地下水地源热泵系统设计流程
  地下水地源热泵系统设计主要包含地质勘查设计和空调系统设计两大块。地质勘查与设计率先进行,包括水文地质条件论证,其中涉及到地下水水温、水质、水量的论证,同时水资源论证应经过专家审查和水务部门审批。根据工程所在地的地质条件设计热源井形式。无论采用何种回灌方式,必须确保回灌至同一含水层,不得造成地下水浪费及污染。如果不能100%回灌于同一含水层,会带来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空调系统设计主要包含建筑物内空调系统设计、水源热泵机组系统设计和地下换热系统设计。
  3.5 地下水地源热泵系统存在的问题
  主要存在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回灌堵塞,此问题的主要解决包括回扬、预消毒和酸化等;二是腐蚀水质问题,为此需按规范要求设计合理的水处理工艺;三是井水泵功耗过高的问题。调查表明,不良设计中井水泵功耗可以占到系统总能耗的25%甚至更高,为此一般采用的措施包括采用变频泵、设计闭式系统,确保回水管在静水线以下等;四是运行管理方面的问题。
  4、地表水地源热泵系统
  4.1 地表水类型
  地表水主要分为三种类型:一、流动水体:包括江、河、城市污水等;二、静止且水量较大的水体:包括海、湖、水库等;三、静止且水量较小的水体:包括水塘、水景、人造湖等。
  4.2 地表水地源热泵类型
  根据是否直接取用地表水,将地表水地源热泵系统分为开式系统和闭式系统。
  4.3 地表水地源热泵系统特点
  首先是它的节能性,相比于传统的冷热源系统,其节能优势明显,但总体而言系统效率低于地下水地源热泵系统;在经济性方面,开式地表水地源热泵系统的初投资是地源热泵空调系统中最低的;在稳定性方面,地表水温度一般随季度和水深变化,其特征类似于空气源热泵,故稳定性不如地下水地源热泵系统。   4.4 地表水地源热泵系统适用性
  常规地表水地源热泵系统(不包括海水源和污水源),主要从能效、经济性和社会环境方面评价其适用性,比如机组是否能处于高效运行、系统的初投资、运行费用、水体是否存在污染等等,适宜地区主要分布在中南部地区[3]。
  海水源热泵主要从资源条件,如海水温度和系统性条件来进行评价;污水源热泵系统主要从经济、能耗和环境三方面进行评价。
  4.5 地表水地源热泵系统设计
  主要讨论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水源勘测方面,主要包含水位、面积、流速、流量、水温、水质、用途等;二是水环境评估,系统设计前,应对系统运行对水环境的影响进行评估,减小地表水水体及其生态环境和行船等影响。在前期项目中,完成环境影响评价相对比较困难,对于流动的地表水,一般取水量小于总流量的20%;对于静止的地表水可以按面积指标进行估算。
  5、土壤源热泵系统
  5.1 土壤源热泵系统分类
  根据埋管方式的不同,通常分为水平式埋管换热系统和竖直式埋管换热系统。
  5.2 竖直埋管换热器形式
  水平埋管换热器的形式和闭式地表水地源热泵系统类似。竖直埋管换热器最常见的有两种形式:双U和单U。虽然双U比单U的管长大了一倍,但是换热能力仅提高15%~20%。
  5.3 两种埋管形式区别
  水平埋管通常埋深为1.2~3.0m,每个水平沟内埋1~6支管。埋管成本相对较低,安装灵活,一般用于地表面积充裕的场合。
  竖直埋管中浅埋一般为8~10m,深埋为33~180m。实际项目中通常埋管深度为23~92m。该方式管材耗量少,系统阻力小,由于埋深较深,因此受季节的影响小,但是初投资比较高。
  实际项目中,应根据项目用途、所在地的地质条件等因素综合选择埋管方式。
  5.4 土壤源热泵系统的优点和缺点
  优点:蓄热性能良好;相比于传统的空气源熱泵,机组效率更高;无需除霜,没有结霜和融霜的能耗损失;运行费用低[4]。
  缺点:长期运行,土壤的温度势必会受到波动,这种波动会影响热泵机组的性能;地下埋管换热器的性能受土壤的热物性参数的影响较大。计算表明,传递相同的热量所需传热管管长在潮湿土壤中为干燥土壤的1/3;初投资高,仅地下埋管换热器的投资约占系统投资的20~30%。
  5.5 土壤源热泵系统设计
  土壤源热泵系统设计中主要有三个方面的问题:热物性测试、土壤热平衡和水力平衡。
  岩土热物性测试是为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设计提供岩土基本热物参数(导热系数、比热容等)。目前国内外应用于工程中的岩土热物性测试方法是岩土热响应试验法[5]。
  如果冬夏季取热和排热不平衡,地下土壤温度将过高过低,影响热泵机组效率和稳定性。地埋管换热系统设计应进行全年动态负荷计算。计算周期内地源热泵系统总释热量宜与其总吸热量相平衡。为此,在夏热冬冷地区一般采用土壤源热泵+冷却塔的形式,寒冷和严寒地区采用土壤源热泵+太阳能的耦合系统。
  水力平衡:地埋管各并联支路若长短不一,各支路将水力失调,短管路会承担更多冷热负荷,地下温升或温降更大,严重影响热泵机组效率。因此埋地管网尽可能采用并联同程布置。
  结论:
  为了降低用冷和用热的能耗,寻找更高效的制冷供热系统势在必行。在这样的背景下,地源热泵系统逐渐得到大力的应用。然而在应用过程中,暴露了诸多问题导致系统无法发挥其优势。故理清地源热泵系统的特点、经济性、适用条件等显得尤为重要,通过详细介绍所有地源热泵系统形式,得到如下结论:
  (1)不同地源热泵形式的特点和适用性均不相同,设计时,需因地制宜,选择合理的形式,确保充分发挥系统优势;
  (2)不同的系统在使用过程中均存在一定的问题,设计时应针对其问题配置合理的方案。
  参考文献:
  [1]马最良,吕悦.地源热泵系统设计与应用.第二版[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
  [2]王贵玲,刘云,蔺文静等.我国地下水源热泵应用适宜性评价[A].见:2008年地温资源开发与地源热泵技术应用论坛.2008,19-26
  [3]徐伟.“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研究课题——水源地源热泵高效应用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J].建设科技,2010:42-45
  [4]徐伟,刘志坚.中国地源热泵技术发展与展望[J].建设科技.2013:26-33
  [5]曾令文.中南丘陵地区地源热泵系统优化设计的模拟研究[D].湖南:湖南大学,2015
  作者简介:
  郭晓琴(1990-),女,湖北荆州人,武汉科技大学城市学院环工系助教,工学硕士,研究方向:建筑节能、通风空调。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分析了预制装配建筑起源和发展和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优势,其中有提高了施工效率和质量,便捷性突出,装配式建筑施工可有效减少环境污染和装配式建筑的设计形式更加多样化,并提出了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要点,主要从预制内剪力墙施工技术,预制叠合板安装施工技术和预制窗体施工技术三方面进行讨论,我们国家现阶段建筑行业施工中使用最普遍的技术,它在施工技术方面具有很好的提升作用,也為我们国家建筑行业
期刊
【摘要】本工程主要采用泥浆护壁冲击灌注成桩和滑动模板等技术,加固了富春江电厂左岸下游河道边坡坡脚和护坡,消除了边坡经历多年水流淘刷后,出现的坡脚镇梁沉降和护坡整体向河床侧缓慢蠕变塌滑的缺陷,保障了富春江电厂机组和水工建筑物的安全稳定运行。  【关键词】边坡;沉降;泥浆护壁;滑动模板  1、工程概况  国网新源水电有限公司富春江水力发电厂(以下简称富春江电厂或电厂)位于浙江省钱塘江流域的桐庐县富春江
期刊
【摘要】装配式建筑是通过可靠连接方式将建筑构件、部品及机电设备装配而成的现代化建筑,是建筑工业化的产物,具有标准化、信息化、装配化、一体化装修等特点。我国装配式建筑由于起步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一定局限性,装配式建筑的质量管理一定程度上制约着装配式建筑的发展规模。文章通过以X市装配式建筑R试点项目为例,运用因果分析法分析此项目在建设过程中的质量管理问题,通过阅读大量文献总结解决方法,对影响质量的不同
期刊
【摘要】“现代学徒制”背景下,高职院校通过与企业合作为基础,以培养企业所需的技能型人才为核心,以专业的课程理论知识为纽带,以校企互动以及教师、师傅的深入指导,形成了现阶段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与传统学徒制相比,其不仅传承了“边看、边干、边学”现场学习以及院校理论知识深入渗透等优势,而且实现了职业教育与就业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与就业相结合的目标,其是“现代学徒制”背景下校企深入合作、实现共赢
期刊
【摘要】与传统施工材料相比,混凝土材料具有承载能力强和施工便利等特点,使得其在市政道路施工中有广泛的应用。为保证混凝土施工质量,在施工之前必须按照规定对市政道路施工现场和其他外在条件综合分析,制定合理的市政道路混凝土施工方案,确保混凝土施工技术在市政道路施工中能够将自身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关键词】市政道路;混凝土;施工技术  1、市政道路路面施工中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  1.1混凝土搭配比例、
期刊
【摘要】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让建筑行业迎来了发展的契机,所以在这些年以来,我国的建筑数量以及规模较比以往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在这样的实际情况下,让人们对建筑电气设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若想做好这方面的工作,就一定要创建出完善的设计方案,以此来加强电气设计的可靠性以及经济性,这样就能够提升建筑的整体质量。  【关键词】建筑电气设计;可靠性;经济性  电气设备是建筑工程的主要构成部分,其质量不但能
期刊
【摘要】本文主要阐述了市政给排水工程施工质量的预防和控制的技术问题,如管道堵塞、管道渗漏、给水用水量及水压不足问题等,提出了市政给排水管道施工质量控制措施:一是市政工程给排水施工前期准备工作,二是重视图纸会审和技术交底,三是提高市政工程施工技术人员的素质,四是明确工程施工的具体流程,五是强化工程管理,做好质量控制等。  【关键词】市政给排水;工程施工质量;预防;控制策略  1、引言  近年来,我国
期刊
【摘要】随着工程招投标政策和法规的不断完善,相关的第三方专业咨询服务机构和监理机构的管理也逐步实现了规范化。但是由于建筑工程项目的规模日益庞大和建筑工程技术的日趋复杂,对工程项目的造价进行比较精确的估算、预算和分析控制的难度也在不断加大。  【关键词】建筑工程造价;影响因素;对策  1、建筑工程造价简介  建筑工程造价,一般是指进行某项工程建设所花费的费用,即从筹建到竣工验收所使用的全部费用。它由
期刊
【摘要】集装箱作为现代轻型钢结构建筑的一种模式,在我国的发展势头逐渐增加。本文针对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趋势,通过对集装箱房屋的性能优势、应用优势及施工安装的节能环保效益等进行分析,明确集装箱建筑的发展潜力并且提出其可能存在的技术问题,为后续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轻型钢结构;集装箱建筑;绿色建筑  将轻型钢结构的概念融入到房屋建造之上已逐渐成为现代模块化建造的焦点之一,也是现代化建筑革
期刊
【摘要】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尤其是随着互联网技术和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使得传统教学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笔者主要以建筑识图课程为例进行分析,结合课程在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以及信息化教学的发展趋势,将信息化教学在建筑识图课程中的应用进行分析研究。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建筑识图课程;应用;分析研究  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微课、MOOC、SPOC等相关课堂教学理念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