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视觉平面的基础是视觉元素,只有灵活了解壁画视语言的规律,才能有效的识读壁画的语汇。了解中国传统壁画的艺术语言特征,在传统壁画中发现有益于绘画创作的艺术资源。克孜尔石窟第80窟壁画运用视觉元素反映主观构想意象,以基本图形元素归纳概括,将均衡、对称的静态形式美和具有节奏的动感形式美有机联系起来,彰显了壁画的韵律感,更好的呈现了壁画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关键词:克孜尔80窟壁画 视觉秩序 审美内涵
中图分类号:J0-0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3359(2021)18-0174-03
克孜尔石窟约建于公元3世纪,是我国开凿最早的大型石窟群,其石窟的建筑形式、雕塑、壁画艺术,在中亚石窟艺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克孜尔石窟位于新疆拜城县克孜尔乡东南七公里处的明屋塔格山断崖上,其崖壁背面的上方是一望无际的戈壁台地,石窟总体呈东西走向,分为四个区域:谷西、谷内、谷东和后山,东西绵延约三公里,本文所述及的80窟就位于谷西区东部。
一、80窟壁画视觉秩序
克孜尔80窟壁画创绘了西来融合的龟兹风格艺术,具有外来艺术本地化的特征,在早期造型技巧、风格、艺术规则不变的情况下加入龟兹本地的审美、严谨的造型、娴熟的线条、庄严清净的赋彩和图式的意象之美,为克孜尔80窟壁画赋予独特的审美内涵,使80窟壁画具有非常高的图像辨识度。通过80窟壁画可以看到中国传统壁画艺术的审美与精神,具有极强的绘画性,它的美就是在东方审美的状态下。贡布里希在《艺术的故事》中认为:“伟大的艺术需要伟大的传统,只有头脑储藏了视觉秩序原理的成分,才能获得探索画面和谐整体的敲门砖”。就80窟壁画图式而言,壁画的视觉秩序通过重复、节奏、对称、平衡和重叠等绘画形式语言呈现。壁画秩序的建立使得画面图式和谐,并使画面呈现稳定的状态与和谐境界。
(一)重复
重复是由简单明确的形式元素(如几何形、基本形、色彩等)通过量的复制和叠加而产生的一种绘画重复语言。重复能加深对绘画作品的印象,通过形状、角度、长短、大小、方向、色彩等诸多元素构成重复图式,重复在绘画中具有安定、整齐、和谐的美感,可造成视觉的主导性和有节奏的运动感,并能产生超时空的视觉感。重复语式是特定的形进行有规律的重复创造,呈现出极为个性化的形式效果。80窟壁画归纳起来有几何形重复、基本形重复、大小重复和色彩重复等。例如在80窟的券顶菱形格本身故事与券顶边缘三角形的因缘故事,几何分割的连续性将菱形、三角形的重复和平面并置,在视觉上能加深对壁画的印象。当重复显得单调之时,融入多样性的调节会使其产生变化,并最终使各区间协调连贯成一个整体,如菱形格在色彩的铺设上使用蓝、绿、黑、白有限的几种颜色,通过间开搭配,即保持不同色系间相处,又不零乱琐碎。每个菱形格内绘制了不同题材的本生故事,又多次使用同一个基本形——坐佛,坐佛像的重复出现使整个券顶产生视觉上的律动。图像重复的次数越多,视觉印象的力度就越大,使得每个菱形格内的题材得以展示,本生故事的分量在视觉上得以强化,主体的意会得以全面表达。这样作为符号化的图像超越了其本身,更易使观者形成一种潜意识的习惯性记忆。
色彩在视觉上能引起我们的审美愉悦,也是绘画中较为重要的形式要素,80窟壁画强调色彩的装饰性,利用色块与线条塑造富有装饰性的平面绘画语言,充分体现出东方艺术独有的魅力。80窟的壁画在色彩的铺设上将有限的几种色相,如蓝(青金石)、绿,赭石和白等色,通过明度的变化、纯度的变化及形状大小的变动反复间开塔配,更好地展示色彩演绎的无限可能性,使整个石窟壁画色调统一又有变化。在反复出现的青金石色和绿中,减弱和改变颜色的亮度和纯度,使壁画的整体外观呈现不同的明度和灰度,颜色显得非常协调。石窟内壁画整体呈现出和谐的冷色调,弥漫着岁月沧桑的味道,强化了石窟的内部神秘感氛围,仿佛是时间的沉淀。例如80窟主室前壁的《降伏六师外道》反复出现的青金石色,通过调和产生浅灰蓝、纯色、深灰蓝等,不同颜色和粗细的线条间隔出色彩领域的界限,使整个壁画颜色无论简单几何形重复或是有变化的色彩、基本形的重复,都是处在一种聚集与独立有规律的状态中,这种秩序感使画面韵律处于一种统一有序而又变化丰富的状态。
(二)节奏
节奏是有规律性的运动形式,原本是形容音乐有规律的变化,就绘画而言,节奏就是对比因素有规律的交替出现,如绘画中色彩的节奏通过韵律使节奏在进行重复或反复时,赋予其形态大小与多少、高低与疏密、深浅与方向、转折与重叠等因素的变化,有序地保持均衡间隔而获得。80窟壁画中的节奏存在于多种方式中:以方向、等距离的连续排列、相同元素的反复、色调或形的重复方式出现,给人以秩序感。80窟壁畫节奏通过两个方面体现:第一,壁画中图像在有秩序的交替中形成大与小、疏与密、纯与灰、黑与白等视觉元素,形成壁画丰富的层次关系和视觉表现力。第二:壁画中线的表现千变万化,在不同的物体上含有不同的节奏,有秩序的线交替形成长短、起伏、强弱的节奏变化,使壁画产生一种连续和运动的感觉。绘画的元素是表现运动的结果,其形式为张力和方向,这种划分也为区别不同的点、线、面等绘画元素,点本身只具有张力,不可能有方向性,那么线必然同时具有张力和方向。例如80窟《五髻乾达婆王》表现佛成道后梵天劝请时派五髻乾达婆鼓琴颂佛,壁画中五髻乾达婆头披卷发,挽五髻,上身袒露,肩着披帛,饰臂钏项环。身披璎珞,下穿裙裤,坐于台座上,双脚呈交脚式,一手拨弹箜篌的琴弦,一手高扬为拨弦的姿势,整体造型极富舞蹈动律,是一个边歌咏边舞动的优美形象。在表达方式上,使用线面结合,传达了画面的节奏和韵律,注重线条在画面的张力和方向性,通过线的长短、粗细、方圆、曲折,使画面张弛有度,如同音乐中的音量可变要素——强与弱,幻化在画面中是一种轻松、生动的运动印象。 色彩的节奏是通过色相、纯度、明度、面积、形状、位置有序地保持均衡间隔而获得,色彩节奏感的产生有赖于反复、渐变、突变、运动等形式体现。渐变:节奏在进行重复或反复时,赋予了其形态高低与疏密、深浅与方向、转折与重叠等因素的变化,通过面积、聚散等因素渐层变化,产生鲜明有力的的节奏感。如80窟所有人物身上的凹凸染采用了明度层次的渐变,更加强调其立体造型的张力,使画面既丰富又规则有序。突变:比较80窟整体的色彩突变,色彩在有序地反复和渐变中会引入非秩序的因素,这样可以打破画面平铺直叙的简单色调,产生抑扬顿挫的节奏感。如在80窟天相图中,大面积的蓝色明度渐变中绘制了许多等距等大、明度较高的椭圆花蕾,从而打破了大面积的单一蓝色,产生了跌宕生姿的节奏美,使画面有了生气。运动:通过强烈的明度、色相对比,或不对称布局,使画面产生运动的节律感,如80窟后甬道《涅槃图》壁画中,色彩与线条的完美结合、直线与弧线产生的延伸感与流动感增强了画面运动感,更增加了后甬道悲伤气氛的情绪表达。
(三)对称与均衡
对称与均衡是80窟壁画构图的基本形式。对称与均衡是壁画绘画语言中有机结合体,稳定感是对称带给观者的审美体验,能够使画面产生和谐、庄重、安定的感觉。对称自身具有平衡性,80窟壁画平衡关系在形状、色彩、大小、位置等因素中以对量的配置,通过形体之间量的相互协调,建立起画面整体的均衡状态,这种视觉角度的布置使壁画形成了丰富多样的统一秩序。均衡结构是比较稳定的画面结构形式,画面上、下、左、右既有庄重静穆的统一感,又有生动的运动感。例如80窟《降伏六师外道》中使用对称与均衡的手法,佛陀居中,左右分别绘制了稳健庄重天人与轻率浮躁的六道,此时对称和不对称结构同在,以对称结构为主、兼以不对称因素为辅作为对称结构,形成了多样、统一秩序。后甬道《八王争分舍利》也是一副对称式构图,壁画中仅绘出婆罗门居中,双手捧舍利罐,两侧为四身手持舍利盒的天人呈对称式排列。80窟后甬道在空间里的分配上也采用对称布置,如《梵天帝释天》与《乾达婆及其眷属》与人等高的两组人物分别绘在左右甬道末端,空间上产生均衡稳定的氛围。
均衡有两个方面含义:均是均齐,衡是平衡稳定。从色彩方面看,均衡是以相同的色彩组合由中心点做对称分布,具有严格的骨架与规律,在绘画中是运用最广的形式美法则,均齐的色调具有平稳、质朴、庄重、统一的秩序美。平衡是均齐在形式上的发展,以平衡原则组成色调,生动自由灵活多变。具体在80窟色调构成中,综合运用了色彩的对称与平衡原则,首先体现为色彩重量感的均衡,较纯偏冷的色面积大,与较暖相对面积小形成强烈的对比。如《降伏六师外道》中各色块的布局以画面中心的重色块为基准,向上下左右作为量的配置,重色块离中心近一些,较亮色块儿离中心的重色块稍远,构图重心的精心布置加上疏密虚实关系的运用,可以让整个墙壁产生强烈的稳定感。
(四)重叠
重叠在壁画中体现为遮档方式的运用,形与形之间的重叠可表现以分离、接触和叠压的方式存在,可以让画面的物象产生丰富的前后层次关系。在壁画中形与形之间的关系,受黑白、虚实、大小、明度和遮蔽的影响显现出不同的视觉感受。80窟壁画图式秩序传承了中心柱窟壁画的传统图式模式,画家把不同时间、空间的场面,组织在有间隔的二维空间的图形中,形成了独特而有韵律的图式秩序。如80窟《降伏六师外道》壁画讲述了王舍城频婆沙罗王心敬佛法,而王之弟却信奉六师外道。频婆沙罗王为劝其弟供奉佛陀设布施大会,让佛及弟子与六师外道都来赴会,经过较量,佛陀最终降伏了六师右边外道的故事。画面中六道的动态前后叠压产生了丰富的画面层次感与动感,与佛陀和左边天人静态节奏产生对比,左右人物产生一动一静的视觉感受。黑白图形在重叠时会产生对比强烈关系,在80窟壁画《诛释迦族》中大量使用了黑色,通过线性、色块的黑白并置,将画面的矛盾冲突表现出来。
二、80窟壁画的审美内涵
80窟壁画在审美上体现出“意象”特征,审美对于“意象”而言,由思想、精神、格调、意趣等因素衍生出新的境界。意象的三种功能:即意象作为绘画、符号和纯粹的记号,在壁画中可以同时具有三种功能,壁画中的视觉形象带有描绘性的绘画性质,起到再现和象征的作用,有很高的辨识度。壁画所反映的视觉审美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以意构境,即以线、形、色营造具有小乘佛教特征的意境,同时将人物形象从自然中抽离出来,将主体的思想幻化为心象。第二,线面造型,造型中线条的变化多样,追求象外之境,节奏感、韵律的变化,使图像的视觉张力得到张扬。80窟壁画审美立象以尽意,表现小乘佛教的“唯礼释迦”,是对于外来艺术内核的转化,渗入了和包蕴古龟兹本地的文化气质与文化心理。壁画“意象”的本质既不是唯表象感性的纯客观再现,也不是唯经验理性的纯主观再现,而是以意象方式表现。在表现审美过程时,龟兹画师不是现实形象再现,而是通过对传统的继承与审美综合提炼,表现在视觉特征上:是主观的臆造,不是客观的再现,对客观世界主观融汇提炼之后产生新的艺术形象。壁画绘画语言向艺术语言的内核靠拢,从表现到形式都体现出东方气质的审美韵味。80窟壁画多以众多人物意象的组合在构成意境中形成诸多绘画表现,或庄严肃穆,或空灵静修,同时通过线性对形象的概括、提炼方式等,从多层面和多角度挖掘出形的外在与内在、形与意、形与形之间的联系。壁画作品以画面服从于审美因素,主观意识下的物象在黑、白、灰关系和造型的意象处理上成为意识表达的载体,物象要素通过线的聚散穿插把三维形体压缩控制在二维空間范围内,壁画以变化丰富的线作为表现手段,线面结合在二维中,藏而不露地诠释了壁画的语言形式。
三、结语
孜尔80窟壁画创绘了西来融合的龟兹风格艺术,具有外来艺术本地化的特征,在早期造型技巧、风格、艺术规则基础上加入龟兹本地的审美,严谨的造型、娴熟的线条、庄严清净的赋彩和图式的意象之美,为克孜尔80窟壁画赋予独特的审美内涵,使80窟壁画具有非常高的图像辨识度,通过80窟壁画可以看到中国古代壁画艺术的审美与意蕴,具有极强的绘画性,它的美就是在东方审美的状态下体现出来的。
参考文献:
[1][英]E.H.贡布里希.艺术的故事[M].南宁:广西美术出版社,2013.
[2][俄]康定斯基.康定斯基论点线面[M].罗世平,魏大海译.北京:中国人民出版社,2013.
[3]黄缨.色彩构成[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
[4]赵莉.克孜尔石窟壁画中的贤愚经故事研究[A].龟兹学研究(第一辑)[C],2006年.
[5][美]鲁道夫·阿恩海姆.视觉思维[M].腾守尧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5.
关键词:克孜尔80窟壁画 视觉秩序 审美内涵
中图分类号:J0-0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3359(2021)18-0174-03
克孜尔石窟约建于公元3世纪,是我国开凿最早的大型石窟群,其石窟的建筑形式、雕塑、壁画艺术,在中亚石窟艺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克孜尔石窟位于新疆拜城县克孜尔乡东南七公里处的明屋塔格山断崖上,其崖壁背面的上方是一望无际的戈壁台地,石窟总体呈东西走向,分为四个区域:谷西、谷内、谷东和后山,东西绵延约三公里,本文所述及的80窟就位于谷西区东部。
一、80窟壁画视觉秩序
克孜尔80窟壁画创绘了西来融合的龟兹风格艺术,具有外来艺术本地化的特征,在早期造型技巧、风格、艺术规则不变的情况下加入龟兹本地的审美、严谨的造型、娴熟的线条、庄严清净的赋彩和图式的意象之美,为克孜尔80窟壁画赋予独特的审美内涵,使80窟壁画具有非常高的图像辨识度。通过80窟壁画可以看到中国传统壁画艺术的审美与精神,具有极强的绘画性,它的美就是在东方审美的状态下。贡布里希在《艺术的故事》中认为:“伟大的艺术需要伟大的传统,只有头脑储藏了视觉秩序原理的成分,才能获得探索画面和谐整体的敲门砖”。就80窟壁画图式而言,壁画的视觉秩序通过重复、节奏、对称、平衡和重叠等绘画形式语言呈现。壁画秩序的建立使得画面图式和谐,并使画面呈现稳定的状态与和谐境界。
(一)重复
重复是由简单明确的形式元素(如几何形、基本形、色彩等)通过量的复制和叠加而产生的一种绘画重复语言。重复能加深对绘画作品的印象,通过形状、角度、长短、大小、方向、色彩等诸多元素构成重复图式,重复在绘画中具有安定、整齐、和谐的美感,可造成视觉的主导性和有节奏的运动感,并能产生超时空的视觉感。重复语式是特定的形进行有规律的重复创造,呈现出极为个性化的形式效果。80窟壁画归纳起来有几何形重复、基本形重复、大小重复和色彩重复等。例如在80窟的券顶菱形格本身故事与券顶边缘三角形的因缘故事,几何分割的连续性将菱形、三角形的重复和平面并置,在视觉上能加深对壁画的印象。当重复显得单调之时,融入多样性的调节会使其产生变化,并最终使各区间协调连贯成一个整体,如菱形格在色彩的铺设上使用蓝、绿、黑、白有限的几种颜色,通过间开搭配,即保持不同色系间相处,又不零乱琐碎。每个菱形格内绘制了不同题材的本生故事,又多次使用同一个基本形——坐佛,坐佛像的重复出现使整个券顶产生视觉上的律动。图像重复的次数越多,视觉印象的力度就越大,使得每个菱形格内的题材得以展示,本生故事的分量在视觉上得以强化,主体的意会得以全面表达。这样作为符号化的图像超越了其本身,更易使观者形成一种潜意识的习惯性记忆。
色彩在视觉上能引起我们的审美愉悦,也是绘画中较为重要的形式要素,80窟壁画强调色彩的装饰性,利用色块与线条塑造富有装饰性的平面绘画语言,充分体现出东方艺术独有的魅力。80窟的壁画在色彩的铺设上将有限的几种色相,如蓝(青金石)、绿,赭石和白等色,通过明度的变化、纯度的变化及形状大小的变动反复间开塔配,更好地展示色彩演绎的无限可能性,使整个石窟壁画色调统一又有变化。在反复出现的青金石色和绿中,减弱和改变颜色的亮度和纯度,使壁画的整体外观呈现不同的明度和灰度,颜色显得非常协调。石窟内壁画整体呈现出和谐的冷色调,弥漫着岁月沧桑的味道,强化了石窟的内部神秘感氛围,仿佛是时间的沉淀。例如80窟主室前壁的《降伏六师外道》反复出现的青金石色,通过调和产生浅灰蓝、纯色、深灰蓝等,不同颜色和粗细的线条间隔出色彩领域的界限,使整个壁画颜色无论简单几何形重复或是有变化的色彩、基本形的重复,都是处在一种聚集与独立有规律的状态中,这种秩序感使画面韵律处于一种统一有序而又变化丰富的状态。
(二)节奏
节奏是有规律性的运动形式,原本是形容音乐有规律的变化,就绘画而言,节奏就是对比因素有规律的交替出现,如绘画中色彩的节奏通过韵律使节奏在进行重复或反复时,赋予其形态大小与多少、高低与疏密、深浅与方向、转折与重叠等因素的变化,有序地保持均衡间隔而获得。80窟壁画中的节奏存在于多种方式中:以方向、等距离的连续排列、相同元素的反复、色调或形的重复方式出现,给人以秩序感。80窟壁畫节奏通过两个方面体现:第一,壁画中图像在有秩序的交替中形成大与小、疏与密、纯与灰、黑与白等视觉元素,形成壁画丰富的层次关系和视觉表现力。第二:壁画中线的表现千变万化,在不同的物体上含有不同的节奏,有秩序的线交替形成长短、起伏、强弱的节奏变化,使壁画产生一种连续和运动的感觉。绘画的元素是表现运动的结果,其形式为张力和方向,这种划分也为区别不同的点、线、面等绘画元素,点本身只具有张力,不可能有方向性,那么线必然同时具有张力和方向。例如80窟《五髻乾达婆王》表现佛成道后梵天劝请时派五髻乾达婆鼓琴颂佛,壁画中五髻乾达婆头披卷发,挽五髻,上身袒露,肩着披帛,饰臂钏项环。身披璎珞,下穿裙裤,坐于台座上,双脚呈交脚式,一手拨弹箜篌的琴弦,一手高扬为拨弦的姿势,整体造型极富舞蹈动律,是一个边歌咏边舞动的优美形象。在表达方式上,使用线面结合,传达了画面的节奏和韵律,注重线条在画面的张力和方向性,通过线的长短、粗细、方圆、曲折,使画面张弛有度,如同音乐中的音量可变要素——强与弱,幻化在画面中是一种轻松、生动的运动印象。 色彩的节奏是通过色相、纯度、明度、面积、形状、位置有序地保持均衡间隔而获得,色彩节奏感的产生有赖于反复、渐变、突变、运动等形式体现。渐变:节奏在进行重复或反复时,赋予了其形态高低与疏密、深浅与方向、转折与重叠等因素的变化,通过面积、聚散等因素渐层变化,产生鲜明有力的的节奏感。如80窟所有人物身上的凹凸染采用了明度层次的渐变,更加强调其立体造型的张力,使画面既丰富又规则有序。突变:比较80窟整体的色彩突变,色彩在有序地反复和渐变中会引入非秩序的因素,这样可以打破画面平铺直叙的简单色调,产生抑扬顿挫的节奏感。如在80窟天相图中,大面积的蓝色明度渐变中绘制了许多等距等大、明度较高的椭圆花蕾,从而打破了大面积的单一蓝色,产生了跌宕生姿的节奏美,使画面有了生气。运动:通过强烈的明度、色相对比,或不对称布局,使画面产生运动的节律感,如80窟后甬道《涅槃图》壁画中,色彩与线条的完美结合、直线与弧线产生的延伸感与流动感增强了画面运动感,更增加了后甬道悲伤气氛的情绪表达。
(三)对称与均衡
对称与均衡是80窟壁画构图的基本形式。对称与均衡是壁画绘画语言中有机结合体,稳定感是对称带给观者的审美体验,能够使画面产生和谐、庄重、安定的感觉。对称自身具有平衡性,80窟壁画平衡关系在形状、色彩、大小、位置等因素中以对量的配置,通过形体之间量的相互协调,建立起画面整体的均衡状态,这种视觉角度的布置使壁画形成了丰富多样的统一秩序。均衡结构是比较稳定的画面结构形式,画面上、下、左、右既有庄重静穆的统一感,又有生动的运动感。例如80窟《降伏六师外道》中使用对称与均衡的手法,佛陀居中,左右分别绘制了稳健庄重天人与轻率浮躁的六道,此时对称和不对称结构同在,以对称结构为主、兼以不对称因素为辅作为对称结构,形成了多样、统一秩序。后甬道《八王争分舍利》也是一副对称式构图,壁画中仅绘出婆罗门居中,双手捧舍利罐,两侧为四身手持舍利盒的天人呈对称式排列。80窟后甬道在空间里的分配上也采用对称布置,如《梵天帝释天》与《乾达婆及其眷属》与人等高的两组人物分别绘在左右甬道末端,空间上产生均衡稳定的氛围。
均衡有两个方面含义:均是均齐,衡是平衡稳定。从色彩方面看,均衡是以相同的色彩组合由中心点做对称分布,具有严格的骨架与规律,在绘画中是运用最广的形式美法则,均齐的色调具有平稳、质朴、庄重、统一的秩序美。平衡是均齐在形式上的发展,以平衡原则组成色调,生动自由灵活多变。具体在80窟色调构成中,综合运用了色彩的对称与平衡原则,首先体现为色彩重量感的均衡,较纯偏冷的色面积大,与较暖相对面积小形成强烈的对比。如《降伏六师外道》中各色块的布局以画面中心的重色块为基准,向上下左右作为量的配置,重色块离中心近一些,较亮色块儿离中心的重色块稍远,构图重心的精心布置加上疏密虚实关系的运用,可以让整个墙壁产生强烈的稳定感。
(四)重叠
重叠在壁画中体现为遮档方式的运用,形与形之间的重叠可表现以分离、接触和叠压的方式存在,可以让画面的物象产生丰富的前后层次关系。在壁画中形与形之间的关系,受黑白、虚实、大小、明度和遮蔽的影响显现出不同的视觉感受。80窟壁画图式秩序传承了中心柱窟壁画的传统图式模式,画家把不同时间、空间的场面,组织在有间隔的二维空间的图形中,形成了独特而有韵律的图式秩序。如80窟《降伏六师外道》壁画讲述了王舍城频婆沙罗王心敬佛法,而王之弟却信奉六师外道。频婆沙罗王为劝其弟供奉佛陀设布施大会,让佛及弟子与六师外道都来赴会,经过较量,佛陀最终降伏了六师右边外道的故事。画面中六道的动态前后叠压产生了丰富的画面层次感与动感,与佛陀和左边天人静态节奏产生对比,左右人物产生一动一静的视觉感受。黑白图形在重叠时会产生对比强烈关系,在80窟壁画《诛释迦族》中大量使用了黑色,通过线性、色块的黑白并置,将画面的矛盾冲突表现出来。
二、80窟壁画的审美内涵
80窟壁画在审美上体现出“意象”特征,审美对于“意象”而言,由思想、精神、格调、意趣等因素衍生出新的境界。意象的三种功能:即意象作为绘画、符号和纯粹的记号,在壁画中可以同时具有三种功能,壁画中的视觉形象带有描绘性的绘画性质,起到再现和象征的作用,有很高的辨识度。壁画所反映的视觉审美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以意构境,即以线、形、色营造具有小乘佛教特征的意境,同时将人物形象从自然中抽离出来,将主体的思想幻化为心象。第二,线面造型,造型中线条的变化多样,追求象外之境,节奏感、韵律的变化,使图像的视觉张力得到张扬。80窟壁画审美立象以尽意,表现小乘佛教的“唯礼释迦”,是对于外来艺术内核的转化,渗入了和包蕴古龟兹本地的文化气质与文化心理。壁画“意象”的本质既不是唯表象感性的纯客观再现,也不是唯经验理性的纯主观再现,而是以意象方式表现。在表现审美过程时,龟兹画师不是现实形象再现,而是通过对传统的继承与审美综合提炼,表现在视觉特征上:是主观的臆造,不是客观的再现,对客观世界主观融汇提炼之后产生新的艺术形象。壁画绘画语言向艺术语言的内核靠拢,从表现到形式都体现出东方气质的审美韵味。80窟壁画多以众多人物意象的组合在构成意境中形成诸多绘画表现,或庄严肃穆,或空灵静修,同时通过线性对形象的概括、提炼方式等,从多层面和多角度挖掘出形的外在与内在、形与意、形与形之间的联系。壁画作品以画面服从于审美因素,主观意识下的物象在黑、白、灰关系和造型的意象处理上成为意识表达的载体,物象要素通过线的聚散穿插把三维形体压缩控制在二维空間范围内,壁画以变化丰富的线作为表现手段,线面结合在二维中,藏而不露地诠释了壁画的语言形式。
三、结语
孜尔80窟壁画创绘了西来融合的龟兹风格艺术,具有外来艺术本地化的特征,在早期造型技巧、风格、艺术规则基础上加入龟兹本地的审美,严谨的造型、娴熟的线条、庄严清净的赋彩和图式的意象之美,为克孜尔80窟壁画赋予独特的审美内涵,使80窟壁画具有非常高的图像辨识度,通过80窟壁画可以看到中国古代壁画艺术的审美与意蕴,具有极强的绘画性,它的美就是在东方审美的状态下体现出来的。
参考文献:
[1][英]E.H.贡布里希.艺术的故事[M].南宁:广西美术出版社,2013.
[2][俄]康定斯基.康定斯基论点线面[M].罗世平,魏大海译.北京:中国人民出版社,2013.
[3]黄缨.色彩构成[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
[4]赵莉.克孜尔石窟壁画中的贤愚经故事研究[A].龟兹学研究(第一辑)[C],2006年.
[5][美]鲁道夫·阿恩海姆.视觉思维[M].腾守尧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