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激发策略的探究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ral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问题的提出
  小学语文学科主要以直观的形式组织教学为主,故小学语文课堂的成功离不开教学激趣艺术。兴趣既是入门的教师,又是直接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维的内在动力,尊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爱好,让其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语文教学实践证明,调动学生学习的间接兴趣,激发他们在思考探索的过程中体验到乐趣,感受到兴奋和激动,充分发挥主动性和积极性,是提高教学效果的一条重要途径。
  二、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激发的策略
  (一)创设生动有趣、富有情感的课堂情境,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
  1.营造富有情感的课堂,真情感染学生。课堂上,教师的情感要丰富而真诚,“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用真情感染学生,用积极的情绪、风趣幽默的语言,展现给学生充满激情的自我,给学生激情燃烧的语文课堂,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创设生动有趣的课堂,激发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应创设生动有趣的课堂,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把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和交流,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欲望。
  3.应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创设生动韵味的课堂,活跃课堂气氛。教师可利用学生表现欲强烈的特点,以表演、朗读、小组讨论等做为内化学生语言的方法,创设生动韵味的课堂,抓住合作的时机,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活跃课堂气氛,促使学生乐学、善学。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增强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
  新课程标准要求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运用,创造性地开发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实施教学时,要积极开展丰富多样的自主活动,让学生在语文活动的过程中产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并提高能力。
  1.开展“每天一朗诵”、故事会或朗读比赛活动。坚持每天语文课前、早读课或自习课的朗诵与朗读活动,时间不超过3分钟,并由学生评委打分,以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培养口头表达能力,促进语文教学,达到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辅相成的效果。还可以结合课文内容,举行不同类型的故事会。
  2.编制小报。结合不同节日和和重大事情或所学课文,教师组织学生小组为单位进行编制小报活动。如编制端午节小报,小组成员搜集资料、报头设计、版面设计、抄写分工明确。如玉树地震后,组织学生编写以“玉树加油”为主题的小报,内容有:感人事迹介绍、献爱心表扬榜、学习先进人物体会等,让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体验到学语文、用语文的乐趣。
  3.课本剧表演。结合所学课文组织学生排演课本剧,如学完《负荆请罪》后,排演课文剧《将相和》小组分工明确,一名负责编写剧本,一名担当导演负责分配角色指导排练,演员们各自先记熟台词后参加排演,不仅可巩固、拓宽所学内容,还能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三)正确评价学生的语文学习,在多元评价中调动全体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
  对语文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关注学生语文学习的水平,关注学生在语文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1.注重评价艺术,关爱、理解、赏识每一个学生。新课程要求建立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在此氛围中,教师和学生可以充分表达各自的意见,促使双方进行积极思考,并注重评价艺术,关爱、理解、赏识每一个学生,启发学生的心智,促使学生健康成长。
  2.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在教学中经常开展同伴互评、小组互评及全班范围内对学生进行评价。如朗读、背诵等,在自评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互相评价,让学生有发表自己的见解的机会,发挥学生的互补作用,做到培优帮差,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使学生在团结、协作的学习氛围中得到发展。
  3.形成激励机制。为了调动孩子学习语文积极性,教师根据学生语文学习各方面表现(包括课上表现、作业、参加活动、成绩等方面)实行评分制,形成激励机制。评分以小组为单位,专人负责记录分数,每班4到5人。每月小结一次,对于得分高的学生进行奖励,或奖励练习薄,或者奖励少做一次家庭作业等,或者奖励优先到学校图书室借书,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加强课外阅读,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学习语文要多读书,课外阅读能促进语文教学,对学生的道德素质和思想意识也有重大影响。结合笔者主持的“如何让孩子好读书、多读书、读好书”省级课题,笔者以为可从以下几点入手:
  1.培养阅读兴趣,让学生乐读。为营造读书氛围,教师可有特色地布置教室,精心营造班级书香绿洲,让书香无声地感染熏陶学生。如教室墙壁上悬挂高尔基的“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歌德的“读一本还数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等读书名言。还可设立图书角、阅读角、展示台等学习园地。另外也可借助课外活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2.拓宽书源,让学生多读。为满足学生如饥似渴的求知欲望,教师要鼓励学生广泛阅读涉猎对其学习、生活、成长有益的图书,以开阔视野,积累知识,为写作能力的提高打好基础。另外开展班级内“换一本书看”的活动,同学间自由交换一到两本书看,定期与不定期交换,以此循环下去,以节约资源,更调动学生读书的积极性。
  3.加强读法指导,让学生会读。面对浩瀚无际的书海,学生会茫然,会困惑,这时教师指导孩子首先学会有选择地读,在读书时坚持精读与略读相结合。对于精读的文章,要求学生边读边想,圈圈划划,摘抄好词佳句,熟读成诵,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读过一篇文章或一本课外书,还可以练练笔,记录自己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三、结束语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语文教材本身的有利条件,调动一切教学手段,采用多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水平和思维发展状况及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和教学规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创造性地学习,能提高教学效率,使学生真正地快乐学习语文。
  
  参考文献
  [1] 杜丕枝.小学语文教学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J].
  [2] 马晔.小学语文教学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
  [3] 郑连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兴趣[J].
其他文献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化学实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概念、理解和巩固生物学知识;可以帮助学生掌握一些常用的生物学实验的基本技能;可以培养学生观察现象、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等。所以在化学教学中,应充分挖掘实验的创新内容,有意识引导和设计学生的创造活动,培养学生动手实践与创新能力。  教材中的实验活动一共有54个,活动与探究2
一、教育目的:  通过学生自我教育活动,学习、继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体会父母、师长、亲人、同学、朋友之间的无私的亲情、友情,懂得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的真正内涵。培养自己的责任感,努力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创造一个美好、和谐的社会。  二、时间:2007年12月15日下午第3节课  三、地点:教室  四、班会课过程:  老师:同学们,我说一个英语单词,看看大家知不知道它的中文含义,Thanksgivi
[摘要]二十一世纪是生物的世纪,随着生物科学的发展和不断完善,生物科学及其他的自然科学也被人们逐渐重视起来。在基础教育阶段我发现通过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不但能调动学生学习生物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也能使他们意识到当前世界所面临的重大问题——环境问题。  [关键词]环境问题;环境污染;乡土教材    丛观生物学的发展史,在70年代以来,由于工业和城市的发展,人口的剧增使环境资源、能源短缺等问题更为
2009年12月16日上午,学校领导带领我们英语教研组的七位英语教师,到先行实验“生本教育”的巴福中学观看了一节英语生本课堂。这也是我们生平第一次站着听完一节英语课。上课班级是七年级,上课内容是第六单元“Do you likebanans?”(你喜欢香蕉吗?)。  上课的音乐铃声响起,我们快步走进教室,眼前的景象似乎有点“乱”,全班同学分成了六个小组,每个小组六个成员围坐在一起,有的在读课文,有的
谈到日记写作的好处,很多名家都谈到过自己的看法。比如叶圣陶先生就认为“从日记练习写作”,“由此锻炼得来的写作能力必然深至着实”。朱光潜说“记日记是初学习作的最好办法”。著名语文教育家魏书生也很多次的建议中小学教师每天指导学生写日记。确实,日记是学生记叙生活、抒写情感和表达思想的重要渠道,也是提高运用文字水平的十分理想和自然的途径。从语文教学的角度看仅靠一学期为数不多的作文训练,要想提高学生的写作能
【摘要】课前的精心的准备是上好课不可缺少的基础和前提,它主要包括学习课程标准、了解和研究学情、阅读分析教材、合理设计教学任务、科学制定实施方案等五个方面。  【关键词】课前准备 研究学情 分析教材 设计任务 制定方案    我们常常羡慕那些数学名师课堂上的精彩的近乎表演的讲解,他们口若悬河,出口成章:他们的每一步讲解都是那样的环环相扣,每一步分析都是那样的细腻缜密,每一种方法的运用都是那样的恰到好
自古书法就是以汉字作为表现对象的,它是以粗犷或流畅的线条作为表现手段的一种造型艺术。它又是实用性和艺术性的完美统一。就其艺术性而言,不仅具有很强的审美价值,而且可以陶冶我们的情操。在写好字的基础上,进一步要求写得熟练、美观,能够使人看后获得一种美的艺术享受,受到淋漓舒畅的精神鼓舞。在渗透审美情趣的同时,又可以培学生学习书法的兴趣,循序渐进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继而把传统文化继承下去,这对学生以后
【摘 要】良好问题情境的创设是课堂有效教学的基本保证。但并非所有的问题情境的创设都是有效的。有效的问题情景应具有真实性、发展性、趣味性和吸引力。本文试图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为切入点,从教师如何面向学生提问,如何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等方面,谈谈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感受和看法。  【关键词】课堂教学 问题情境 有效性    一、问题的提出  当新课程改革声势浩大展开时,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有很多精彩的教学
在课堂上让学生阅读数学有的老师也许会显得奇怪。其实,数学阅读是学习数学的敲门砖,是数学素养和智力腾飞的翅膀。以下简述自己在指导学生有效阅读、培养数学阅读能力的一点策略和体会。  一、激发读书兴趣  激发读书兴趣,关键要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使他们拥有健康的阅读心态。心理学实验证明,阅读动机与阅读效率有着明显的正比关系.所以,在进行阅读指导时,我们应尽量调动学生的阅读需要,增强学生的阅读动机,激发
【摘要】利用生物教学游戏画图游戏、拼图游戏、模型拼装、模型制作和角色扮演游戏来激发学习兴趣,提高生物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画图游戏 拼图游戏 模型拼装 角色扮演 学习兴趣    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融合了观察、描述、推理等手段的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高中生物教学时间短、内容多、知识跨度大,需要机械记忆的知识不少,要求反复做题练习、灵活运用的知识更多。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潮下,我们应该把课堂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