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问题的提出
小学语文学科主要以直观的形式组织教学为主,故小学语文课堂的成功离不开教学激趣艺术。兴趣既是入门的教师,又是直接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维的内在动力,尊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爱好,让其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语文教学实践证明,调动学生学习的间接兴趣,激发他们在思考探索的过程中体验到乐趣,感受到兴奋和激动,充分发挥主动性和积极性,是提高教学效果的一条重要途径。
二、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激发的策略
(一)创设生动有趣、富有情感的课堂情境,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
1.营造富有情感的课堂,真情感染学生。课堂上,教师的情感要丰富而真诚,“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用真情感染学生,用积极的情绪、风趣幽默的语言,展现给学生充满激情的自我,给学生激情燃烧的语文课堂,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创设生动有趣的课堂,激发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应创设生动有趣的课堂,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把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和交流,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欲望。
3.应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创设生动韵味的课堂,活跃课堂气氛。教师可利用学生表现欲强烈的特点,以表演、朗读、小组讨论等做为内化学生语言的方法,创设生动韵味的课堂,抓住合作的时机,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活跃课堂气氛,促使学生乐学、善学。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增强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
新课程标准要求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运用,创造性地开发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实施教学时,要积极开展丰富多样的自主活动,让学生在语文活动的过程中产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并提高能力。
1.开展“每天一朗诵”、故事会或朗读比赛活动。坚持每天语文课前、早读课或自习课的朗诵与朗读活动,时间不超过3分钟,并由学生评委打分,以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培养口头表达能力,促进语文教学,达到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辅相成的效果。还可以结合课文内容,举行不同类型的故事会。
2.编制小报。结合不同节日和和重大事情或所学课文,教师组织学生小组为单位进行编制小报活动。如编制端午节小报,小组成员搜集资料、报头设计、版面设计、抄写分工明确。如玉树地震后,组织学生编写以“玉树加油”为主题的小报,内容有:感人事迹介绍、献爱心表扬榜、学习先进人物体会等,让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体验到学语文、用语文的乐趣。
3.课本剧表演。结合所学课文组织学生排演课本剧,如学完《负荆请罪》后,排演课文剧《将相和》小组分工明确,一名负责编写剧本,一名担当导演负责分配角色指导排练,演员们各自先记熟台词后参加排演,不仅可巩固、拓宽所学内容,还能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三)正确评价学生的语文学习,在多元评价中调动全体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
对语文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关注学生语文学习的水平,关注学生在语文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1.注重评价艺术,关爱、理解、赏识每一个学生。新课程要求建立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在此氛围中,教师和学生可以充分表达各自的意见,促使双方进行积极思考,并注重评价艺术,关爱、理解、赏识每一个学生,启发学生的心智,促使学生健康成长。
2.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在教学中经常开展同伴互评、小组互评及全班范围内对学生进行评价。如朗读、背诵等,在自评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互相评价,让学生有发表自己的见解的机会,发挥学生的互补作用,做到培优帮差,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使学生在团结、协作的学习氛围中得到发展。
3.形成激励机制。为了调动孩子学习语文积极性,教师根据学生语文学习各方面表现(包括课上表现、作业、参加活动、成绩等方面)实行评分制,形成激励机制。评分以小组为单位,专人负责记录分数,每班4到5人。每月小结一次,对于得分高的学生进行奖励,或奖励练习薄,或者奖励少做一次家庭作业等,或者奖励优先到学校图书室借书,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加强课外阅读,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学习语文要多读书,课外阅读能促进语文教学,对学生的道德素质和思想意识也有重大影响。结合笔者主持的“如何让孩子好读书、多读书、读好书”省级课题,笔者以为可从以下几点入手:
1.培养阅读兴趣,让学生乐读。为营造读书氛围,教师可有特色地布置教室,精心营造班级书香绿洲,让书香无声地感染熏陶学生。如教室墙壁上悬挂高尔基的“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歌德的“读一本还数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等读书名言。还可设立图书角、阅读角、展示台等学习园地。另外也可借助课外活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2.拓宽书源,让学生多读。为满足学生如饥似渴的求知欲望,教师要鼓励学生广泛阅读涉猎对其学习、生活、成长有益的图书,以开阔视野,积累知识,为写作能力的提高打好基础。另外开展班级内“换一本书看”的活动,同学间自由交换一到两本书看,定期与不定期交换,以此循环下去,以节约资源,更调动学生读书的积极性。
3.加强读法指导,让学生会读。面对浩瀚无际的书海,学生会茫然,会困惑,这时教师指导孩子首先学会有选择地读,在读书时坚持精读与略读相结合。对于精读的文章,要求学生边读边想,圈圈划划,摘抄好词佳句,熟读成诵,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读过一篇文章或一本课外书,还可以练练笔,记录自己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三、结束语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语文教材本身的有利条件,调动一切教学手段,采用多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水平和思维发展状况及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和教学规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创造性地学习,能提高教学效率,使学生真正地快乐学习语文。
参考文献
[1] 杜丕枝.小学语文教学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J].
[2] 马晔.小学语文教学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
[3] 郑连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兴趣[J].
小学语文学科主要以直观的形式组织教学为主,故小学语文课堂的成功离不开教学激趣艺术。兴趣既是入门的教师,又是直接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维的内在动力,尊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爱好,让其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语文教学实践证明,调动学生学习的间接兴趣,激发他们在思考探索的过程中体验到乐趣,感受到兴奋和激动,充分发挥主动性和积极性,是提高教学效果的一条重要途径。
二、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激发的策略
(一)创设生动有趣、富有情感的课堂情境,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
1.营造富有情感的课堂,真情感染学生。课堂上,教师的情感要丰富而真诚,“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用真情感染学生,用积极的情绪、风趣幽默的语言,展现给学生充满激情的自我,给学生激情燃烧的语文课堂,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创设生动有趣的课堂,激发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应创设生动有趣的课堂,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把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和交流,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欲望。
3.应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创设生动韵味的课堂,活跃课堂气氛。教师可利用学生表现欲强烈的特点,以表演、朗读、小组讨论等做为内化学生语言的方法,创设生动韵味的课堂,抓住合作的时机,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活跃课堂气氛,促使学生乐学、善学。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增强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
新课程标准要求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运用,创造性地开发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实施教学时,要积极开展丰富多样的自主活动,让学生在语文活动的过程中产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并提高能力。
1.开展“每天一朗诵”、故事会或朗读比赛活动。坚持每天语文课前、早读课或自习课的朗诵与朗读活动,时间不超过3分钟,并由学生评委打分,以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培养口头表达能力,促进语文教学,达到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辅相成的效果。还可以结合课文内容,举行不同类型的故事会。
2.编制小报。结合不同节日和和重大事情或所学课文,教师组织学生小组为单位进行编制小报活动。如编制端午节小报,小组成员搜集资料、报头设计、版面设计、抄写分工明确。如玉树地震后,组织学生编写以“玉树加油”为主题的小报,内容有:感人事迹介绍、献爱心表扬榜、学习先进人物体会等,让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体验到学语文、用语文的乐趣。
3.课本剧表演。结合所学课文组织学生排演课本剧,如学完《负荆请罪》后,排演课文剧《将相和》小组分工明确,一名负责编写剧本,一名担当导演负责分配角色指导排练,演员们各自先记熟台词后参加排演,不仅可巩固、拓宽所学内容,还能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三)正确评价学生的语文学习,在多元评价中调动全体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
对语文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关注学生语文学习的水平,关注学生在语文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1.注重评价艺术,关爱、理解、赏识每一个学生。新课程要求建立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在此氛围中,教师和学生可以充分表达各自的意见,促使双方进行积极思考,并注重评价艺术,关爱、理解、赏识每一个学生,启发学生的心智,促使学生健康成长。
2.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在教学中经常开展同伴互评、小组互评及全班范围内对学生进行评价。如朗读、背诵等,在自评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互相评价,让学生有发表自己的见解的机会,发挥学生的互补作用,做到培优帮差,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使学生在团结、协作的学习氛围中得到发展。
3.形成激励机制。为了调动孩子学习语文积极性,教师根据学生语文学习各方面表现(包括课上表现、作业、参加活动、成绩等方面)实行评分制,形成激励机制。评分以小组为单位,专人负责记录分数,每班4到5人。每月小结一次,对于得分高的学生进行奖励,或奖励练习薄,或者奖励少做一次家庭作业等,或者奖励优先到学校图书室借书,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加强课外阅读,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学习语文要多读书,课外阅读能促进语文教学,对学生的道德素质和思想意识也有重大影响。结合笔者主持的“如何让孩子好读书、多读书、读好书”省级课题,笔者以为可从以下几点入手:
1.培养阅读兴趣,让学生乐读。为营造读书氛围,教师可有特色地布置教室,精心营造班级书香绿洲,让书香无声地感染熏陶学生。如教室墙壁上悬挂高尔基的“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歌德的“读一本还数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等读书名言。还可设立图书角、阅读角、展示台等学习园地。另外也可借助课外活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2.拓宽书源,让学生多读。为满足学生如饥似渴的求知欲望,教师要鼓励学生广泛阅读涉猎对其学习、生活、成长有益的图书,以开阔视野,积累知识,为写作能力的提高打好基础。另外开展班级内“换一本书看”的活动,同学间自由交换一到两本书看,定期与不定期交换,以此循环下去,以节约资源,更调动学生读书的积极性。
3.加强读法指导,让学生会读。面对浩瀚无际的书海,学生会茫然,会困惑,这时教师指导孩子首先学会有选择地读,在读书时坚持精读与略读相结合。对于精读的文章,要求学生边读边想,圈圈划划,摘抄好词佳句,熟读成诵,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读过一篇文章或一本课外书,还可以练练笔,记录自己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三、结束语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语文教材本身的有利条件,调动一切教学手段,采用多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水平和思维发展状况及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和教学规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创造性地学习,能提高教学效率,使学生真正地快乐学习语文。
参考文献
[1] 杜丕枝.小学语文教学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J].
[2] 马晔.小学语文教学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
[3] 郑连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兴趣[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