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天津财经大学会计系在职研究生
摘要:本文从小型企业的组织特征入手,分析了目前我国小型企业的内部控制现状,指出了小型企业存在的主要问题。然后针对小型企业的组织特征,结合内部控制理论的相关要求,对如何将内部控制理论应用到小型企业具体实践进行研究。
关键词:小企业;组织特征;内部控制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发展,小型企业的数量越来越多,在国民经济中所处的地位越来越来重要,小型企业的发展对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增加就业机会、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保障地方财政收入、技术创新、出口创汇、活跃市场、促进大企业发展等方面,具有大企业不可替代的重大作用。
目前,全球金融危机给世界各国经济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小型企业作为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和补充部分,由于种种原因,企业内部控制方面比较薄弱,应对风险能力较差,而目前我国专家学者对企业内部控制的研究,大多数是针对组织结构比较健全的大中型企业,而对组织结构不太规范的小型企业涉及的较少,在现实市场经济环境中,小型企业往往在组织结构上具有天然的缺陷,比如小型企业往往是私人企业,在其发展初期,所有权和经营权并没有分离,董事长和总经理往往就是企业主同一个人,现代公司治理结构中的董事会和监事会机构不健全,公司重大决策权和日常经营决策权没有分离,另外由于人员规模等条件的限制,内部控制规定的不相容职务相分离的基本要求在小型企业中也往往无法完全满足等等,本文旨在通过对小型企业的组织特征的分析研究、通过研究内部控制和组织结构之间的相互关系,结合内部控制理论的要求,在小型企业组织结构不太规范的现实条件下,提出构建适合小型企业组织特征的内部控制体系解决方案,从而提高小型企业内部控制水平和风险应对能力,促进小型企业健康发展、保障我国国民经济正常有序运行,从基于小型企业组织特征的视角,为小型企业建立适合的内部控制制度提供一些思路。
一、目前小型企业内部控制研究及应用现状
我国对小型企业如何进行内部控制实施问题研究,还没有出台专门的政策法规,对如何在小型企业中构建内部控制体系,专家学者的研究也涉及的不多。阎达五在其《内部控制框架的构建》中,指出了根据我国目前的企业管理现状,无法完全达到COSO内部控制框架的要求,因此我国企业内部控制框架的构建,应抓住主要因素,分阶段、分步骤、有重点的进行,对小型企业如何进行内部控制体系构建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但文章的主要研究对象还是上市公司和大中型企业。朱荣恩在其《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的思考》中,指出政府应加强对内部控制的推动实施,为了使内部控制制度落到实处,应该按业务循环来设计内部控制制度,大企业和小企业的业务循环有一定相似度,因此该文对小企业如何构建内部控制体系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但其研究对象并不是针对小型企业。李明辉在《浅谈中小企业的内部控制》中提出了构建中小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应遵循的原则和方法,但并没有具体说明应如何构建中小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我国最新出台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也强调了该基本规范首先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施行,鼓励非上市的大中型企业执行。
二、小型企业的组织特征
小型企业由于受资本规模的限制,经营规模比较小,产品的品种有限,人数一般在100人以内,管理幅度较小,组织结构多采用直线制或直线职能制,往往一个人同时兼任几个岗位的工作、冗员较少。虽然小型企业规模较少,但是企业事务却是比较繁杂,由于制度建设的缺失和人员较少的原因,企业领导通常疲于应付各种日常具体事务,没有充分的时间来考虑重大的问题,从思想观念上往往是重经营、轻管理,或者即使想要加强和规范管理,但由于资金不足等原因,往往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三、小型企业内部控制现状与问题
我国小型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方面:
1.控制环境基础普遍薄弱
控制环境涵盖对建立、加强或削弱特定政策程序及其效率产生影响的各种因素,包括小型企业管理人员的品行、操守、价值观、素质和能力,管理人员的管理哲学、经营观念,小型企业各种规章制度、信息沟通体系、业绩评价机制等。小型企业的经营管理者思想中往往存在着重效益而轻管理的误区,这使得内部控制在小型企业中往往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2.组织机构设置不合理及管理僵化
小型企业普遍存在着所有权和经营权高度集中的现象,企业的所有者同时又是经营者,总经理通常是由董事长来兼任,企业规模不大,人员不多,组织结构一般采用直线制或直线职能制,经营机构和内部组织机构较简单,没有太多的管理层次,虽然可以发挥信息传递快,不易失真的优点,但容易形成“一言堂”的现象 。
3.小型企业制度普遍不健全
一是小型企业缺乏相应的激励与约束机制。二是人事政策和实务不完善。雇佣人员时没有经过严格的考核,有许多人是凭关系挤入小型企业,对职工未形成一套关于训练、待遇、业绩考评及晋升的制度,未根据不同情况对职工进行适当的道德教育。三是小型企业制度不全面,没有针对企业经营的各个环节、各个部门的具体情况。四是各项制度间的联系与相关性不足。五是忽视事前、事中控制。
4.缺乏风险评估和应对机制
小型企业由于成立时间不长,企业的管理者管理水平普遍不高,对市场的把握和企业管理上往往是感性多于理性,依据在经营过程中积累的经验处理问题的情况较多,而管理理论相对比较缺乏,所以在企业管理过程中,较多地关注企业的现状,决策中更多地是考虑短期利益,对企业的长远发展规划考虑的比较少,对构建风险应对机制重视程度不足,一旦出现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往往应对不及,陷入困境。
四、建立 构建适应小型企业组织特征的内部控制体系
1.遵循法律法规相关规定和企业实际情况相结合原则
小型企业内控制度设计既要遵循国家统一的规定,又要充分考虑企业自身的生产经营特点和要求,使其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小型企业应根据国家法律法规要求并结合企业自身的生产规模、经营方式、组织形式等方面的实际情况做出具体安排。由于小企业的组织形式、所处的行业、经营的内容等不同,在内部控制的设计上要根据自身的特点,制定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从而真正实现内部控制的目标。
2.领导重视和全员参与原则
小型企业由于规模小、人员少、组织结构简单,管理上组织层次少,管理幅度小,领导重效益轻管理,所以强化内部控制首先必须得到企业领导的高度重视,将构建内部控制体系,加强内部控制管理看成是事关企业稳健发展的大事,要首先带头遵守内部控制制度,以身作则,使个人的权力置于内部控制体系监督之下,在此基础上,才能调动企业员工参与制定和实施内部控制制度的积极性,才会使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落到实处并有效运行。
3.岗位职责和不相容职务相分离原则
组织行为理论强调授权和权力制衡的重要性,小型企业应根据自身业务特点,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建立健全适合的组织结构和分工责任制度, 明确各职能部门以及部门内人员的岗位职责,建立岗位责任制,对岗位设置和职责权限要合理划分,要遵循不相容职务相分离的原则,确保不同机构和岗位之间权责分明、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相互牵制是内部控制最基本的原则,而要做到相互牵制,应必须进行明确的岗位设置和职责分工,做到不相容职务相分离。
4.全面控制和重点控制结合的原则
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需要全方位的工作,有时候,一个细小的失误可能会对企业整体造成严重的后果,根据著名的木桶定律:一只水桶盛水的多少,并不取决于桶壁上最高的那块木板,而恰恰取决于桶壁上最短的那块木板。在一个企业组织中各个部分的水平优劣不同,而决定整个企业管理水平的往往是最薄弱的部分,所以加强企业的内部控制建设,必须对企业各个方面进行全过程和全面的控制,注重每一个细节。在坚持全面控制的同时,又要坚持重点控制的原则,突出重点,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特点,对重要业务与事项、高风险领域与业务环节采取更加严格的控制方法和措施,确保企业内部控制不存在重大的缺陷。
通过以上措施,可以保证小型企业具备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对企业内部控制形成影响合力,企业制定出的内部控制制度才能收到理想的效果。
参考文献:
[1]中国财政部.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M].2008年6月28日
[2]阎达五.内部控制框架的构建[J].会计研究,2001年第2期:16-18
摘要:本文从小型企业的组织特征入手,分析了目前我国小型企业的内部控制现状,指出了小型企业存在的主要问题。然后针对小型企业的组织特征,结合内部控制理论的相关要求,对如何将内部控制理论应用到小型企业具体实践进行研究。
关键词:小企业;组织特征;内部控制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发展,小型企业的数量越来越多,在国民经济中所处的地位越来越来重要,小型企业的发展对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增加就业机会、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保障地方财政收入、技术创新、出口创汇、活跃市场、促进大企业发展等方面,具有大企业不可替代的重大作用。
目前,全球金融危机给世界各国经济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小型企业作为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和补充部分,由于种种原因,企业内部控制方面比较薄弱,应对风险能力较差,而目前我国专家学者对企业内部控制的研究,大多数是针对组织结构比较健全的大中型企业,而对组织结构不太规范的小型企业涉及的较少,在现实市场经济环境中,小型企业往往在组织结构上具有天然的缺陷,比如小型企业往往是私人企业,在其发展初期,所有权和经营权并没有分离,董事长和总经理往往就是企业主同一个人,现代公司治理结构中的董事会和监事会机构不健全,公司重大决策权和日常经营决策权没有分离,另外由于人员规模等条件的限制,内部控制规定的不相容职务相分离的基本要求在小型企业中也往往无法完全满足等等,本文旨在通过对小型企业的组织特征的分析研究、通过研究内部控制和组织结构之间的相互关系,结合内部控制理论的要求,在小型企业组织结构不太规范的现实条件下,提出构建适合小型企业组织特征的内部控制体系解决方案,从而提高小型企业内部控制水平和风险应对能力,促进小型企业健康发展、保障我国国民经济正常有序运行,从基于小型企业组织特征的视角,为小型企业建立适合的内部控制制度提供一些思路。
一、目前小型企业内部控制研究及应用现状
我国对小型企业如何进行内部控制实施问题研究,还没有出台专门的政策法规,对如何在小型企业中构建内部控制体系,专家学者的研究也涉及的不多。阎达五在其《内部控制框架的构建》中,指出了根据我国目前的企业管理现状,无法完全达到COSO内部控制框架的要求,因此我国企业内部控制框架的构建,应抓住主要因素,分阶段、分步骤、有重点的进行,对小型企业如何进行内部控制体系构建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但文章的主要研究对象还是上市公司和大中型企业。朱荣恩在其《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的思考》中,指出政府应加强对内部控制的推动实施,为了使内部控制制度落到实处,应该按业务循环来设计内部控制制度,大企业和小企业的业务循环有一定相似度,因此该文对小企业如何构建内部控制体系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但其研究对象并不是针对小型企业。李明辉在《浅谈中小企业的内部控制》中提出了构建中小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应遵循的原则和方法,但并没有具体说明应如何构建中小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我国最新出台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也强调了该基本规范首先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施行,鼓励非上市的大中型企业执行。
二、小型企业的组织特征
小型企业由于受资本规模的限制,经营规模比较小,产品的品种有限,人数一般在100人以内,管理幅度较小,组织结构多采用直线制或直线职能制,往往一个人同时兼任几个岗位的工作、冗员较少。虽然小型企业规模较少,但是企业事务却是比较繁杂,由于制度建设的缺失和人员较少的原因,企业领导通常疲于应付各种日常具体事务,没有充分的时间来考虑重大的问题,从思想观念上往往是重经营、轻管理,或者即使想要加强和规范管理,但由于资金不足等原因,往往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三、小型企业内部控制现状与问题
我国小型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方面:
1.控制环境基础普遍薄弱
控制环境涵盖对建立、加强或削弱特定政策程序及其效率产生影响的各种因素,包括小型企业管理人员的品行、操守、价值观、素质和能力,管理人员的管理哲学、经营观念,小型企业各种规章制度、信息沟通体系、业绩评价机制等。小型企业的经营管理者思想中往往存在着重效益而轻管理的误区,这使得内部控制在小型企业中往往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2.组织机构设置不合理及管理僵化
小型企业普遍存在着所有权和经营权高度集中的现象,企业的所有者同时又是经营者,总经理通常是由董事长来兼任,企业规模不大,人员不多,组织结构一般采用直线制或直线职能制,经营机构和内部组织机构较简单,没有太多的管理层次,虽然可以发挥信息传递快,不易失真的优点,但容易形成“一言堂”的现象 。
3.小型企业制度普遍不健全
一是小型企业缺乏相应的激励与约束机制。二是人事政策和实务不完善。雇佣人员时没有经过严格的考核,有许多人是凭关系挤入小型企业,对职工未形成一套关于训练、待遇、业绩考评及晋升的制度,未根据不同情况对职工进行适当的道德教育。三是小型企业制度不全面,没有针对企业经营的各个环节、各个部门的具体情况。四是各项制度间的联系与相关性不足。五是忽视事前、事中控制。
4.缺乏风险评估和应对机制
小型企业由于成立时间不长,企业的管理者管理水平普遍不高,对市场的把握和企业管理上往往是感性多于理性,依据在经营过程中积累的经验处理问题的情况较多,而管理理论相对比较缺乏,所以在企业管理过程中,较多地关注企业的现状,决策中更多地是考虑短期利益,对企业的长远发展规划考虑的比较少,对构建风险应对机制重视程度不足,一旦出现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往往应对不及,陷入困境。
四、建立 构建适应小型企业组织特征的内部控制体系
1.遵循法律法规相关规定和企业实际情况相结合原则
小型企业内控制度设计既要遵循国家统一的规定,又要充分考虑企业自身的生产经营特点和要求,使其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小型企业应根据国家法律法规要求并结合企业自身的生产规模、经营方式、组织形式等方面的实际情况做出具体安排。由于小企业的组织形式、所处的行业、经营的内容等不同,在内部控制的设计上要根据自身的特点,制定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从而真正实现内部控制的目标。
2.领导重视和全员参与原则
小型企业由于规模小、人员少、组织结构简单,管理上组织层次少,管理幅度小,领导重效益轻管理,所以强化内部控制首先必须得到企业领导的高度重视,将构建内部控制体系,加强内部控制管理看成是事关企业稳健发展的大事,要首先带头遵守内部控制制度,以身作则,使个人的权力置于内部控制体系监督之下,在此基础上,才能调动企业员工参与制定和实施内部控制制度的积极性,才会使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落到实处并有效运行。
3.岗位职责和不相容职务相分离原则
组织行为理论强调授权和权力制衡的重要性,小型企业应根据自身业务特点,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建立健全适合的组织结构和分工责任制度, 明确各职能部门以及部门内人员的岗位职责,建立岗位责任制,对岗位设置和职责权限要合理划分,要遵循不相容职务相分离的原则,确保不同机构和岗位之间权责分明、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相互牵制是内部控制最基本的原则,而要做到相互牵制,应必须进行明确的岗位设置和职责分工,做到不相容职务相分离。
4.全面控制和重点控制结合的原则
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需要全方位的工作,有时候,一个细小的失误可能会对企业整体造成严重的后果,根据著名的木桶定律:一只水桶盛水的多少,并不取决于桶壁上最高的那块木板,而恰恰取决于桶壁上最短的那块木板。在一个企业组织中各个部分的水平优劣不同,而决定整个企业管理水平的往往是最薄弱的部分,所以加强企业的内部控制建设,必须对企业各个方面进行全过程和全面的控制,注重每一个细节。在坚持全面控制的同时,又要坚持重点控制的原则,突出重点,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特点,对重要业务与事项、高风险领域与业务环节采取更加严格的控制方法和措施,确保企业内部控制不存在重大的缺陷。
通过以上措施,可以保证小型企业具备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对企业内部控制形成影响合力,企业制定出的内部控制制度才能收到理想的效果。
参考文献:
[1]中国财政部.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M].2008年6月28日
[2]阎达五.内部控制框架的构建[J].会计研究,2001年第2期:16-18